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

小编: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一)知识与能力
1.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3.体会文章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志趣之美,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2.体会文章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志趣之美,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流程示意(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学生对富春江山水可能是陌生的,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课前不妨让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富春江的介绍,得到初步的认识,并用一两句话概括其山水特点。教师也可利用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引入课文的学习。(见资料备忘一)
二、初步感知
初步感知课文的前提是弄清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
1.初读课文,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师生合作解决。
2.再读课文,弄清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词语,如俱绝息犹等的含义,采用沟通古今文言词语的方法,请学生查找工具书,找出现代汉语中依然保留这些文言实词意义用法的成语,感受文言词语的生命力。(见资料备忘二)
3.根据课文,请学生填写结构图中的缺省部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4.在整体感知大意的基础上,探究文章结构之美。倡导自主探究,教师适当点拨。如: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先写异水后写奇山?


思考提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篇,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5.三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做片段示范朗读,要学生读出语气和重音,特别强调要读出层次。在读的同时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
6.再次熟读课文,达到成诵的地步,较好的学生要达到给出上句,能够对出下句的程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把全文背诵下来,最好能选择自己喜爱的片段默写下来。(见资料备忘三)
三、深入探究
在基本成诵的基础上,学生再度默读课文,深入探究,从审美的角度梳理课文内容。方法可由教师给出探究的角度,适当提出一些探究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内合作解决。焦点问题,全班共同探讨,可以有不同的见解。
1.探究文章意境之美,可提出如下问题。
①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
思考提示:从水色、水深、水清、流急、浪大、势猛突出异水。首先从形、声、色角度突出山势之奇,空山天籁之奇,林中有日无光之奇。
②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
思考提示:听到了欢快的声音,生命的颂歌,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
2.探究文章志趣之美,可提出如下问题。
①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但中国历代写景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只言片语的议论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先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思考提示: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在描绘山景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感受,不仅衬托出险峰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②仔细品味作者的这种兴趣,比较其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态度,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态度有何不同?(如果对上述问题①把握不够,则此题不做要求。)
思考提示:这是一种对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它比前者少了份严肃,多了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份悲观,多了份开朗,因而更具有了一份常人的心态,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亲切。
四、拓展延伸
以下提供三种方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和兴趣取向有所选择地进行。
1.古文画意。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下面就让我们根据课文的意境,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拿起手中的画笔或在网上搜集的有关富春江山水的图片,利用电脑进行制作,创作一组富春江山水明信片系列,提倡文配画,大家共同愉悦欣赏。(见资料备忘四)
2.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能美化人,即人类受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请结合这段话谈谈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思考提示:这句话中虽然流露出作者奋发图强,但因终未显达,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但所蕴含的自然美的审美情趣,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你看,那些汲汲于追求个人名利,四处奔走,苦心经营的人,面对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的奇峰,聆听泠泠作响,嘤嘤成韵的美声,不禁心旷神怡,移情于山水而淡漠了功名利禄之心。
3.丰哉,富春江!,富春江水的美在当代作家叶文玲的笔下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试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见资料备忘五)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一 导入
二 新课
学生对富春江山水可能是陌生的,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课前不妨让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富春江的介绍,得到初步的认识,并用一两句话概括其山水特点。教师也可利用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引入课文的学习。(见资料备忘一)
初步感知课文的前提是弄清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
1.初读课文,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师生合作解决。
2.再读课文,弄清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词语,如俱绝息犹等的含义,采用沟通古今文言词语的方法,请学生查

找工具书,找出现代汉语中依然保留这些文言实词意义用法的成语,感受文言词语的生命力。(见资料备忘二)
3.根据课文,请学生填写结构图中的缺省部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4.在整体感知大意的基础上,探究文章结构之美。倡导自主探究,教师适当点拨。如: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先写异水后写奇山?
思考提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篇,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5.三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做片段示范朗读,要学生读出语气和重音,特别强调要读出层次。在读的同时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
6.再次熟读课文,达到成诵的地步,较好的学生要达到给出上句,能够对出下句的程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把全文背诵下来,最好能选择自己喜爱的片段默写下来。(见资料备忘三)
三、深入探究
在基本成诵的基础上,学生再度默读课文,深入探究,从审美的角度梳理课文内容。方法可由教师给出探究的角度,适当提出一些探究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内合作解决。焦点问题,全班共同探讨,可以有不同的见解。
1.探究文章意境之美,可提出如下问题。
①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
思考提示:从水色、水深、水清、流急、浪大、势猛突出异水。首先从形、声、色角度突出山势之奇,空山天籁之奇,林中有日无光之奇。
②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
思考提示:听到了欢快的声音,生命的颂歌,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
2.探究文章志趣之美,可提出如下问题。
①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但中国历代写景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只言片语的议论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先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思考提示: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在描绘山景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感受,不仅衬托出险峰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②仔细品味作者的这种兴趣,比较其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态度,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态度有何不同?(如果对上述问题①把握不够,则此题不做要求。)
思考提示:这是一种对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它比前者少了份严肃,多了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份悲观,多了份开朗,因而更具有了一份常人的心态,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亲切。
四、拓展延伸
以下提供三种方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和兴趣取向有所选择地进行。
1.古文画意。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下面就让我们根据课文的意境,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拿起手中的画笔或在网上搜集的有关富春江山水的图片,利用电脑进行制作,创作一组富春江山水明信片系列,提倡文配画,大家共同愉悦欣赏。(见资料备忘四)
2.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能美化人,即人类受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请结合这段话谈谈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思考提示:这句话中虽然流露出作者奋发图强,但因终未显达,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但所蕴含的自然美的审美情趣,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你看,那些汲汲于追求个人名利,四处奔走,苦心经营的人,面对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的奇峰,聆听泠泠作响,嘤嘤成韵的美声,不禁心旷神怡,移情于山水而淡漠了功名利禄之心。
3.丰哉,富春江!,富春江水的美在当代作家叶文玲的笔下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试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见资料备忘五)
引出兴趣
三 作业
一、 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
二、查找工具书,找出与下列加下划线实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应俱全 百废俱兴 面面俱到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荒谬绝伦 聪颖绝伦 绝代佳人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自强不息 息事宁人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虽死犹生 过犹不及
再次强化本课教学重点难点。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

上主板书) 总 奇山 异水
分 异水 清(夸张),急(夸张,比喻,对偶) 视觉
奇山 山峰和树的高奇峻峭 视觉
山林中动听的声音 听觉
树的茂盛 视觉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撰写应避免对教学设计思路、指导思想的再次重复。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长期以来,因为文言文简约、精深,使学生在理解上感到困难,所以,文言文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加之,过去的老教法又过分注重传授文言知识,将文章肢解的七零八散,只见字、词、句,不见文章整体,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反感和恐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习文言文时,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文言文当作文章来读,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整体感知作品,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熟悉和记忆,要培养文言语感,在诵读中置疑,与古人对话,接受古代作品的熏陶,提高人文素养,创造思想的火花。因此学习文言文的过程就是积累-感悟-运用的过程。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笔者特别注意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重视诵读对感悟文章内容的作用,在诵读中质疑、探究是解决疑难、理解课文的好办法。比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就主动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文章的开头对富春江山水特点的概括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那么后面为何先写水,后写山?文章的标题显示文体是书信,而文章的内容却是写景的,这是否矛盾,可否为文章换一个题目?可见多读,就有感悟,为学生搭建好探究的平台,就能产生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解决记诵,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余负担,又为课文内容的学习铺平了道路,更培养了文言语感。用沟通古今的方法拉近了古今距离,积淀了典雅语汇,学习文言文,是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最好办法。本课拓展延伸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制作明信片,将课文的语句或名人赞美富春江的语句配合画面,激发了学生再创作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学会发掘美、享受美,体会收获美的成就感。

    相关推荐

    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八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下教参:与朱元思书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 与朱元思书》教案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与朱元思书(人教版八年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与朱元思书》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 第21课 与朱元思书 教案1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21课 与朱元思书 教案1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21课 与朱元思书 教案07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21课 与朱元思书 教案09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的九年级语文教案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与朱元思书》练习题精选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第21课 与朱元思书 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一课时)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第三课时) 《与朱元思书》译文 《与朱元思书》译文 21 与朱元思书教案 21与朱元思书 21《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6 与朱元思书8 21《与朱元思书》 21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4 21《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3 与朱元思书10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学案 与朱元思书反思 与朱元思书1 与朱元思书2 与朱元思书7 与朱元思书11 与朱元思书5 与朱元思书9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 与朱元思书(苏教版九年级) 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与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与反思 《与朱元思书》解词 《与朱元思书》赏析 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下):第21课 与朱元思书 浅析《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题解 评课《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预习 《与朱元思书》的美 《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与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与朱元思书》赏析 与朱元思书词语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