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窦娥冤教案设计

小编: :admin

《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窦娥冤教案设计。窦娥冤教案设计具有教学课堂模块明显、思维启发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精当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一起来学习下!

窦娥冤教案设计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教学目的:

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

3、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

4、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杂剧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赏读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元朝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一段辉煌的时期,杂剧成为当时一种流行的文学样式,涌现出了大批戏曲名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是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汉卿的《窦娥冤》,了解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二、元杂剧与关汉卿:

1、关于元杂剧的知识: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剧情的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驾(皇帝)、孤(官员)、洁郎(和尚)等。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范”,简称“科”,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有散白、韵白,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2、作者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他一生“不屑仕进”([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初贾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有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序幕),第一折为故事的开端,第二折是故事的发展,第三折是情节的高潮,第四折是故事的结局。本文选的是第三折,是戏剧矛盾冲突的高潮,也是窦娥性格发展到顶点的部分。

三、理清本文戏剧情节:

第一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揭露世道不公。

第二部分:(“(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写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部分:(“(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写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这三部分有张有弛,疏密相间,富有鲜明的艺术节奏。一开幕刽子手摇旗提刀,监斩官厉声吆喝,再配上缓慢沉闷的锣鼓声,舞台一片阴森紧张的氛围。窦娥披枷戴锁登场,呼天抢地的悲诉怒斥,更加重了悲剧气氛。眼看窦娥就要成为刀下之鬼,观众的心绷得紧紧的。然后作者却宕开一笔,转人第二部分婆媳诀别。窦娥哀怨低回的身世之叹与第一部分高亢激昂的斗争精神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她内心世界的另一面,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剧情发展明显有一顿,形成一张一弛的戏剧波澜。这一“弛”为下一“张”蓄势,从而转入全剧的高潮,真是跌宕多姿,匠心独运,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赏析第一部分:

1、朗读第一部分的唱词(学生齐读)。

2、《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

3、“游魂先赴森罗殿”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

提示:讳饰,实际是说被杀头而死。

4、《滚绣球》中有一句是说命运不由自己掌握,这句话是哪一句?它采用了什么诗歌手法?

提示:“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采用了兴的手法。

5、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何作用?

提示:这里是用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

6、《滚绣球》中有一句话揭露了社会的严重不公,是哪一句?

提示: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7、概括地说,《滚绣球》一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封建社会,人民不仅在人身权利及政治经济上受压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害。在当时的社会中,按当时观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是被视为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封建官吏为了愚弄人民,也每每以青天自喻。窦娥开始也受神权思想影响,相信天地鬼神能为她主持公道;当张驴儿把谋害人命的罪名强加于其身时,她仍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只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由于冤情的深重,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动于衷,所以窦娥唱出:“……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她终于觉醒了起来,并终于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真相。使她对天地鬼神由信赖而怀疑,由怀疑又转为愤怒的控诉,在《滚绣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得以横行,良善衔冤,横遭杀戮。“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样,窦娥通过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含冤难辩的悲惨经历,认识到了善良的人的贫穷命短,罪恶的人富贵延寿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也是对封建官府、对现实社会的黑暗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但窦娥敢于怒目青天,顿斥大地,对之进行愤怒斥责。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既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反映了女主人公初步而又朴素的觉醒意识,又表现了主人公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群众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的反抗精神。窦娥的反抗性格中正闪烁着关汉卿思想的光辉。

但窦娥而的唱词时,便自然得到了人们的共鸣。作为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的窦娥,认识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又能怎么样?她除了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愤怒的控诉以外,只能是“落得两泪涟涟”。

第二课时 赏析第二三部分,归纳人物、主题

一、赏析第二部分:

1、提问:从“左侧右偏”“前合后偃”两句可见窦娥在赴刑场途中所受的苦难,可她为什么还要提出坚决走后街,舍近而求远呢?

明确: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这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展示了她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面。

3、作者为什么要表现窦娥善良的性格?

提示:这一细节的描写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加丰满动人,性格更加完美。大堂之上,酷刑之下,为使婆婆免遭毒打,她甘愿牺牲自己,屈招了药杀公公的死罪;这折戏中写她赴刑场时,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的细节,可见其性格的善良——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对婆婆是何等的孝顺,但像这样一个完美的善良的妇女,竟然惨遭如此的冤屈,被诬陷为杀人凶手,足见当时的统治是何等的腐败,社会是何等的黑暗。一个素来性格温顺的女子最终也做出了如此强烈的反抗,可见当时的社会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压迫是何等的深重。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因此,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4、作者再次利用婆媳对白,叙说窦娥的冤屈,在情节上起何作用?

提示:主要用以激发人物的内心冤屈,表现人物内心愤恨,为后文发三桩毒誓作铺垫。

5、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在表现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呢?

提示:这个问题可从这几方面考虑:

安排婆婆做这些事,是让婆婆有所寄托,以免婆婆孤独痛苦或生轻生之念;这正是体现窦娥难以舍别婆婆,表现了她对婆婆的挂念;

她劝婆婆不要过分悲伤,再一次表明了她善良、美好的心灵。这样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情。戏剧的审美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奠黑发人,可以增强悲剧气氛;更加突出社会黑暗,无公道可言。

6、窦娥说自己“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这话怎样理解?

提示:因为现实难合人意,她在这种是非颠倒的社会中感到无能为力,只能感叹自己时运不济;另一方面这样说也可以安慰婆婆,减轻婆婆的悲伤,体现了她的孝顺。

二、赏析第三部分:

1、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明确: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亢旱三年”,楚州自然是颗粒无收,那些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贪官污吏自然就无可搜刮。

2、“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是怎么回事?这两个典故在文中起何作用?

提示:望帝啼鹃:杜宇神话,民间亦有流传,面目与古籍记载颇异,略云:岷江上游有恶龙,常发洪水为害人民。龙妹乃赴下游决嘉定之山以泄洪水,恶龙闭之五虎山铁笼中。有猎者名杜宇,为民求治水法,遇仙翁赠以竹杖,并嘱其往救龙妹。杜宇持竹杖与恶龙战,大败之,又于五虎山下救出龙妹。龙妹助杜宇平治洪水,遂为杜宇妻。杜宇亦受人民拥戴为王。杜宇有贼臣,昔日之猎友也,常羡杜宇既得艳妻,又登高位,心欲害之。一日猎山中,遇恶龙,遂与密谋,诡称恶龙欲与杜宇夫妻和,乃诱杜宇至山中而囚之。贼臣遂篡杜宇位,并逼龙妹为妻。龙妹不从,亦囚之。杜宇被囚不得出,遂死山中。其魂化鸟,返故宫,绕其妻而飞,曰:“归汶阳!归汶阳!”汶阳者,汶水之阳,即《蜀王本纪》所谓“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其妻龙妹闻其声,亦悲恸而死,魂亦化鸟,与夫偕去。

这两个典故主要表明案情是假,冤情是真,也是窦娥用以证明第一桩誓愿并非不能灵验,因为她相信自有天理在。

3、监斩官说:“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这一说在文中起何作用?

提示:反衬窦娥的确冤情深重,怨气冲天。

4、邹衍“六月飞霜”的典故起何作用?

可以衬托窦娥冤案是实,证明并暗示第二桩誓愿也能实现。

5、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

明确: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6、“东海孝妇”的典故起何作用?

提示:除了暗示第三桩誓愿将要实现之外,更能衬托窦娥的反抗精神。

7、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这采用了什么手法?说明了什么?

明确: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作家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想象,让天地震惊,人神共怒,得以应验。虽然违背常理,却又合乎人情,有力地表现了广大人民要求伸张正义、惩治邪恶、洗雪天下冤屈的心愿,符合一般民众善恶有报的心理。

窦娥的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她发下三愿,为的是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感动苍天,让人们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上天被窦娥感动,也说明窦娥冤大恨深,又能增强悲剧气氛。这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愦、吏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呼告无门的社会黑暗现实。表现了女主人公与社会恶势力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超乎自然之上的感动天地的力量。

三桩奇愿也是作家社会、政治观点和美好理想的形象体现,这说明作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虽然憎恶封建统治,却又找不到变革现实的出路,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所以最终还是让天地动容清官平冤来解决问题,这也反映了作家的阶级局限和历史局限。当然,也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8、提问:“煞”就是结尾的曲牌,为什么关汉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个曲牌呢?

明确:说明蓄积在窦娥胸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控制,犹如地下岩浆,冲向决口。也说明剧作家意犹未尽,他要把窦娥的无辜受害,要把人们对窦娥的同情,要把人们对统治者的愤恨表现得痛痛快快,淋漓尽致。于是在结尾处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顶峰。

在《法场》一折中,窦娥所要经受的是她生命中最后也是最大的一次灾难,经过公堂上黑暗的一幕,她的斗争意识已从朦胧自卫的反抗发展到自觉的反抗,对官府的绝望终于彻底粉碎了她逆来顺受的信仰,从而激发起她那一直被压抑在心底的反叛意识。在此折中,关汉卿没有多写窦娥对生的留恋和对死的恐惧,而是集中笔墨通过她的感情宣泄抨击了造成悲剧的社会因素。这种内心情感在[滚绣球][耍孩儿][一煞]等唱段中获得了充分的展现。一方面写了窦娥的恨,她把悲愤情绪和反抗精神汇成排山倒海的巨澜,狂怒地冲向那些在封建社会被奉为至高无上的神圣象征,王法刑宪,天地鬼神都成了她猛烈抨击的对象,整个社会在窦娥的思想中被完全否定了;另一方面又写了窦娥的怨,这种感情是当她的恨发展到顶点时忽而表现出来的,[滚绣球]的末一句与[煞尾]一段中,女主人公从抨击天地控诉社会转向悲哀自身,从而体现了一个善良的弱女子在强大黑暗现实面前的无可奈何。这一恨一怨,非但没有削弱情感的表达力量,反而还增加了这种感情的丰富性与悲怆色彩。

三、窦娥的人物形象: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他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她生于严酷的腐败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

四、概括主题: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

五、写作特点:

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

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是本折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关于本色派的语言特点:

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在课文中,指斥天地的场面高亢激越,冤气冲天,紧张急促;诀别婆婆的场面如泣如诉,哀婉凄惨,徐缓低回;三桩誓愿的场面感情如人.激荡如潮。慷慨激昂;这三个场面的描写,以质朴无华而富于韵味的语言,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逐层深人地刻画了人物性格。课文中的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浅显而见深邃。例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令人凄怆,刻画出窦娥与婆婆死别的悲痛心情; [滚绣球]全曲以及[一煞]中的“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突出地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语言平实,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不少古白话词语,如“只合”(只应该)“怎生”(怎么)都表述得十分生动。课文中的说白,如窦京向刽子手请求走后街不走前街的对白,以及窦娥与婆婆诀别时的对白,都是相当动人的,凝练而又明白如话,声气口吻酷似其人。课文中的曲白也配合得很好,如三桩誓愿的场面,三次用“白”提出誓愿,依次讲出“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得委实冤枉”;三次用“曲”强化感情,依次对以相应的四个典故来抒发胸臆。曲白相生,语言朴素而富于感情,把窦娥为其冤屈而抗争的精神表达得深切而感人。关汉卿戏剧语言不事雕琢镂饰,呈其自然朴实的本色,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强烈的艺术韵味,被称道为“字字本色”,尊为“本色派”之首。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

六、启示

那么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应该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呢,我们说要维护社会的公正性,首先社会要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与要求。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健全整个社会的法律体系,二是要求执法者的公正无私。试想,一个社会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无法可依,社会就会造成一片混乱。然而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因为“法立于上而成可下”, 要维护社会的公正性,还要求执法者有一定的素质,严格执法,秉公办事。如果不这样,整个社会就会清浊不辨、是非颠倒、善恶错位、真假难分,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弱势群体,就会担惊受怕、谨小慎微,他们就会就生活得委琐、卑贱。目前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建设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这就要求我们要继读完善法律,并依法治国,公正执法。这样使我们整于社会人人才有安全感,有尊严,人民就会齐心协力奔小康。不然 像窦娥以及她的婆婆这样的“弱势群体”她们今天可以不遇见“张驴儿”,明天可能遇到“赵驴儿”和“李驴儿”,他们的结果又是可想而知的。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窦娥冤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相关推荐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设计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一等奖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教案1 《窦娥冤》教案7 《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学案 《窦娥冤》学案 窦娥冤2 新窦娥冤 《窦娥冤》教案5 《窦娥冤》教案10 《窦娥冤》学案.. 《窦娥冤》教案1 《窦娥冤》教案2 《窦娥冤》教案8 《窦娥冤》教案15 《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案3 《窦娥冤》教学案 《窦娥冤》教案6 《窦娥冤》教案4 《窦娥冤》教案9 《窦娥冤》学案2 《窦娥冤》导学案 《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案一等奖2021 窦娥冤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窦娥冤》导学案 《窦娥冤》导学案6 《窦娥冤》赏析 窦娥冤简介 窦娥冤说课稿 窦娥冤说课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之二 《窦娥冤》教学设想 语文教案-窦娥冤 窦娥冤阅读答案 《窦娥冤》导学案7 《窦娥冤》说课稿 笨马上《窦娥冤》 窦娥冤的故事 《窦娥冤》导学案5 《窦娥冤》教学设计之四 《窦娥冤》教学设计之一 《窦娥冤》学法建议 《窦娥冤》人物形象 窦娥冤重点字词 窦娥冤重点语句 窦娥冤艺术成就 窦娥冤思想探究 《窦娥冤》教学杂谈 《窦娥冤》教学反思 窦娥冤教学目的 《窦娥冤》教学实录 《窦娥冤》教学设计之三 《窦娥冤》第四折 《窦娥冤》说课稿 高中语文《窦娥冤》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教案设计2021 窦娥冤教案设计一等奖 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 窦娥冤主要内容 《窦娥冤》字词解释 《窦娥冤》写作特点 窦娥冤课后练习 《窦娥冤》与关汉卿 《窦娥冤》的悲剧性 《窦娥冤》写作特色 窦娥冤整体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