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教案:“三步曲” 质疑—思考—领悟——《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点滴

小编: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一篇内容博大精深、组织结构独特的悼念文章。为了冲破“文字狱”关,鲁迅先生运用了“曲笔”的手法,使行文既深奥隐晦又使人看后仍能心领神会。这样的教材,上四、五课时是不嫌多的。然而教师慢咀细嚼,学生却“食欲”减退;如能开拓学生思路,“曲”中探“幽”,就会收到化难为易、时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的具体做法是分步进行的。

一、相机诱导、找出“曲处”

在简介课文写作背景的基础上,诱导学生从题目入手,逐一找出文章中的“曲处”:既然是“记念”,为何是“为了忘却”?白莽烈士参加革命活动多次被捕,这是他的主要事迹,理应多写,为何要引用林莽作的《白莽印象记》中的话来暗示呢?又为何刚一提及,却很快煞住,去说送书、译诗的事了?在写柔石的“硬气”和“迂”时,为什么“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儒,觉得好象也有些这模样的”?“左联”时期应该是烈士们生命最光辉的一段,照理要大写特写,为什么作者在第三大部分里只点了“左联”的名称后马上煞住了?当鲁迅先生听到烈士被捕的消息时,为什么“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而说:“我不是高僧,没有涅槃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逃走”呢?五烈士被枪毙的噩耗传来,鲁迅先生的震惊悲愤是达到极点了,为什么只说了“原来如此”的四个字,其余全用省略号代替呢?为什么当《北斗》创刊时,只选用一幅珂勒惠支夫人的木刻《牺牲》来表示对柔石的记念呢?……。这些“为什么”犹如引线和催化剂,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起着激发和促进的作用。正如明代人张洪所说的“始读未知有疑,其次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课文中的“曲处”既明,那曲径通幽的最佳入口处是不难找到的。

二、理顺曲径选准突破口

引导学生依据找出来的一连串“曲处”,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把握住作者的行文脉络。进而扣住“典故”,细加揣摩,选择课文第五部分中的一段话为突破口,那就是:“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了。”这是说,鲁迅先生此时的处境,正与向子期所处的环境相类似:司马氏统治时疯狂诛杀异己,人们不敢说话;现在蒋氏统治更是杀人如草,搞得民缄其口。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先生要暴露现实的黑暗,岂可直说,只能借鉴《思旧赋》那种隐晦曲折的笔法来写这篇悼文,许多地方也是“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由此可知,这段话是学生开启曲径之门的钥匙,只有掌握它,才不会出现象鲁迅先生年青时读《思旧赋》那样的情景,也不会对课文中的“曲笔”感到莫名其妙,而是从中找出蕴涵的深意。

三、触类旁通“曲”中探“幽”

学生“入门”后,就要求他们“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叶圣陶语)”,在“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的字里行间,去探求鲁迅先生在文中还没有说出的“幽微”。我选择其中的一二个“曲处”作示范。例对“原来如此”这一段的理解,如果孤立地分析,很难体会它深刻的内涵,我就引导学生把这段与上一段的文字联系起来,进行思索:(1)从“天气愈冷了……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这一层,体现着鲁迅先生的什么感情?——深切悬念狱中战友饥寒的深厚感情。他在担心柔石活着受苦,根本没有想到柔石会被杀害。(2)“但忽然得到……中了十弹”这层表明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心境?——出乎意料地得到柔石惨被杀害的可靠消息,心中无限震惊悲愤。(3)“原来如此!……”这段与上段体现着怎样的联系?——是鲁迅先生怒火满腔、悲愤至极的必然迸发。而句后省略号表明:不是作者不愿说,而是在当时不能说。这一段既体现着鲁迅先生悲愤交加到了极点的心情,又说明敌人的卑劣狠毒,从而猛烈地鞭达了穷凶极恶的反动派。同时,要举一反三地去启迪学生,去巧悟其他“曲处”所隐含的深刻的思想内容。总起来说:一是沉痛悼念、深情缅怀了烈士们为了人民解放事业,顽强斗争英勇牺牲的光辉业绩。当然烈士们与封建文人稽康、吕安、方孝孺等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因为后者的所谓坚持气节,只不过是忠于前君主而已,但在被恶势力所杀这点上,两者是相同的。二是愤怒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用最卑鄙的手段杀害五位青年作家的法西斯暴行。它们一伙比起阴谋篡权、杀戮异己的司马昭,心狠手辣、久有篡位之心的朱棣,卖国求荣、残害忠良的秦桧等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三是鲁迅先生表明自己对杀了人又不准人们悼念的法西斯白色恐怖的无比愤慨,不象向子期那样慑于司马昭的暴政,而是敢怒敢写,无所畏惧;表明自己决不采取高僧“坐化”、逃避现实的消极方法,而是保存实力,摆脱悲愤的重压,化悲痛为力量,继续斗争;以此来激励革命者,前仆后继,夺取革命的胜利。

上述的“三步曲”,实际上是这样的一个思维过程:质疑——思考——领悟,这不仅反映了人的思维规律,也是课堂导读的基本活动程序。这样的教法,可谓是“批大郤,导大窾”,“曲”中见“直”,探微显旨,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相关推荐

    高一语文教案:为了忘却的记念 为了忘却的记念 为了忘却的记念 为了忘却的记念 为了忘却的记念 为了忘却的记念 为了忘却的记念 《为了忘却的记念》学案2 《为了忘却的记念》文题解析 高一语文教案:为了忘却的记念 教学设计示例(二) 为了望却的记念(二) 纪念曾经 为了不忘却 为了忘却的纪念过关训练试题及答案 质疑高考语文命题 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点滴思考和建议 《难忘的一课》疑点难点 读与悟──《匆匆》一文教学点滴 被忘却了的农村改革_语文论文 名师高考笔记:语文备考要做到三轮推进步步为赢 《谁的本领大》点滴教学感想 读中感悟,思中质疑──《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神的一滴》的高一语文教案 质疑 感悟 运用——《挑山工》难点突破 《难忘的一课》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质疑 感悟 运用——《挑山工》难点突破 质疑 感悟 运用——《挑山工》难点突破 “质疑”质出来的一节成功的课──《我为你骄傲》教学案例 “质疑”质出来的一节成功的课──《我为你骄傲》教学案例 激情质疑 相机诱导──《记念刘和珍君》教后反思 [高中语文]强调素质教育 高考语文重在记忆和思考 《口技》标点质疑 质疑 探究 感悟──《金色的脚印》教学案例 引趣 质疑 探究 感悟 强调素质教育 高考语文重在记忆和思考 大胆质疑超越教材──《月光曲》教学案例及反思 高二语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案 课文: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教案(2017优质版) 199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质疑指瑕 高一语文《神的一滴》教案设计 大胆质疑超越教材──《月光曲》教学案例及反思 高三语文复习重点思考的三个方面 感知质疑 以疑促疑 读中悟理——《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感知质疑 以疑促疑 读中悟理──《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想象感悟,质疑引悟──《西门豹》课堂片断与反思 想象感悟 质疑引悟 ——《西门豹》课堂片断与反思 三年级语文《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教案 想象感悟,质疑引悟──《西门豹》课堂片断与反思 高二语文优质教案《记忆》 高一语文《神的一滴》教案5(苏教版) 想象感悟 质疑引悟 ——《西门豹》课堂片断与反思 历届高考语文诗歌题鉴赏练习(附答案):点绛唇? 屏却相思 对《鱼游到了纸上》的质疑 苏教版高一语文神的一滴同步练习(带解析) 引疑,生疑,质疑,解疑──《金色的鱼钩》课后反思 对《鱼游到了纸上》的质疑 质疑《次北固山下》的点评 高一语文《记念刘和珍君》同步训练试题 “却”应释为“退”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点滴 难忘的一课教案三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同步练习:记念刘和珍君 让新课程高考成为高考改革“领头羊”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记念刘和珍君 以质疑解疑为主线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高一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设计 质疑后的成功_语文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点滴 遵循教育规律创新教学理念——对小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阅读三步法 关于作文教学的三点思考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记念刘和珍君 对中学语文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一《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尊严”在“三读”中构建──对语文教学中倡导“无痕德育”的点滴思考 高考一轮复习:新高三语文学习“七步法” 智慧与力量:对教师博客的点滴思考 引领爱与敬重的阅读──以《记念刘和珍君》教学为例谈初高中衔接 点滴生活,点滴评价,点滴发展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语文复习重点思考的三个方面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 化诗为画 画中领悟──《草》教学设计 教会学生质疑 高一语文上册记念刘和珍君同步训练试题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生疑 感悟 和谐 高二语文必修三品质教案 高一语文《神的一滴》检测试题 文言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文言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为三月谱曲 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最新教案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反思 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 一年级的识字点滴-小学语文论文 作文教学点滴谈 对《匆匆》的质疑 成语教学点滴谈 教学质疑:ü上两点能不省略吗 低年级说话素质培养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