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版《秋水》教案

小编:

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2、学习对比的方法。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4、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教时:一课时。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词语、句式和对比的方法,理解文中阐发的人生哲理。教法:1、自读、研讨,疑难处教师作适当讲解、点拨。2、利用内容和结构的特点,指点背诵的方法。3、指导学生理解、积累和正确使用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学时学过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句《登鹳雀楼》。(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描绘出一幅辽远壮阔的山河图,气势宏大,笔意高远。后两句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启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现实生活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就已有阐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庄子》的散文片段节选《秋水》。(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庄子,名周(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战国时代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城(河南商丘县附近)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曾任蒙漆园吏,但不久辞去,不愿和统治者合作。《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接受,“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读第二教材P116)(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翻译:庄子在濮水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以管理全国的重任相委任。”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庄子的思辨的哲学智慧常常令人神往。代表作《庄子》,现存33篇。《庄子》散文是战国中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三、整体感知,梳理语言知识。

1.范读。正音:灌(ɡuàn,注入)泾(jīnɡ,同“径”)涘(sì,水边)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望洋(wànɡyánɡ,仰视而望的样子)难(nán,难以)旋(xuán,掉转)殆(dài,危险)

2.学生朗读课文至“……尽在己”。梳理语言知识:

①1、重点字词。灌、涘、渚、焉(语气词,无义)2、通假字:泾(同“径”,直。)辩(同“辨”,分辨,辨别。)②词类活用。时 (名状,随时令,按时)美(形名,美景)③古今异义。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于是(古义,在这时,这时候;今义,表承接)

3.学生朗读课文至“……尽在己”。梳理语言知识:①重点字词。②词类活用。东(名状,向东)东面(名动,面对)少,轻(意动,认为…少,小看;认为…轻,轻视)③古今异义。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北海(古义,北方的大海;今义,我国一部分海域,即东海的北部)东面(古义,面朝东;今义,东边)面目(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大方(古义,深明大道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④特殊句式。定后:闻道百; 宾前: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被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⑤固定格式:1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于”,被……所) ⑥成语。1望洋兴叹(望洋,仰视貌,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2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3大方之家(指学识渊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之人)

四、理解思想内容。

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

提示: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1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贵自知之明;2谦受益,满招损; 3自大由于无知; 4知耻近乎勇; 5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6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四、指导背诵。

课文结构简单,层次清楚,可采用关系法背诵。先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第一层上有两句,第一句写黄河的壮阔,第二句写河伯骄傲自满。两句之间的连接语是“于是焉”。第二层也是两句,第一句写北海的广阔,第二句写河伯自愧弗如,也用“于是焉”组合。利用关系法把握语言结构,有利于背诵。还可采用排词法。课文用对比方法写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可提取、排列两相对照的词语:1河与海的比较;2河伯认识的变化。课后练习还介绍了问题法。所提的三个问题恰好针对三个内容要点,逻辑性强。运用此法掌握内容梗概,利于背诵。

课上背诵练习:个人默记一两篇后,由老师带领集体背诵。集体背诵好.互相提醒.脑记耳听口诵.可加强记忆。

五、布置作业。

1.笔译全文。

2.写读后感。

    相关推荐

    《秋水》九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秋水》学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秋水》教案 秋水(九年级下册)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秋水》课文复习 2018秋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教案 2011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版《一厘米》教案 2016年秋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散文家谈散文家庭作业 长春版一年级上册语文《九九歌》教案 《秋水》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桂林山水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画山绣水》教案设计 秋水教案 2011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2010年秋季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及答案 2015秋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语文水调歌头教案设计2021 苏教版2011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0年秋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变色龙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 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水乡歌》教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谈生命》教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28(苏教版九年级)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水平测试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 《秋水》教案2 《秋水》教案5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4课画山绣水(苏教版九年级上教案) 《秋水》教案4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秋游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秋天》教案鲁教版 《秋水》教案1 《秋水》教案3 《秋水》教案6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 2、囚绿记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 《秋水》教案18 2016年秋四年级语文《九色鹿》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学案 语文A版一年级上《山居秋暝》教案 2010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湄江中心学校2010年秋九年级上期中试题(语文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水平测试题及答案 2015秋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4页)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水平测试卷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故乡》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诗经两首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孟子》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桃花源记》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乡》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画山绣水》课文原文(电子课文) 2016年秋苏教版九年级语文小说家谈小说家庭作业题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九 苏教版必修三《秋水》教案20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茶馆》导学案 秋水教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泉水教案 九年级上语文版大小猫洞教案范文 语文A版语文六年级下:《秋天的怀念》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诗经两首》教案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泉水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大禹治水》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乡愁》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2011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性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变脸教案 心声九年级语文教案 《枣儿》九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心声》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学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给女儿的信》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教案 1、白杨礼赞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枣儿》学案 《秋水》教案19(苏教版必修三) 2016年秋二年级上语文《大禹治水》练习题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二年级语文上《秋天》教案 语文A版第九册《中秋节》教学设计 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导学案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人教实验版) 初中语文教案 《泊秦淮》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乡》学案 秋天一年级教案 秋天课文一年级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教案 小男孩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马说》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草莓》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订鬼》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茶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