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我心归去》(韩少功)说课稿

小编:

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选的说课篇目是当代作家韩少功的《我心归去》。

这篇文章作者先叙述自己访问法国时的情形再引到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故乡”这个文化概念的思考,深刻的哲理意味与浓郁的抒情色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读来使人深受启发。

一、说教材(1分钟)

《我心归去》是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漂泊的旅人”板块的第二篇文章,这个板块前有老舍的《想北平》后有柯灵的《乡土情结》。《想北平》和《我心归去》典型地体现了人与故乡的关系和人对故乡的特殊情感;而《乡土情结》则梳理了人与故乡的经典情结,是这一板块的总结与升华。

本专题是文本研习专题,专题要求教师创设文本解读的情境,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来研习文本,鼓励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与文本、编者、教师、同学交流,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二、说教学目标(1分钟)

为了体现本专题研习的特色,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分别是:

1、品味富有哲理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

2、独立阅读,学会使用“评点”的方法来解读文本;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提高。

3、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了解“故乡”的人文内涵,激发为故乡富强而勤奋学习的激情。

其中品味富有哲理的语言,了解“故乡”的人文内涵,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是教学重点及难点,认为这是重点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散文教学应品味语言,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认为这是教学难点是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

三、说学情(1分钟)

作为学习主体,高一学生在学习这个专题之前,已经学过“向青春举杯”和“获得教养的途径”两个专题,接触到的文体有诗歌、散文等;学生还学习了老舍先生的《想北平》,初次领略了故乡在人心深处的永恒魅力。

因此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对他们而言是相对容易的,由于阅历不深,高一的学生还是较难理解语句中蕴含的哲理,尤其是对“故乡”人文内涵的理解,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这作为我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1分钟)

为了突破这些教学重点和难点,我想采取“诵读品味”、“独立评点”和“探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透过文字表面,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了解人文内涵,因为不管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主旨的把握总是建立在对文本的解读上的,而不是架空分析出来的。

这些是我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还应该采取一些学习方法,如散文鉴赏时常用的“品读法”、“评点法”。品读,顾名思义,即品评、衡量、评论的意思,品读要求学生细读深思,对文章作出评价。评点的要义是对话、是交流、是再创造,在立足文本基础上,精读文本,先入乎其内,再出乎其外,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地阅读,进行质疑。教师要通过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五、说教学设计(8分钟)

下面我详细地说说我具体的教学设计,我的教学设计分七大部分,教学时间为1课时,教学时使用多媒体。

(一)预习要求

课前布置三个预习作业。

1、有感情地阅读全文两次,给生僻字注音,并从文中找出描绘“异乡”及“故乡”情状的一些形容词以及体现作者在“异乡”及“故乡”不同感受的词语。

[说明]布置这个作业是为了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梳理文脉。

2、准备一首最打动你的有关故乡的短诗。

[说明]布置这个作业是希望学生对已学过的内容相关的诗歌进行梳理并更好地理解《我心归去》的主旨,体会文中的情感。

3、阅读印发的关于“评点”的资料。

[说明]主要是为了进行方法论的指导和优秀评点的示范,给学生以借鉴。

(二)情境导入(这部分需要5分钟时间)

播放满文军的歌曲《望乡》营造情境。

[说明]在散文教学中,抒情氛围的营造是非常必要的,能使学生披文入情;而且播放歌曲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音乐停止后,教师话语导入。“几度芳草绿几度霜叶红,他乡山也绿他乡水也清。身在他乡的游子依然忍不住回头把故乡眺望。思乡是一曲永恒的歌谣,尽管忧伤,却不改灿烂。尤其是身在异国他乡,这种思念更是刻骨铭心,销魂蚀骨。著名作家韩少功在其散文《我心归去》中,向我们描述了他的切身之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篇目及作者)

写好板书后,教师可提问:本文题目叫《我心归去》,作者的心去了哪里?作者写作此文时身在何地?

[说明]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作者的心去了故乡,写作此文时身在法国;设计这个问题是为了简单的解题,为下文“故乡”、“异乡”的对比作铺垫。(板书:心归故乡、人在异乡)

(三)整体感知,梳理文脉(这部分需要10分钟时间)

首先让学生在预习基础上快速阅读全文。

[说明]虽然课前作过预习,但是课堂上必要的快速阅读能使学生提高回答的准确性。

其次让学生找出描绘“异乡”及“故乡”情状的形容词和体现作者在“异乡”及“故乡”不同感受的词语,最后教师明确:异乡—雅静奢华、繁华酥骨、静谧侵肌、幽深奇诡;故乡—贫瘠脏乱、浮粪四溢、拥挤不堪、阴沉连日。(板书:情状及相关的形容词)人在异乡—冷清、虚空、发疯;心归故乡—惦念、亲切、激动。(板书:感受及相关的词语)

[说明]设计这个问题是为了检查预习作业1;而且使学生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在对比中明白故乡没有法国好,甚至让人失望,但是作者还是想念故乡,说明作者在乎的并不是物质上的东西,为下文对“故乡”人文内涵的探讨作铺垫。

再次引导学生对一些细节进行探究,如: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你对吊灯作第六次或第六十次研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

“法语”重复且不加标点给人一种压抑、窒息之感,人好像被囚禁在监狱中一样;第二句“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中间用了逗号,让人感觉到时间的漫长和百无聊赖,教师可以补充鲁迅《社戏》中孩子们等“叫天”出来的那个片断,加深学生的理解。(补充:……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说明]对这些重复与夸张细节描写的探究,可以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故乡深沉的思念,文章后半部分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教师小结:“故乡”与“异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可见,物质的富裕并不能填满作者心灵的虚空,作者在法国的“家”实际上是监狱。(板书:对比)

(四)诵读品味,精当评点(这部分需要8分钟时间)

要求学生用铅笔标画出文中触动心灵的三个语句,并有感情地诵读,凭自己的人生经验、知识积累,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理性分析,对自己欣赏的语句进行点评;或在疑问处标记相关符号,以便探讨交流。

[说明]这个步骤的设计主要体现了课程标准对散文教学的要求,即注重对作品个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强调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对文本的精当评点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 探讨交流,体悟哲理(这部分需要15分钟时间)

首先让学生以四人小组的方式进行交流,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评点或提出自己的疑问,在交流的时候要朗读语句;每个小组推选一位主讲人,每个小组挑选出两处精彩的评点(或一处精彩处、一处疑问处),方便与其它小组交流。

[说明]课程标准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激发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在分析语句时要求朗读可以深入体悟情感。

其次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交流时要求朗读,教师进行必要的朗读指导,如注意重音、注意语气等。

[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平台,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而且势必会有一些疑难点出现。

再次安排师生共同探究交流,体悟哲理,主要是针对最后几段一些难以理解的语句,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激发学生思考,但不能代替学生思考。

[说明]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探究理论”指出,学习中,学生是一个参与者而不是参观者,学生应由“无知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者,教师应由“有知的”传输者变成探索的激发者和引导者。

难以理解的语句主要有以下几句,如:

第7段中为什么说“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讨论后明确:故乡有我们奋斗时洒下的汗水,留下了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甚至是带着泪痕和血的悲欢离合;而旅游景区是供游人散心消遣的,它带给人们的多是快乐。所以,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属于悲的东西,“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

第8段中为什么说“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讨论后明确:因为人对故乡的“失望”其实是对故乡繁荣昌盛的期望,爱之深才会恨之切,这种期望会成为对故乡奉献的动力,这种动力能使你为故乡流血、流泪、流汗,才能引发有价值的物质(金麦穗)与精神(赶车谣)的创造。

最后1段中为什么说“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讨论后明确:因为只有奋斗、奉献,才会在故乡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迹,故乡才会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而不可分离,才会有感情上的不可割舍的珍惜。

最后1段中有“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这样的语句,你怎么理解?讨论后明确:故乡是人的精神寄托,拥有故乡的人才拥有心灵回归的无限幸福。

[说明]这些语句的理解,对探讨的“故乡”人文内涵起铺垫作用,直接关系到教学重点及难点的突破,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真正讨论起来,分析清楚。

最后在语句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作者对“故乡”这一文化概念的思考。讨论后教师明确:①故乡是生命之根(故乡有“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所以故乡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故乡不会使你真正失望,你对故乡的失望其实是一种期望);②故乡是奉献之所(只有在故乡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③故乡是无价财富(只要真正拥有故乡,便会拥有“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板书:“故乡”人文内涵及“生命之根”、“奉献之所”、“无价财富”)

[说明]对“故乡”人文内涵的探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让学生自己在语句理解的基础上得出更能培养其阅读能力。

(六)课外延伸(这部分需要7分钟时间)

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的心灵归属和寄托,是一份无价的财富。古往今来,吟诵故乡的诗作很多,请学生朗诵最打动他们的有关故乡的一首短诗。

[说明]课外延伸是对预习作业2的检查,也是对课文内容诗意的升华,使学生在朗读中既锻炼了朗诵能力又体悟作者的情感。

最后用韩少功的话来结束这堂课,“我们无须夸张故乡的意义,无须对文化的地域性积累过分地固守。我们在不可逆的时间里远行,正在卷入越来越范围广阔的文化融会,但我们无论走出多么远,故乡也在我们血液里悄悄潜流,直到有一天突然涌上我们的心头,使我们忍不住回头眺望。回望故乡,是每一个人自我辨认的需要,也是远行的证明”。

(七)作业布置

布置两个课后作业。

1、完成配套练习。

2、以“想家”为话题,通过联想和想象,通过具体的意象来抒写你的思乡之情。

[说明]作业设计是为了使学生体悟本文蕴含的哲理,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家园之思;也为了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当然教学是不能够预设的,如果碰到具体问题,我会灵活地处理。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八)板书设计(说课时完成)

我心归去 韩少功

人在异乡 心归故乡 “故乡”人文内涵

雅静奢华 贫瘠脏乱 对 生命之根

情状: 繁华酥骨 浮粪四溢 奉献之所

静谧侵肌 拥挤不堪 比 无价财富

幽深奇诡 阴沉连日

感受: 冷清、虚空、发疯 惦念、亲切、激动

    相关推荐

    韩少功《我心归去》原文阅读 《我心归去》说课稿 《我心归去》说课稿3 《我心归去》说课稿2(苏教版必修1) 《我心归去》课堂实录 《我心归去》听课有感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我心归去》教案 《我心归去》教案 《我心归去》教案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1 《我心归去》学案2 《我心归去》教案5 《我心归去》教案1 《我心归去》导学案 《我心归去》教案4 《我心归去》教案2 《我心归去》学案4 《我心归去》教学案 《我们成功了》说课稿 《我们成功了》说课稿 我们成功了说课稿 《我心归去》教学教案 《我心归去》教学设计 《我心归去》教学反思 《我心归去》教学设计9 《我心归去》(表格式)教案 《我心归去》教学反思2 《我们成功了》优秀说课稿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走,我们去植树说课稿 《用心灵去倾听》优秀说课稿 《我心归去》教学案例及分析 《我心归去》参考资料及练习 作家韩少功:现代汉语的再认识 《祖国在我心中》说课稿 《我心归去》教案教学设计7 我们成功了说课稿教学实录 大雁归来说课稿 《归园田居》说课稿 《大雁归来》说课稿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精品 《心声》说课稿 心愿说课稿 《心声》说课稿 《顶碗少年》说课稿 《我心归去》教案8(苏教版必修一) 高一语文必修一《我心归去》教案 《我心归去》教案6(苏教版必修一) 少年王勃说课稿 《我心归去》教案7(苏教版必修1) 自己去吧说课稿_自己去吧评课稿 顶碗少年说课稿 《顶碗少年》说课稿 自己去吧说课稿 自己去吧说课稿 《自己去吧》说课稿 《我心归去》导学案3(苏教版必修1) 《我选我》说课稿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大雁归来优秀说课稿 《父母的心》说课稿 《桃花心木》说课稿 《少年闰土》优秀说课稿 小学语文:《爸爸带我去爬树》说课稿 我选我说课设计|我选我说课稿 小学语文:《祖国在我心中》说课稿 《中华少年》优秀说课稿 《卖木雕的少年》说课稿 韩愈《马说》课文 《我心归去》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云雀的心愿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云雀的心愿》说课稿 《父母的心》说课稿2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云雀的心愿》说课稿 《在沙漠中心》说课稿 《家乡特产知多少》说课稿 我多想去看看评课稿 小学语文:《我们去听秋的声音》说课稿 去年的树说课稿去年的树教学 《用心灵去倾听》课文简说 韩愈传说 《我心归去》《乡土情结》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我心归去》《前方》 《用心灵去倾听》课文简说 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我心归去》《前方》.. 《我必须去》说课设计 《我心归去》《乡土情结》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一次成功的实验》优秀说课稿 《享受心安理得》说课稿 《我的老师》说课稿 《我的母亲》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