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六国论》赏析

小编: :admin

下面是有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发布的《六国论》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这篇课文。

六国被秦国灭亡的教训,是许多文史家关注的话题。仅“三苏”就每人写了一篇《六国论》。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苏辙的《六国论》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指出他们相继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

苏洵的《六国论》不同于以上两篇。苏洵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借题发挥。苏洵的写作目的不在于总结六国灭亡的教训,而在于警告宋朝统治者勿蹈六国灭亡的覆辙。借古喻今,以谈论历史供当今统治者借鉴,这是苏洵高出其二子的地方。从历史情况看,六国灭亡的原因并不是“赂秦”。六国的失败,主要是政治上保守,因循守旧,不重视改革,不能坚持“合纵”政策去对付秦国的“连横”政策,被秦国远交近攻的手段各个击破。另一方面,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具备了统一中国的实力。加上战国长期的战乱,民不聊生,由分裂到统一,符合人们的愿望。秦国统一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苏洵对此并非不知,他在文中也承认这一点:“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然而作者用意不在此,他的意图是点明赂秦是六国灭亡的原因,以此警告宋朝统治者,不要用贿赂的方法对待契丹和西夏,要用武力,要抵抗。明代何仲默说过:“老泉论六国赂秦,其实借论宋赂契丹之事,而卒以此亡,可谓深谋先见之识矣。”

宋朝建国后,宋太祖片面地接受唐朝藩镇割据,尾大不掉,以至灭亡的教训,采取了“虚外实内”的政策,削弱边关的实力,调集重兵驻守京城。结果造成了边关的空虚。辽国乘虚而入,屡犯边疆。宋太宗继位后,曾两次派兵击辽,均遭失败。后宋太宗两次进攻幽州,企图夺回幽云十六州,又遭败绩。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大兵压境,直逼澶州城下(今河南濮阳),威胁汴京开封。于是,宋与辽签定了“澶渊之盟”,答应向辽输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到了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辽再次要挟,宋只得增加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第二年(1043年),西夏也来要,又是赐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人民的血汗就在这种纳赐之中,付之东流。苏洵对此痛心疾首,他借古喻今,纵横恣肆,痛陈利弊,对当权者进行规劝,希望其改弦易辙,增强国力,与敌斗争。苏洵的议论虽不无可商榷处,但总的立论是正确的,并且不幸为苏洵所言中:就在苏洵死后六十年,终于发生了“靖康之变”(1126年),北宋重蹈了六国的覆辙,为后起的金所灭,徽、钦二帝被俘,客死异国他乡。

《六国论》除去在立论上具有借题发挥、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外,在论证的严密性、语言的生动性上也堪称典范。第一段的逻辑性是非常严密的。作者开篇亮出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开宗明义,直截了当,使读者一眼就抓住了论者的中心。然后,作者解释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就指出了贿赂的危害,言简意赅,要言不烦。再后,作者设问:“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答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就使得文章逻辑严密,无懈可击。最后一句总结全段:“故曰弊在赂秦也。”这一段起到了“纲”的作用,后面的二、三两段实际上是围绕第一段展开的。

本文的语言生动有力。议论性的句子简捷有力,叙述性的句子生动感人。比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这些叙述语言本身带有主观感情,还有描述的特点。作者还运用引用、对比、比喻等手法,使语言灵活多样,增强了表达效果。本文的句式也整饬有度,特别是四字句占了一定比例,读起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富有节奏感。

欧阳修评价苏洵的文章说:“吾阅文士多矣,独喜尹师鲁、石守道,然意犹有所未足,今见子(苏洵)之文,吾意足矣。”的确如此,苏洵此文,奔腾上下,纵横出入,气势犹如江河决口。他见识深远,眼光犀利,议论精辟透彻,足警世人。无怪乎本文近千年来盛传不衰!

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六国论》赏析,更多语文资料请到查字典语文网。

    相关推荐

    六国论 六国论 六国论 六国论 六国论 六国论 六国论 六 国 论 六国论 苏洵、苏轼、苏辙《六国论》原文、赏析及译文(翻译) 《六国论》导读 我的《六国论》 《六国论》教案 《六国论》教案 《六国论》教案 《六国论》教案 《过秦论》赏析 六国论教案 《祖国土》赏析 《曹刿论战》赏析 《六国论》说课稿 《六国论》教案4 《六国论》教案12 《论语》十则赏析 《六国论》教案9 《六国论》教案19 《六国论》教案20 《六国论》教案23 《六国论》教案24 《六国论》教案15 《六国论》教案16 《六国论》教案17 《六国论》教案25 《六国论》说课稿 《六国论》教案29 《六国论》导学案 《六国论》教案2 《六国论》教案3 《六国论》教案6 《六国论》教案13 《六国论》教案18 《六国论》教案1 《六国论》教案5 《六国论》教案11 《六国论》教案14 《六国论》教案22 《谈中国诗》赏析 《六国论》教学设计 《六国论》教案设计 《六国论》教学反思 六国论教学教案 《六国论》导学案4 《六国论》导学案5 《六国论》教学后记 《六国论》教学实录 《六国论》时代背景 《六国论》导学案3 《六国论》精讲导读 《六国论》复习学案 《六国论》知识重点 《六国论》教学设计 六国论教学教案 《六国论》课堂实录 《过秦论》《六国论》教学设计 《六 国 论》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赏析 《祖国山川颂》赏析 《六国论》教学设计33 《六国论》教学设计5 《六国论》教学设计6 《六国论》优秀教案36 《六国论》复习导学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赏析 《寡人之于国也》赏析 《寡人之于国也》赏析 高一语文教案:六国论 《六国论》教案26(表格式) 六国论高一语文教案 《六国论》阅读理解答案 《六国论》《阿房宫赋》教案 《外国诗两首》课文赏析 中国“雪”民族魂──《雪》赏析 《种树“种到”联合国》赏析 《论语》十则有关资料:《论语》六则欣赏 文言文《六国论》教案​精编 《外国诗两首》课文赏析 古文《六国论》优质课教案 《六国论》表格式导学案3 四篇《六国论》原文及译文 《六国论》《阿房宫赋》复习卷 《六国论》5高一语文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赏析 《南州六月荔枝丹》赏析 趣味语文:《六国论》相关谜语 阅读赏析·曹操煮酒论英雄 《过秦论》《六国论》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九位中国诗人作品赏析 《六国论》教学后记-教学教案 《六国论》教学设计汇编【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