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探询老舍童年:《四世同堂》与“小羊圈胡同”

小编: :admin

一提起老舍,人们马上会想起十几年前曾轰动过全国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老舍在《四世同堂》中把北京城描绘得那么可爱,把各色各样的北京人刻画得活灵活现,让人看了回味无穷。老舍这位人民艺术家,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舍身在北京。他在北京住了一辈子,也写了一辈子北京的人和事。今天就让我们结合他的作品,说说那条在北京家喻户晓的“小羊圈”胡同,并以此来寄托对这位人民艺术家的纪念。

“小羊圈”胡同位于新街口大街路东,是条极不惹人注意的小巷(现为小杨家胡同)。站在胡同的入口处朝里一望,半截小巷只有三块方砖那么宽。进了胡同走不了二十步,迎面出现一间房子的侧墙,沿着墙根向左一转弯,再走上几步,眼前便豁然开朗,然后胡同又曲里拐弯儿地伸展开去,把行人引向胡同的深处,这里北、东、南三面全是小四合院,中间是一块空场,倒真像个羊圈。老舍在《四世同堂》里这样描写这条小胡同的:“说不定,这个地方在当初或者真是个羊圈,因为它不像一般的北平的胡同那样直直的,或略微有一两个弯儿,而是颇像一个葫芦。通到西大街去的是葫芦嘴和脖子,很细很长,而且很脏。葫芦的嘴是那么窄小,人们若不留心细找,或向邮差打听,便很容易忽略过去。进了葫芦脖子,看见了墙根堆着的垃圾,你才敢放胆往里面走,像哥伦布看到海上漂浮着的东西才敢向前进那样。走了几十步,忽然眼一明,你看见了葫芦的胸:一个东西有四十步、南北有三十步的圆圈,中间有两棵大槐树,四周有六七家人家。再往前走,又是一个小巷———葫芦的腰。穿过‘腰’又是一块空地,比‘胸’大着两倍,这便是葫芦的‘肚’了。‘胸’和‘肚’大概就是羊圈吧!”老舍这般描述,与今天小杨家胡同的形状丝毫不差,而且他还给我们提出了这条胡同的名称由来。写到此,有人也许会问,老舍先生怎么这么熟悉这条胡同,难道说他在这儿住过?岂止是住过,老舍就出生在这里,而且在这儿度过了他的童年。他当年的出生地就是《四世同堂》里位于“葫芦肚”五号的祁家大院(现在这个小院的门牌是八号)。

那是清末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的腊月二十三,当时老舍的父亲舒永寿是皇城护军的士兵,正红旗人,母亲马氏也是满族。他们和老舍的姑母同住在八号院内。这天正是过小年的日子,天快亮时,老舍便呱呱坠地了。老舍后来在他的《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中用诙谐的语气写道:“……从五六点钟起,已有稀疏的爆竹声,到了酉时左右(就是我降生的伟大时辰),连铺户带人家一齐放起鞭炮……灶王爷上了天,我却落了地。这不能不叫姑母思考思考:这小子的来历不小哇!说不定,灶王爷身旁的小童儿因为贪吃糖果,没来得及上天,就留在这里了呢!这么一想,姑母对我就不能不在讨厌之中,还有那么一点点敬意!”老舍出生后的第二年,八国联军便侵入了北京,他父亲在与侵略军交战中不幸牺牲,从此老舍便成了孤儿,等到他下地会走的时候,便在这座小院里开始了他的童年生活。

今天如果我们来到这小院,便会发现它是一个很普通的院落。一个简单的门楼,里边南北两侧各一溜房子,中间是一条有三四块方砖那么窄的小夹道。在一座南房的前边长着一棵枣树,虽然很粗壮,但树身却和小杨家胡同一样打了几个弯儿,很艰难地从南北两排房檐间向空中探出了头,在房顶上撑起了一个巨大的伞盖,把整座院子罩了起来。由于老舍诞生在这里,所以他对这个普普通通的小院有着特殊的情感,这里的一屋一树他后来在许多作品中都有很详细的叙述。他在自传体小说《小人物自述》中写到这个小院时说:“街门门楼是用瓦摆成了一些古钱的,到我记事的时候,可是那些古钱已然都歪七扭八的,在钱眼里探出些不十分绿的草叶来……两扇门的破旧是不易形容得恰到好处的,大概的说,它们是瘦透玲珑,像画中的石头那么处处有孔有缝。自然这一点也无碍乎我们天天晚上把它们关好……影壁是不值得一提的,它终年的老塌倒半截,渐渐地,它的砖也都被撤去有它用,于是它也就安于矮短,到秋天还长出一两条瓜蔓来,像故意率俏似的。”

瞧,老舍把这破门楼、坏影壁写得多么招人喜爱。关于那棵大枣树,他又写道:“院里一共有三棵树:南屋外与北房前是两株枣树……两株枣树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当夏初开花的时候,满院都是香的,甜梭梭的那么香。”两棵枣树把个院子挤得满满的,后来靠北房的那棵被伐了,但小院仍不显有多宽绰,再加上地势低,所以每逢下雨,院中便积满了水,很像是一条小运河。

老舍就是在这样狭窄而又破旧的院中度过了他贫穷、孤寂而又欢乐的童年。他常常在院子里和小姐姐一起玩羊拐子,玩腻了便又用模子扣出各式各样的泥饽饽。老舍在回忆他的童年时说:“我不知在这里曾消磨过多少光阴;啼哭过多少回。”老舍在童年时不爱说话,也没处撒娇,他甚至连一件像样的玩具都没有,然而他对那贫穷的家和那条不起眼的“小羊圈”胡同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勤劳的母亲和姐姐充满了爱。生活对他展开的仍然是一幅幅朴实而美好的图画,在《小人物自述》中他写道:“那里是我的家,我生在那里,长在那里,那里的一草一砖都是我的生活标记。”老舍先生就是这样,带着对故土的热爱,从小杨家胡同中走出来,捧着自己的心灵写出来一部部传世佳作,奉献给他的人民,奉献给那些和他一样爱着北京城中一草一木的人们。

    相关推荐

    老舍经典名著改编电视剧《四世同堂》(1 老北京的小胡同 老北京的小胡同 《四世同堂》读后感 《胡同文化》课堂实录与专家评点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课堂实录与专家评点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 小胡同里引出大文化——《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1 胡同文化4 胡同文化2 胡同文化3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同步练习 《胡同文化》教案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同步练习 《胡同文化》简案 《胡同文化》教案 论“京味小说派”与老舍 《胡同文化》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高中语文:《胡同文化》课堂实录 《故乡的胡同》教案 老舍十年笔墨与生活 《胡同文化》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语言与文化——《胡同文化》教学案例 《童年的朋友》同步练习与答案 北京的小巷为什么叫“胡同”? 汪曾祺《胡同文化——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序》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北京的小巷为什么叫“胡同”? 老舍 老舍 《胡同文化》教学实录 老杨同志 老杨同志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北京的小巷为什么叫“胡同”?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老杨同志 老舍 高一《胡同文化》教案 老舍与茅盾的比较 《胡同文化》教学新设计 《胡同文化》教案(讨论课) 北京的胡同教案设计 “五同”老师传 四年级教案:平等对话 共同探究 《祁黄羊》同步练习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老舍 简介 老舍故居 《胡同文化》教案-教学教案 《胡同文化》微型教案设计 六年级语文同步练习:老人与海鸥 老舍的小说浅介 小学六年级语文《北京的胡同》教案范文 《童年的朋友》同步练习 2016年四年级语文《亡羊补牢》同步练习(上册) 作者老舍 老舍简介 老舍之死 汪曾祺《胡同文化》原文阅读 作者老舍 作者老舍 老舍自传 科学童话与科幻小说、科幻故事的异同点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刘胡兰同步检测题 《童趣》同步练习题 《童趣》同步测试卷 老舍简介 作者老舍 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老舍猫教学设计2021 与众不同的麻雀课堂实录 信任与同行 老王 同步练习1 《亡羊补牢》同步练习题 祁黄羊同步练习教案 《老王》同步测试7 《胡同文化》高一语文教学案例 老王同步练习2 《大作家的小老师》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