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墙上的斑点教学教案

小编:


教学目的:

9.积累文中词语,并熟练运用。

10.了解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11.学习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形式。

12.分析心理描写在意识流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预习;第二课时分析了解小说特点)

教学方法:解读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解了西方表现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也是在20世纪初期,还兴起了一种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流派——意识流小说,今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种小说的艺术特色。请看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

二.作者介绍: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原名弗吉尼亚·斯蒂芬,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女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作者。她的小说创作实践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她的理论进一步巩固了意识流小说的地位,她的影响在文学上经久不衰。但是,40年代到60年代,在英国对伍尔夫的评价一直偏低。从70年代起,英国文学研究领域却突发了对她重新研究的兴趣,甚至对她的“发疯”、相貌、癖性、爱好、私生活等等都有人进行专题研究。弗吉尼亚·伍尔夫已成为英国文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

1882年,弗吉尼亚·伍尔夫生于伦敦,父亲斯蒂芬爵士是一位学识渊博、颇有声望的哲学家和评论家。弗吉尼亚自幼身体孱弱,未上学,在家跟着父亲读书。当时许多学者名流是她家的常客。家境的富裕、父亲的博学、家藏书籍的丰富以及学者名流的影响熏陶,使她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细腻敏感的性格。1904年父亲去世后,她迁居伦敦文化区布卢姆斯伯里,后来她的家就成了“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活动场所。这个文学团体的成员时常在一起讨论问题,反对当时的社会风尚,反对文学艺术方面的清规戒律,提倡自由探索。这个团体不仅对她本人后来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技巧有影响,而且对两次大战之间的英国文化生活和思想生活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1912年,弗吉尼亚与伦纳德结婚。在丈夫的鼓励下,伍尔夫开始创作小说。1917年,夫妇俩在自己的寓所楼下创立了“霍格斯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十分重要的作品,包括伍尔夫自己的一些作品。T·S·艾略特的一些早期诗集和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一些短篇小说。

伍尔夫自幼精神比较脆弱,精神分裂症曾多次发作。进人30年代之后,病情日益恶化,但她仍奋力写作经常在一本书写完之前就开始酝酿新作,但每写成一部作品总是感到不满意,情绪时常处于困惑和消沉的状态。1941年3月,伍尔夫由于对刚完成的小说《幕间》不满意,又因为“二战”战火已燃烧到英国,更由于她确信自己的精神分裂症即将复发,便留下一纸绝命书,感谢丈夫多年对她的关怀和照顾,随后就投河自尽。

伍 尔夫的主要作品有《墙上的斑点》《海浪》《到灯塔去》《雅格布的房间》《达洛卫夫人》,散文集《普通读者》两部。

三.预习诊断:

1.选择注音正确的一项( A )

A.簇拥(cu) 赝品(yan) 别墅(shu) 铁箍(gu)

B.积蓄(xu) 笼罩(zhao) 芜菁(jing) 呆滞(chi)

C.地毯(tan) 古冢(zhong) 都铎(duo) 箭镞(cu)

D.鳍翅(qi) 鸟窠(ke) 怂恿(cong) 褶皱(zhe)

2.选词填空:

①大地的寒气 (凛凛、凛冽)逼人,压得树木的纤维一根根地断裂开来。

②一定有哪位古物收藏家把这些白骨 (挖掘、发掘)出来,给它们起了名字……

③惠特克序列表被送进垃圾箱,给我们大家留下一种令人 (沉迷、陶醉)的非法的自由感——如果真存在自由的话……

④人们总是本能地 (保护、保障)自己的形象,不让偶像崇拜或是什么别的处理方式使它显得可笑。

3.判断下列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①这个地区位处热带雨林地区,山上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如小河,跳下山崖,形成一幅幅壮美的瀑布。(错误,只能用于别的事物,表比喻)

②这件事不能长期拖延下去不做决断,悬而不决对谁都没有好处。(错误,与前一分句重复)

③他为人闲散,回到家吃得心满意足之后,却什么正事都不干。(错误,应用“酒饱饭足”)

四.题解

《墙上的斑点》是弗吉尼亚·伍尔夫于1919年发表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

在《墙上的斑点》问世之前的1915年,伍尔夫发表了《论现代小说》一文,开始阐述意识流的基本观点。她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她的真实观和艺术观。她认为,小说创作不应停留在对客观事物的表面摹写上,而应追寻生活的内在真实。这种内在真实就是生活现象在人们内心深处引发的“变化多端、不可名状、难以界说的内在精神”。小说家的职责,就是要把这种内在的真实“用文字表达出来并且尽可能删除外部的杂质,而要做到这一点,小说家就要抛弃常规,采取一种新的方式”,“让我们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让我们追踪这种模式,不论从表面上看来它是多么不连贯,多么不一致;按照这种模式,每一个情景或细节都会在意识中留下痕迹”。《墙上的斑点》正是一篇实践了作者描绘内在真实的艺术主张的作品。

五.意识流小说与心理小说

意识流小说是典型的心理小说,人物的意识流动成为小说的绝对主体。《墙上的斑点》突破传统小说的套路,没有情节,没有环境,也没有结局,作者只抓住人物瞬间的没有行动的印象感觉和沉思冥想,将我们引入人物的精神世界。小说的叙述者面目模糊,从文中内容推测,可能是一位女性,一位妻子,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看到墙上的斑点以后所引发的内心活动。这内心活动主要是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于是我们看到在作者的遐想中,既有迅即更迭的生活速写,又有浅尝辄止的历史点击,还有不时生发的迷惘、虚幻的人生感喟,以及或愉快或忧郁的情绪。

六.小说的内容与结构形式

以一个支点为轴心向四周辐射,是伍尔夫小说的独特结构形式。在课文中,“墙上的斑点”是一个象征性意象,代表着现象世界。在结构上它是作者进人心理世界的一个跳板或者支点。也就是说,作品中的人物是从墙上的那个斑点出发而产生出许多联想的;而每一段落的联想又都是以这个斑点作为支点而生发开去的。从支点出发,弹出思绪,再返回支点,再弹出思绪……如此循环往复,表现出了人物散漫无序的意识活动。

具体地说,课文中主人公对于斑点的猜测共有六次:

1.为了确定是在哪一天第一次看到这个斑点,作者想起了冬天炉子里的火,想到了城堡塔楼上飘扬着一面鲜红的旗帜,想到了无数红色骑士潮水般地骑马跃上黑色岩壁的侧坡。

2.看到斑点好像是一枚钉子留下的痕迹,就想到了挂在钉子上的一定是一幅贵妇人的小肖像画,想到这所房子以前的房主,想到了铁路旁郊外的别墅。

3.看着斑点太大太圆,不像钉子,于是就想到了生命的神秘,人类的无知,想到了遗失的东西,想到了生活飞快的速度,想到了来世。

4.觉得斑点很可能是一个暗黑色的圆形物体或一片夏天残留下来的玫瑰花瓣,就想起了特洛伊城、莎士比亚,想起了人类保护自我形象的本能,想起了伦敦的星期日,还有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

5.看到斑点是凸出在墙上的圆形就想到了古冢,退役的上校、牧师和他的老伴以及学者。

6.仔细看斑点时,就觉得好像在大海中抓住了一块木板,于是就想到了树,想到树的生存。

7.最后,终于发现,墙上的斑点原来是一只蜗牛。

这种以斑点为中心的纷繁的意识活动形成了一种立体的辐射结构,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好似一朵由若干片花瓣围绕着花蕊的盛开的鲜花。整个叙述貌似散漫无羁,实则结构对称,构思严谨。

在小说中,我们分不清哪些是内容,哪些是对内容的表达。意识流先驱人物亨利·詹姆斯说:“针和线分离就不能缝衣,内容和形式割裂即不成其为艺术品。”《墙上的斑点》就是这样一篇内容与形式难以区分,内容即形式,形式也就是内容的作品。

七. 关于小说的主题:

有人曾经指责伍尔夫的小说过分关注自我和内心,缺乏社会性。其实,当我们读到伍尔夫发出的“该死的战争;让战争见鬼去吧”的心声时,读到她想象出的那个“没有教授、没有专家、没有警察面孔的管家”,也没有“尊卑序列表”的“十分可爱的世界”时,社会的“微尘”已然落到了作者的心灵上,并且激起了回响与反应。这说明不描写社会生活,并不等于远离社会生活。通过人物的意识来折射现实,同样能表现出社会性。这正如伍尔夫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小说就像一张蜘蛛网。也许只是极其轻微地黏附着,然而它还是四只脚都黏附在生活之上。”因此,从作者无拘无束的意识流动中,我们依然可以着到作者对于人生的思索,对于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于自由、理想的追求。传统小说中也有心理描写,但那些心理描写都是局部的,是依附于人物、情节或环境并为之服务的。意识流小说则将人物心理的意识流动作为独立的事件,置于作品的主体位置,表现出对传统小说的反叛性。

八.处理课后作业:略见教师用书。

九.印发易晓明《〈墙上的斑点〉赏析》一文,学生结合文章分析仔细赏读小说。

十.教学后记:

西方现代文学对于习惯于追求情节的中国人来说,阅读甚难,而高中生阅读更难,教学关键是让学生了解文学流派的特点,不必过分纠缠与文字语句。


    相关推荐

    墙上的斑点教案 墙上的斑点教案没计 墙上的斑点 墙上的斑点 墙上的斑点 墙上的斑点 《墙上的斑点》与意识流表现手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墙上的斑点同步练习(带答案) 白墙上的黑手印儿 西墙教案设计 寂寞是挂在墙上的那幅画 《斑羚飞渡》重点难点讲析 心·墙 《斑纹》教案4 《斑羚飞渡》写作特点 《斑纹》教案2 《斑纹》教案1 《斑纹》教案3 《斑纹》教案6 《斑纹》教案9 《斑羚飞渡》语文知识点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 《斑羚飞渡》教案 《斑羚飞渡》教案 《斑羚飞渡》教案 《斑纹》学案3 《斑羚飞渡》教案 《斑羚飞渡》教案 《斑羚飞渡》教案 《斑纹》教案教学设计10 《墙》阅读理解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环球城市风行绿墙教案 《斑纹》导学案 斑羚飞渡教案 《斑羚飞渡》教案 《斑纹》表格式教案 高二《斑纹》教案8 《斑羚飞渡》教学案例 一枝红杏出墙来 《斑纹》导学案4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导学案2 九年级语文上册 环球城市,风行绿墙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斑纹》教案设计7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教案设计 《斑羚飞渡》优秀教案 蓝天和矮墙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2 《斑羚飞渡》教案设计 《斑羚飞渡》导学案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学案 《斑羚飞渡》教案设计 《斑羚飞渡》精品教案 高二语文《斑纹》教案 《斑纹》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斑羚飞渡》教案设计 我爱安妮──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 《斑羚飞渡》教案设计 斑羚飞渡导学案 《斑羚飞渡》课案 《斑羚飞渡》课案 绿山墙的安妮主要内容 《斑羚飞渡》课案 苏教版必修5《斑纹》学案2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及练习 爬山虎的脚究竟怎样爬墙──《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与反思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教学反思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斑纹》教案(学案) 《斑羚飞渡》教学案例及反思 公开课教案《斑羚飞渡》 用情叩开学生的心扉──《斑羚飞渡》教学案例 用情叩开学生的心扉──《斑羚飞渡》教学案例 《斑羚飞渡》简案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教学建议 《斑羚飞渡》教学建议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教学实录 《斑羚飞渡》导学案与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