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课后练习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练习答案

小编: :admin

下面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练习答案,答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数(cù)罟 洿(kuā)池 弃甲曳(yè)兵

B.孝悌(tì) 饿莩(fú) 养生丧(sānɡ)死

C.狗彘(zhì) 鸡豚(tún) 庠(xiánɡ)序之教

D.衣帛(bó) 畜(chù)养 请以战喻(yù)

【答案】 C(A.洿:wū;B.莩:piǎo,D.畜:xù)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邻国之民不加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直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直

C.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日出江花红胜火

【答案】 C(A加:①更,②夸大;B直:①只,不过,②通“值”,价钱;C兵:兵器;D胜:①尽,②超过,胜过。)

3.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

⑧移其粟于河内

A.⑤⑦⑧ B.①③⑤

C.③⑥⑧ D.②④⑤

【答案】 A(①鼓,名词动用;②王,称王;③树:种植;④衣,穿;⑥丧,埋葬。)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答案】 B(都是宾语前置)

5.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

①养生丧死无憾 ②不违农时 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答案】 B

6.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答案】 B(“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不当)

7.对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B.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C.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D.孟子委婉地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

【答案】 B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伋(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

B.孟子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

C.《孟子》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D.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答案】 A(孟子是孔伋的再传弟子。)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斧斤以时入山林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③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④斯天下之民至焉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答案】 B(以:介词,按照/介词,用。之:代词,代人/助词,的。)

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黎民不饥不寒。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 D(然而:古,这样却,是两个词;今:连词,表转折,是一个词。)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填然鼓之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弃甲曳兵而走

【答案】 D(例句中“鼓”为名词用作动词,ABC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D项没有活用现象。)

12.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答案】 C(“表明害民的是荒年”有误。)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文,回答13~16题。

万章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②!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曾晳、牧皮者③,孔子之所谓狂矣。”“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④,曰:‘古之人!古之人!’夷⑤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⑥!乡原,德之贼也。’”

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⑦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万章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⑧,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⑨。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⑩矣。”

(节选自《孟子•尽心下》)

【注】 ①万章:孟子的门徒。②狷(juàn):洁身自好。③琴张、牧皮:未详。曾晳:孔子的弟子。④嘐嘐(xiāo xiāo):志大言大的样子。⑤夷:句首助词,无义。⑥原:同“愿”,谨善。⑦踽踽(jǔ jǔ):独自走路,孤单的样子。⑧佞(nìnɡ):能说会道。⑨慝(tè):奸邪。

13.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吾党之士狂简 简:威仪堂堂

B.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 掩:遮蔽、遮盖

C.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 憾:仇恨、怨恨

D.孔子以为德之贼 贼:残害……的人

【答案】 C(应为“遗憾,不满意”)

14.以下五句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批评“原人”的一组是( )

①非之无举也

②孔子以为德之贼

③恶利口,恐其乱信也

④居之似忠信

⑤言不顾行,行不顾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答案】 B(批评原人的内容在文中第6自然段,第③句实际上是批评狂放之人的。)

1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孟子的弟子万章,对孔子身在陈国却思念鲁国的狂放之士感到不解,认为是错误的。

B.孔子在交友的过程中,首选中道之士,次而选狂放之士,再次选狷介之士;对于乡原之士深恶痛疾,不与交往。

C.孟子认为狂放之士虽然胸怀大志,并能讲一番道理,但他们的行为却常常不能与他们的语言相一致。

D.孟子认为,孔子身在陈国却思念鲁国的狂放之士是正确的。

【答案】 A(万章只是不解,并没有认为是错误的)

16.翻译下列句子。

(1)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责备他却举不出错误,斥骂他却没有什么可斥骂的,他只是混同于流俗,迎合于污世。(2)道正就会使百姓积极;老百姓积极起来,就没有邪恶了。

参考译文:

万章问道:“孔子在陈国说:‘何不回去呀!我的门徒志大狂放,进取不忘根本。’孔子在陈国,为什么思念鲁国的狂放之士?”孟子答道:“孔子说过:‘遇不到言行中庸之士同他交往,一定能(结识)狂放之人和狷介之士吧!狂放的人能进取,洁身自好的人有不做的事情。’孔子难道不想结交中庸之士吗?不能一定得到,所以只想那次一等的人。”

“请问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做狂放的人?”答道:“像琴张、曾晳、牧皮这样的人,就是孔子所说的狂放的人了。”“为什么说他们是狂放的人呢?”答道:“他们志向远大说话夸张,总说:‘古代的人!古代的人!’考察他们的行为,却不能跟语言相符。狂放的人又不能得到,就想得到不屑 于做不干净的事的人而跟他交友,这就是狷介之士,这又是次一等的了。孔子说:‘经过我的大门却不进入我的屋子,我不对他不满意,那只有好好先生吧!好好先生,就是残害道德的人。’”

问道:“什么样的人就可以称他好好先生呢?”回答说:“(好好先生批评狂放之人说)‘为什么这样志高言大呢?话语不照应行为,行为不照应话语,就只说‘古代的人,古代的人!’(又批评狷介之士说)‘行为为什么这样孤独冷落?’(又说)‘生在这个社会,为这个社会做事,能好一些就可以了。’光滑玲珑献媚世人的人,这就是好好先生。”

万章说:“全乡的人都叫他老好人,他也无处不表现出是个老好人,孔子认为他是残害道德的人,为什么呢?”回答说:“非难他却举不出什么错误;责骂他却没什么可责骂的,他只是混同于流俗,相合于污世,居家好像忠厚诚实,行动好像方正纯洁,众人都喜欢他,自己也认为做得正确,但不能进入尧舜的道德规范,所以是‘残害道德的人’。孔子说过:厌恶似是而非的东西,厌恶狗尾草,怕它弄乱了禾苗;厌恶巧言谄媚,怕它弄乱了道义;厌恶夸夸其谈,怕它弄乱了诚实;厌恶郑国音乐,怕它弄乱了雅乐;厌恶紫色,怕它弄乱了红色;厌恶好好先生,怕它弄乱了道德。君子(使一切事)回到正道罢了。道正百姓就会积极,百姓积极,就没有邪恶了。”

四、高考热点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不久之前,吴某经营的“平安”号货船(吴某已在保险公司为船只投了保)在装货时翻船沉没。吴某随后与某打捞公司签订了沉船打捞合同,约定打捞总费用7万元,合同并附有补充条款“打捞完毕先付打捞费1万元,余款由保险公司理赔时一次性付清”。打捞公司将船打捞出水,吴某支付了1万元打捞款。后来,保险公司以事故损失不属承保范围为由拒绝吴某索赔。吴某以此为由拒绝支付余下6万元打捞费给打捞公司。于是打捞公司将吴某告到法院。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吴某认为,自己与打捞公司签订的合同属于附条件生效的合同,该合同补充条款约定“余款由保险理赔时一次性付清”,由于保险公司还没赔款,所以该条款生效期还未到,因此拒绝支付剩余打捞费用。

站在打捞公司的立场上,你将怎样对吴某的观点进行辩驳?请拟写一段有利于打捞公司的辩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保险公司拒绝赔偿,而不是尚未赔偿,因此“该条款生效期还未到”不成立。

(2)保险公司是否赔款,是保险公司与被保险者之间的事,不能作为吴某拒绝支付打捞劳务费的理由,吴某应按合同约定支付剩余打捞费用。(写驳论文字,首先要找到敌论中的错误与破绽,只有找到了靶子,才能有的放矢。吴某拒交6万元打捞费存在两点无理:一是等保险公司理赔时一次交清;不等于让保险公司交付,这6万元打捞费仍需由吴某交付;二是吴某与保险公司的关系,与吴某与打捞公司的关系并不构成任何因果关系,是两个独立的关系。因此,吴某拒付是无理的。)

18.青少年应加强环保意识,当你看到环境被污染或破坏的时候,你有何感受?请用两个结构大致相同的句子,列举环境被污染或破坏的现象,运用比喻修辞描写你心中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当我看见有人捕杀珍稀动物,有人肆意砍伐森林,我心中便燃起了熊熊怒火;当我看见有人损坏花草树木,有些工厂污染河流湖泊,我的心里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一样沉重。

19.下面这首小诗在对“树”进行描述时涉及了作者对“岁月”的思考,请选择另外两种事物,仿照例句的表达方式和句式,各写一句话,描述事物时必须涉及对“生命”的思考。

例句:树:如果你挺直了你的身躯,风会比你矮很多,伟岸就会溢满你的岁月。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浪:如果你伸出了你的拳头,山会比你软很多,壮阔就能充实你的生命。

(2)草:如果你站稳了你的脚跟,冬天会比你脆弱很多,绿色就能点燃你的生命。(本题考查句子仿写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仿写时要注意依照“例句的表达方式和句式”,“描述事物时必须涉及对‘生命’的思考”的要求。从例句来看,原句用了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整个句子是假设复句。仿写时注意表达生动、鲜明。

以上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练习答案的全部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查字典语文网。

    相关推荐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和练习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说课 寡人之于国也3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1 寡人之于国也4 寡人之于国也2 寡人之于国也5 寡人之于国也(2) 《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 《寡人之于国也》学习辅导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1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3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4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10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14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12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13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三)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一)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2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一)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二)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26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19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20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2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1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2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二)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三)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案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11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28 《寡人之于国也》备课笔记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赏析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 《寡人之于国也》赏析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 《寡人之于国也》课堂实录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评点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题解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5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6 语文教案-寡人之于国也 语文教案-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3 《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 第一册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精品) 第一册寡人之于国也 第一册寡人之于国也 第一册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通假字 高中一年级语文: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及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的课例分析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 《寡人之于国也》学习要点和能力训练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一等奖 寡人之于国也(2)教学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诵读建议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杂谈 《寡人之于国也》内容提要 《寡人之于国也》字词解释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特殊句式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