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小编:

一、导入

师:你能说出有关这个动物的成语吗?这些词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

狼狈为奸 狼吞虎咽 狼子野心 狼狈不堪 狼奔鼠窃

声名狼藉 引狼拒虎 狼前虎后 鬼哭狼嚎

(感情色彩上)贬义。我们憎恶狼,狼,成了“邪恶的化身”,是因为它伤过人类,我们对此总是念念不忘。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听过狼嚎吗?怎么叫的。生:呜……

师:鬼哭狼嚎。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月圆之夜,一匹头狼在悬崖上引颈长嚎,声传四野。你们从狼的嗥叫中读懂什么呢?

生:凄凉、恐惧------

师:我们本文作者他听懂了狼的什么心理呢?

生:关键词:深沉,骄傲,不驯服,对抗,悲伤,蔑视(借助课本第一节)

过渡:下面让我们来听一首齐秦的《北方的狼》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

走在无垠的旷野中.

凄厉的北风吹过,

漫漫的黄沙掠过.

我只有咬着冷冷的牙,

报以两声长啸.

不为别的,

只为那传说中美丽的草原.

师:从歌声中你听到了什么?你能否理解歌中所传达的孤独、冷傲与无奈。面对漫漫的黄沙,何处去寻找传说中的草原。

《沙乡年鉴》的作者,美国的生态学家利奥波德告诉我们,面对自然,我们必须像狼一样思考,像狼的生存环境——大山那样去思考。

二、了解作者:作者简介: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1949年,《沙乡年鉴》出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沙乡年鉴》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三、合作探究

1 请一生读第一节,并找出自己认为好的词。“骄傲”“荡漾

我们从电视里听到过狼嗥吧?狼嗥带给大家什么样的感觉?“苍凉”“悲壮”“悲凉”“恐惧”等骄傲一词体现出狼嗥传达出的什么样的含义?野性 不驯 蔑视等

荡漾一词给大家的印象是什么? 水的波纹向外起伏扩散 这里用做声音能传达出什么样的效果?像水波一样一漾一漾地在空气中扩散,仿佛能漾进心里。

2、狼嗥给我们的感觉是这样,那看看给其他事物的感觉。可以请一生回答一个,并对学生答案作出适当的回应。

鹿——死亡

松林——见证杀戮与死亡的地点

郊狼——分享残羹 反衬狼的骄傲

牧人——牲畜金钱的损失

猎人——互相搏杀的挑战

最后,狼嗥蕴涵的“深刻的含义”是什么?

3、请一生读第三节

山对狼怀有一种秘密是什么意思?此处不必迅速明确,可在 4 5 6节后明确:客观地包容 即山允许狼捕杀其他动物,但同时也允许狼被捕杀。但是不允许的是,生态环境中任何一个群体因过度被捕杀而消亡。

4、请学生分别读 4 5 6 节

通过对4节朗读时语调语速的把握,了解文章的深沉的基调。一般会有两种意见: A、轻松愉快——以此反衬后面狼的死亡,形成强烈的反差。

B、低沉缓慢——以配合全文低沉的感情基调

第5节中把握“无动于衷的静静的岩石”这里就是回答“秘密”的关键。山是无动于衷地看着鹿的死亡,同样也是无动于衷地看着狼的死亡。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客观和平等。

第6节中提出一个问题即可:(1)其实作者也并非一下子就读懂了狼嗥的含义,作者对狼嚎叫的认识也有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以前他是怎么看待狼的呢?

答:“在那个年代里,没有人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第五节)

“那时,我总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第六节)

(2)、作者观点的改变是从什么开始的?当作者看到狼垂死时眼睛里的绿光、闪烁的 令人不安的 绿光 “闪烁的”有生命垂危和有话说的意思;“令人不安的”能让人类感到自己的莽撞和错误。绿光则是狼的目光 骄傲 不驯 蔑视苦难时,他感到,无论是狼,还是山,都不会同意这个观点。当作者看到失去狼以后,自然界的惨状,他不得不改变他原有的看法。失去狼以后,自然界是一个怎样的惨状?

答:(1)植被遭到破坏。

(2)群鹿因缺少食物大量死亡。

(3)草原近期很难恢复。

(4)水土流失严重,甚至人们将失去未来。(文章第7、8、9节)

全班自由诵读 7 、8节

山不同意人类消灭狼的观点,人类可不干,谁能将这个生物链说清楚,为什么狼的灭绝会有这样大的危害?

狼少--------鹿多--------草光---------食草动物的灭亡-------山秃。于是有了沙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人类对动物的屠杀没有给人类带来期望中的天堂,而是无穷的后患。

6、第9节也是这样。(板书中也就加个“牛群”)。这种严重影响是人类没有意识到的,而山知道。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人的思考和山的思考。

(1)、“牛群也是如此”“正因为如此”两个“如此”有何含义?

①种群数量超过山的承受能力,破坏了生态平衡,进而累及自身。

②牧人不明白狼有调整牛群数目的作用。在清除了狼以后,也没有调整数量。

(2)、“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悟。”

你认为“狼的嗥叫”所隐藏的内涵是什么?

狼生态链中重要的一员,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

(3)、“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长远的危险”你同意这句话吗?“太多的安全”指什么?“长远的危险”又指什么?

太多的安全:清除狼群,而让鹿群大量繁衍。

长远的危险:草场退化。环境破坏。

人类的思考更倾向于为自己、为短期着想。人类的努力工作也是这样。 不过,作者在这里敲响了警钟:鹿因太安全而饿死。人类呢?目前的安全可能蕴育着长远的危险。这就是世界的启示,这就是狼嚎的内涵。

7、面对这样的惨剧,人类应该像山一样思考。人类应该像山一样怎样思考?思考什么?

我们应该像山一样,把人类看成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像对待自己那样平等地善待自然,维护自然食物网的完整以及生物的多样性,才能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较高境界。我们应该有“刚强自健、厚德载物”,有一颗容纳自然万物的宽容之心。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刻不容缓!

8、如果不能像山那样思考,会有怎样的危害?除了文章所讲到的危害,你还能列举出哪些?

当天空不再是蔚蓝,看不到朵朵洁白的云朵;当大海不再澎湃,见不到鱼儿畅游碧水中;当小鸟不再歌唱,听不到婉转动听的鸣叫;当春天永不再来,鲜花不再绽放娇艳的笑脸......当蔚蓝色的星球—地球,我们人类的母亲再无力承担她的儿女们的伤害时,迎接我们的又将会是什么呢?请跟随我们静静地看一看、想一想......

四、延伸拓展

1、前段时间,炒得沸沸扬扬的华南虎照片事件不知大家是否知道。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事件回放:2007年10月12日,陕西林业厅公布了猎人周正龙用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拍摄的华南虎照片。随后,照片真实性受到来自部分网友、华南虎专家和中科院植物专家傅德志等方面质疑,并引发全国性关注。

15日,网友称虎照原形系年画,并将年画传到网上。紧接着,四川、广东等地相继发现相同年画。与此同时,年画生产商展示了2002年制作的存档底版图。受年画影响,“挺虎派”官员态度开始动摇,并暗示照片有假。11月25日,网易独家曝光全套“华南虎”数码照片,将该事件最核心的证物呈现在公众面前。

生:华南虎照片是假的。

师:明知山不一定有虎,为何偏向虎山行。陕西省林业厅、陕西省镇坪县的领导到底要干什么?

生:发展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师:通过陕西省镇坪县打出的广告招牌就能看出他们的用心所在。“游自然国心,闻华南虎啸,品镇坪腊肉”。

在嫦娥一号都能把月亮图片传回来的今天,华南虎照片的验证过程都是很多中国网民参与科学研究,增加科学素养、接受科普教育,追求真相和实事求是的一种“整风运动”。最终陕西省把架子丢大了。

那么同学们,你们能否告诉那些官员,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把当地经济高上去?

生:尊重自然,保护好自然,维护生态平衡,使当地森林中物种多样化起来。环境搞好了,发展旅游就不是困难的事,经济发展也不是一句空话。也许到时候华南虎真的出现呢。

师:说到底,还是一句话: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师:如果站在华南虎的立场上,他们会怎么思考?

生:他们会希望人类放下猎枪,立地成佛。给他们一个没有纷扰的家圆,而不是喋喋不休地在网上争吵。

师:但可怕的是自1990年以来,中国再也没有在野外发现华南虎的实体。专家认为,野生华南虎可能已经灭绝了。呜呼哀哉!

2、《淮南子》有一寓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只要不解决污染的“更鸣”问题,尽早都会出现污染转移、扩散现象。从古代的经典回到今天的现实,人类的利益共同体特征更为突出。臭氧层受损形成的机理已经十分清楚,它是人类合成化学品排放的后果。不同国家对氟里昂和哈龙的总量和人均排放量是不同的,但对全球的影响是相同的。

五、实战训练

庄子在临死之前对弟子说:“我死后,你们把我扔到山谷里就行了。” 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勘破生死关。于是他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 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

庄子很懂得人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人一生都在索取,难道死了以后就不能反馈自然吗?古人比我们更明白这一点。。

那么,同学们如果我们站在动物或者植物的角度来看世界,他们又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他们如何看待我们人类?又会做怎样深刻的思考?请大家以拟人化的手法(或叫泛灵),以-“-----------眼看世界”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片段,要求一个画面,一个镜头,主题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要有震撼效果,要能激发人类保护自然的决心)

可以提示:如果我们是固定在餐桌上,马上会有人用铁锤敲破脑袋,喝我们脑浆的猴子,他们会怎么想?如果我们是日本捕鲸船下,被铁钩钩住的鲸鱼,他们会怎么想?如果我们是可可西里无处可以藏身的藏羚羊,我们会怎么想?如果我们是出生在荒原上,因有血水而被同伴啃吃的绵羊,我们会怎么想?如果我们是那圈在动物园里,一次一次强迫症似的反复做同一动作的困兽们,我们会怎么想?如果我们是因温室效应而找不到一块浮冰的北极熊,我们会怎么想?

总结:泛灵是写作中常用手法,换个角度看世界,换个眼光看问题,我们会有全新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2):狼的嗥叫及含义

第二部分(3-7):我的认识的由来:发现狼、打死狼

启示:狼死-鹿死

第三部分(8-10):深层的思考:被破坏的草原难恢复

人杀死狼不是好事

太多的安全是长远的危险

    相关推荐

    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3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1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8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9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3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2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0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7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4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4 《像山那样思考》学案2 《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赏析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反思 《像山那样思考》说课稿 《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3 《像山那样思考》专题教案2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教学反思23 《像山那样思考》课堂实录 《像山那样思考》课堂实录 《像山那样思考》课堂实录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26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2 《像山那样思考》课堂实录3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教学设计16 《像山那样思考》专题教学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4(教师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教学设计22 《像山那样思考》课堂教学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检测试题(附答案) “像山那样思考”专题教参(草稿) 《像山那样思考》课堂教学实录4 优质课《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5(苏教版必修一)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7(苏教版必修一)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7(苏教版必修1) 《像山那样思考》专题作文教学案(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像山那样思考》课堂实录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神的一滴》《像山那样思考》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3(苏教版高一必修) 《神的一滴》《像山那样思考》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苏教版必修一专题四《像山那样思考》复习学案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像山那样思考练习题 苏教版必修一专题四《像山那样思考》学案(教师版) 苏教版必修一专题四《像山那样思考》学案(学生版) 苏教版高一语文像山那样思考同步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高一语文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同步练习题集 苏教版必修1“像山那样思考”专题“大自然的智慧”记叙文写作指导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思考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后思考2 一张画像与一幅画像——《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备课笔记 这样把孩子带向“山的那边” 像种庄稼一样教语文 《在山的那边》教学参考:山那边的海——关于《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思考(推门课) 为什么说像利剑一样 《在山的那边》教学参考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 像夹竹桃那样生活——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夹竹桃》 《在山的那边》教学案例与反思 《在山的那边》中心意思 《在山的那边》中心思想 自题金山画像 《在山的那边》教案 <在山的那边>教案 《在山的那边》教案 《在山的那边 》教案 《在山的那边》教案 《在山的那边》教案 那棵高山榕教案 《在山的那边》教案 《在山的那边》课堂教学反思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范文 对《在山的那边》几个教学片段的回顾与思考 《在山的那边》教案10 《在山的那边》教案7 《在山的那边》教案13 《在山的那边》教案17 《在山的那边》教案1 《在山的那边》教案3 1.《在山的那边》教案 《在山的那边》教案15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一教学案例反思 《在山的那边》教案9 《在山的那边》教案4 《在山的那边》教案11 《在山的那边》教案12 《在山的那边》教案21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在山的那边教案范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三教学案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