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香菱学诗》课堂实录及点评

小编:

课堂实录

一、序曲:课堂导入

师:《红楼梦》能测出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红学大家周汝昌曾经说过,最有智慧的人才能读《红楼梦》,才爱读《红楼梦》,因为这部书里有你一生所需要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多去读读这本书。今天我们就从《香菱学诗》这个经典片段进入《红楼梦》。

二、开端:了解香菱学诗的经过

师:随着宝钗进入大观园的香菱是怎样学会作诗的?

生:与黛玉论诗,然后自己作诗。

师:可否概括成三个词语?

生:读诗、论诗、写诗。

师:(点出幻灯片:读诗、论诗、写诗)你已经概括出了香菱学诗的过程。正是因为这个过程,这篇课文的题目才叫“香菱学诗”。

三、发展

(一)对比编者的题目与曹雪芹的回目,感受香菱学诗的辛苦。

师:这个题目是编者加上去的,原作的题目是怎样的你们知道吗?

生:“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师:(出示幻灯片: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和“香菱学诗”)一个是作家曹雪芹自己写的,一个是编者加的。这两个题目你更喜欢哪一个?

生:我喜欢第一个,因为第一个写出了香菱学诗非常刻苦,第二个就写得非常直白,只写出了香菱学诗。

师:很好,你从第一个题目中看出了香菱学诗的刻苦。课文编者的题目非常简洁地概括了情节,曹雪芹的题目不仅用非常典雅的语言写出了香菱学诗,而且写出了她学诗的态度。那么哪个字可以表现她学诗的态度啊?

生:苦。

(二)再次体验香菱这个人物,理解这是一个美丽的女孩。

师:很好,香菱学诗学得很苦。作品中有具体描写香菱学诗很“苦”的语句吗?请说说你为什么觉得她“苦”。

(生翻书,思考。)

生:我找到的是“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说明她废寝忘食。

生:我找到的是“茶饭无心,坐卧不定”,这写出了她废寝忘食。

生:我找到的是“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这里写出了香菱学诗学到很晚。

生:香菱把诗拿给黛玉看后,黛玉说不怎么样,她就“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生: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错了韵了。”这里写出了香菱学诗学到了痴迷的程度。

生:第八自然段“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

生: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证明香菱学诗废寝忘食。

师:到什么程度了?

生:快要疯了。

师:这些句子说明香菱学诗学得很苦,真是到了废寝忘食,快发疯的地步。所以啊,真可谓“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出示幻灯片)

(三)细品香菱的三处笑。更深地把握香菱的美。

师:我们觉得香菱学诗很苦,香菱自己觉得苦吗?

生:第二自然段写“香菱笑着说”,说明她乐此不疲。

生: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这说明了香菱非常渴望学习。

师:香菱这个时候是什么表情啊?

生:笑。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的这个香菱啊,脸上总是挂着一个惯常的表情,是什么?

生:笑。

师:(板书:笑)作品中写她的“笑”就有十五次。那我们现在就通过其中的三处来看看香菱。(出示幻灯片)

师:人物的语言和表情往往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看着香菱笑着说的内容来揣摩香菱是个怎样的人。

生:第一句话写出了香菱是个好学的人。夜里还要回去念几首。

师:“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的“就”字能够看出香菱怎样的心思?

生:急切地想读书,好学。

生:第三句写出了她的自信。

生:第二处笑表明她有了自己的见解,才学了这么几天诗就有这样的见解,也可以看出她很聪明。

师:难怪林黛玉要说她“是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下面请位同学来读—下第三处笑好吗?

(生读第三处“笑”。)

师:你在读的时候把“还不好”的音拉上去,为什么要这么处理?

生:从这里可以看出香菱很自信,所以将音调上扬。

师:还可以看出香菱对作诗这件事的态度怎样?

生:很感兴趣、很执著。

师:通过这三处笑的品味我们看出了这是一个自信、好学、聪明、执着的女孩子。同学们再来把这三处笑读一读。哪些同学自告奋勇?

师:读得真好,我似乎已经看到一个美丽的女孩子,要是她现在就在我面前,我—定会爱上她的。(众人笑)

师:外人觉得香菱学诗苦,但是她自己却乐在其中、乐此不疲。这样一种状态我们可以称为……

生:痴迷。

师:讲得真好,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个题目再改一改,改成“慕雅女雅集痴吟诗”?(出示幻灯片)

四、高潮

(一)从宝钗的不赞成香菱学诗来看香菱所处的生存环境。

师: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她如痴如醉地学诗,大观园里是不是人人都欣赏?谁不欣赏?

生:薛宝钗。作品中写到香菱请求向薛宝钗学诗,但是薛宝钗拒绝了她。

生:在第四段,有她和薛宝钗的对话,这里就看出薛宝钗不是很欣赏她去学诗。

师:把对话读一下。

生:“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她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

师:宝钗说“何苦自寻烦恼”,这是什么意思?

生:她是很看不起香菱学诗的,认为她自己找麻烦。

生:她的言外之意是香菱作为一个丫鬟,没有必要学诗,也不应该学诗。

生:薛宝钗很看不起香菱,觉得她作为一个丫鬟,没有必要学诗,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

(二)补充香菱的背景,初步体会香菱的悲。

师:大家都讲到了,香菱是一个婢女,身份很低。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香菱的身世。(出示幻灯片:香菱身世)

师:薛宝钗不喜欢香菱学诗,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薛宝钗骨子里有很重的等级思想,她觉得香菱只是一个买过来的妾,没有资格学诗。

师:是啊!就因为她是一个妾。世态炎凉往往在不经意的一句话中体现出来,我们要学会这样去品文、品人、品社会。

(三)走入诗歌,切实感受香菱内心的悲苦。

师:我们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既然她是一个身份不高的婢女,而且她身边的人也不是都欣赏她学诗,那么她为什么如此痴迷地想学诗呢?(幻灯片出示学生问题)

师:我们还是来看看这首诗吧。(幻灯片出示香菱作的诗,生齐读)

师:我们同学在预习作业中提出了问题——香菱的诗有香菱自己的影子吗?诗中表达了香菱怎样的希望?我们分四人小组先讨论—下。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生:我们看出了香菱是一个非常孤独的人。

生:从第一联可以看出香菱内心是十分孤独的。她说“魄自寒”,自己非常寒冷,因为她在那里没有尊严也没有人格。但是她不甘心一辈子做一个佣人。“精华欲掩料应难”是说月亮不管乌云有多厚,还是会从云层中透出光来,虽然她现在社会地位比较低,但是她可以让自己更加出彩。

生:她写颈联的时候通过一系列的描写来抒发内心,如从江上的笛声联想到穿着蓑衣的人、孤苦的少妇们,进而提出自己内心的质问——什么时候才能幸福呢?

生:我觉得前三联全都是香菱自己的影子。第一句是香菱对自己的叹息。第二联的“魄”“寒”体现了她的凄苦。第三联是总的概括,因为文中写她在评诗的时候说:“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正好符合“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最后一句表达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我觉得这首诗更加突出了香菱的悲惨。因为香菱在诗中表达了她想和亲人团圆,也想有尊严地活下去,但是这种愿望是难实现的,只能通过写诗来表达,所以写诗是她人生的一个美丽的梦。

师:经过大家对诗的分析,我们体会到了香菱的心灵。现在我们再一次朗读一遍这首诗,像香菱把自己融入月亮一样把自己融入这首诗中。

(四)再回到香菱的笑,更深地品味笑中的内容。

师:香菱是通过这首诗来宣泄自己的苦,通过这首诗来肯定自己的才华,她想通过这首诗来赢得人们的尊重。但是香菱只能通过诗来倾诉,只能对着月亮倾诉,这恰恰也写出了她的悲苦啊。所以我们再来看看香菱的笑吧。

师:“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玩罢了。”这里,你又能品出什么来?

生:这是香菱的苦笑,因为没有人倾诉,所以把心里的苦通过诗倾诉出来。她说学着玩,其实是倾诉心里的苦闷。

生:这个笑也有香菱的一丝无奈,她说“我不过是心里羡慕”,实际上她不仅羡慕姑娘们的才华,也羡慕她们幸福的生活。

生:我觉得作者在这里写香菱的笑是来衬托香菱悲惨的一生。香菱在这里笑,笑中夹杂着无奈、悲苦和凄凉。

师:从大家刚才的回答中我们感觉到了她的笑不单是单纯的、天真可爱女子的笑,其中还有无奈、苦闷和凄凉。那我们现在是不是又可以把题目改一改啊,改成是“慕雅女雅集吟……”

生:苦诗。

师:她吟的是她自己苦命的诗啊。(出示幻灯片)

五、尾声:探索曹雪芹塑造香菱的主旨,了解《红楼梦》的社会意义

(一)探寻曹雪芹“以笑写悲”的写作手法,感受香菱的悲剧美。

师:有同学在预习的时候提问—既然香菱这么苦,为什么在文章中她总要笑呢?谁来解决—下?

生:以笑来衬托她的悲。

生:曹雪芹把香菱这个人物塑造得很好,如果香菱整天因为这个困境愁眉苦脸,就不能更好衬托出她的悲来。而她老是这样笑反而让人能感受到她内心的凄苦。

生:我觉得写香菱笑比写香菱哭更让读者难受。因为香菱如果是一个遇到困境自己就很难过的人,令人觉得这就是一个柔弱的女孩。但写她微笑着去面对,反而会更让人怜惜她。

生:香菱的身份是一个丫鬟,她很孤独、很凄苦,她所有的苦都无处倾诉,所以她只能苦笑,把所有的痛苦都放在心里。

师:所以这个笑可能更写出了她的苦。同学们的看法和一些研究《红楼梦》的专家的观点相同。有学者说:曹雪芹刻画香菱,以“笑”写“悲”,香菱笑得越多,越能引发读者的同情,越能让人感叹其身世之苦。

(二)探寻香菱的结局。从曹雪芹的创作手法上来感受香菱的悲剧。

师:曹雪芹写香菱的笑,不仅写出了这个女孩子的美丽善良,更写出了她的悲苦、隐忍。这样写是吻合香菱这样身份的人物的特点。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作家应该为香菱的命运安排一个怎样的结局啊?

生:我觉得像这样一个又聪明又坚强又乐观的女孩子,理应得到一个她所渴望的美满结局,然而我们的作家却没有给她一个这样的结局。

师:你知道的是怎样的结局?

生:她最后是被她的丈夫和正妻夏金桂一起害死的。

师:有不同的结局吗?

生:最后是夏金桂死了,香菱扶正了,好像还生了个儿子。

生:最后香菱是难产而死的。

师:两个结局——一个是被她的丈夫薛蟠活活折磨死的,还有一个结局是难产而死。其实,曹雪芹在写《红楼梦》的女子时都写了她们的判词,判词往往隐含了人物的命运。我们来看看香菱的判词。(出示幻灯片)香菱判词是这样的:“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第一句暗示了香菱的名字,第二句暗示了香菱的遭遇,第三四句暗示了她的结局。“两地”是两个土,加一个“木”是“桂”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香菱是怎么死的?

生:被夏金桂害死的。

师:一个美丽的女子将被活活地害死,真是太悲太苦了。(板书:苦)那么曹雪芹对香菱这个人物寄予了怎样的情感呢?

生:怜悯、同情。

师:大家有没有人知道香菱名字的来历?

生:“甄英莲”是一个谐音,意思是真的应该怜惜。

(三)拓展视野,更深地领会《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师:香菱的原名叫甄英莲,读起来就是“真应怜”。(板书)作者不管是写她的笑还是写她的苦、她的悲,都对她寄予了真正怜爱的情感。在《红楼梦》中,应该叹息的,又岂止是香菱一个呢?晴雯,一个美丽、爽朗的女性,只因为生得美而遭人嫉恨,最后被赶出大观园,悲惨地死去;尤二姐,美丽善良,被贾琏占为小妾,最后被王熙凤害死;鸳鸯,美丽能干,很多人打她的主意,但她誓不嫁人,最终难逃魔掌,只能悲惨自杀。在这些美丽的红楼女子身上,曹雪芹都寄予了无限的同情。所以每次看到香菱的“笑”,我的内心都在滴血。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香菱的笑吧。(教师配乐朗读,再现香菱的笑容。)

一、抓关键,“苦、笑”两字贯串整节课

《香菱学诗》的课堂有着回环精彩的教学设计:“苦一笑一苦一笑”。首先是原著标题“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和课文标题“香菱学诗”的比较,令学生更形象和直观地感受香菱学诗的情状——“苦”。那么香菱自己感到学诗苦吗?由此引出对香菱的“笑”的品析。而这个“笑”着学诗的态度,又进一步地表现出香菱学诗的“痴”。对于这样一个身世凄苦的女子来说,她为何要如此痴迷地学诗呢?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身份低微的香菱在学诗之中的精神寄托,进而感悟曹雪芹以“笑”写“悲”刻画香菱的用意:香菱的笑其实是一种苦笑,是她对自己、对生活的一种无奈的笑,是烘托她一生痛苦的凄美的笑,所以,“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最终应该是“慕雅女雅集吟苦诗”。以“笑”写“苦”、写“悲”,曹雪芹对香菱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甄英莲——真应怜。课近结束时,李老师说:“每次看到香菱的‘笑’,我的内心都在滴血。”最后他以动情的朗读结束这堂课。

这样回环精彩的教学首先来自教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和准确把握。抓住“苦”和“笑”就抓住了香菱这个人物形象的精魂,抓住了解读这篇小说的关键。其次得力于教师以层递性的问题设计来推进文本内容并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引向深入。课堂问题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教师提问艺术的完美演绎也是这堂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品细节,朗读涵泳把握人物形象

文本细读是准确把握、深度解读文本的前提,也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李明老师引导学生三次对“笑”的朗读涵泳值得称道。

第一次是品读香菱的三处笑,同学们通过对香菱三处“笑着说”的揣摩,通过反复朗读,很快地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聪慧、可爱、好学、自信的香菱形象。

第二次是在了解了香菱的悲苦身世和领悟了香菱诗歌的精神寄托后,重新品味香菱的一处“笑”,学生们新的感悟也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

生:这是香菱的苦笑,因为没有人倾诉……她说学着玩,其实是倾诉心里的苦闷。

生:这个笑也有香菱的一丝无奈……她不仅羡慕姑娘们的才华,也羡慕她们幸福的生活。

第三次是在课近结束时李老师自己以动情的朗读将作品的悲剧意识又做了一次完美的诠释。

就这样,一个美丽鲜活的生命影像印在了学生的心里。小说的教学不就是要这样抓住细节,品味语言,体验情感,感悟形象的吗?李老师的教学可谓抓住了小说教学的特质。

三、重体验,以学生的阅读期待将教学引向深入

教什么比怎样教重要,而摆在教什么前面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为谁教的问题。在《香菱学诗》教学的幻灯片上我们看到了学生的问题,比如:香菱为什么要如此痴迷地学诗?香菱的诗有香菱自己的影子吗?既然香菱这么苦,小说中的她为什么总是笑呢?李老师花大力气去品味香菱的笑和品析香菱的诗歌,不仅因为文本特质,更是取决于学情。我们的教学内容正是学生有疑问想探究的问题,学生能不欢迎吗?

以学定教,尊重学生的初读体验,以学生的阅读期待为教学的起点来构建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不仅让李老师的《香菱学诗》的教学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里,而且使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得到了实现。李老师通过预习作业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梯度。学生预习时弄明白了的,课堂里就不再浪费时间:学生不易懂而又应该弄明白的,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预习时的感受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于是深入探究的是学生的真问题,教师确确实实地引导着学生从已知领域走向未知领域。

四、巧拓展,实现从文字到文学到文化的审美追求

“《红楼梦》能测出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因为这部书里有你一生所需要的知识。”这个导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暗示了李老师的另一个教学追求:以《香菱学诗》为入口,引导学生走进《红楼梦》的文学世界,引导他们通过对香菱悲剧命运的解读去体悟曹雪芹对“红楼”女子们的无限同情和整部《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那么李老师又是怎样做的呢?从香菱学诗的苦而香菱不觉得苦说到香菱的笑,从宝钗的一句“自寻烦恼”引出香菱身世的介绍,然后以香菱为什么要写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度解读香菱的诗歌,再回头品味香菱的笑,并适时讨论:既然香菱这样苦,小说中的她为什么总是笑呢?并以学者的观点支持学生的感悟,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曹雪芹以笑写悲的写法。然后又引出对香菱判词的解读,体会作者对香菱“真应怜爱”的情感。最后又拓展引出《红楼梦》中像香菱这样美丽而又不幸的其他女子,如晴雯、尤二姐、鸳鸯……

立足文本,适时延伸,有效拓展,从理解小说写什么到探究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从文字入手进而探寻文字背后的价值取向和文学意味、文化审美追求。我们的学生不正是在这样具有深度、广度、高度的小说阅读教学中培养了文学审美情趣并逐渐把握文学阅读的方向、角度和方法,逐渐从“普通阅读者姿态的阅读”升华到“对话者姿态的阅读”“研究型姿态的阅读”的吗?

“这是一节完美的课”,许多教师这样评价。然而当我们整理课堂实录再次细究时,突然有一种精巧过甚的感觉。尤其是有两处教学有待商榷。

一是对香菱的“苦”和“笑”的分析。“苦”字,一指学诗之苦,重在表现香菱的痴迷与执著:一指身世之苦,重在点明香菱悲剧性的命运。而“笑”字呢,它表现的是香菱的品格,但却丰富、深刻得多,不仅仅是“痴迷与执著”,还有她的温婉、她的追求、她的隐忍、她的无奈……“笑”字大可挖掘,但因为要服务于“苦”,直指“坚定执著”,所以被缚住了手脚:借“笑”可以品鉴人物之美,但仅仅停留在“自信、好学、聪明、执著”,品评未免呆板了些。如果品读人物之美的内涵更丰富些,那么悲剧之美的感染力也就更强些。在我看来,《红楼梦》中一个个女子的悲剧不是因为她们的死亡,而是因为她们生命里最自然最美好的东西,都被外界或者是自己压抑着毁灭了了。

二是利用宝钗的态度和香菱的诗来完成阅读难点的突破,有四两拨千斤之妙。但是对宝钗对香菱学诗的态度的分析会不会有些偏激呢?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宝钗对自己学诗做诗评价也是不高的,她曾多次表示“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学诗无宜”。香菱的处境或许可以用她自己的矛盾的“笑”来引出,梦里那么快乐自信,醒时又遮遮掩掩以“学着玩”为托词,这是为什么呢?

    相关推荐

    试做香菱知音人──《香菱学诗》评课稿 《狼》课堂实录及点评 《狼》课堂实录及点评 《狼》课堂实录及点评 《狼》课堂实录及点评 《四季》课堂实录及点评 《一面》课堂实录及点评 《四季》课堂实录及点评 《山雨》课堂实录及点评 《称象》课堂实录及点评 《给予树》课堂实录及点评 《谈生命》课堂实录及评点 《电视塔》课堂实录及点评 《给予树》课堂实录及点评 《黄河颂》课堂实录及点评 《日月潭》课堂实录及点评 《行道树》课堂实录及点评 《比尾巴》课堂实录及点评 《行路难》课堂实录及点评 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 《生命 生命》课堂实录及点评 《安塞腰鼓》课堂实录及点评 乌鸦喝水课堂实录及点评 《蜜蜂引路》课堂实录及点评 《青山不老》课堂实录及点评 7 《行道树》课堂实录及评点 香菱学诗 《识字1》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识字1》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 《窦娥冤》课堂实录、点评及反思 《四季》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点评 香菱学诗3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及点评 《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及点评 《我们成功了》课堂实录及点评 《四季》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点评 窦桂梅《初冬》课堂实录及点评 “语”味浓浓,胜似槐香——《槐乡五月》课堂实录及点评 《香菱学诗》课后练习及答案 《寓言四则》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20 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课文导读 酸的和甜的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教学实录 《猜谜游戏》课堂实录点评及反思 张祖庆《詹天佑》课堂实录及点评 《回声》课堂实录与点评 《香菱学诗》教案 《猜谜游戏》课堂实录点评及反思 我多想去看看课堂实录及点评 《酸的和甜的》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酸的和甜的》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编童话故事”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花钟》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酸的和甜的》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酸的和甜的》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回声》课堂实录与点评 《香菱学诗》课文原文 《夸家乡》口语交际课堂实录及点评 《罗密欧与朱丽叶》课堂实录及点评 《范进中举》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点评 《小猴子下山》课堂实录及点评之二 夏夜多美(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点评) 《翠鸟》课堂实录及评析 《观潮》课堂实录及评析 藏戏课堂实录及评析 《识字二·自选商场》课堂实录及点评 《夸家乡》口语交际课堂实录及点评 《小猴子下山》课堂实录及点评之一 《鸟的天堂》课堂实录及评析 《鸬鹚》课堂实录及评析 《欢庆》课堂实录及评析 《黄河颂》课堂实录与点评 《春》教学实录及评点 《香菱学诗》教案5 《黄河颂》课堂实录与点评 《谈读书》课堂实录与点评 《北京》课堂实录片断点评 《香菱学诗》解奥秘 《香菱学诗》的启示 《香菱学诗》教案3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课堂实录及点评 《陈涉世家》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以及点评 《谈骨气》课堂实录及评说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及点评 《春晓》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盛新凤 《如梦令》课堂实录及我的点评 《学弈》教学实录及点评 《香菱学诗》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第20课《香菱学诗》课文简介 《香菱学诗》学法指导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教学方案 《落花生》课堂实录及评析 《詹天佑》课堂实录及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