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教学分析

小编: :admin

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教学分析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从这个教学理念出发,在教学中紧扣中心问题——“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相请诸葛亮诚心诚意”展开全文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体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到原著,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在学习形式上,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式解词、配乐表演等方式促进学生对文本理解,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具有开放性,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

第一、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你们看过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吗?知道相关内容吗?

1、听《三国演义》主题曲。

2、师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豪迈的乐曲把学生带入了历史的情境,教师的叙述把学生自然地领入本课的学习)

第二、、复习导入——显现主题

1、上节课,我们和历史人物刘备、关羽、张飞两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草屋拜访他,可惜都没有碰到,关羽和张飞都不耐烦了,刘备呢?(不灰心)对,刘备打算三访孔明。

2、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问题: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刘备诚心诚意相请诸葛亮?

第三、、探究刘备言行——品味诚心诚意

1、请你读读2---4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圈出有关词语,说说你的体会。

读课文,思考: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2、交流品读(第三节)

(1)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a“半里多路”有多长?(一里等于500 米,半里为250米)你体会到了什么?

b 下马步行:态度恭敬

c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诸葛亮的恭敬态度吗?(自由读——点名读——齐读)

(2)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a从“轻轻、恭恭敬敬、等”几个词语中看出刘备礼贤下士。

b 你认为怎样的站才算是恭恭敬敬地站?

(想亲自体验一下吗?我们来学学刘备。让学生恭恭敬敬地站半分钟)

c半分钟的等待,你有什么感受?

半分钟的等待已经让我们心急如焚,那刘备等了多少时间?

(3)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此时刘备会如何拜见,诸葛亮又会说些什么呢?

a 表演相关内容。

b请问刘备,你为什么要用拜见一词呀?

老师知道“拜见”指针对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或长辈,感受到什么?

(礼贤下士、虚心求教)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读、思、议、看,借书童之口领学生悟刘备的这份诚心诚意,对课文中生动的记述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在脑子里唤起相应的形象,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读与说结合,在文章的空白处想象、补白,使学生披文入境,展现了语言文字和人文情感的和谐统一。)

第四、、认识张飞人物形象——感悟诚心诚意

(一)体会反衬作用

1、同学们除了从刘备的言行中体会到他的诚心诚意,请你们再读读课文,你们还从哪里也能体会到他的诚心诚意?(张飞的无理)

找出描写张飞言行的句子并出示

a、再读一读,你体会张飞是什么性格?

b、课文不是在写刘备吗?作者为什么要来写张飞,能不能不写他?(四人小组讨论)

(作者采用对比反衬写法,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2、你们认为作者描写张飞是为了突出刘备的诚心诚意?那你们用朗读来告诉我。

对比读(出示刘备张飞的对话,选择合作读——点名读)

理解刘备为什么对张飞要“斥责——大声斥责”?

3、根据录像配音本节内容

(二)丰富张飞形象

1、同学们真厉害,从张飞的言行描写中也读懂了刘备的诚心诚意,那么张飞仅仅是个莽汉吗,张飞身上有没有闪光的地方?你们还从《三国演义》中了解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交流:(桃园结拜、长坂桥上单身吓退曹操十万大军、关羽死后张飞的眼睛都哭出了血。)

3、师:张飞也是个英雄,十分讲义气、英勇、对大哥忠心耿耿。

第五、拓展延伸——升华诚心诚意

讨论问题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第四节)

出示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a、“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

b、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c、这句话作者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做了什么?

d、指名读。

同学们,刘备听了诸葛亮的一番议论,更敬佩他了,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请教,就答应了。

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

(1)你知道打了哪些胜仗吗?(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

(2)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战略计划,逐渐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后来刘备称帝蜀国,刘备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3)理解最后一句话。

(设计意图:拓展教学,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诸葛亮真是个足智多谋的人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那么诸葛亮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象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送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你看这么美的景色,谁能美美地读?指读,齐读并出示相关练习访说 。

第六、朗读品味并总结:让我们走向书本,向古人学习,做一个智慧的现代人!

板书: 三顾茅庐

张飞—— 刘备 —— 诸葛亮

诚心诚意

教材依据 :苏教版语文第八册《三顾茅庐》一课。

设计思路:本课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课文对刘备三顾茅庐的描写,一次比一次详细。课文通过对人物言行细致入微地刻画,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文本的这一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围绕这一主线潜心阅读文本,在读中感悟,读中品情。

    相关推荐

    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 20《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 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探源 《三顾茅庐》说课 解读《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缩写 《三顾茅庐》教学实录 三顾茅庐教学反思 四年级《三顾茅庐》课后练习提示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说课稿 三顾茅庐说课稿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案例 三顾茅庐教学反思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说课稿 《三顾茅庐》教案之一 三顾茅庐原文教案 三顾茅庐无其事 《三顾茅庐》读·编·演 三顾茅庐练习题 延伸·拓展·整合——《三顾茅庐》教学案例与分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后感悟 《三顾茅庐》教案之一 刘备三顾茅庐了吗? 三顾茅庐阅读答案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一 2016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三顾茅庐》随堂测试 九年级上册语文《三顾茅庐》教学教案 《三顾茅庐》课文原文 《三顾茅庐》课堂实录 《三顾茅庐》说课设计 2017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三顾茅庐》随堂测试 《三顾茅庐》说课材料 《三顾茅庐》课文原文 三顾茅庐说课设计 三顾茅庐板书设计 诸葛亮与“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说课材料 部编版九年级下《三顾茅庐》教学设计3 六年级教案:延伸·拓展·整合——《三顾茅庐》教学案例与分析 三顾茅庐 教案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评点》教案1 三顾茅庐 教案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设计一教案 《三顾茅庐》简要教学流程 “三顾茅庐”是怎么回事 《三顾茅庐》教学案例及反思 20、三顾茅庐(第一课时) 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 三顾茅庐-教案设计精彩 三顾茅庐说课材料教案 小学语文:《三顾茅庐》说课稿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立体教学设计——《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三顾茅庐》让知识内外沟通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三顾茅庐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初一语文阅读试题《三顾茅庐》答案解析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设计一教案 快乐读书屋一《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别小看那枚邮票——《三顾茅庐》教学思考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三顾茅庐》教学实录之一 五下回顾·拓展四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长城》教学分析 刘备第一次见诸葛亮是“三顾茅庐”吗? 五下回顾·拓展三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渔歌子》教学分析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整体把握细节感悟 课外延伸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实录——《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四年级《第一朵杏花》教学分析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四教材简析 六上回顾·拓展四教材分析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北师版三年级下册《礼物》教学分析 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教学分析 四年级下册《文成公主进藏》教学分析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教学简析 一年级下册《风》教学分析 六上回顾·拓展三教材分析 五下回顾·拓展一教材分析 五下回顾·拓展二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