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论语》八则教学案例分析

小编: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所记多口语,文辞简古。其篇章虽有记事,但却简略;记言虽多,但却只是片言只语,且多为自言自语,有问语又有答语的少之又少。是不是孔门弟子的疏忽呢?在《论语》中将一句话的来龙去脉都记录下来的也有。

这说明,他们是有意给后人留下空缺的。这个空缺,就是后人理解《论语》要旨的所在,也是后人思考的所在!我们知道:一个词语,如果离开了句子,就很难确定它的意义;一个句子,倘若离开了段落篇章,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分析;一篇文章,要是不弄清其写作背景等特定的环境,便谈不上理解了其真正的文义。一句话,如果仅知道其字面意思,不弄清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那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仅仅是走马观花。

在对《十则》的教学中,我们如果能用 “场复原”的方法,把教师、学生置身于这句话产生的原生态中,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是不是更有利于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呢?

二、设计思路 文本教学的基本策略是 “个性解读,对话生成”。文言文教学要把握好“度”:太浅,学生学得皮毛;太深,学生无法理解。对《十则》的教学,这个“度”以场复原为标。

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穿越时光隧道,完成对原文本的修改或再创造;学生、教师这个复原的“场”中,对言语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实现平等对话。

三、精彩教学片段实录 师:《论语》写作体例为语录体,语录体一般由问语和答语两部分组成。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你能找出既有问语又有答语的一则吗? 生:第十则。 师:是谁问谁答? 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答。

师:请问,子贡问了一个什么方面的问题?他怎么问,孔子如何答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儿,有学生站了起来。) 生:我认为子贡问的这个问题是关于修身做人的。他这样问,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师:你能结合问语和答语的意思给大家以解释吗? 生:可以。用现代文翻译这一问一答,子贡问的就是 “有一词可以用来一生践行吗?”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宽恕”之心。所以,子贡的问题是关于修身做人的。 师:是呀!你的思考严密,也很正确。

谢谢!请坐! 师:同学们,孔子对弟子的教育正是通过他与弟子的问答式对话进行的,《论语》记录了孔子和弟子的言语。课文《十则》中的其余九则仅有答语,没有问语。假若你是孔子,你能回想起当时你给学生提的问题吗?假若你是孔子的学生,你能回想出你当时向老师提的问题吗? (教师依据全班同学自然分组情况,由第一大组完成第

一、三则,由第二大组完成第

二、八则,由第三大组完成第

四、

五、六则,第四大组完成第

七、九则的问语设计。先独立思考,再前后四个同学一组讨论修正,形成统一意见。由中心发言人汇总讨论结果,准备发言。

) 师:下面,我们来听听大家学习的成果。(第三大组多人举手,我点了一人发言。) 生:第四则,仅有孔子的答语,我们经过讨论认为,答语回答的是学习方法中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这一问题。

所以,问语应这样设计, “先生,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师:那你能如同第十则那样,把你加入到问语之前吗? (生有点不理解。师提示:第十则中是谁提问的?学生答,子贡。师提示,这时是你提问,你应将自己的名字加到问语之前。

是不是?生笑了。) 生: xxx问曰:“先生,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齐):同意! 师:下面,请让我们回到春秋时期,我当孔子,你做学生,全班同学担任旁白,我们来进行问答对话。

(学生旁白: xxx问曰。) 生:先生,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学生旁白:子曰。) 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师生逐一完成其余八则的问语添加,学生、师生之间采用古人问答时的语气语调进行问答训练。在对话过程中,师生对第一则,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即认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是学习方法中温习的快乐,“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的是会学友,后一句则讲人的修养问题。

三句话三层意思,层层递进。)

四、教学反思 笔者曾多次执教《论语八则》 ,先前由于思想未认识到这个层面上来,也就是采用“读一读、背一背、理解大意”的思路,把这节课“忽悠”过去了。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之后,我对我以前的做法进行了反思,认为联系生活不够。如何联系生活呢?笔者结合自己提出的“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进行了再思考。

我发现,我过去在处理文本的时候犯了两个错误。一是对《论语》中话语产生的背景缺少关注。二是联系生活的方式不对。

如果运用语文交际场的观点,我就应该让学生、教师穿越时光隧道,置身于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在这个特定的场中进行语用交际!如何做呢?选文的第十则刚好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范例。于是,我大胆地实施了我的设想。没想到,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这种教学,将传统的逐句析文义、师生的机械分析变为教师与学生的对文本之象的个性解读。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之中完成对《论语八则》中每则的个性化修改和创造,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达到了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这种设计是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从实施的过程来看,教学策略也是完全正确的。这节课结束后,我无比兴奋。

一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角色的置换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行为的高度自主性,让我体会到了新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所产生的魅力。二是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富有创意的修改和再创造,这使得学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 “学习的主人”。三是教师与学生组成了“学习共同体”,教师教的成份明显比传统式少多了,教师也轻松了许多。

当然,这种策略并不是适用于对每篇文言文的教学,这又反映出 “场复原”式联系生活法的局限性。可针对《八则》而言,这种方法又是最恰当不过的。但这种教学是不是又超出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了呢?没有超过吧,我想。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中心发言人发言时,常出现 “我认为”而不是“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要知道,小组讨论的成果应是小组所有成员一起探究的结晶,怎么能让中心发言人一个人独享呢!但对于这一点,只要我们做教师的,在课堂上多多提醒就行了。

    相关推荐

    《〈论语〉十则》结构分析 《〈论语〉十则》典题例析 《〈论语〉十则》典题例析 语文案例分析_语文论文 《〈论语〉十则》教学案例 《新闻两则》课例分析 《论语》十则 教案示例 《论语》八则导学案7 “语段”分析例谈_语文论文 《论语》十则赏析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教案 《论语》八则表格式教案11 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情景式教学案例与分析 四上语文园地八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09寓言两则之教材分析案例教学反思 “一石击起千层浪”(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一则) 课内比教学之《论语》八则授课案 《〈论语〉十则》义词辨析 《燕子》教学案例分析 《燕子》教学案例分析 《灰雀》教学案例分析 《灰雀》教学案例分析 山行教学案例分析 《掌声》案例分析 《母鸡》案例分析 《匆匆》案例分析 雷雨教学案例分析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 教案 《寓言两则》教学分析 《春晓》教学案例分析 《画风》案例分析 《静夜》案例分析 《称赞》案例分析 《掌声》案例分析 三上语文园地八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换一个角度分析——《曹刿论战》教例评析 《论语》一则 教案 议论文的论点与论据分析·教案 《〈论语〉十则》多音字辨析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 论语十则教案(人教版) 《论语》十则导学案 《小鹰学飞》案例分析 《过秦论》分析 口语交际课案例分析 《寓言两则》教材分析 《识字7》案例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最后一课》案例分析 《司马光》教学案例分析 《葡萄沟》案例分析 《桥之思》案例分析 《詹天佑》案例分析 《给予树》案例分析 《说“屏”》案例及分析 《说勤奋》案例分析 《九色鹿》案例分析 咏柳教材分析案例 《说“屏”》案例及分析 《詹天佑》案例分析 考试分析_语文论文 《论语十则》教案1 《论语十则》教案2 《詹天佑》案例分析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莫高窟》教学案例及分析 《新型玻璃》教学案例分析 《新型玻璃》教学案例分析 两只鸟蛋教学案例分析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论语》六则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第八则)教后感 《论语》十则 《论语》二则 《新型玻璃》教学案例分析 《新型玻璃》教学案例分析 《小小的船》教学案例分析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分析 《新型玻璃》教学案例分析 《坐井观天》教学案例分析 《醉翁亭记》教学案例分析 《最大的“书”》教学案例分析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八则导学案 “析字”例说_语文论文 《美的回答》案例分析 小学生分析小学语文论文 《醉翁亭记》教学案例分析 《滕王阁序》教学案例分析 《项羽之死》教学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