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第3课 《山中避雨》学案

小编:

第3课 《山中避雨》学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主备人:邵三群 审核:孙孝智

教学目标:

1、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

2、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

3、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中心。

4、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

难点:感受文中浓浓的诗意。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乐以教和”的主旨。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作者作品等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字词积累

3、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主旨、线索以及山中避雨全过程.

二、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作者作品

本文作者是: , 人。现代 家、 家、

家、 家。他是我国漫画艺术的先驱,同时也是近代有名的随笔散文家、西洋美术音乐家兼教育家,更是多国语文的翻译家,一生著作多达一百五十多种,堪称著作等身。其以寥寥数笔,刻画出的漫画,韵味无穷,号称“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曾用名丰润、丰仁。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有《 》、《缘缘堂再笔》、《绿缘堂续笔》等。漫画有《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出版有《丰子恺文集》(7卷)。

2、字词积累

(1)注音

丰子恺( ) 嘈( )杂 工尺( )

趋( )之如归 寂寥( ) 冗( )长

闭门羹( ) 弄( )里 涉( )水

气馁( ) 和( )平 唱和( )

和( )稀泥 和( )面 乐( )以教和 陶冶( )

(2)释词:

趋之如归: 趋:

寂寥:

嘈杂:

怨天尤人: 怨: 尤:

冗长:

望洋兴叹: 望洋: 兴:

陶冶:

依依:

萍水相逢: 萍:

乐以教和: 以:

工尺:

(3)第二段引用的诗句是谁的?你能背会全诗吗?

【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课文。

1、讨论问题:整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概括每一段的大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二)感悟文章主旨

1、说出本文主旨。

2、、“乐以教和”有什么作用?

3、继续深入: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体验呢?

4、联系实际:同学们,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呢?

(三)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

1、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

经过:

结果:

2、请你概述山中避雨的全过程。

3、在山中避雨的整个过程中,作者以及两个女孩的心境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

作者:

两个女孩:

4、本文的叙事线索有什么特点?

本文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

另一条是:

这样,两条线索并行,使叙事紧凑而井然有序。

第二课时

【复习反馈】

复习检查上一课时重点知识的掌握

【合作探究】

1、精彩片段品析——课文第4自然段

(1)两个女孩为什么说:“你会拉的?你会拉的?”若改为“你会拉吗?你会拉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2)作者在写自己拉琴时,为什么要插入自己以前学拉琴的经过呢?

(3)“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句中“闹”能否换为“变”?“温暖”有何妙处?

(4)怎么理解“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品析完精彩片段后,学生有重点的朗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写得最精彩的片段,根据以上品析片段的方法,进行自我评析。(参见课后练习板块)

2、写法借鉴:体会“运用比较,突出主题”的方法。

(1)本文多处运用了“比较”,你能从文中找出几例加以说明吗?

如:①将作者平时与这次对音乐的不同感受作比较,突出了

②将两女孩前后不同的心境作比较,突出了

③将胡琴与钢琴、小提琴的不同特点作比较,

④将“三家村”的前后气氛进行比,

(2)同桌互相讨论:“比较”在本文中有何作用?

3、拓展提高:感受文中闪烁的多种美。

4、总结延伸:丰子恺不愧为文学家、画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他的作品处处闪烁着多种美的色彩。

(1)同学们也要学会用自己的眼去发现美,用自己的心去体会美,用自己的手去创造美!

(2)音乐可以调节心绪、陶冶情操,还有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和谐相处。你是否有过难忘的欣赏音乐的经历?请以“音乐”为话题,谈一下你对音乐的感受。

【课后训练】

1.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

(2)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2.课文中将胡琴与钢琴、小提琴作了比较,作者这样写想要说明什么?

3.文章的主题句是哪一句?

4.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

5.14.请简要描述一个送别他人的场面。(50字左右)

提示:只要能体现依依惜别即可。

学习体会与反思:

    相关推荐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山中避雨》教案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第3课《山中避雨》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山中避雨》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避雨》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山中避雨》同步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避雨》课后练习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山中避雨》课文复习 语文七年级上册《山中避雨》教案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山中避雨课后练习:上册 山中避雨 七年级上《山中避雨》导学案 答案及教案 (语文版)《山中避雨》教学案例 (语文版)《山中避雨》教学设计 《山中避雨》教案设计 《山中避雨》导学案 答案及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山中访友》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山中访友》的教案 第七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秋天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山中访友》教案 《风雨》七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丑小鸭》学案 七年级上册课文:山中访友课后答案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竹影》教案 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3风雨 第三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雨说》教案 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雨说》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山市》学案 第二课《山雨》导学案 第七册教案7雨中 第七册教案\7雨中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导学案 苏教版 小学四年级语文《山雨》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蝉和贝壳》学案 《避雨》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六年级语文山雨的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老山界》教案 山雨精品教案3 七年级语文第9课 《春》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第15课《心声》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山市》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3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孩童之道》教学案 三年级语文雨中教案 《山雨》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在山的那边》新课标教案3 一年级语文雨中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山雨》教学案例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3课《冰心诗四首》教案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03课-短文两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生命生命》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白鹅》达标练习 七年级语文教案 夜雨寄北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七年级语文第21课《论语》六则学案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老山界》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巍巍中山陵》教案 《山雨》教学设计3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 设计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第二课教案 一年级语文《雨点》第二课时教案 砀山铁中七年级语文2011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在山的那边》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冰心诗四首》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第16课《勇气》教案 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3 七年级语文第17课《犟龟》教案 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春2 《山市》七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四中学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论语》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山市》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老山界》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七年级语文第14课 《美猴王》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习作五》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第一课时 四年级教案:山雨 七年级语文山市教案设计 无量山镇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题 七年级 语文《河中石兽》学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教案3 一年级语文《雨点儿》第一课时教案 第2课《山雨》 说课(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 七年级语文阅读训练(3) 山东省文昌中学2010-201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试题 《山雨》教学设计之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在山的那边》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组:《山中访友》教学反思(3篇) 六年级上册《山雨》课文内容 分马第一课时七年级语文教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20山市》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 山市》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教案 3生命生命 七年级语文下册 3.12《巍巍中山陵》学案 苏教版 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学案: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