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课后练习

2013年高二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小编: :admin

2013年高二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试题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2.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圣与文士性格的塑造

王学泰

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于诗者”,这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而言。他们把杜甫视为“集大成”者,认为他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到了后世把杜甫简称为“诗圣”,这突出了杜诗的道德含义(郭沫若称其为“诗中圣哲”也是此意),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

“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不管你是否赞成,但都不能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民命运。南宋诗人就说:“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这是赞成诗人应该忧国忧民的。也有不赞成的,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个性解放,不同意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他在《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中说“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爱民成儿戏”。仔细咀嚼诗意,可见袁氏虽然不赞成此说,但还是把“忧国忧民”看做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诗人所遵循的原则。这些都说明对后世士人影响之深。

诗歌创作乃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古代学子平常接触最多当属杜诗。因为杜诗中规矩井然,学有规矩。如应酬中大量运用的律体诗,当以杜甫写得最好,很少率意之作;科举考试中用的试帖诗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排”(杜甫以后,很少再有诗人写出像杜甫这样多的高质量的“五排”了)。对杜诗的广泛的模仿从宋代就开始了。书商为了满足这个社会需求,还把杜诗分类编排,给模仿者以便利。这样,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必然会从阅读的渠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去。因此,说杜诗对后世文人士大夫性格的塑造产生影响绝不是夸诞之词。

中国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古典诗词对读者思想情感的陶冶力量是很难估量的。杜甫诗发扬了儒家思想中富于伦理价值的思想,对古代读书人有很大影响;施之于今日的教育之中,也当有积极的意义。

1.关于文章第二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头一句承上启下,由“诗圣”名号的含义,引出了下文杜甫“忧国忧民”思想对后世士人的影响。

B.南宋诗人“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的诗句,就是大多数诗人赞同杜甫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的证明。

C.本段文字引用南宋诗人的诗句,举袁宏道的例子,对本段观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分析,加强了论证的严密性。

D.作者举袁宏道一例是为了否定“提倡个性解放,诗人不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这一观点。

2.对古代文士积极学习杜诗的根本原因,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就是要学习诗歌创作。

B.杜诗合乎格律诗的要求,平仄押韵,规范合理,质量高,数量足。

C.书商们把杜诗分类编排,便利了古代文士们模仿各类杜诗。

D.通过阅读,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容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袁宏道“新诗日日千余言”中提出的新诗,大多是抒写个性和性情的诗句。

B.明清时代读书人在社交应酬活动中,必须吟咏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以显其风雅。

C.科举考试要求写“排律”形式的试帖诗,这是模仿诗中的“五排”而产生的。

D.文士的性格是由杜甫思想塑造起来的。即使在今天,杜甫的思想也有积极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 苏洵 《六国论》 )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弊在赂秦 弊:弊病 B、暴秦之欲无厌 厌:满足

C、六国互丧 互:互相 D、固不在战矣 固:本来

5、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

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①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B、

②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①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C、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①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D、

②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6、下列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B、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

C、将赂秦比做“抱薪救火”形象地说明了赂秦的危害。

D、第二段以骈文的排比句和对偶句为主,又间杂一些散句,语言显得既有气势又有变化。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译:

(2)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 桥 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①!

【注】①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8、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9、请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说一说“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四题任选三题)(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宫车过也; ,杳不知其所之也。

(2)以赂秦之地, , ,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3)亲贤臣, ,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不以物喜,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活着的手艺

王 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只衣柜,一张桌子,桌面多大,腿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张衣柜,一张桌子。他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张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他的眼睛就这样厉害。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

树,因为木匠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

但是,这个木匠在我们村里的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人家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可要请他做一些小活,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么的,他都回答:没空。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年,我赶回家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子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不忙,他说。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子。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我来帮你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柄子,边告诉我说,“他呀,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动斧头锯子的活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干,让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在路边等,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的。”

春节我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

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问他:在哪打工?

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5000元工资。

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

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

(摘编自《百花园》)

1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中的懒木匠从小就对木工活感兴趣,他曾经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表现了他的天赋和自强。

B、“他的眼睛就这样厉害”,是后文“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的一个重要条件,更为突出的是他的雕刻技艺,他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

C、小说详细地叙述了懒木匠之“懒”,这也正是小说耐人寻味的地方,同时也是展现懒木匠人物性格的关键之处。

D、后来懒木匠挣大钱了,足见仿古家具店老板的知人善任,懒木匠也找到了自己施展才华的机会,二者相得益彰。

E、这篇小说表面上讲了一个天才型的木匠始终不肯随波逐流的故事,渗透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思考,文笔质朴、细腻而诙谐。

(2)小说画线句子“树,因为木匠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懒木匠的性格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答:

(4)小说的题目是“活着的手艺”,但文中写了很多木匠之“懒”,如果小说以“懒木匠”为题目,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他的生命就是一首诗

袁行霈

林庚先生逝世已经三年多了,他那特有的潇洒自如与宽容大度,仍然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总觉得他并没有离开我们,还生活在我们中间。

林庚先生自幼颖悟,北国的晴空,古都的文化以及家庭的教养,在他的心里埋下了诗的种子。林先生在大学期间就已致力于诗歌创作。最初热心于旧体诗词,语言浑成,意境高远。但林先生感到写旧体诗词难以跳出古人的窠臼,后来决定改写新诗。先后出版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等诗集。林先生写诗先是自由体,后来转向新格律诗。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先生任教于厦门大学中文系。1938年1月,随厦门大学迁至闽西山区长汀,与外界几乎处于隔绝状态,这时才把主要精力放到古典文学研究上,并于1946完成《中国文学史》。1947年,林先生回到北京,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除继续研究古典诗歌和文学史外,还在各报刊上发表新诗和有关新诗创作的文章。

1952年院系调整后他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在讲坛上才华横溢,名言隽语层出不穷。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宏观认识,结合着对诗句的细密分析,再加上那诗人的风度,吸引着每一个听课的学生。在教学的同时,林先生出版了《中国文学简史》等享誉学术界的著作,直到90高龄,还出版了一部富有哲理性的诗集《空间的驰想》。

林庚先生写诗一方面致力于把握现代生活和现代汉语的新节奏;另一方面则追溯中国诗歌民族形式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并创造性地运用到新诗的写作中来。林先生力求以最自然的语言传达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取得深入浅出明朗不尽的艺术效果。有的诗仿佛脱口而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是何等的透明,又是何等的蕴藉。有的诗令人如痴如醉,一种少年的精神伴随着完美的节奏呈现在眼前,其新鲜的程度真如旦晚才脱笔砚者。有的诗表现的是现代意识,而诗的形式却又带着鲜明的民族特点。语言是那么浅显,含义却又那么深邃。

林庚先生首先是诗人,是以诗人为基点从事文学史研究的,他研究古典诗歌的目的是从中寻求创作的经验,以及诗歌形式发展的规律。他在诗坛上曾经辉煌过,经过岁月的淘洗,他的诗必将重新赢得新一代的读者。

正是因为他抱着这样的目的,并且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有敏锐的感受力,所以他的学术研究才能独具慧眼,并取得非凡的成就。就古典文学研究而言,林先生长于文学史的总体把握和宏观研究,他的《中国文学简史》高瞻远瞩,荦荦大端,有一种卓然不群的气象。他关于屈原和《楚辞》的考证独辟蹊径,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他关于李白的研究,融入了自己的人格。林先生标举“少年精神”“建安风骨”“盛唐气象”,赞扬创造力,给学术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

林庚先生的过人之处究竟何在?就在于他的诗歌、学问与人格的统一,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他为人清高,艺术趣味高雅,学风既严谨又灵活,有一股朴茂纯真的灵气贯注于其诗其学其人之间。林庚先生享年96岁,桃李满天下,直至晚年仍保持着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诗人的气质,学者的胸襟,二者在林庚先生身上完美地统一起来。古代知识分子的风骨,现当代知识分子的追求,二者在林庚先生身上完美地统一起来。他是中国近百年来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上的一位标志性人物,有了他,这段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才显得完整。

林庚先生的生命就是一首诗,他的生命之消失也是一首诗。他离去得那么从容,没有痛苦,只有潇洒。如果说有一点遗憾的话,也只是想再看一次月圆,而没有看到。他仿佛是为诗而生的,为中国这个诗的国度而生的。他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指向一个境地,那就是青春、理想和美。我们都为物欲横流、精神苍白的某些现状而痛心,我还为缺少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而遗憾。在这种背景下,更觉得我们的老师林庚先生之可贵。愿更多的人了解他,尊敬他,学习他,愿他的精神经过我们而得以发扬光大。

12(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幼年颖悟、文化的熏陶、自然的美好使林庚很早就心系诗歌,最初致力于旧体诗词,后转写新诗,其诗语言浑成,意境高远。

B.抗战爆发后,厦门大学迁至闽西山区,封闭的生活环境让林庚潜心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史》是他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

C.林庚教学出色,成就非凡,专著享誉学术界,其诗也总是力求以最自然的语言传达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艺术效果深入浅出,明朗不尽。

D.因林先生标举“少年精神”“建安风骨”“盛唐气象”,所以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在学术研究上更独具慧眼。

E.对林庚诗一般的生命历程和他在中国百年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方面研究的突出成就的记叙使全文充满深深的怀念、赞美和遗憾之情。

(2)林庚一生的学术研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3)林庚的过人之处在于其“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其“魅力”体现在何处?请简要分析。(6分)

(4)林庚一生勤于研究,笔耕不辍,成就非凡,但他的生命却始终充满诗意,“就是一首诗”。我们应从他的身上学习什么?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 3分 )

A、看来,美英当局要想摆脱在伊拉克的困境,还得及早改头换面,如果继续一意孤行,更多更大的麻烦或许还在后头呢!

B、即使曾有瑜亮之叹,告别时他们的内心也一定是光风霁月的,像琴箫合奏出《笑傲江湖》的绝唱,余音袅袅,千载悠悠。

C.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美德两国首鼠两端,但美国总统布什说:“我们可以在意见不合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朋友关系。”

D.因为中亚的斗争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不可能一挥而就。要建立一个稳定的中亚,打通丝绸之路,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 3分 )

A、一名市民观察员说,公交系统关乎于每一个市民的日常生活,它在整个城市建设中的分量不容忽视。

B、要进行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应该以改变教育思想为根本,而教育思想的改变,取决于教育体制和整个社会人才观念的转变。

C、最新的研究表明,吃巧克力尤其是黑巧克力有利于保护心脏,因为巧克力中含有一种叫做“多酚”的物质,它能保护细胞,使其免受损伤。

D、进入21世纪后,我国加大农村饮水解困工作力度,把维护群众的生命健康,解决群众生活中的饮水难,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进行优先考虑和安排。

1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

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 。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做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单纯、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戏剧散文小说等等的佳妙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我们读小说和戏剧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 。

① 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②因为一切诗都要有文学的特质

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 ④爱好诗而不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

⑤就像看到架上的花而忘记花架 ⑥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

A、①③⑤ B、②⑤④ C、①③⑥ D、②④⑥

16、有些书评只言片语,便能表现一部作品的写作特点,揭示其主题或写作目的,如:

《诗经》-------先民的歌唱。

《史记》--------①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②历史的长城。

《老残游记》---------帝国的最后一瞥。

《平凡的世界》---------普通人的生活,一个时代的奋斗。

请参照以上示例,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中选择两部名著,各写一则一句话书评。 ( 5分 )

(1)《 》-------

(2)《 》--------

17、仿照下面的诗句,写一组句子 。(6分)

例:老是把自己当做鲜花

就时时有担心凋零的痛苦

把自己当做绿叶吧

精心地把鲜花呵护

仿写: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泰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相关推荐

    2013高二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2013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2013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2013初二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2013年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2013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2013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2013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高二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2013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2013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2013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2013年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2013年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2013年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冀教版) 2018高二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高二下册语文期末试卷精选 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有答案) 2017年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测试卷 高二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参考 2013年人教版三年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2013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测试试卷 2013年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2013年初一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和答案 2013小升初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2013年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3年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冀教版)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高二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和答案 2013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2013年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3年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2013初一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和答案 2017年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年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6年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测试试卷 初二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测试试卷 2017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测试试卷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初二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2013年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2013年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2013年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北师大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2015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2013年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3年冀教版二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 2014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201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2013年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2013年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2013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2013年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2013年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2013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2018年苏教版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2015年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2017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人教版 2015年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 高中高二语文期中试卷下册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2017 2017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13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2013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3年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题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2017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2017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2013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苏教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2013年二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质监试卷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高一语文下学年期末考试测试卷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