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曹刿论战》复习课导学案

小编:



复习目标:

1、背诵、默写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重点句子以及特殊句式;

3、概括课文内容、主旨、人物形象及写作方法。

复习重难点:目标2、3

复习方法:

学会总结 学会迁移 总结规律 举一反三

教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导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回顾我们的文言文学习,每篇课文都是详说详解,耗费了很多精力,而真到考试时还是捉襟见肘,未必能得多少分,那么有没有比较省力又有效的复习方法呢?有,那就是善于总结、掌握规律,学会迁移,举一反三,达到以少记多的目的。这节课我们就以《曹刿论战》一课为例,尝试并掌握这种方法。

二、介绍中考文言文

①中考对文言文要求:诵读古诗词,默写要背诵的古诗文;熟悉通假字,常见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了解重要文言虚词(之、于、而、以、为);能根据上下文正确解释词义;能把文中重要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阅读文言文,能理解基本内容。

②题型:词语意思的理解、翻译言文中重点句子、课文内容填空、简答。

③题量:4道小题

④分值:10分左右。

确定本课的复习重点和复习方法:复习目标:背诵、默写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重点句子翻译以及特殊句式;概括课文内容、主旨、人物形象及写作方法。

三、背诵课文

方法:大声朗读,加深体会。出声背诵,巩固记忆。

同桌相互背诵。

四、积累重要实词和虚词

提示学生考题来自书下注释和课后练习。学生根据提纲,自主复习,总结归纳。

1、通假字 小惠未徧,“徧 ”通 “ ”,解释为

2、理解古今异义词:牺牲;狱;可以;再;间;情;忠;鄙

3、一词多义:

总结文中的一词多义。如:故,信,请,之

伐:十年春,齐师伐我 ( )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加:弗敢加也( ) 既加冠( )

安:衣食所安(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4、词性活用

神弗福也,“福” 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鼓”作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5、积累实词

肉食者谋之 弗敢加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望其旗靡

五:重要语句的翻译

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须忠实原文,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直、意译相结合。要学会必要的增、删、换、调,注意特殊句式。

根据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的特点,翻译时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加。文言文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文则以双音节为主。有些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如:“远谋”译为“深谋远虑”。

2、留。即文言文中沿用至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以及人名、物名、地点、官名、书名、年号等专有名词可按原文予以保留。如:文中的“曹刿”“鲁庄公”等。

3、换。即指文言文中有的词的意义,现在已改用其他词来表达,或者有的词虽然有的词还用,但已改变了意义,都要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词语。如: “小信未孚”,译为“这是小的信用,不会为人所信服”。

4、省。即指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无法用相应的现代汉语来翻译,如果省略后不影响原义的可省去。如:“公将鼓之”的“之”,是助词,补足音节,可不译省去。

5、调。即指文言文中某些特殊的句式,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语序。如:“何以战?”是宾语前置句式,要翻译成“凭借什么”。

6、补。文言文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的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

如:“可以一战”,“以”后面省略了“之”,译时补出省略的“这一条件”。

翻译以下语句: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7、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8、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六、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人物形象及写作方法

1、本文借曹刿论战,论述什么样的道理?

2、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3、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句子。

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5、曹刿在第三鼓后才发动鲁军进攻的原因是什么?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原因是什么?

6、曹刿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是哪句?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哪句?本文成语。

7、从本文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心要条件是什么?

8、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9、怎样评价曹刿和鲁庄公?

10、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七:小试牛刀

1、解释加横线的字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小惠未徧 小大之狱

2、翻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用原文回答:“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4、举两个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5、鲁国获胜给你最深的一点启示是什么?

八:中考演练

(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节选自《孙子·谋攻》)

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解释加横线的字。(2分)(1)公将鼓之 (2)既克,公问其故

2、翻译(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

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2分)

答案:1、(1)击鼓(1分) (2)战胜(1分) (共2分)

2、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每问一分,共2分)

4、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2分)

九:结束语:

现在我们面临的是双册课本考试,再有三个月,我们就要迎接中考,希望同学们能像本文中的曹刿一样,临危不乱、从容不迫地复习,做到胸有成竹,最后一鼓作气,取得满意的成绩。

    相关推荐

    曹刿论战导学案 《曹刿论战》导学案 曹刿论战导学教案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导学案设计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新论 人教九下《曹刿论战》复习课教学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字词句复习要点 21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说课 曹刿论战说课稿 21曹刿论战 26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说课稿 曹刿论战评课稿 初中语文曹刿论战导学案 曹刿论战练习设计 21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5 《曹刿论战》教案8 《曹刿论战》教案11 初三语文文言课文复习:《曹刿论战》 一四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教案6 《曹刿论战》教案2 《曹刿论战》教学案例 《曹刿论战》教案7 《曹刿论战》课文评点 曹刿论战说课设计 曹刿论战课堂实录 《曹刿论战》说课稿 《曹刿论战》说课稿 《曹刿论战》课文题解 曹刿论战课后反思 《曹刿论战》鉴赏 《曹刿论战》注商 《曹刿论战》赏析 谈《曹刿论战》教学 《曹刿论战》课时训练 《曹刿论战》反馈课例 《曹刿论战》重点难点指导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 《曹刿论战》教案4 《曹刿论战》教案5 《曹刿论战》教案6 《曹刿论战》教案10 《曹刿论战》难句解 我读《曹刿论战》 品读《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反馈课例 曹刿论战说课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实录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 《曹刿论战》测试题 《曹刿论战》通假字 第六册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实录 《曹刿论战》教学实录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读《曹刿论战》札记 《曹刿论战》教后记 第六册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通假字 《曹刿论战》通假字 《曹刿论战》学法建议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实录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