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语文教学十问

小编: :admin

缘起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人们提出了很多问题,也建树了很多理论,这对反思我们走过的路是大有裨益的。但在理论更新,实践变革的过程中,一个在教学一线的实践者,总会面临更多的具体问题。为此,我约请一位在教学岗位有近二十年教龄的同行,帮我搜集一些一线教师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我的思考提供一些更具体的角度。

下面的十个问题,遵从提问的顺序,附上我的一点思考,算是对自己教学心得的一次检省,也以此期待与更多的同行交流。

问与答

一、“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阅读试题的答案却是唯一的,即“哈姆雷特”其实只有一个。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倡导“多元解读”么?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揭示了阅读时个体感受千差万别这一个事实。就不同的阅读个体来说,人们对人生世相的种种感受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地域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庭径之分,见识的短长,甚至身体状况的微小差异,都会影响到对所读作品的判断。就个体的阅读史来说,一个人处在不同的年龄、心理和文化陶冶下,对同一阅读对象的判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认识到上述事实,就有理由承认“多元解读”的合理性,这本身是尊重事实,尊重不同读者的表现。

但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试题的参考答案中,我们又不得不面对“答案唯一”的情形。那么,在阅读教学中,还要不要倡导“多元解读”呢?当然是要的。事实上,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的倡导和实践,还远不够。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只在“对”与“错”中做二元判断,丰富而立体的,甚至互为矛盾的人性往往被我们简单化了,所以我们更应鼓励学生对人物做多角度的更为接近真实的认识。

这当然不是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承认多元的存在,但并不等于对什么都要认同。因为多元,所以认识得会更全面,因为多元,可以带来更多的辩难与思考。阅读中多元解读的存在,不会对试题解答造成多大影响。阅读题考查的多是把握、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侧重的是提炼和表达,都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具有可控性。因此,不必因试题答案的“唯一”而放弃解读的“多元”。

二、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普遍在解句读,串讲、翻译,造成了文言文教学的模式化,教师、学生都觉得枯燥、单调,怎样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和美感?

这个问题包含三个信息:一是教学模式,二是师生教与学的感受,三是对文言文教学效果的期许。这里分别来谈。

“解句读,串讲、翻译”作为一种文言文的教学模式,沿袭已久,也是有成效的。我想起我在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情形:老师在上面逐句翻译,我们在下面逐句记录。有时会将整页书弄得面目全非。老师当然也会讲词法,讲句法,板书,提问,组织朗读,甚至说个小笑话,但较为常态的就是这“我念你记”法。这方法在我就读高中时也没有本质的改进。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其他资料,做教师的也几乎只有一本教学参考书。但我这样的对语文还很有感情的学生,也是能做到乐此不疲的,虽然一篇翻译抄完,确实有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是,一切标准的翻译都来自老师,学生是很难体会到独立思考的乐趣的。我有很多同学就在这“我念你记”中消磨了时间,又所得甚微。

今天我们的教师还用这样的方法讲文言文,那就显得不能与时俱进了。不是有顺口溜说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吗?是该很好地反思一下我们的工作。问题里谈到师生的感受:枯燥、单调。既然教师自己都感到这样,怎能期待我们的学生有所超越呢?

我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解决,还需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开始。我见过初中孩子的学习材料,一篇文言文,琐琐碎碎地出十几二十几页的题目,学生考前复习背下来了事。我所在市区的学校几乎都是这么做的。像《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这样的文字,用了这种方法去强化,真是搞得一塌糊涂。学生还能有什么美好的记忆!

说到效率和美感,我以为效率倒也许还在其次,美感是万不可少的。课本里的文言文选文都很好,语言美,结构美,情感美,境界美,满含着思想睿智和文化魅力。如果一个教者不能令学生领略到这些,那么,我们所说的传承优秀文化不成了一句空话了吗?

阅读文言文,是会遇到一些语言障碍的,对历史文化、典章制度等的陌生,也会出现难懂或误读现象,但教师不是语言障碍清扫机,也不是知识与常识的贩卖机,而应该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和领路人。要改善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还是可以想一些办法的。

例如梳理排查法。先由学生自主研读,找出读不懂或模棱两可的地方;再师生共同讨论,明确。这样就不必在一篇文章上平均用力,可以省时,又提高效率。我们的教材给的注释太过详细,学生上下一对,觉得懂了,印象却不深刻。可以不看注释阅读,增强对语言的敏感度。再如诵读引领法。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加强诵读,培养语感。我们的古文是很有些美感的,一个虚字都可能带着音韵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加强诵读,对优美的篇章或句段熟读成诵,也是一个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又如典型强化法。这可以从王力先生《古代汉语》的体例受到启发。《古代汉语》中,文选后面有常用字的讲解,有文化常识的积累。这些就构成阅读文言文的基础。我们可以通盘梳理一下某一学段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常识,分散在各篇章加以各个击破。

好的方法总会有,当我们认识到祖国语言的修辞之美,内蕴之美,情理之美时,也就自然在教与学中获得了更多的趣味。

三、提倡创新教学,教师在对文本进行开掘时,可以忽视和改变单元教学目标么?灵活性的尺度该怎么把握?

单元教学目标的总和应该是指向课程标准的落实,这个目标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并不等于我们要亦步亦趋。我们面对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是要进行调整的。课程是静态的,而学习者是活泼泼的,如果不基于学生的学而确定教什么,怎么教,我们的教学就会变成教师的一厢情愿。

至于灵活性的尺度,我以为有三:一是尊重学生主体所需,二是兼顾课程标准落实,三是融入教师教学个性。

四、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感和审美感觉很重要的途径,可有的教师声音素质差,朗读能力不强,该怎么办呢?

我们不妨确定一个语文老师朗读的最低标准:读音准,吐字清,音量足,感情真。这在肯于努力和有责任感的教师那里,应该是能做到的。我们现在可借助的手段也很多,必要时都可以利用。但一个语文教师,我们宽容一点说,倒不是非要具有多么好的朗诵艺术,只要出于真情实感,能准确传达文意文情,也就可以了。要是连这也做不到,我们只有怀疑师范教育的出口了。

五、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于无疑处激疑?

记得胡适有两句著名的话: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质疑精神在中国显得尤为可贵。在许多事上,我们的民族心理特征确实是易接受现成结论而不大肯质疑辩难的。

很多时候不是学生有没有疑问的问题,而是他所面对的解疑方式影响到他下一次是不是将疑问提出来。所以,要于教学上激疑,首先要改变我们面对学生问题的态度,做到让学生敢问,敢想,敢说。

此外,“无疑”与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我们尊重长者、圣者、智者,对他们的言论通常会取言听计从的态度。这也影响到我们评价一个孩子的标准,我们的家长和教师常常会鼓励和奖赏听话的孩子,而不喜欢对长者质疑的孩子。我们缺少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系统下的思辨精神。

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要鼓励“唱歪调”甚至“唱反调”的学生,能有理有据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本着尊重真理的精神,对各种观点、态度做出反应,更深入地思考问题。也可以指导学生多看一些思想深邃、富有质疑精神的书籍,不断建立起独立的人格。

六、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

自古文章,无非是美的思想和美的形式,我们说的创新能力,只是一个相对的评价。在中学生的作文里,我们所说的创新往往指向语言表达的新颖和思维见解的与众不同。天赋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果谈到后天培养,我以为应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模仿借鉴,体察生活,乐于表达。有人说思想的高度决定文章的深度,这话很有道理。其实语言锤炼的程度取决于思想锤炼的程度,一个读书面狭窄,心眼只在试卷上的学生是很难期望他写出有血有肉的文字的。

七、如何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我们可以认为联想和想象源自经验。要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就要努力增加学生的经验,这经验从生活中来,从阅读中来。所以,把我们的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在活动设计中让生活成为我们的课堂,把阅读和生活联系起来,让社会也成为一本打开在眼前的书,我们的联想和想象力自然就有了不竭的源泉。

八、在新课程下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很多学生明明不喜欢做卷子,可为什么宁愿做题也不愿读书呢?这就是因为做题可以带来现时的好处。读书是关乎一生的事,在急功近利的人们那里,却很少能无功利地读书。就是我们做老师的,面对一个阅读题做不好,写起文章味同嚼蜡的学生,也会常常说,要多读书,骨子里还是想着提高考试成绩那点事。培养阅读习惯,真是语文教学不能忽视的一件事。

也有一些学生是读书很多的,但读书多不等于具有了好的阅读习惯。在这方面,要将一些好的读书方法介绍给学生。这实际上是有很多实例的。而一个很便捷的途径是在平日的课堂上就可以培养阅读习惯。略读与精读,评注与笔记,摘录与阐发等等,可以先一点一滴地做,然后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其他如选择书籍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在阅读中发现自己的阅读旨趣,怎样做读书笔记等方面的事,可以通过专题指导或读书交流会的形式使学生建立起基本的认识。

九、老教师该如何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师傅带徒弟,不知道是不是中国特色。一个具有了教师资格的人,首先应该是具有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人。所说的老教师帮助年轻教师,我以为就是引领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岗位,使其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发挥应有的作用。“速成”的事,从来就罕见,“快速”成长,就一个人漫长的职业生涯来说,不必过于期求。必是先中规中矩,才有望游刃有余。

十、新教材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彼此独立,作文教学没有完整的体系,请谈谈您高中三年作文教学计划以及内容。

人教版必修教材的作文序列,我认为安排的是比较合适的,考虑到了初、高中的衔接和由浅入深的梯级。按照我们较普遍的共识,高一阶段还是要在初中的基础上提高记叙、描写的水平,为叙述能力的形成打下牢固的基础。同时在这一学年,还可以考虑常见常用的实用文的写作训练。随着学生知识视野的扩大和思辨能力的增强,到高二学年,可以由易到难地进行议论性文章写作的学习与实践。我看到的一些做法,往往不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的杂乱无章,遇到什么就是什么,不加甄别;有的拔苗助长,记叙、描写的本事还不到家,就想着提升思想,高谈阔论了;有的但求结果,缺少平实而具体的指导,不知养鸡,只顾吃蛋。

如果我们不是有一个更好的体系,那么遵循教材的序列扎实地指导、训练下去,应该是不错的。可以换去一些旧一点的例子,但整个框架是完全可以借用的。

写文章各有天分,我们要做的是指给学生基本的要领。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学生拿起笔来,岂不抓瞎!

结语

面对十个问题,当时只道是寻常,但静下来思考,却感到回答起来力不能胜。我们有太多实际的问题需要解决,又在忙忙赶路的过程中缺少停下来想一想的余闲。当我们面对人们对语文教学的种种责难,我们在委屈的同时,确是需要想一想怎样能将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好的行动来自于一个好的观念,我们语文教学的观念确实需要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进而带来学习方式的转变,将有一段很长很艰辛的路要走。

正是春光别样好,一路犁铧识土香。

    相关推荐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答问十题 2008年中考语文热点十大问题 《赤壁赋》教学疑难十问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问题设计 2017年高考语文复习必须注意的十大问题 “问”中藏奸 “问”里传神_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十不宜” 语文教学十不宜 语文教学的现代化问题_语文论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解疑问难 《十八岁出门远行》问题探究 高考语文十大问题高分答题技巧及方法盘点 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四年级语文教案学与问 《问小草,问小花》教学设计(北京版第一册语文) 小学语文六年级:学与问 北京版语文一上《问小草,问小花》教案 小学语文第十册 小学语文第十册 小学语文第十册 让学生敢问、乐问、善问 吕叔湘:关于语文教学问题 语文备考常见经典问题20问答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望 闻 问 切 小学语文第十册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 《语文天地十》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 语文天地十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材的几处语言问题 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案 略论语文教学的现代化问题_语文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迁移问题 《语文天地十》教学设计 《语文天地十》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案 《语文教案-不懂就要问》 略论中学语文教学的控制问题_语文论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 重点问题探究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十 、《论语》十则 坚持十要学好语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之我见_语文论文 语文课堂提问三思 “问题教学”的问题设计 中学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出路_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中应把握的两个问题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第十册全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学与问》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课堂提问,你会吗? 《“看”的学问》课文 问题教学法是语文教学中的母法 《语文天地十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 《语文园地十五》教学设计 《语文天地十六》教学设计 《语文天地十三》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十三》教学设计 《语文七色光十》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问银河》教案 语文教学中的严格正字问题 三年级语文教案《剪枝的学问》 《〈论语〉十则》译文 语文天地十五 《语文园地十一》教学设计 《语文天地十一》教学设计 《语文天地十一》教学设计 《语文七色光十》教学设计 《语文天地十二》教学设计 《语文天地十二》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建议《学与问》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十二》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十六》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十五》教学设计 《语文天地十二》教学设计 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技巧 “询问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范围_语文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的民主问题(对话) 关于语文教学效率的两个问题 关于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思考 二年级语文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原创]关于语文教学的几个问题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教学资料 小学语文二年级《问银河》教学设计 2017语文高考备考复习常见问题问答(上) 学好语文的十条规律 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学存在的问题 关于语文教学效率的两个问题 高二语文论语十则教案 《剪枝的学问》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艺术 提问—创新的火花-小学语文论文 提问和阅读理解_语文论文 《语文天地十》教学设计之一 剪枝的学问原文教案 《论语》十二章译文 《问问答答真快乐》教学设计 《学与问》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