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赠刘景文》原文及赏析

小编: :admin

【小编寄语】古诗,就是一个艺术作品,一个塑造作者情感世界的艺术作品,或表达某种情感,或描绘某种期待。今天,查字典语文小编跟大家分享的《赠刘景文》原文及赏析,一起来学习一下。

《赠刘景文》原文及赏析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⑴ 荷尽:荷花枯萎。

⑵ 擎雨盖:托住雨珠的叶子。盖:伞,诗中比喻荷叶。

⑶ 菊残:菊花凋谢。

⑷ 傲霜:不怕风霜。

⑸ 君:您,古代对人的尊称。

⑹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题解:

这是一首寄赠的诗。刘景文,字季孙,开封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做过饶州酒监。苏轼赞誉刘景文为“慷慨奇士”,将他比作孔融,并推荐他做官。全诗表面上只是在写深秋(一说初冬)时节的景色,但托物言志,深有寄托。

简析: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赏析一: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赏析二: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1090)苏轼知杭州时。刘季孙,字景文,北宋开封祥符(今属河南开封)人,当时任两浙兵马都监,也在杭州。苏轼很看重刘景文,曾称他为“慷慨奇士”,与他诗酒往还,交谊颇深。

诗中所咏为初冬景物。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渚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领风骚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诗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苏轼用擎雨无盖说荷败净尽真可谓曲笔传神!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花残了,枝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诗人的观察可谓细致矣,诗人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亦可谓强矣!这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是谓“流水对”。“已无”、“犹有”,一气呵成,写出二花之异。

赏析三:

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刘景文名季孙,原籍开封,是北宋名将刘平的小儿子。刘平驻守宋、夏边境,力拒西夏,因孤军无援战死。身后萧条,诸子早卒,只剩景文一人。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此诗虽似写景,但每句都切合刘的身世,并用以勖勉对方。这在苏诗中确属精心之作。我们必须透过表面的景物描写,才能领略诗中的积极涵义。

此诗写初冬。第一句写枯荷。荷出污泥而不染,本为高洁品质之象征,惟到秋末,池荷只剩残茎,连枯叶也已无存,确是一片凄寂。昔李璟作《山花子》,首句云:“菡萏香销翠叶残。”王国维乃谓“大有‘从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苏轼此诗首句,殆更过之。夫留得枯荷,尚能听雨,近则连枯叶亦无之,其衰飒至极矣。然则作者嗟叹感喟之情仅此一句,第二句便将笔势劈空振起,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残菊与枯荷,虽同为衰飒场面,却以“傲霜枝”三字写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态和贞亮之节,看似与第一句对文,有互文见义、相与呼应之势;事实却侧重在“傲”字上。“擎雨”之“盖”乃实写,不过说像伞盖一样的荷叶都已一干二净;而“傲霜”之“枝”的“傲”则以移情手法写出了菊的内在精神,示人以凛不可犯的气概。这就比第一句深入了,也提高了。第三句则爽性喝破,人人皆以萧瑟秋风、严寒冬日为苦,作者却偏偏赞之为“一年好景”,且谆谆嘱咐“君须记”,此真以平淡无奇之语言给人以出乎意料之感受;至于收句,倘无力回天,则全诗必成虎头蛇尾,强弩之末。而作者乃从花写到枝,从枝叶写到果实,所谓“正是橙黄橘绿时”,乃金秋乍逝,百物丰收的季节,“橙黄橘绿”,又呈现一派熙熙融融景象,在前两句枯淡凄清的背景下突然出现了炫目摇情的色彩,真使人疑为神来之笔。然而作者除了用几个植物名称和几种简单明快的色调之外,再无其他噶枝蔓之句,这就给予作者一种踏实稳重、矜平躁释的美的感受。古人说:“情随事迁”。而东坡妙处,竟能用景移情,把日渐凋残的初冬一下子打扮成一片金黄翠绿,虽说用笔雅淡温柔,却具有不尽的蓬勃朝气。写冬景而能化凋谢零落为饱满丰硕,非贤如东坡诚不可臻化。

然此诗乃东坡写赠刘景文者。刘固以世家子弟而潦倒终身,年近六十,犹朝不保夕。作者第二次到杭州做官,与刘一见如故。既悯伤其愁苦,又希望他振作,不致因老病困穷而长此颓唐下去。就此诗首句而言,荷所以比君子;而时值岁尾,荷枯叶尽,正以喻君子生不逢辰,难免潦倒失路;次句言菊,菊所以喻晚节,而景文晚年并无亏缺,犹有凌霜傲雪之姿。但人到暮年,加上一生失意,总不免多向消沉颓唐一面着想;而对于读书人,特别是对有理想抱负者来说,却还有收之桑榆、获取丰收的一面。所以诗人乃以三、四两句对刘勖勉有加,给以支持,使刘认识到前景还是大有可为的。“橙黄橘绿”才是人生最成熟的收缘结果之期,这使刘不仅看到荷枯叶尽的一面,还有傲霜雪抗严寒和收成果实的一面,希望他能振作起来,坚持下去。只是诗人纯用比兴手法,没有把本意直截了当地说出来罢了。

东坡作此诗时年已五十五,也已步入老年了。他当然不能预知不久的将来还遭到流放海南之厄。但他一向旷达乐观,主张应多方面地适应外界的环境变化,不因年老而颓唐消沉。然则此诗也不妨看做诗人本身的一生写照。盖苏轼一生,坎坷挫折,亦云多矣,却始终没有被逆境吓倒,而稍摧其志。然则此诗固亦夫子自道也。其身后“橙黄橘绿”,使千载以下之人尚能分享其甘美的艺术果实,也算是美不胜收了。故窃以为如仅以景语之美来赏析此诗,犹属皮相也。

吴小如《古典诗词札丛》(天津古籍出版社)第253至255页(全文)

赏析四:

诗人十分欣赏秋末冬初的自然景象。他并不为“荷尽”、“菊残”而惋惜,倒是残菊丛中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和树中橙黄橘绿的斑斓色彩引起了他的兴味。因为这些都可作为品格坚贞的象征。实际上,诗人把冬景写得充满活力,有以物喻人的用意。诗人这一见解很独特,他是借对橙橘的赞扬来歌颂在恶劣环境中不屈不挠、照样闪射光彩的人。

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的《赠刘景文》原文及赏析的全部内容,看完之后希望在对大家把握文章中心思想有帮助的同时,还可以调动我们自学、探讨文学作品的积极性以及提高我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祝大家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赏析:赠刘景文教学实录 《赠刘景文》诗歌鉴赏 本《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教案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说课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说课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综合练习题 赠刘景文最新教案一 赠刘景文最新教案二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赠刘景文》课堂教学实录 朗诵:赠刘景文 教学实录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案例 浙教: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一 小学古诗《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及反思 王安石《赠外孙》原文和译文赏析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二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一 小学生古诗《赠刘景文》教案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推荐版)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二 《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山行》课文内容 赠刘景文说课设计教学实录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最新教案三附反思 赠刘景文最新教案一教学实录 《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山行》课文内容 赠刘景文最新教案二教学实录 鄂教版三上: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赠刘景文山行教案 《草虫的村落》原文及赏析 《春江花月夜》原文及赏析 次北固山下赏析及原文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上: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饮酒》其五原文和译文及赏析 《七律•长征》原文和译文及赏析 小学二年语文下册:《古诗两首·赠刘景文》 《赠汪伦》片断赏析及反思 诗词赏析:古诗词背诵《秋词》(刘禹锡)详解:原文、译文与赏析 赏析:赠汪伦 《草虫的村落》赏析及原文全文 人教新课标二上: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汪伦》赏析 人教新课标二上: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冰心《成功的花》原文及赏析 人教新课标二上: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教案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最新教案三附反思教学实录 古诗两首:山行、赠刘景文 教案教学设计 黄庭坚《早行》诗词原文及赏析 朱自清《冬天》原文阅读及赏析 冰心《嫩绿的芽儿》原文及赏析 初二语文: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 余秋雨《阳关雪》原文及赏析(2篇)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原文及赏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和译文 《望天门山》(李白)原文注释及赏析 朱自清《威尼斯》原文阅读及赏析 巴金《繁星》课文原文及背景 马嵬坡赏析及创作背景 如梦令写作背景及赏析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赠刘景文》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赠刘景文 教案教学设计 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原文译文及赏析 《赠梁任父同年》赏析 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原文以及文字赏析 李白《赠孟浩然》赏析 刘桢《赠从弟》阅读练习及答案 《记念刘和珍君》赏析 赏析:赠汪伦教学实录 赠汪伦教学片段赏析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苏洵、苏轼、苏辙《六国论》原文、赏析及译文(翻译) 古诗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原文以及文章赏析 《景阳冈》课文原文 《景阳冈》课文原文 原文欣赏 《雨霖铃》译文及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写作背景及赏析 《景阳冈》片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