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

小编: :admin

下面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一起来领略那时候悲惨的命运。

一、导入新课

1、以多媒体的方式播放“南京大屠杀”的照片(PPT)

提问:同学看完后的感受?

预设:残忍、血腥、恐怖……

接着请同学听一组数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约 3千万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第二次大战死亡人数则超过5千万人,中国军民的死伤人数达到3500万,相当于如今一个福建省的总人口数。有许多的军民是死于战事,但也有许多的军民是死于法西斯主义的杀戮。著名的例子有,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在中国制造的、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惨剧--“南京大屠杀”。当时的南京真是尸骨遍野,血流成河,(从图片中就可以感受到了),大屠杀中遇难的中国人达30多万人。而在欧洲,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在以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代表的德军专门设置的人间地狱里,约有400万犹太人被严刑拷打,随意杀戮。

现在再看一组图片,了解一下奥斯维辛,感受一下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气氛。(PPT)

(对部分图片进行说明)

刚才的两组图片给大家极大的震撼。我们现在没办法亲身感受当时的情况,因为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和平的国度。那就以上的材料和我们所知道的历史中得知,战争往往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战争是人为的,是人祸,而人祸远比天灾让人恐慌,很多时候,让人类伤亡惨重、涂炭生灵的,更多的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据了解,20世纪十大天灾(例如:北美黑风暴、秘鲁大雪崩等)给人类带来的伤亡和损失都远不及一次世界大战来得惨重。

现在让我们跟随美国记者罗森塔尔的视线走进布热金卡,走进奥斯维辛集中营,走进这个因战争而诞生的产物。

2、关于奥斯维辛(PPT)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尔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津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补充说明:为什么被杀的犹太人最多?——“日耳曼种族优越论”,希特勒:“雅利安人最大的对立面就是犹太人。” “雅利安人才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 )

3、写作背景

这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二、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感受新闻内容,并思考,作者将主要的笔墨放在哪里,或说作者的描写重点在哪里?

预设:参考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过与感受。而不是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描写。在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全班同学一起在课文中找)

2、参考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哪几个地方?

明确:毒气室——焚尸室——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板书)

3、这些地方给作者、参观者的感受是什么?

预设:可怕

4、斯维辛集中营的“可怕”还可以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

预设:第5自然段 ……

第9自然段:“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

第10自然段:“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的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个人睡觉。”

......

总结:这样看来,奥斯维辛其实是非常可怕的一个地方,可作者的开头居然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波娑起舞…….”为什么?

明确:作者用的是反语。因为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布热金卡曾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这里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它最相配的景象。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地看到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因此感到“可怕”。作者无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PPT)

浏览完全文,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给我们营造了一种什么氛围?

明确:沉重、庄重、庄严肃穆

下面同学朗读几段,感受一下这种氛围,朗读时语气要庄重,节奏要迟缓、心情要沉重

(1、2、5、9、10、11、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奥斯维辛集中营,感受到了战争的恐怖氛围,也我们对全文有了一定的把握,知道作者更多的是将笔墨放在了对参观者感受的描述,在这些描述当中有许多的句子是值得我们细细揣摩、鉴赏的。下面就几句,大家共同研讨一下。

一、 精读、细读

1、“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PPT)

(提示:毒气室和焚尸炉、雏菊花分别有什么寓意?)

明确: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这样的景象的确让人难忘。也许是讽刺,任纳粹刑罚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也许是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

2、“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这不仅是作者的疑问,也是给读者提出的问题。现在试着来描述一下她的感受。(PPT)

(提示:本题较为开放,同学可自由想象,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明确:当时,如可从这几方面理解:将生死置之度外,不绝望、不气馁;对纳粹刑罚的蔑视;认为死亡是对自己的解脱等。

现在,可能更多的是欣慰,大战终于结束了。奥斯维辛恢复了往日的宁静,阳光明媚,欢声笑语一片。同时她也希望现今的人们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3、“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PPT)

(提示:为什么作者要这么说?)

明确:做祷告,或者是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者是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但是在奥斯维辛,做祷告的地方是没有的,因为刽子手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祷告忏悔自己的罪行的;而无辜的人们成为刽子手刀俎上的肉,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

总结:以上的句子都属于细节描写。没有阴森恐怖的镜头,没有血腥的画面,只是重现了新闻事实真相,然而这些却都是耐人寻味的、发人深思的细节描写。此处涉及一个概念,什么是细节?细节,就是对人物、环境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的具体描摹,或对发展过程中某一细微处的事实进行细致的刻画。本文的细节,并不只是简单的描写,每个句子后面都有深刻的含义(PPT)。

提问: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法西斯的愤懑、控诉(板书)

请同学在课后再找找看,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是细节描写。

二、 拓展延伸

现在对文章的总体有了一定的把握,对细节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思考

二战后关于奥斯维辛集中的新闻报道很多,罗森塔尔的报道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这是为什么?它和你平时看到的新闻报道有什么不一样?请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回答这个问题可从三方面入手,①为什么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②这篇新闻名作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新闻报道有什么不一样?③作者为什么要写下这篇没有什么新闻的新闻?)

明确:①法西斯灭亡十四年后,奥斯维辛集中营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这里再没有什么重要事件发生,有的只是络绎不绝的游客,“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的景观。此地现在平静,的确没有新闻可写。

②插入另一篇新闻稿《奥斯维辛,历史不会忘记》。试比较,同样是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描写,人者有何不同?(PPT)

明确;这篇新闻稿更多的是客观性的报道,此时的记者只是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只是纯客观记叙,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逐一对只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情况进行介绍、报道,用事实本身说话;我们平时读报纸所看到的消息大都是这种情况。而本文,当然也有一些客观性的叙述,如课文中的第4、5自然段的背景介绍。但这些只是穿插而已。本文的作者而是把自己的赣州当成了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情感,记者更多的是作为事件的参与者,是一篇主观色彩较浓的文章。

因而可以知道本文的不同之处在于,作者罗森塔尔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框框,把对奥斯维辛的描写和自己与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交织于行文中,融景、事、情为一体,使气氛更加沉重,内容更加厚重,主题更加深重,传达出每一个良知者的共同心声。

③者的使命,使作者不得不写下该文。作者参观后觉得不应该让奥斯维辛曾经发生过的惨案成为旧闻。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引起世人的警戒,让我们牢记灾难,铭记历史。因为忘记苦难就是新的苦难的开始。(课文中的第六自然段)

三、 感悟提升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得知作为新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作者突破了“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更多的注重情感渲染。那么除了文学价值,本文还有什么社会价值?(PPT)

明确:十四年的岁月长河,流走了无数看不完的鲜花与果实,流走了无数想不完的希望与梦想,而始终流不走的是人们对法西斯侵略者那血淋淋的记忆和联想,始终流不走的是作为目击者和见证人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对未来的昭示:在我们居住的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再也没有比战争这个魔鬼更能残酷地蹂躏人类的情感和命运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更多的是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

同时总结出本文的主旨,对生命、人性的思考,对和平的向往(板书)

四、课堂总结

有人说:“中国的人性自觉是从文革开始的,而西方的人性自觉是从奥斯维辛开始的。”奥斯维辛是一个尺度,关于时代的、道德的、人性的尺度。400万人无辜的生命在此被罪恶地夺去,这样的悲剧属于整个人类,我们应共同面对这样的耻辱,,这样的罪恶。不要遗忘历史,要让历史告诉未来——战争,让我们从此远离吧。

课外比较阅读:巴金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故事》

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的全部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查字典语文网。

    相关推荐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7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学案6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赏析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赏析 解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3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优秀教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实录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反思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堂实录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2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实录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阅读提示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后解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3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堂实录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之一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后练习答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之三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之二 高一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练习 高中新课标教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学案 高中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备课资料 不是新闻的“新闻”与没有新闻的“新闻”──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独特构思 奥斯维新没有什么新闻(语文版高一必修) 高一语文上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范文 客观的事实 主观的印象──《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赏析 高中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案例 短文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同步练习 短文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文练习(2) 奥斯维辛的阴影 奥斯维辛集中营 “奥斯维辛集中营”简介 奥斯维辛,历史不会忘记 奥斯维辛──犹太人永远的痛 奥斯威辛集中营 粉碎魔窟──苏军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 狼的眼睛有什么奥秘 刺猬的耳朵有什么奥妙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的德育缺点什么 他什么也没想 老舍为什么没有留下遗言 《宇宙里有些什么》导学案7 有语文才华的学生为什么没有考好 联大特别会议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 日媒体对奥斯维辛报道独特 轻描淡写错误历史 苦难记忆──为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四十五周年而作 为什么称齐奥尔科夫斯基是航天之父 什么是略读?有什么好处? 《米洛斯的维纳斯》导读 《宇宙里有些什么》表格式导学案5 《 幸福是什么》导学案 10个没有思维的孩子 奥运将给中国带来什么 奥运将给中国带来什么 《我是什么》导学案设计 说一说他们为什么没有摘到最大的一穗? 宇宙里有些什么 刺猬为什么有刺 宇宙里有些什么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2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4 《新闻两则》学法指导 《幸福是什么》教学有感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学案例 《录音新闻》导学案8(含答案) 《我为什么而活着》导学案2 为什么月亮有圆缺 为什么月亮有圆缺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1 《我为什么而活着》导学案3 《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3 七年级语文 20《宇宙里有些什么》精品导学案 从“不多不少”、“刚好”、“几乎没有”这些词中,感受到什么? 《幸福是什么》学法指导 没有思想就没有个性 《我是什么》课文导读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如何理解?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 《新闻两则》有关资料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案例 《我是什么》最新教学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宇宙里有些什么》导学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详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