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语文:第7课《背影》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小编:

7 背影
朱自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后“读一读,练一练”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2.理解关键词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体味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能力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体会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精选材料、详略得当、谋篇布局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朴实真挚、饱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父爱的深沉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重点难点
1.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父亲的爱子之情。
2.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以一则小故事《儿子眼中的父亲》导入。
2.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丰腴、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朱自清清贫而有气节,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毛泽东同志称颂的“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听读感知。
1.自由速读,概述内容。
A.字词积累:
交卸 狼藉 簌簌 赋闲 颓唐 琐屑 蹒跚
B.课文写了哪些事?重点写哪件?(找表示时间的词语)
事:“奔丧”;“车站送别”;“别后思念”等。最主要的是“车站送别”。
2.自读课文,品味细节。
全文线索--“背影”。文中四次提到的“背影”都在哪些段?作用有什么不同?哪一次是写作的重点?
学生交流明确:
第一次:文章第1段。开篇点题“背影”,以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第二次: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第6段。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是写作重点。
第三次:父子告别,看到父亲的“背影”,第6段。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第四次:文章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
3.文中多次出现背影,有没有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请以句式
“我看到了一个 的背影”,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阅读、交流,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师小结:背影既是全文的线索,也是文章的聚焦点。父爱的爱和迂执、艰难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聚集在背影上,父子情深也都倾注在背影上。
三、小结
以“背影”为线索,全文的脉络就很清楚了。
开头破题 点题
事情经过 引出
望父买桔 刻画
父子惜别 惜别
结尾怀念 照应
四、作业。
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进一步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心赏析
1.第6段集中描写了父亲爬过铁道买橘子的情景。这是全文的精华,点题的文眼,写出作者留在心灵深处的永记不忘的“背影”。
衣着:黑布小帽、黑不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穿戴可展示父亲的境遇较为糟糕,呼应文章的开头;写穿戴可与父亲给我买的紫皮大衣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父爱子的感情,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体态:肥胖
走路姿态:蹒跚、慢慢
动作:探、攀、缩、微倾。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得紧张啊!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年龄:老年
心态:心里很轻松似的(攀爬月台买桔其实根本不轻松,怕儿子难过装给儿子看的,更是因为为儿子买好桔子,尽到了作父亲的责任后的欣慰和满足。)
2.文中的父亲言语不多,而且都很简短、平淡,但平淡之中寓深情,找出文中父亲说的话并仔细体会。
学生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①当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时,父亲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安慰儿子,也表现自己的坚强。这时最悲痛的人是谁?(是父亲)为什么宽慰儿子?(怕家庭的变故会影响儿子的学业)父亲表面上比较想得开,这是为了宽慰儿子,实际上他把悲痛压在了心底,不让儿子看到,这是一个多么善良而又坚强的父亲啊!)
②当父亲不放心别人送我,决定亲自送我,我劝他不必去送时,他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担心照顾不周。儿子已二十岁,可是在父亲心目中仍是一个小孩,总觉得有人送他上车才好;自己因为事忙,本不能去,可是叫别人替代又不放心,踌躇再三,最后还是决定亲自去送。“不要紧”,是对儿子的宽慰;“他们去不好”,才是他的真实想法。这句话反映出了他的微妙曲折的心理活动,深切地体现出了他对儿子的关怀。
③当父亲要为我买橘子时,他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担心儿子,怕他渴,怕他累。上了车,替儿子拣定了椅子,铺好了座位,既关照儿子自己路上小心,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要做的几乎都做了,要说的几乎都说了,但又忽然想到儿子路上口喝怎么办;“我买几个橘子去”,正是他想到这一点时自然地迅速地作出的决定。他怕买橘子回来找不到儿子,又怕车上东西丢失,于是又象关照小孩那样,向儿子叮咛了一声:“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从这句话可看到这位慈父对于儿子的照顾是多么周到、多么细心!
④当父亲与我告别时,他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他走了几步,又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关注安危,担心儿子是否顺利地到达北京。分别在即,今后就是关山阻隔、天各一方了,你经常来信吧,好让老父减轻对你的刻骨思念!这一句话所表现的,就是这位父亲对于儿子的这样的真挚而深切的期待!
事事为儿子着想。依依惜别,不胜留恋,多希望再看上儿子一眼呵!可是又想到“里边没人”而有东西,也担心儿子在车外久立受寒,所以还是叫儿子“进去吧”。从这句话同样可看到这位父亲对于儿子的拳拳之意、殷殷之情。
这四句话都很简短,然而饱含感情,有丰富的潜台词,生动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充分地表达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
3.父亲的背影,是否让作者有所触动?表现在哪里?
学生能找到答案:表现是流泪。
第一次的“泪”:祖母亡故,老父解职 ,家境惨淡,因百感交集而“簌簌地流下泪来”,为“背影”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这次掉泪表现出触境伤情的悲哀。
第二次的“泪”是父亲为买几个橘子,不顾年纪大、手脚笨,攀上爬下,沾泥带土,被其深厚、真挚的爱激动得“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一个“快”字说明动情之深,衬托出父亲在特定的环境下,给作者留下的“背影”,印象是很深的,也是最难忘的。这次掉泪是情不自禁,为父亲的背影所感动。“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又是一次复杂的心态显示。怕父亲看见了要伤心,应是赶紧拭泪的主要原因;怕别人看见了不仅是怕自己显得不雅,而且也怕要给父亲带来难堪。
第三次的“泪”,是在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的时候,离情别绪,悲伤惆怅,使得“眼泪又来了”。一个“又”字,反映出作者悲其家境惨淡,感其父子情深,叹其相见无期,达到了情不能自已的境地。
第四次的“泪”,是接读父亲来信时,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到了八年前分别时的父亲“背影”,更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追忆往事,惦念老父,相见无期,悲感交集,泪从中来,这时在“泪光”中再现“背影”,全文戛然而止,与开头不忘背影相呼应,其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何等强烈!
提示:从作者的流泪中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4.四次“背影”的出现,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实与虚之间关系如何?
第二、三次是实写,第一、四次是虚写。实写是虚写的基础,是虚写的条件,没有实实在在的“背影”的描写,本文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虚写是对实写的感情的深化和升华。
三、作业
1.细读课文,质疑。2.准备研讨与练习四。
第三课时
一、复习上课时内容导入新课。
二、质疑探究。
1.文中第五节一连用了两个“聪明”。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聪明”的?
学生交流,教师明确:
当父亲忙着和脚夫讨价还价的时候,“我”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其实哪里是父亲说话难听呢,实在是家境日下,囊中羞涩啊。作者自嘲并称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儿子,“我”暗笑父亲的迂,自以为看破世情,其实是不理解父亲的眷眷之情,拳拳之心。作者还是自嘲称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第二个“聪明”使用了程度副词“太”,还加了“!”,均是褒词贬用,都是“幼稚无知,自以为是”之意。恨自己不理解父亲的深深的自责!感情是层层推进的!
2. 本文很类似于一般写父亲或母亲的叙事抒情散文,完全可以用“回忆我的父亲”之类作题目,作者为什么要以“背影”为题目,换成其他题目,效果会怎样?
提示:
背影,可看作是父亲的一种特殊“面貌”。由于生活的暗示,作者有独特发现,选择了这个最佳的表现角度。以“背影”为题,贯穿全篇,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爱的真挚等,都可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它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这里,我们可看出朱自清不随人后、善于开拓创新的艺术才华。如果换成“浦口别父”之类,就会显得文意太过直白,没有深度,缺乏内涵,平庸无味了
3.《背影》全用白描记叙事实,不作任何修饰。通篇写父亲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亲,但像“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的抽象现成的字眼,文章中却一个也没有用,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大拙正是大巧的表现。文中用词造句都经过认真考究,绝不随便。如送行那一段:“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这里的“说定”,如果用“说过”似乎也通,但逊色多了。“说定”不送,后来终于还是送了,实际上是说而不定,很好地表现出父亲当时的矛盾心理。“熟识”一词,说明父亲托的这个茶房该是靠得住的;“再三咐”,表明嘱咐茶房遍数之多,不厌其烦,反复交代,唯恐茶房有半点疏漏;“甚是仔细”,表明嘱咐内容之详,把送行中应该注意的细微末节都提到了。这些用语,强调说明父亲已为儿子上火车作了极其精细、周密的考虑和安排,字眼虽然十分平常,但用得恰到好处,使父亲爱子之心跃然纸上。买桔时的背影让作者深深理解了父亲,原来这都是亲子之心,怜爱之情,这是非他人所能比的。
4.关于文章的剪裁。
明确:文中写回家奔丧,写在南京游逛,都一笔带过,因为这些跟主题关系不大。详写送行的过程,其中也分主次,买桔子的过程写得较详,写背影的笔墨特别详细。可见详略的原则是为了突出重点。
三、课堂小结
读了《背影》,我们不由得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是啊,天底下的父亲都象朱自清的父亲那样,十分爱自己的子女,不忍心让他们受到一丁点的伤害。他们忙里忙外,思前虑后,图的是什么呢?他们什么也不图,只求儿女平平安安。我们作为子女应该学会体会,学会感恩。尽自己的力量为父母动动手,动动嘴。
四、作业。
1.课外阅读《荷塘月色》、《匆匆》等作品
2.给父亲写一封信。

    相关推荐

    第7课《背影》学案(人教新课标八上) 第7课《背影》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八上) 人教新课标八上《背影》教案 八年级上第7课《背影》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背影》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背影》教案 人教新课标八上《背影》习题精选 人教新课标八上《背影》巩固提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7背影》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背影》课文教学研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单元第7课背影(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背影》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八上《背影》教学设计2 语文《第7课 背影》教案 《第7课 背影》教案 《第7课 背影》教案 语文《第7课 背影》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背影》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背影》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7课《背影》 第7课《背影》 《第7课 背影》教学案 第7课《背影》课文简介 《第7课 背影》导学案 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7背影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背影》教案 泰安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背影》同步达标训练及答案(ABC卷) 八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课文背影预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背影》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辅导资料:7 背影 《第7课 背影》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三 第8课《老王》学案(人教新课标八上) 《第7课 背影》教学设计 第9课《台阶》学案(人教新课标八上) 第10课《信客》学案(人教新课标八上) 八年级上册课文:背影阅读答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背影》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教案 语文:第6课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七背影(人教版八年级上) 八年级上《背影》备课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案一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的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朱自清《背影》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语文全册教案 中学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背影》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背影》教案 八年级上教参:背影 人教新课标第三册:识字7教案 第9课《老王》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八上) 第8课《台阶》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八上) 第10课《信客》说课稿(人教新课标八上) 《背影》教案7 第十一课背影(八年级江苏版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7、背影教案 第18课竹影教案设计(新课标) 7 背影 备课宝典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名校试题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名校试题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名校试题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名校试题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名校试题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名校试题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语文《操场上》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 人教新课标八上《信客》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中学八年级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背影》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课《童年的发现》 八年级语文《背影》:背景资料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语文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7.背 影 7 背影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 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设计(新课标) 人教新课标语文一年级上《ang eng ing ong》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7背影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新课标教案 八年级语文《背影》:朱自清《背影》赏析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新课标教案 八年级语文《背影》:朱自清《背影》英文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第7单元卷 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学案(人教新课标八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背影教学设计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