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4、寓言两则教学教案

小编:

24、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生初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二)学习《揠苗助长》。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揠苗助长》一文,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学生按要求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本课生字要掌握以下方面:
例:
(三)带着问题读课文。
1.寓言故事中的两个人都是怎样的人?
2.他们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四)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指正读音。
“揠苗助长”的“长”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zh3ng”,不要读成“ch2ng”。
“窜出”的“窜”应读“cu4n”不要读作,“cu1n”。
2.出示卡片,让学生看拼音读词。
3.分析字形结构,识记生字。
“寓”上下结构,第7笔是“竖”,第8笔是提。
“筋”上下结构,下面左边是“月”,右边是力。
“锄”左中右结构,中间“且”字,最后一笔变成提。
(五)理解词语。
1.学生提出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教师释疑,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六)学习《揠苗助长》。
1.读题,知题意。
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读题目,解题意。从中知道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则”是量词,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2.知作者。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一书。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省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检查自学。
(1)《揠苗助长》这个故事中讲的是怎样一个人?
(2)他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初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①知人物:古时候一个种田人。
②知情节:种田人用拔苗助长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
③知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4.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从哪些词语看出他很焦急?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第1自然段,标画出有关词句。
(2)指名回答,读句子。
“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法帮它们长。”
(3)“巴望”是什么意思?“天天”、“去看”说明什么?
“巴望”是盼望的意思,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急切,所以他“天天到田边去看”,既反映了他时刻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又为他下面采取行动作了铺垫。
(4)“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说明什么?
“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形象地描绘出他当时急切的心情和焦急的样子。“我得想个办法帮助它们长。”这句话表明他下决心,要采取行动,再也不愿等下去了。同时这句话在第1自然段的结尾,也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5)指名读第2自然段。
(6)出示句子,抓重点词,比较句意
让学生读句子讨论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经过讨论,让学生懂得第二句中用“终于”一词表明种田人费尽心思苦想了好几天,到底想出了办法。
(7)“筋疲力尽”说明了什么?
“筋疲力尽”是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联系课文内容种田人“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说明他下了很大功夫,费了很大的劲。
(8)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种田人做了这件事后,自我感觉怎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种田人告诉儿子“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从“总算”一词可以看出种田人自认为力气没白费,心里很得意。
(9)指名读种田人说的话,从中体会他得意的心情。
5.细读悟道理。
指名读第3自然段,讨论。
(1)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种田人错在哪里?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明白禾苗的生长要靠自己的力量。人们希望它长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适时锄草,灭虫等办法。如果硬是把禾苗拔高,损伤了禾苗的根,禾苗自然会枯死。这是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种田人违背了这个规律,想借助外力强求速成,结果把事情弄糟了,导致禾苗枯死。
(2)学生口头归纳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3)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
你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
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分组或全班集体讨论的办法,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寓意。
(4)总结学习方法:初读知大意,读题解题意,精读解句意,细读悟道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涟漪”“舒适”“心旷神怡”“踱步”“钳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4、领悟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个谜语。不过,这是几个画谜。认真地看,从每一张图中都能猜出一个成语来呢!(课件出示图画:滴水穿石、藕断丝连、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呀,都猜对了!瞧,电脑博士奖励我们一本书作为奖品。(课件出示一本书。)认真看,你发现了什么?(“寓”字里面有“道理”,“言”字里面有“故事”。)聪明的孩子们,这回,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吧?指名说或齐答。那你知道学习寓言要先学什么?再学什么?(先学故事,再学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板书课题,“鹬”“蚌”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相争”写在下面。)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这则寓言,读准字音。
2、同桌读,互相听一听,读得正确吗?
3、读词记形:鹬:“鹬”是一个生字,而且非常不好记,不好写,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指名说)从这个字的字形我们就能知道——?“鹬”是一种鸟,瞧,(出示图),所以它是鸟字旁。左边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是“矛”字,下面不是“同”,可要仔细观察了,是同字框里加“八”“口”。认识了,也记住了。能在作业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一个吗?别着急,先观察一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的这个字。相信你会比老师写得更好!蚌:从这个字形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图,这有一个蚌,你见过吗?啄: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啄一下。钳:什么意思?做一做这个动作。能用这四个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别着急,先快速地把课文浏览一下。(鹬啄蚌,蚌钳鹬。)(板书:啄钳)过渡: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鹬和蚌会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样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表达的?
(二)读故事。
1、过渡:故事的发生都有时间、地点。
(1)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2段。
(2)指名汇报。
(3)指导朗读:这么美的地方,我们应该怎样朗读?(引导学生带着一种欣赏陶醉的情感,用优美舒缓的语气来朗读,边读边想象这幅迷人的画面,想象水鸟和河蚌们的自由自在。)
(4)指名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
2、了解故事是怎样发生的。俗话说有果必有因,那么它们相争的原因是什么呢?
(1)默读课文第3~5段,然后与周围同学交流在朗读中的发现。
(2)全班交流,了解:和暖的阳光、柔柔的微风,是河蚌张开蚌壳,在舒适惬意中进入梦乡的原因。正因为河蚌张开了蚌壳,又睡着了,所以才没发现身边的危险,使得鹬鸟有机可乘,一嘴朝河蚌的肉啄去。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用一种享受的语气,读出河蚌的舒适惬意、心旷神怡,读出鹬鸟看到鲜嫩的河蚌肉时迫不及待的心情。
3、了解鹬蚌相争的过程:讲读第6~12段。
(1)过渡:由此发生了鹬蚌相争的故事。此时,它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是怎样的呢?哪几段进行了描写?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读描写河蚌的语句,一组读描写鹬鸟的语句。读后评议,是否读出了河蚌的生气和鹬鸟的后悔。
(2)它们相争的时间有多久呢?用“——”勾画句子(课件或小黑板出示):“时间慢慢地溜走了,太阳的唇已经吻住了山峰。”学生读句子,结合课文插图,想象鹬蚌相持的画面,感受相持时间之久。
(3)此时,在你们头脑中产生了什么问题吗?指名说:鹬蚌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小组合作找原因,再全班交流。
(4)指名读9~12段,男女生对读,师生分角色读,或两人一组,边读边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再指派代表上台表演。课件(小黑板):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河蚌反唇相讥:“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让学生反复对读,感受它们的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引导学生从鹬蚌的心理和语言描写中了解相持的直接原因:它们都只想伤害对方,打败对方。
(5)猜一猜: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估计:两败俱伤;被渔夫捉走)
4、是这样吗?齐读第13、14段,学生谈收获。教师相机板书:渔夫得利5快速默读课文,梳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表达的,怎么判断的?
(三)明道理。
1、发散思维,同桌说一说。课件或小黑板出示:渔夫提走了鹬和蚌,心想:。这时的鹬和蚌垂头丧气,鹬心想:,蚌心想:
2、这则寓言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合作讨论、交流,再全班分享。
3、小结:课文在优美的景物描写、生动的语言描写、准确的行为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中告诉了我们一个哲理:生活中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三、拓展延伸
1、这则寓言故事出自古书《战国策·燕策二》,这是原文,读一读吧!(课件或小黑板出示原文。)
2、“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
四、总结
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会懂得更多。
五、作业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续编故事)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附:板书设计
鹬 蚌
↘ ↙
相争
(互不相让)
↓ ↓
渔夫得利
25、争论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对策:学生自主学字,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
2、继续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记忆生字的字形。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
烤鸭 评理 剖开 可惜 真笨 浪费
关键 原谅 烟熏火燎
(2)指名分自然段进行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同了故事后的感想?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要求: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什么事而争吵?他们是怎样争论的?
(2)理解“不以为然”(出示:*对*如此这样*然而)
(3)听录音,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
(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
3、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明他们争论没有停止?(争论不休)
理解“休”的意思(*停止 *休息 *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4、5段
5、齐读盛老师的话。
三、学习生字
倆 烤 评 剖 惜 笨 抓 费 键
(1)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
(2)用形声字进行记忆。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
四、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你能用听写的词语,来讲这个故事吗?要求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也可以出示填空: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 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 ,并跑到村里找人 。结果他俩找到了一个 的办法,可大雁 。)
(一)(1)学生准备(不会讲的同学看书默读)
(2)请学生上讲台讲争论的故事
(3)共同评价
(二)既然是争论,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再讲故事,讲出争论语气。
(1)四人小组准备
(2)请同学讲
(3)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三)结合板书:两全其美 不以为然 争论不休 无影无踪 烟熏火燎 你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四)如果再配上适当的动作就更好了。大家练习后,请同学表演。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自由读一读剩下的部分
2、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3、指导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相机提问:
(1)“兄弟俩真笨”“笨”在哪里?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
(4)与其这样毫无意义地争论下去,还不如怎样做?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位品位,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谈自己对抓住时机的认识)
5、引导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三、总结课文,布置练笔
1、总结课文]
(1)师生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
(2)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练笔
(1)实际生活中,也有人和你争论吗?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
(2)作业:认真练习朗读课文,注意提示语,并仿写一个片段。如:《课堂上的一次争论》、《饭桌上的对话》。
板书设计:
25争论的故事
讲 兄弟俩 争论不休
盛老师 问 同学们 各抒己见
听 赞许
26、剪枝的学问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通过学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了解一件事情。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看过的或家中有人养花的请举手。
2、 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 你知道为什么吗?
4、 修剪枝条还有这么多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跟修剪枝条有关的文章,题目就是“剪枝的学问”。
5、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指导
1、 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剪枝减少影响远近闻名疯长增加挥舞仿佛又惊又喜
2、 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略)
(2)指明逐行读。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词语的意思。
(4)齐读生字词。
(5)理解脉络。
三、精读训练
1、 直奔中心,引发前文。“我”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件事情中得知的?
2、 齐读第5自然段。
3、 牵动导读第1、2自然段。
(1)“我”是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认识?一开始“我”的心情怎样?“不解”(板书?
(3)什么原因使我不解?
(4)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4)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
过渡:一个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为什么要剪掉那么多的枝条,还能结桃子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布置作业。
用钢笔描红,并在田字格上仿写两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 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要剪掉它?留下的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么做的,怎么想
(3) 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 喀嚓喀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 抚摩着”“充满信心的说”,这是为了什么?
(4) “我”听 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现? 什么叫“将信将疑”?我还有怀疑什么?
(5) 知道朗读第3自然段。
2、 导读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
(2) 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3) 齐读“春天到了……飞舞“这三句话。
(4) 在桃园里和小伙伴嬉戏的“我”盼望什么?
(5) 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3、 导读第五自然段。
(1) 指名读。
(2) 王大伯的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 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喜的是什么?惊的是什么?
(4) 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
(5) 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 总结全文
1、 分组分段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2、 教师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的生活。
习作8 肚子再也不疼了
教学要求:
1、 能读懂例文,了解这个童话是怎么编出来的!
2、 能编写一个帮助小朋友挑实害处的童话。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学期已经练习过组合玩具来编写童话故事了!今天我们再来编童话故事,虽然比上一次难了一些,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编写有趣的童话故事。
二、 阅读例文,了解写法。
1、 学生轻声自读例文。
思考:(1)这个故事主要说了什么?
(2)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学生再读例文,想一想:不讲卫生的小朋友听了这个童话故事后会改正吗?
三、 根据要求,自编童话
1、 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帮助挑食的小朋友。
2、 引导学生根据要求想象故事的主体情节---挑食的结果是不能健康的成长,体质差,甚至畸形。
3、 指导学生将故事说的具体一些。
4、 同桌互听,相互帮助修改。
四、 交流评议,动笔协作。
1、各组推选教好的向全班编讲童话故事。
2、边集体评议、修改。
3、 学生动笔将童话故事写下来,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 26、剪枝的学问
减少 —— 枝条—— 不利的因素
增加 —— 产量 —— 进步和成功
习作8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了解这个童话故事是如何编出来的。
2.指导学生围绕“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来开拓思路,自己确定题目,仿照例文,依据本次作文要求来编一个童话故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几幅图,大胆想象。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读懂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了解这个童话故事是如何编出来的。
2.指导学生围绕“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来开拓思路,自己确定题目,仿照例文,依据本次作文要求来编一个童话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你们都喜欢哪些童话故事呢?
刚才大家交流了这么多的童话故事,你们知道童话故事都有哪些特点呢?
3.指名说说“童话故事”的特点。(师归纳板书:①把动物、植物、物品当作人;②要大胆想象,编有趣的故事。)
4.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习作8》,也来编写童话故事。
二、学习例文,了解写法
有一位叫耿新华的同学,为了帮助小朋友养成讲卫生的习惯,他动脑筋编了一个童话故事。师范读。
师: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就能帮助小朋友改正不讲卫生的坏习惯,看来,童话故事的作用的确很大!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编一个童话故事来帮助某些同学改掉某些不良习惯呢?
三、根据要求选好内容
1.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作文要求:通过编童话故事来帮助同学们认识了解编童话故事的好处多。
2.(出示书上四幅图)仔细观察,这四幅图上分别写了哪几种动物?它们都有哪些不好的习惯?
(小猴子——写字姿势不正确;小猪——吃多了糖果牙齿不好;小白兔——不想吃萝卜,太挑食;小狗——吃饭要妈妈跟着喂,不利于身体健康。)
师:这几幅图只是提供给同学们选用的。同学们还可以结合你平时观察到的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不良习惯呢?
三、指导看图练说新课标第一网
1、小朋友,你觉得编这样的童话故事很难吗?那我们也来编编童话吧!
编点什么呢?我听说最近幼儿园的老师很苦恼,有一些小朋友有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如我们就来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送给他们,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你们觉得老师的建议怎样?
(出示挂图“小兔怎么了”)小朋友,你们能看懂这幅图的意思吗?小兔他怎么了?
仿照例文,按照情节的发展,完整地编一个童话。
(4)自由选择情境编写童话
2、学生练写草稿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练说,交流评议。
二、小组互读互评互助。
三、大组交流,师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练习8
教学目标:
1、按笔顺正确书写“惜、靠、戴”这几个字。
2、学习几个多音字,从中懂得凡一字多音多义,根据具体的语意顶字义顶字音。
3、训练学生把句子说具体。
4、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5、 熟记成语。
6、 读背《明日歌》,并在读背中懂得惜时的道理。
7、 通过话剧表演,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把句子说具体
教学难点:
1、学习几个多音字,从中懂得凡一字多音多义,根据具体的语意顶字义顶字音
2、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1) 指名读题目。
(2) 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点。
(1) 指名认读“惜、靠、戴”三个字。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让学生按照书上的要求练习书写
(4)让学生说说哪个字难写。
(5)教师重点指导书写“靠、戴”两个字。
3、练习。及时反馈。
4、展示写的好的字。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让学生说说这一题应该怎么样练习。
2、 指导。
指导读各字的两个音节。重点指导读准前鼻音和平翘舌音。
3、 练习。
(1)学生练习口头组词。
(2)选择最有把握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3)选择学生组成的一些词语进行说话训练,进一步巩固对词语意义的理解。
二、课堂作业:
多音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例句。仔细比较上下句的异同。
“去乡下”是回答出“我”去哪儿看望王伯伯。
“管理桃园”是回答出“我”去哪里看望干什么的王伯伯。
(2)指明读例句,体会怎样把句子说具体。
3、 练习。
(1)学生在课本上练习把句子写具体。(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要求把写好的句子读一读。
4、 反馈。
指明读好的句子。(教师评价并帮助修改)
二、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指明读练习要求。
2、 指导。
(1)要求学生把每句话多读几遍,找出病因。
(2)想一想这样修改。(通过读句子来体会)
(3)教师提示修改时要使用修改符号。
(4)教师归纳修改病句步骤:一读(读有毛病的句子);二想(想一想怎样修改);三改(使用修改符号)。
3、 练习。
(1)让学生用一读,二想,三改的方法自己练习修改。
(2)教师根据学生自练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 反馈。
(1)挨题讨论修改情况,确定正确答案,
(2)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3) 同座互查联系情况。
(4) 让学生大声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三、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1) 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 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度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背诵。
(2)指名背。
四、 教学第六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让学生说说该项的练习要求是什么。
(2)指导。让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教师根据学生的的情况进行范读。让学生说《明日歌》的道理。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次朗读。
(3)练习。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小组齐读。
(4)反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 指导。
(1)让学生自由读课本。
(2)同座位分角色读。
(3)教师提示读时要把握各人物的特点,读出语气并范读。
3、 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 指名分角色读。
(3) 让学生尝试表演。
4、 反馈。


    相关推荐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寓言两则》教案设计 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导学教案 三年级语文寓言两则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 24.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 三年级教案:寓言两则 第五单元《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古代寓言两则》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代寓言两则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学案:第三单元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24寓言二则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方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方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方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郑人买履》教案 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随堂练习题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 教案 寓言两则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导学案(人教版) 五、古代寓言两则(苏教版七年级上)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故事三则》教案 三年级语文《寓言二则》教案 寓言两则 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寓言四则》《伊索寓言两则》教案 寓言两则—教案 三年级语文《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人教大纲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代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三、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代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合集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试卷(苏教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学案:第二单元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学案:第五单元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三 小学语文《寓言两则》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寓言两则》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合集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下卷 教科版第四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册):《寓言两则》(刻舟求剑、揠苗助长)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沪教版第四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第十册第七单元《24.望月》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八单元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23《寓言两则》优秀教案 语文A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寓言两则》教案二 语文A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导学案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 《寓言两则》教案一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测试题 2017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测试题(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7、菩萨兵教学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练习题(苏教版) 2016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2016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苏教版)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提高卷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寓言两则》练习题 二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27 寓言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