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西地平线上》教学案例分析

小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散文的结构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法赏析散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文本感知、概括、鉴赏评价能力和审美体验、表达能力。3、德育目标:热爱自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西地平线上》是新课标苏教版“必修一”第四个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的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中的第二篇文章。“像山那样思考”专题的内涵是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审美韵味的把握中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沉思自然。“谛听天籁”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三次落日“雄伟”特点的理解和分析及表达。

难点:引导学生对“世间有大美”的理解。要实现对“大美”的理解由自然风光到人文内涵的转变,应把对典故的分析理解作为教学的难点,典故本身的美感、外延的扩展和寓意的提升是理解本文创作意图和升华文本主题的关键。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由此高中语文教学重点应该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转变,在具体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细腻的情感和审美体验的表达作为重点。)

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方式

(在课程改革中落实新课程目标,首要的任务是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郭沫若老先生也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注重朗诵和文本研读的结合,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诵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江南的冬景》导入,

(两篇课文同属于第四专题的“谛听天籁”板块,从《江南的冬景》导入更能很好地体现板块的完整和相关性。《江南的冬景》描绘的是江南冬景的温润柔美,《西地平线上》所写的是西部落日的苍凉雄浑,两篇文章异曲同工的是,都饱含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彰显出鲜明的地域风情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二、文本研读

1、思考两个小问题:1、这篇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2、通过总说中“而在所有的雄伟的风光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可以概括出三次日落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设置可以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理解这篇散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抓住关键词——雄伟,便于尽快切入主题,进行文本研读。)

2、研读:三次落日的描写哪些地方体现了雄伟的特点?

第一次落日,定西高原。请一个同学朗诵,其余学生筛选重要信息,学生能够筛选出苍茫、血红、大极了等特点。这一环节并不是课文的难点,因此主要采用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形式。

第二次落日,罗布淖尔荒原。背景是冷冷的,灰蒙蒙的,不死不活的,空旷,死气沉沉……两次写到《泰坦尼克号》音乐,为什么之前作者感到“梦幻般的死亡感觉”,之后“突然掉下泪来”,感到“死亡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

(这一环节是课文难点突破,意在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同时通过师生对话,进一步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设置讨论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阅读效率,采用鼓励法和激将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可以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次落日的分析请全班整体阅读相关段落,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体现“雄伟”的特点,找出相关词语。这一部分虽说是写第三次落日,但并没有写到落日,而主要是写火烧云,引导学生思考火烧云和正向历史深处走去的匈奴民族及成吉思汗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个问题的设置主要引导学生对西部“雄伟”的历史的感知和理解。这些在西部土地上演绎的历史,因为日落一一再现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华夏民族在繁衍生息过程中经历的斗争。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具有同样的精神:不屈、执着地追求,坚信生是永恒的,哪怕都要逝去。)

教师总结性提升:三次落日有“雄伟”这一共同特征,但又有一些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一样。作者借写落日,重在层层递进地写出了大自然的自然之美、死亡的庄严之美、历史的沧桑之美,因而每一次落日都使人得到灵魂的震撼。这些让人震撼的美就是世间的“大美”。

3、通过教师的总结性提升,自然过度到本文的难点:如何理解大美。壮烈奔放,崇高庄严,历史沧桑,柔和安谧,辉煌悲壮,神秘莫测……都是大美。

(这一板块可以通过图片、简洁的文字说明、影片片段等形式结合历史扩展学生的思维。)

三、拓展研读:说说或写写你所看到的世间的大美。

(这一板块的设置注重到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四、作业:阅读《读本》中的相关篇目

(作业的设置注重课本文章和读本文章的结合。)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设计我注重了几个关系的结合:注重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的结合,学生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结合,课本文章和读本文章的结合,新学文章和已学文章的结合,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文学欣赏是欣赏者与作品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呼应、理解,彼此适应相融的过程,要让学生欣赏作品,就要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引导学生走进作品,走进作者,走进自然社会,在欣赏过程中不断探究发现文本的魅力,对话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语文课就是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一些感悟。重在旨趣的挖掘,并以课堂为起点,引发学生从课本引向课外,进行更深入、更广泛地思索与探讨。真正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并重的特点。

    相关推荐

    《西地平线上》教案4 《西地平线上》学案2 《西地平线上》教案13 《西地平线上》教案7 《西地平线上》教案8 《西地平线上》教案6 《西地平线上》教案5 《西地平线上》教案2 《西地平线上》教案3 《西地平线上》教案1 《西地平线上》讲读 《西地平线上》备课 西地平线上·教学反思 《西地平线上》教学反思 崔国明:《西地平线上》教案 《西地平线上》教案设计9 《西地平线上》教学实录 《西地平线上》学案3(表格式) 《西地平线上》教学反思2 《西地平线上》公开课教案6 《西地平线上》教案教学设计12 西地平线上高一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西地平线上》教案 《西地平线上》导学案4(教师版) 《西地平线上》课堂教学实录 《西地平线上》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西地平线上检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西地平线上》练习 《西地平线上》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高一语文《西地平线上》教案设计 《西地平线上》教案10(苏教版必修一) 《西地平线上》教案11(苏教版必修1) 《西地平线上》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江南的冬景》《西地平线上》教学案(教案及练习) 西地平线上·说课稿(苏教版必修一) 《西地平线上》课堂实录[苏教版必修一] 《地平线》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一语文西地平线上同步练习(含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教案 《开天辟地》案例分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云海》教案 四上语文园地八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分析 《平平搭积木》教学案例及评析 落日与英雄之美─—论《西地平线上》文本研习的两个层面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云海》练习 三上语文园地四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四上语文园地六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四上语文园地三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四上语文园地四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四上语文园地五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三上语文园地一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三上语文园地五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三上语文园地八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三上语文园地二之教材分析案例反思教学 三上语文园地三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三上语文园地六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三上语文园地七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四上语文园地二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智取生辰纲》线索分析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地平线》优秀教案 《富饶的西沙群岛》课例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课例分析 西门豹教材分析二案例课文教学反思 《燕子》教学案例分析 《智取生辰纲》线索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情景式教学案例与分析 《燕子》教学案例分析 《灰雀》教学案例分析 《灰雀》教学案例分析 山行教学案例分析 《掌声》案例分析 《母鸡》案例分析 《匆匆》案例分析 雷雨教学案例分析 《地平线》教学设计(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春晓》教学案例分析 《画风》案例分析 《静夜》案例分析 《称赞》案例分析 《掌声》案例分析 《西湖》教材分析 《西湖》教材分析 《西湖》教材分析 一下语文园地七之教材分析案例 31地球爷爷的手之教材分析案例 30 西门豹之教材分析案例课文教学反思 二下语文园地六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 《小鹰学飞》案例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材分析二教学案例反思 西师版《湖》教学分析 《识字7》案例分析 《司马光》教学案例分析 高一语文《想北平》教案分析 《葡萄沟》案例分析 《桥之思》案例分析 《詹天佑》案例分析 《给予树》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