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案例

小编: :admin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又是辛弃疾的一篇怀古抒情的佳作。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案例。该教案具有教学课堂模块明显、思维启发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精当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案例,一起来学习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案例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设计指导思想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属于“历史的回声”专题,这一专题的着眼点之一在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人生感受。本文借观景所见,追溯与景物有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抒发自己的正确意见不被接受的抑郁激愤情怀。但是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因为这首词几乎全词用典,思想情感含蓄而深沉。为此,教学这首词,课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印发辛弃疾的有关生平资料以及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过程中注意诵读,从自由读到范读,再齐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课文,从读中感受作者激愤沉郁的豪放词风。在诵读中具体研讨用典的用意,从而达到理解词人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研习,使学生理解文中用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用;

2、进行诵读,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聩无能的愤概;

3、通过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重点难点】

1、探讨用典的意义;

2、指导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词人的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复习。

1、预习课文,对照课文下注释通读全词做到初步理解并注意以下词语。

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

流风余韵。

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北顾:回头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2、阅读辛弃疾的有关生平资料以及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资料。(材料在课前一天下发)

3、检查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4、指名学生回答:作者在词中描写赤壁景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此设计不仅复习了旧知,还为导入新课作了很好的过渡)

明确:赤壁之景,显得雄伟惊骇,既烘托了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衬托了英雄人物。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登临赤壁,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少年得志的周瑜相比,年近半百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继苏轼后的另一位豪放词派的代表辛弃疾的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来思考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

(设计说明:由刚学过的豪放词派代表苏轼的作品引入学习另一位豪放词派代表辛弃疾的作品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并能与复习旧知衔接起来。)

三、作者与写作背景。

1.请同学说说有关辛弃疾及这首词的创作背景。(结合课文下注释①和印发下的有关背景材料回答)

2.课件投影,作者与写作背景。

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被迫隐退,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首。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64岁退隐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侂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作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设计说明:课件投影作者和写作背景,目的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意蕴含蓄的典故,并能体会辛弃疾这位爱国词人的思想抱负。)

四、教师范读或播放课件录音朗诵,疏通文字。

(此设计让学生读准确文中词语的音,初步感受豪壮的感情基调。)

五、研习课文,探讨用典的意义和作用。

(一)课件投影,明确用典。

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 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此设计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用典,掌握用典的作用。)

(二)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你认为每一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对照注释、材料分组讨论)

明确: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五个典故。

(此设计是使学生理解文中用典的含义以及词人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从而来完成教学目标,之所以分步研讨,是考虑到这是本词学习的一个难点,分步研讨,层次分明,有利于理解掌握。)

1.分析研讨用孙权、刘义隆典。

①说说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明确: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业绩都在京口起步。)

②找出最能表现词人对孙权和刘裕充满情感的词语、句子,并说说词人对他们充满什么感情?(明确:“觅” 、“英雄”、“风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词语、句子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与向往,慨叹英雄难觅,主观情感色彩十分强烈。)

③追忆两位就在京口起步建立丰功伟绩的英雄人物,激发起词人的抗击金人,收复中原的爱国豪情,同样是帝王,而南宋王朝呢?因此,用此二人典,又蕴含了什么意思?(明确:讽刺宋室昏聩。)

2.分析研讨用刘义隆典。

①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这个典故。

②用典的用意何在?(明确:借古讽今,告诫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体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

3.分析研讨用佛狸祠典。

①“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写的是什么?(明确:追忆往事,回顾自己的抗金生活。)

②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明确: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

4.分析研讨用廉颇典。

有人说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参考:词人以廉颇自况,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抒发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

5.小结。

辛弃疾不愧为“用典”高手,用典来借古讽今,用典来抒发自己含蓄而深沉的复杂情感,表现出一吐胸中块垒的英雄气概。景、典、情融为一体,天衣无缝。

六、把握词人情感,指导诵读。

1.本首词上下阙各四韵,依次是处、去、住、虎、顾、路、鼓、否八字,朗读时韵脚要读得响亮,其后又有稍长停顿。

2.诵读时必须保持豪壮的基调,读出对古代英雄的仰慕、慨叹之情,读出年老但壮心不已的豪情以及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的愤懑。尤其是末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此句乃全文主旨所在。要读出词人一吐胸中块垒的英雄气概,不能把它看作是悲观语或怨语。

(此设计是让学生掌握一些诵读的要领,并能在诵读中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聩无能的愤概,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七、《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此题设计,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两首词内容的异同,还要领会苏辛这两位豪放派代表词人风格上的异同)

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以古喻今。

2.不同点:①《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②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③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典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

(此设计是让学生通过了解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八、板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仰慕英雄 慨叹难觅

孙权、刘裕

报国抱负 讽刺朝廷

刘义隆 借古讽今 批评告诫 豪迈激越

佛狸祠 今昔对照 隐忧愤懑 深沉悲壮

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

廉 颇

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案例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相关推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参)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1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9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1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1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15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反思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5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1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案例 《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课稿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阅读答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反思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反思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反思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后练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阅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创作背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堂实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后反思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2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16(表格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注释及翻译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堂实录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之一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片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之三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之二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案 高二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翻译)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及练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19(苏教版必修2) 高一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23(苏教版) 高一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24(苏教版) 《念奴娇·赤壁怀古》《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堂实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高一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苏教版必修2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课堂教学实录 开启“怀古”诗词赏鉴之门 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课堂实录 高一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2(苏教版) 英雄暮年的叹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解读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 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堂研习教学设计 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练习测试1) 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练习测试2) 苏教版第三板块——历史的回声(千古江山)诗歌鉴赏: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 苏教版第三板块——历史的回声(千古江山)诗歌鉴赏: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 苏教版第三板块——历史的回声(千古江山)诗歌鉴赏: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翻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苏教版第三板块——历史的回声(千古江山)诗歌鉴赏: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教案 《永遇乐》教案 琵琶亭怀古 北京教学案例 《次北固山下》教学案例 北京教学案例 《北京》教学设计案例 《北京》教学反思案例 《北京的春节》 习题巩固 宋词两首——《念奴娇》《永遇乐》 《北京的春节》教学案例 《北京的春节》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