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小编: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纪念叶圣陶先生而写得回忆文章。文章紧紧围绕本单元“修改自己的作文”的单元主题,记叙了叶老为“我”“修改作文”、“邀我作客”两件事情。课文篇幅较长,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却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

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所谓“人文性”,就是指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谓“工具性”,就是指语言文字是表达方式,语文学习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即语文学习既要“得意”又要“得言”,“得意”者,就是体会感情,是“人文性”;“得言”者,就是学习表达方法,是“工具性”。

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将教学目标预设如下:

1、学习叶圣陶先生伟大的人品与文品,懂得学习作文首先应学会作人的道理;

2、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这三个目标中,“学习叶圣陶先生伟大的人品与文品,懂得学习作文首先应学会作人的道理”、“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这节课的学习预计用时两课时,下面重点谈一谈第二课时的教学预想。

怎样教学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呢?我确定的第一个思路是“自主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教学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正如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教学时说的“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

我确定的第二个思路是“以读为本”。语文课堂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的原则,也就是说,学生的朗读必须经历一个“读进去”再到“读出来”的过程,“读进去”就是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来”就是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通过恰当的语气、语调转化为有声的朗读。学生只有真正体会到作者的强烈感情,他的感情才能与作品发生和谐共振,这样的感情朗读才能有效。感情朗读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手段,它更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为了在教学中执行“自主学习”与“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准备采用“长文短教,抓重点词句”的教学策略,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听写、诵读文中的词语,在理解、诵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人物品质。

谈到“以读为本”,我们往往理解为是对课文中重点句子和段落的朗读。其实,词语作为语言的组成单位,它也有鲜活的生命力,有感情地朗读词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如,本课中“融洽、规范、春风拂面”等词语,在教学时,不仅要求学生读得准确,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词语表达的意境,如读“春风拂面”这个词语,我准备让学生这样体会:“孩子们,春风的速度是快还是慢?春风吹在脸上,感觉是怎样的?”用这样的方法,既“得言”又“得意”。

第二个环节:走近叶圣陶先生的工作,也就是学习叶圣陶先生为“我”修改作文这一部分内容。

课文写道:“我”见到那篇被叶圣陶先生修改过的作文时,一下子“愣住”了,为什么呢?课文中的原句这样写:“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这个句子在本文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要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找到并画出这个句子;其次,要体会句子所表达的含义,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要学会用两只眼睛读课文,一只眼睛读文字表面的意思,另一只眼睛要看见文字背面的意义”,读懂这句话,就能读懂叶圣陶先生对学生作文认真、负责的态度。怎么读呢?我准备在课堂上创设出一个多元化的情境。第一、多媒体出示叶圣陶先生修改的原件,然后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看了原件后的体会读;第二、语言创设情境,我会问学生:“看到这样的修改,你对叶圣陶先生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佩”之情已然被激发,我会接着说:“那再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敬佩之情来。”读到这里就止了吗?不!接下来,我要将语文学习的另一重要内容——也就是“写”的教学引入进来。第三、创设想象情境,读写结合训练。我会这样启发引导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几页纸上到处是密密麻麻的钩、直线、曲线,叶圣陶先生认真、负责的精神令人敬佩,孩子们,你们想过吗?70多岁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完成这样一篇作文的修改的呢?把你想到的情景写下来。”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写作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再回过头读前面的句子,相信学生的理解一定会准确、到位,并且影响深刻。

第三个环节:走近叶圣陶先生的生活,也就是学习叶圣陶先生邀请“我”到他家作客这一部分内容。

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组成:1、找出并读好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叶圣陶先生生活环境的简朴;2、体验作者心情的不平静,感受叶圣陶先生对下一代的关怀和他的平易近人;3、适当补充叶圣陶先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一步:补充叶圣陶先生资料,体验作者心情。我先说:“孩子们,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他此时担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职位,同时还是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现在他居然邀请我——一个初中生去他家作客,如果你是作者,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通过主动地选择外界信息,并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而非教育者通过教育手段向学生传授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调动学生与本节课学习内容相关的一切生活经验,帮助他们建构新的知识。我在这一环节提出的这个问题,正是针对学生已有的经验而提的——两人地位、身份相差如此悬殊,叶圣陶居然邀请“我”去作客,折射出的正是先生人品的伟大。

第二步:读好描写爬山虎的句子,感受叶圣陶先生对下一代的关怀和他的平易近人。爬山虎是本文的文题,也是先生伟大人格的写照。作者在文章结尾写道:“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在教学时,只要这样轻轻一点拨,就能将学生的理解引向纵深——“孩子们,若干年后,每当作者回忆起多年以前的那个暑假,出现在他眼前的,除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还有什么?”学生自然会理解,除了爬山虎,还有叶圣陶先生认真、负责、平易近人的伟大人格,这时候再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的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我再说一说板书,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浓缩了的精华,是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课板书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将文中作者的思路、重点词语和感情,三级交叉设计了词语式的板书,从而辅助教法的实施和方法的落实。 改 一丝不苟

改作文 评 指点鼓励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做 客

在自主互动中阅读文本、批文入境,紧抓文本感情线索,以读为本,在朗读中感悟、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就是我这节课追求的目标。

    相关推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简说 小学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试课稿教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内容解说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内容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一练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堂实录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备课.略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后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感 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感 鲁教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 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感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 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感 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感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心思想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相关知识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体会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难句解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建议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札记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材理解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案例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相关链接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相关背景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词语解释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作特点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疑点解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杂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后反思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材理解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其它杂项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札记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杂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结构分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思考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主要内容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词句积累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材理解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 教案 第一课时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后思考2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2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8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4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1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3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综合资料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建议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记实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5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2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一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7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思考(推门课)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送教课)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四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学会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