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神奇的克隆》教学案例

小编: :sushuting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苏教版语文) 五年级下册 第41页 《神奇的克隆》。

教材分析:

《神奇的克隆》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科普类说明文。它主要介绍了动植物和低等生物的克隆现象以及神奇的高科技克隆技术。文章主题鲜明,有时代感;脉络清楚,行文流畅完整;语言简洁生动,浅显易懂,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启发性,是培养学生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的好文章,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极好范本。

教学目标:

1、了解克隆技术和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2、学习本文中的一些说明方法,感悟科普类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3、继续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初读课文,解决大部分字词问题。了解文章大意,大致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深入学习课文,感受文章语言特色,了解克隆以及相关的科学知识,培养善思考、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课时内容,了解学情。

师:今天由来自太谷实验小学的杨老师我来和大家一块儿学习。正如你对杨老师怀着浓厚的好奇心和研究欲望,相信大家也和老师一样,对《神奇的克隆》一课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研究欲望。那预祝你的两项研究都成功!

(师生笑起来)

师:老师想请9位同学来分段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生:(读第一段)

生:我纠正他的一个读音,应该是“一模(mú)一样”

师:大家知道为什么读“mú”吗?你注意过妈妈打的月饼吗?个个形状都完全一样,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生:是用同样的模(“mú”)子做出来的。

师:太对了。同一个模(“mú”)子就能做出一样样的东西来。这就是“一模一样”。

(6生分别读课文的2到8段)

师:老师提议大家把第8段中这个词再读一读。(出示“濒危”)

师:“濒”是前鼻音。

生:(齐读)

师:知道它的意思吗?马上去手查查看。

生:(快速查字典)

在这个词中“濒”的意思是“临近某种不好的境地”。

师:“濒危”就是——

生:临近危险的境地

师:文中其实就是指“濒临灭绝的境地”。

生:读第9段。

(这课是我送教下乡时借班执教的一课,所以拉近师生关系、了解学情成为重要的一环。在这个环节教学中,一方面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解决了文中易读错的“一模一样”和较难理解的“濒危”,告诉学生,多音字的不同读音都是有来由的,只要理解了意思,就不会读错了。而字典,永远是我们最得力的帮手,我们要常常请教它)

二、理清文章脉络

师:课本中的课后题同样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看课后第2题。请一位同学把后部分读给大家听。

生:(读)“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师:要想很快地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

生:默读

生:快速浏览

师:没错。要浏览,要一目十行,一目一段地来说。还要瞻前顾后,前前后后来来回回地看, 比较着读。

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

师:同伴讨论一下吧,看看能不能统一了意见。

生:(同桌儿合作、探究学习)

师:请哪位来说说你的结论?

生:课本先介绍说孙悟空变出小悟空其实是一种克隆,接着介绍了一些生物的克隆,然后介绍了世界上第一例克隆羊,还讲了克隆技术的意义,最后讲克隆技术前景无限。

师:概括得很准确,语言也非常简洁了明。

师:依他的概括,文章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呢?

生:可以分成五个部分:什么叫克隆,生物界有哪些克隆现象,克隆技术是什么,克隆技术有什么意义,最后是克隆技术的前景。

师:你这样分段很有道理。同学们可能还有别的分法,只要有道理,都是合适的。

(这部分教学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教学中每个步骤都由学生先思考,由学生决定学习方法,也由学生来裁定正误。充分地尊重,充分地解放思维,同时也恰当地帮扶和引导。本课有不同的分段结论,我本人就不太赞同教学参考用书上的观点。所以课堂上我在这点上不做太硬性的界定,而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这,也是课标提倡的。)

三、研究段落中的标志性句子,感悟说明文体的段落特点。

师:我们这么快就理清了文章的层次,是不是应该感谢每个自然段中的一个句子?

生:(思考并翻看课本)

生:我发现了,几乎每个自然段中都有一个中心句直接告诉我们段意。

师:嗬,你可真厉害。老师想要告诉大家的是,这正是说明文的一个语言特色——直截了当,开宗明义,使读者一目了然。

赶快找找这些句子吧,找到后画出来,再读一读,感受一下它的统领作用。

生:(浏览,并在书上标画。)

师:(投影出示下面句子:

第1自然段: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

第2自然段:如果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

第3自然段、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

第4自然段、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第5自然段、那么,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

第6自然段、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于人类的科技成果。

第9自然段、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师:你看,这些句子不但明确告诉我们每段的意思,还清楚地勾画出了文章整体的脉络。说明文真有意思!

(五年级的学生往往对文字和篇章已有自己的感知,比如对上面这些句子的特殊作用,只是还不太清晰,不太准确。老师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明晰自己的思维,肯定自己的思考成果,近而形成自己知识体系中的又一部分,树立对自己学习的信心。)

四、研究什么叫克隆

师:那什么叫克隆呢?你最少需要用几个字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一齐)4个字。

师:读出它们来——

生:(齐)无性繁殖。

师:没错。这个定义是文章第2自然段告诉我们的。那你关注第一段了吗?

生:(沉默)

师:现就研究一下它。第一段讲了什么意思,作者写它有什么目的呢?

生:我觉得无性繁殖这个词太难懂了,作者用孙悟空变小悟空的事把克隆说得很好懂。

师:太有道理了。“无性繁殖”这词可是科学术语啊,别说我们小孩子,好多大人都未必就知道。这样写就浅显易懂了!

生:我觉得这样开头还可以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师:本文科学普及类的说明文。你接着说——

生:科普文章都是写给我们儿童看的,我们都了解孙悟空,用孙大圣来开头,就能抓住我们的眼球。

师:真是善解人意的作者啊!

让我们感谢刚才这位同学,是他让我们发现了科普文章的又一个特色,那就是用我们读者熟悉的人和事来开头,引人入胜,吸引我们去学习。

师:那孙悟空真的是克隆自己吗?

生:不是

师:变小猴子这事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克隆。但你看,随便世界上第一只克隆动物不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可我们的老祖先早就有这个奇思妙想了。我们骄傲!

(这段教学有两个特点,一是引导学生发现并感悟科普类说明文的开头特色,二是体会克隆与我们的密切关系,潜移默化地培养民族自豪感。)

五、研究题目中的关键词——“神奇”

师:克隆现象神奇之处在哪儿呢?请认真阅读第3、4自然段,在你觉得神奇的句子处画标记,并批注你的想法。

生:(自主学习)

师:(俯身了解学生的学习批注情况)

师:(指一生):马铃薯同学你好!告诉大家生活中你的小名儿叫什么“

生:我小名儿叫山药蛋。(同学们大笑)

师:你还叫土豆。那马铃薯同学教教我们“薯”字怎么写吧。

生:(黑板上书写,同学们跟着与一次)

师:写得真不错,上中下结构的字能写这么紧凑,真不容易。那土豆同学

给我们演示一下你们是怎么克隆的好吗?(交给该生一个生土豆)

生:(指土豆上面的凹点)切下这样的一块,埋在土里,就可以长出秧苗,结出果实。

师:(指一生)柳树同学你好!说说你们是怎么克隆自己的?

生:我们只要从枝条上取下一截随便插到土里,只要有水,我们就成出新的树苗来。

师: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树木恐怕就是你们柳树了。说不定这些柳树中有的只是人们随意插到土里的,而不是有意栽种的。这倒让我想起一句俗语来。(出示“有意栽花花不放,无心插柳柳成阴”)

生:(读,并记住它)

师:(请出一生)最后隆重请出细菌先生。

(众生大笑。“细菌先生”红着脸,低着头。)

师:你们为什么笑?是不是觉得细菌都是坏东西?其实你们错了,细菌也有对我们人类有益的种类,课后查查看,这里面大有学问啊!细菌先生,看你多厉害,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那可是天文数学啊!骄傲地坐下吧。

(这部分教学通过角色扮演把枯燥的说明性文字变成了有声有色特别是有情感的画面,体现乐中学的理念。另外,在游戏中穿插了写字训练和拓展积累训练,丰富了课堂的内涵。拓宽了语文的外延)

师:从生物界先天的克隆能力到人类的发明——克隆技术,经过了漫长的年代。多利终于来了!它的生日是——

生:1996年

师:出生地是——

生:英国

师:它的诞生意味着这种技术将要为人类、为地球做出巨大的贡献。默读第7、8段,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生默读)

生:克隆技术能为我们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食物。

生:还能帮助那些濒危的动物

生:在医学上能为病人提供身体器官,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师:人体器官真能克隆出来吗?别不信,其实这已经成为了现实。

(出示3D打印机图片,并播放一段国外视频)这种3D打印机已经问世,而且已经成功地打印出人的耳朵,并完美地安装在了一个病人的头上。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正是克隆技术!

(学生瞪大眼睛,盯着屏幕惊叹)

师:有个难题大家思考——克隆现象和克隆技术的发明创造有什么联系?

生:我想可能是生物界的克隆现象提醒了人类。

生:人类是模仿生物界来发明克隆羊的

生:地球上很多东西都是人类的老师。

师:你们说得真好!那些动植物,还有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都是我们的老师。我们需要用学习的目光、发现的目光、研究的目光看它们。

(这部分教学重点研究题目中的“神奇”二字。3D打印机的拓展是亮点,它拉近了学生和克隆的关系,点亮了学生希望的光,让他们体会到了克隆就在身边,克隆就在不远的地方。同时,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渗透也是有意安排、随机呈现的)

师:要下课了,总结一下吧。

生:这节课太有意思了。

师:有意思在哪些方面呢?比如克隆?还是说明文?还是杨老师?(笑)

生:我学到说明文的好多方法,还觉得克隆真有意思

生:我也喜欢杨老师!

师(笑)那就谢谢马铃薯,谢谢多利,谢谢作者,也谢谢杨老师!

(学生鼓掌)

下课!

    相关推荐

    《神奇的克隆》教案之二 《神奇的克隆》教案之一 《神奇的克隆》教案之二 《神奇的克隆》教案设计 神奇的克隆阅读答案 《神奇的克隆》教案之一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神奇的克隆》教学实录 《神奇的克隆》教学实录 神奇的克隆教学反思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神奇的克隆》教学总结 神奇的克隆教学反思 《神奇的克隆》说课稿 神奇的克隆说课稿 《神奇的克隆》读后感 《神奇的克隆》教学分析 《神奇的克隆》教学反思 《神奇的克隆》读后感 《神奇的克隆》课后分析 《神奇的克隆》作业设计 《神奇的克隆》同步练习 《神奇的克隆》同步练习 《神奇的克隆》作业设计1 克隆技术神奇在哪? 《奇妙的克隆》教学案例设计 《神奇的克隆》分段及段意 《奇妙的克隆》典型例析 第十册《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案 奇妙的克隆 奇妙的克隆 奇妙的克隆 奇妙的克隆 苏教版《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案 奇妙的克隆 奇妙的克隆 《奇妙的克隆》学案12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奇妙的克隆》教案9 《奇妙的克隆》教案6 《奇妙的克隆》教案5 《神奇的克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学案2 《奇妙的克隆》教案2 《奇妙的克隆》教案3 《奇妙的克隆》教案4 《奇妙的克隆》说课案 《奇妙的克隆》导学案7 28、 奇妙的克隆 17奇妙的克隆 17奇妙的克隆 《奇妙的克隆》教案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案设计 苏教版第十册《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评选教案 《奇妙的克隆》教案设计 《奇妙的克隆》原创教案 17奇妙的克隆(方案A)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导读 《神奇的克隆》中“一模一样”中“模”的读音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 》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杂谈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 》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实录 《奇妙的克隆》教学实录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奇妙的克隆》学习目标 《奇妙的克隆》学法导引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