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游褒禅山记》同步备课教案 粤教版必修5教案设计

小编: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教学重点:1、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2、认识本文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明白这两者在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借鉴意义。
教学方法:质疑提问法
学法指导:抓住关键语句品位鉴赏语言,体会情理交融的表达艺术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
在初中,我们学过《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指游记。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以前我们写游记主要写哪些内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那么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写作背景
1、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卒谥文。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在政治上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守旧,客观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列宁《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问,不迷信子古人,主张为文要有“补于世”,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诗文思想同政治主张是一致的。著作收入《临川先生文集》。
2、褒禅山与慧空禅院
褒禅山旧名华山,今称褒山,位于含山城北十五里的褒山公社境内,海拔二百零四米,相对高度一百八十米左右,山顶东面稍高,其余处则平而长。现在除罗汉洞外皆湮没无闻,大小塔也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炸掉了。最近山下大庙村的一个赵姓社员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一盒藏于中空的大石中,内有不少“开元通宝”铜钱,可见这座塔确是唐代的建筑。
大石塔的西南坡下为褒山寺旧址,即王安石所谓“慧空禅院”。褒山寺在一九五二年前仍香火不绝。前殿匾额题有“褒山禅寺”四个镏金大字。当时的褒山禅寺亦是文人墨客所喜爱的游憩处。今天这些碑刻已荡然无存。
3、《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王安石游褒禅山和曾巩游玉山的经历一样,都因游者不想前行,而未能穷尽山洞。但这时的王安石比他的朋友曾巩大了十几岁(当时曾巩只有十八岁),思想也深刻的多,他并不是象曾巩那样只是遗憾于“遗泉石之胜”(曾巩《游倍州玉山小岩记》),而是由此事生发开去,讲出一番求学问、做事业的道理,并辨证地提出了“物”、“志”、“力”的关系。这篇文章以其所表现出的深邃的思想、高远的知趣、坚毅的品格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其立场和世界观虽然并不相同,但莫不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坚韧顽强的追求与奋斗精神。革命先驱李大钊有诗道:“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这里,闪耀着无产阶级思想的光辉,也熔铸着历史上优秀人物的思想精华。
三、研读课文
1、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例如《醉翁亭记》末段“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是该文的主旨。试参照此例说说本文的主旨可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明确:“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一句是全文主旨的概括。
2、作者说“不能至”是指什么说的?(不能至洞的深处,不能见“非常之观”。)这本来是件“有悔”的事,为什么作者又说“可以无悔”呢?(因为已经“尽吾志”了。)“尽吾志”是什么意思?(为实现自己的愿望作最大的努力。)
3、行文顺序:本名→别名由来及证明→华山洞名来由→从仆碑看出本名→指出音谬。
4、板书设计
游洞经过:前洞——后洞——悔随之
游洞心得:志——力——物——尽吾志
悔游:不得极夫游之乐

悟理: 要有志
要深思慎取
四、重点掌握以下词、句
1、一词多义:
A、“卒”:①死。“卒葬之”。②终于。“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③士兵。“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战》)
B、“文”:①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灭。”②文字。“独其为文”。、③华美、有彩饰。“舍其文轩”。(《公输》)
C、“道”:①道路。“有碑仆道”。②说、讲。“何可胜道也哉”。③道理。“传道受业”(《师说》)④正确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D、“极”:①尽,-尽情享受。“极夫游之乐”。②至多,最多。“亦极七八万耳”。(《赤壁之战》)
词性活用:
A、“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
B、“名”:①命名,称呼。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②说清楚,说明白。名词活用为动词。“而莫能名者”。
C、“穷”: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者……也”表示判断的两种形式:
①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前是主语,“者”后是谓语。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家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②这里除了表示停顿语气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这些词语的掌握揉进翻译通课文时。
2、然后试以华山洞作为参照物,根据文中的方位,画出虚拟示意图。
(提示:禅院在距华山洞五里的西面,因为华山洞“距其院东五里”;仆碑在华山洞西面百余步的地方,因为仆碑是作者从禅院东去华山洞的路上看见的;前洞就是华山洞,前洞的“前’是相对于后洞的“后”而言的;后洞在华山洞北面五六里的地方,因为华山洞在“华山之阳”,“由山以上”则是北面了。)
五、讨论问题:本文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的观点,由“仆碑”生发出“深思慎取”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系吗?
作者游褒禅山,本来是一次平常的游历活动,但却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从前洞后洞游人的多少悟出“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悟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由此再引申一步,就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结论。然后将这次游山而未能“极夫游之乐”的教训升华到理论上来,具体分析了“至”的几个条件,最后得出“尽吾志”的观点——这正是“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的结果。由此可见,“尽吾志”的观点跟“深思慎取”的观点是有联系的:“尽吾志”的观点是在“深思慎取”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了这个观点,又能反过来促使人们“深思慎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本文作者强调的是“尽吾志”的观点,将它置于主要位置,只是在文末略提“深思慎取”的观点,这种布局方式是恰当的,既突出了全文的主旨,又不忽略它的次要方面。
六、总结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次未能尽兴的游览,作者深感后悔和遗憾,照理说,这样的游览没有多少值得写的东西,可是作者却据此得出两点深刻的启示:一是世上神奇雄伟、美丽壮观的景色,常常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必须不避艰险,“尽吾志”以赴之,才能于己无悔,不为人讥。这里虽然是说游山,实际上是以游山作比喻,说明不论研求高深的学问,还是创建宏伟的事业,都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意愿。二是由于古代文献资料的散失,后代以讹传讹,求学的人们对于学问必须“深思慎取”。这两点都是值得借鉴的。王安石在一生从政、治学的道路上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前进的。他在宋神宗时作宰相,认准了“变法”于国有利,决心推行新法,尽管守旧派强烈反对,他却毫不动摇,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相关推荐

    游褒禅山记(粤教版高三必修) 游褒禅山记(粤教版必修五) <<游褒禅山记>>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二必修)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2021 游褒禅山记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一必修) 高二语文《鸿门宴》同步备课教案 粤教版必修5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二语文《等待戈多》同步备课教案 粤教版必修5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2021 高二语文《段太尉逸事状》同步备课教案 粤教版必修5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游褒禅山记 (人教版高一必修) 《游褒禅山记》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粤教版高二必修) 读《游褒禅山记》5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案和教学反思 《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5 游褒禅山记教案和教学反思 游褒禅山记教案范文 语文教案-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说课案 高一语文教案:游褒禅山记1 高一语文教案:游褒禅山记2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案2 《游褒禅山记》教案3 《游褒禅山记》教案8 《游褒禅山记》学案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语法修辞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游褒禅山记》教案3 《游褒禅山记》教案2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粤教必修二]《逍遥游》同步练习 《游褒禅山记》公开课教案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游褒禅山记》学习步骤 游褒禅山记同步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游褒禅山记教学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案-教学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学教案 《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精简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之二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读《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译文 《游褒禅山记》训练提高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优质课一等奖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