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

小编:

课型:自读

教学目标:

1、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

2、领会人物肖像描写方法――“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

3、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爱思考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

2、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爱思考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领会人物肖像描写方法――“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先在黑板上写出:A=X+Y+Z ,让学生来解读。

这是一个走向成功的秘诀,A代表人生的成就,X代表工作,Y代表方法,Z代表闭嘴。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加上正确的方法,还须少说空话。这个成功的秘诀就是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得出的,人们都说爱因斯坦是个天才,今天我们就走进天才的少年时代。

二、预习情况检测:(见学案)

字词、作者、名言。

三、学生默记本课学习目标。

四、学生自读课文。

初步了解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了解他勤学好问勤于思考的优秀学习品质。

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少年爱因斯坦的故事。一人讲一个即可,可按年龄段划分。

课文提供的材料有:

(1)三岁时,陶醉于母亲的钢琴曲,表现出对音乐的早慧;

(2)四五岁时,被袖珍罗盘迷住,转动着大眼睛寻求答案;

(3)五岁时,因为愿意慢慢独立思考,所以回答老师的提问,反应迟钝;

(4)六岁时,要求拉小提琴;

(5)七岁时,还没有学会说话;

(6)十岁时,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

(7)十二岁,已能独立证明数学定理。

2、小组讨论交流。

这些故事反映了少年爱因斯坦在学习方面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明确: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这些优秀学习品质值得大家学习。

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学们可以认真朗读、同桌合作、细心揣摩文章中多处描写爱因斯坦眼睛的句子。思考这对表现人物起什么作用?

小组交流(结合“思考与练习三”)

A、“难道小阿尔伯特是低能儿?是傻子?”他们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啊!他那小脑袋一歪,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玩得多认真啊!可他的小嘴为什么不说话呢?

小阿尔伯特长得很不匀称,四五岁时还不会说话,因此家人担心他是低能儿,但“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光彩,又给人以希望:还应该是个聪明的孩子。

B、父亲给他一个袖珍罗盘玩,这个小玩艺可把他迷住了。他爱不释手,把盘子转过来调过去,可那根针仍然指北。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寻思着,这是为什么呢?

“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写出了小阿尔伯特虽然不会说话,可是很善于思考,写出了这孩子与众不同的一面。

C、他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12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但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觉得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

一个叫塔尔梅的大学生见到小阿尔伯特“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时,就断定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果然,小阿尔伯特对大学生所教的物理学表现了不可遏止的热情。

D、只见他歪着头,闪着聪明的眼睛,在那儿认真地听呢。从那变化的眼神和表情中,显然被其中的音乐陶醉了。难道他理解了吗?

三岁的阿尔伯特,能够被音乐所吸引,“闪着聪明的眼睛”“认真地听”,并且“眼神和表情”随着音乐而变化,说明他理解了音乐所表现的内容,表现出了他在这方面的早慧。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对一个人眼睛的描写可以起到表现一个人心灵的作用

4、知识迁移

出示文字与图片,让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画眼睛”的成功例子。

五、[语言揣摩欣赏]

1、 “我的小宝贝,你听懂了吗?瞧你那一本正经的样子,像个大教授似的,你怎么不说话呀……”

这句话中用“一本正经”形容三岁的阿尔伯特听音乐时的认真样子。

2、当他的同班同学还在全等三角形的浅水中扑腾的时候,他已在微积分的大海中畅游了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爱因斯坦少年时就极富科学天赋。

3、他独自关在屋子里,双手支在桌子上。(这句话中划线词语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提示:划线词语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爱因斯坦专注思考的样子。)

4、他一动不动地坐在自己的小书桌前,……三周过去,他终于证明出来了,他高兴得跳了起来。(这一句中“一动不动”表现了爱因斯坦的什么?“三周”强调的是什么?突出了他的什么精神?)

(提示:“一动不动”表现了爱因斯坦注意力很集中;“三周”强调的是长时间;突出了他对做题的坚强的毅力和执著的精神。)

5、“这实在是对孩子的好奇心的一种挑逗”。(这句话运用哪种表达方式?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句话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在文章中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

6、 对音乐的早慧仅仅是这个孤僻孩子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加之他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又是那样细心,致使家人觉得这个孩子有点毛病。(这句话在课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如何理解加点的词语?)

(提示: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句中的“有点毛病”并非真的生理疾病,而是指爱因斯坦对音乐的早慧,观察周围事物的细心非同龄人可比,强调了他非同寻常的“特殊”,这正反映了他从小就具有优秀的学习品质。)

六、学习检测:

(见学案)

七、本课小结:

这节课就要结束了,最后我想把自己阅读《爱因斯坦传》时自己的一份感动与大家分享。在生命的最后一个夜晚,1955年4月17日,爱因斯坦还在自的病榻旁还放着一叠统一场论的未完成稿,准备第二天早晨醒来再继续演算。18日凌晨1时25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这个伟大的人,永远停止了思考。当天下午,遗体火化,按照爱因斯坦的遗嘱,不举行公开葬礼,也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葬礼上没有任何花卉布置及音乐。送行的人也只有爱因斯坦的妻子、儿子、儿媳等12人。简简单单的生活,简简单单地离开,这就是爱因斯坦;亲人们用歌德的诗为爱因斯坦送行。让我们一起来吟诵,来铭记伟大的爱因斯坦:

我们全都获益不浅,/全世界都感谢他的教诲;/那专属他个人的东西,/早已传遍人间。/他像行将陨灭的彗星,/光辉四射,/无限的光芒/同他的光芒永相连结。

八、作业:

1、归理本课的字词,写在作业本上 2、整理学案。

板书设计

对音乐早慧

爱独立思考

少年爱因斯坦 有正义感

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

    相关推荐

    少年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读书法 爱因斯坦读书法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 5《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之三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之一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教案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课文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之二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案设计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之四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案例评析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之一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之二 《语文教案-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之四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之三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说课 语文版语文七下 第8课 少年爱因斯坦 课件 教案 初中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初一下):《少年爱因斯坦》教案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教案2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教案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的一生成功经历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材理解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教案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说课稿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少年爱因斯坦》课文全解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第一课时]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心得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实录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材理解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札记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建议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材理解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教案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教案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第二课时]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探究感悟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课文原文 阅读课《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案例 四年级《爱因斯坦与小姑娘》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案例及评析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第一课时教案之一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科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儿》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爱因斯坦与小姑娘》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练习题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课后练习题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 小学语文教案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教学设计(鄂教版)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 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8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课外拓展阅读:安徒生与爱因斯坦:童心爱心之楷模 少年爱国者 致亲爱的少年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优秀教案 二年级上册《爱斯基摩人》教案 我会说,因为我爱说 “我”觉得刘老师像一个“少年”是因为: 《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教案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课文 二年级课文《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教案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教学设计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教学设计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教学设计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教学设计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教学设计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要因学生变化而变化──教《少年闰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