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小编: :admin

【小编寄语】古诗两首《夜书所见》教学设计是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极力给大家推荐的,其教学设计之精彩、教学环节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课文分析:《夜书所见》描绘了秋天夜景图,表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的心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诗文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一方面是要把古诗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另一方面是要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意也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不要求学生一一对译,使学生产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学习。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法分析:

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坚持“以读为本”,诗歌教学更是如此。“三分诗,七分读”这句话就强调了诗歌学习中读的重要性。根据《夜书所见》一文的诗歌题裁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促知、以读促解、以读促悟”的方法进行教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相同的阅读材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感受,有不同的体验和感悟。在读的基础上,通过引进资源、练习说话、启发想像、改编古诗等环节,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的自主状态。整个教学设计,突出表现以读为本,说、写结合,突出能力训练。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的情感得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诗歌的感染。课堂上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努力营造自主空间,使学生学得得法,学得主动,学得生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认“促、深、忆、萧、梧”五个生字,会写“促、深、忆”三个生字。

(2) 朗读、背诵诗文。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背诵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重难点、关键:

1. 体会诗文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2. 朗读诗文做到“字字有情,句句含情”,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具准备:

课文挂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美图导入,营造诗境

1. 出示挂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

2. “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

(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通过图片营造诗文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创编故事,一是为了训练口语表达的能力,二是为了有一个轻松的开始,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

二、 初读诗文,感知诗情

1. 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近而解题。

2. 齐读题目。

3. 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 老师正音、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

5. 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6. 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从整体入手,把握诗意,避免了机械的分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三、 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1. 诗的题目是《夜书所见》,那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

2. 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板书“动客情”。)

3. 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写景部分。(读中感悟,读中悟情,以读促思,尊重学生个性化朗读的感受,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4. 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品“挑”)(品词析句,积极思维,展开联想,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性。)

5. 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看图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鲜明的图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图文结合是第二学段阅读的重要途径。)

6. 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家乡、童年。)是的,这就是“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也就是—诗人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7. “动客情”就是全诗的中心句,文字中融进了诗人思乡之情,我们读的时候就要把“想家”、“乡愁”的味道读出来,读得浓浓的。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感觉?

(抓住文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想像,使之感受更为深入,学生体悟了诗内涵,也学会了阅读。)

四、 诵读诗文,品味诗蕴

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评出“朗读之星”。(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方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及热情,避免出现“朗读疲劳”。)

2.齐背诗文。(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与人共处,同时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情感。)

3.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与文中人物对话,学生在情境中将自己融入其中,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

4.回忆一下关于思乡的诗,如《静夜思》。(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回应本课情感体验。)

五、小小诗人,再现诗韵

把这篇古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现代诗。

(注重积累与表达的训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很自然地完成读写结合。树立了“生活中学语文,生活中用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拓宽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空间。给学生留下自主空间,可做课堂小练笔,也可课下写成,下节交流。)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古诗两首《夜书所见》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相关推荐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说课设计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导学案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教学反思案例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课堂教学实录 《古诗两首》之《所见》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古诗两首》之《所见》赏析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学设计四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学设计四 古诗二首:舟夜书所见、江上渔者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 教案教学设计 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精品教案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教案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 宿建德江 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舟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的诗意分享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 宿建德江 舟夜书所见)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 宿建德江 舟夜书所见)》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 宿建德江 舟夜书所见)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 宿建德江 舟夜书所见)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 宿建德江 舟夜书所见)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 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教案 《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抓两点学习《舟夜书所见》 抓两点学习《舟夜书所见》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宿建德江 教案教学设计 《舟夜书所见》教案 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教案设计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 教案教学设计 舟夜书所见 教案教学设计 夜书所见的意思 古诗教学中的主题建构──《夜书所见》教学有感 《夜书所见》教学实录 人教三上《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夜书所见》教材理解 《舟夜书所见》教学实录 《夜书所见》好句好句 《夜书所见》其它杂项 古诗两首-观书有感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教科版古诗两首《静夜思》教学设计 2、古诗两首《古朗月行》《静夜思》 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教案好 S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小儿垂钓、夜书所见)教案 古诗两首 《春夜喜雨》、《春晓》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