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村居》教学分析

小编: :sushuting

《村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浓浓,令人神往的农村春景图,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抬眼望去,满眼翠绿,空气中弥漫着清清草香、泥香,孩子们急不可待地迎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孩子们也把欢乐,把希望放飞在了春天里。学生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对春天已经有了较丰富的体验,这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春天如诗般的意境及春天带给人的快乐。在几次教学实践之后,我不禁感叹,古诗诵读与生字识记,亦得亦失,确难把握。

情境要创设,识字要融合

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我对《村居》的教学做了如下尝试。最初我设计了从“观察插图”到“走进美丽的春景图,看看诗人亲眼看到了什么”这样的教学环节,逐行理解诗句,在这个过程中识记生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按部就班地学完了整首古诗,识记了生字,读通了古诗,或许还能感受到诗文中的意境。看似有不错的情境创设,但生字的识记往往将刚入情入境的师生又带离了出来,整堂课更像是在“解诗”,而不是“读诗”和“悟诗”。带着这样的教学设计,第一次试教时,课堂被生字的识记打散,显得零零落落,重点不清晰,难点未把握,情境的创设更是无法得以实现。

怎样才能使情境的创设更有实效?我们在教学设计中理出了一条主线——找春天。从“生活中找春天”谈话导入,再从“图中找春天”揭题解题,再从“诗中找春天” 进入诗境,使孩子们在“找春天”的情境中,走进诗境。“你们在诗中找到春天了吗?”一个大问题,把一二句诗的解读串联了起来,再由课中操过渡到“小朋友们,你们急急忙忙去干什么呀?”进入后两句诗的解读。孩子们始终在“找春天”这样的情境中,体会着春天的美丽和活动的快乐。这是情境创设的利。但是为了情境创设,我们取消了最初设计的初读部分的“同桌互读”和“自由读诗”。因为当老师配乐范读带领着孩子们走进诗境时,突然放声的朗读声立马使创设的情境烟消云散。教后反思时,我却不得不问,为了情境的创设而舍弃掉孩子们自读自悟的大好机会,真的值得吗?

怎样将生字的识记融入教学,而不打散所创设的情境呢?因为将生字的识记一个一个带入到诗句的理解中,而使得教学环节松散不严谨,师生也始终无法真正入情入境。为了在课堂上营造古诗诵读的氛围,带着学生们入情入境地品读古诗,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在初读部分,指名读诗时,就将对生字进行正音。在理解诗句部分,抓住“醉”和“忙”两个关键生字进行教学,将生字的识记与诗文的理解结合在一起。如对于“醉”字的处理,是“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烟弥漫”给人的感受引出的,让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谈谈记住它的好办法,预设学生会说出类似于“两人将三坛美酒都喝掉了,就醉了”这样的识记办法,教师借机引导“杨柳也喝醉了吗?”从而自然过渡到理解诗句上来,这样的生字识记更是促进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又如“忙”字的教学,不去枯燥地分析字形,而是通过不断复现的方式将生字识记与诗文理解相结合。从课中操“小朋友们跑得急,绿草地上找春天”,引出问题“你们忙着去干什么呀?”,再到“诗中的孩子们忙着干什么?”教师举着“忙”的生字卡片,采访一大批学生,生字的复现在推进诗句理解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学生为主体,预设要充分

虽然经过了几次试教,但在正式执教前,我的心里仍忐忑不安。后来证实,我的忐忑是必然的。在教学中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太“急”,总为学生“包办”,生怕学生回答不出来,我急着把答案说出来。本可以深挖下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却被老师往下走教学环节而打住了。老师的情感出不来,学生的情感更是出不来。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慢慢地去感悟,由自己来说,这样一来,学生感悟得会更深刻,朗读就更到位了。如对于“拂堤杨柳”的理解,是有学生能够说出来的,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去引导学生说,而不是急着替学生说。

课堂教学像河流一样是流动着的,在这一条流淌着知识的大河中,每时每刻都呈现着不同的姿态与风采,孕育着无尽的猜想与思考,这就是学生的“生成”。而作为新教师的我,确没有信心自如地应对课堂上学生们的“生成”。在那堂课上,出现了如下情形:

师:你们在诗中找到春天了吗?谁来说一说?

预设:草长莺飞/拂堤杨柳。

一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两句诗的意思就是…

师:刚发芽的小草是怎样的呀?

预设:刚发芽的小草是尖尖的,嫩嫩的,绿绿的……

一生:刚发芽的小草很短,很脆弱。

师:真美呀!连小黄莺也被吸引过来了。(出示图片+鸟叫声)仔细听 ,它们好像在说什么?

预设:它好像在说,春天好美啊!

一生:可不能随便踩坏小草,要保护环境。

学生的回答完全不在预设之内,这些在试教时从未遇到过的情形,怎么办?当时我就想,应该多备些预设,在进入课堂前,作为老师的我应该更胸有成竹一些!充分备好学生的预设,这是我这次教学后的一大收获。

如第一句诗的教学设计,一稿是这样的:

1)自己读读看。(自由读)

2)早春二月的小山村十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相机指导:

草长——(出示图片)小草开始发芽了。刚发芽的小草给你什么感觉?(尖尖的,嫩嫩的,绿绿的)你的心情如何?(开心、高兴)

莺飞——(出示图片)小黄莺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

二月天——早春二月,就是春天刚开始的时候。

3)现在你读懂这句诗了吗?谁来说说看?(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小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着。)

这感觉可真美妙阿!(齐读诗句)

现在看来,第一稿教学设计真是太简单了。定稿是这样设计的:

你的眼睛好亮啊,春姑娘就躲在这儿呢!谁来读一读?(贴词条:草长莺飞)

草长:这儿可有个多音字呢,你找到了吗?为什么在这儿读作“zhǎng”呢?

是呀,小草是刚刚生长出来的呢。刚发芽的小草是怎样的呀?

(生想象说:刚发芽的小草是尖尖的,嫩嫩的,绿绿的…)

(出示图片)刚发芽的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多可爱呀!

谁再来读一读?(指名4-5人)

评价:*我感觉小草正在使劲儿往上钻呢!

*我仿佛看到了一大片绿绿的小草!

*尖尖的草芽好像就在我们的眼前呢!

*哎呀,小草嫩嫩的,可真让人喜欢呀!

*哇,我都想躺在这一片绿草地上啦!

莺飞:真美呀!连小黄莺也被吸引过来了。

(出示图片+鸟叫声)仔细听 ,它们好像在说什么?(指名3人)

谁能当当小黄莺,一边飞一边说?(指名演说3-4人)

指名读:这感觉可真美妙呀!谁再来读一读?(指名3-4人)

评价:*我听出了你对春天的喜爱!

*春天可真美好,我也被你吸引住啦!

*阳春二月,草长莺飞,真美啊!

齐读:让我们也和小黄莺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诗!

够详细了吗?不见得。当我在课堂上遇到了不曾预设的回答时,我就开始后悔当初设计的不周全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必须要有预设。在预设中,更要防止经验定势。“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来应对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而不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学生是会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随着老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一步一步地走下去的。

要求要明确,评价要有效

课堂上,教师要求或者说指令和评价是否明确,非常重要。如试教时,学生在谈记住“醉”字的办法是,提到了“两个人最相爱”。其实这样的理解是有偏差的,他把 “醉”的意思给理解错了,而当时我没有明确地告诉学生这样的理解是不对的,而是模糊地带过了。这样的处理,看似老师没有倾听学生的发言,没有捕捉到学生的不当之处,更是老师没有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在教学评价上,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复,不能太模糊,错了就要即时纠正。其实如果孩子对于老师的提问没有作出较为合适的回答,教师可以鼓励孩子再动动脑筋,并告诉孩子我们相信他能回答得更好,而不是笼统地给予“你真棒”等类似的评价语。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牢牢地按照教案来执行课堂教学,尤其是提问环节,一旦学生答到教师预设的点子上,便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匆匆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在这过程中,首先是学生得不到充分的表达,缺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其次是教师忽略了课堂评价。

教案的初稿中,没有课堂评价的影子,只是一个又一个的教学环节。到了教学实践中,这个问题就凸显出来了。在试教时,我课堂上的评价语显得单调而无效,如常常挂在嘴边的“是呀”之类的肯定,如“你真能干”之类泛泛而谈的评价,又如重复学生回答作为肯定的方式。在后面的教学设计修改中,我就评价语的设计进行了思考。我想,如果能够让精当的评价语言贯穿整个课堂,便能使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精当的教学评价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成为课堂里的一抹亮色,使我们的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评价时,我设计了“我感觉小草正在使劲儿往上钻呢!”、“春天可真美好,我被你朗读也吸引住啦!”、“我好像看到了在春风中轻轻舞动着的杨柳了!”、“听了你的朗读,我也醉了!”、“听出来了,你急着想去放风筝呢!”等评价语。具体的评价语不仅仅是为了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反馈,更是为了文本的理解而服务,为了在评价的过程中将学生一步一步带近所创设的情境,这是我的浅拙的理解。

情感要投入,课堂有成效

听课老师说,我的课堂给人一种很柔美的感觉,老师的语言不紧不慢的,学生的回答也不紧不慢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样的诗句,这样的情境,我的语言和情感指向是可以的,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是孩子们急切而快乐的心情,而我依旧语气缓和,没能带动孩子们欢快的气氛。

试教后,对教案进行了修改,增加了课中操的环节,一改前两句舒缓柔和之感,欢快的音乐响起,“小朋友们跑得急,绿草地上找春天”,老师快速地采访学生“你急急忙忙要去做什么?”,以这样的方式带动学生的情绪,在感受了春光的美好后,参与到快乐的活动中来。这对我来说确实有点儿难,要让学生有情绪上较大的转变,首先老师得做一个很好的示范,我得全情投入到课堂中去,用自己的口头、肢体语言去感染学生的情绪。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情感体验,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我想古诗教学应有三忌,即忌“为读而读”,忌“没有范读”,忌“没有酝酿”,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是否投入,是直接影响到学生感悟情境的深度的,也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成效。

另外,反思这堂课,从这堂课表现出来如下问题需要我在平常教学中引起重视:

但是从课堂中表现出来一些问题,需要重视。

1、学生的朗读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多加指导。如有的学生在朗读上能做到正确流利,但是感情朗读总是不能够很到位。

2、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需要加强。有的学生光顾表现自己而举手,根本没听清老师的提问和其他同学的发言,造成站起来不会回答或重复回答。有的学生确实在听,但听得不够仔细,无法完全理解老师的意思,导致回答产生偏差。

3、学生还是缺乏训练,不够自信,发言声音普遍太小,全班齐读时也不能做到人人放声朗读。这也是一种不太好的说话习惯,在日常教学中需要不断训练、强化。

4、我自己的调控能力、应变能力都有待加强,过渡语言、评价语言都比较贫乏,缺乏对学生的激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多关注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生,把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本文来源于查字典语文网yuwen.chazidian.com,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查字典语文网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相关推荐

    村居 村居 《村居》 村居 村居 村居教案 村居 村居 4《村居》 《清平乐·村居》诗词评析 同居地球村 作品赏析 本《村居》 《村居》教学札记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及评析 《村居》课文 《村居》课文 清平乐 村居教学片段赏析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建议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札记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札记 《村居》教学札记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总结 《村居》教学后记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设计 高 鼎《村居》 《村居》教学札记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札记 教学《村居》有感 《村居》教学两得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课文 《村居》课文 《村居》解读 《村居》教材理解 《村居》教材理解 《村居》教材理解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札记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札记 《村居》教学反思 《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 村居教学 《北京的色彩》教村分析 《清平乐村居》 《村居》教学设计之一 清平乐 村居教学2 《村居》教材理解 《村居》教案之一 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 《村居》教案之二 《村居》教材理解 《村居》张舜民 21《清平乐 村居》 《村居》诗人简介 《村居》综合资料 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及评析 《村居》教材理解 《村居》教学设计之三 《村居》教学设计之二 清平乐 村居教学3 《清平乐村居》教案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清平乐村居导学案 村居 教案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案 《村居》诗人简介 《村居》诗人简介 教科版《村居》教学设计 《村居》教学的新模式 《村居》教学的新模式 《清平乐·村居》扩写 改写《清平乐·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