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语不惊人死不休》教案

小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2.体会经典名篇在选词炼句上的精妙。

3.理解选词炼句的基本内涵。

4.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5、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二、教学设想

1. 既注重课本材料的理解落实(不能丢弃了课本),又作必要的课外延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度。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广泛开展讨论,自然得出结论。

2. 以“选词”为重点;“炼句”因为高考迎考阶段有专题学习复习,故只讲清原则。

3. 适当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教学氛围,充实教学内容。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的准备:搜集有关选词炼句的语言材料。印刷或制作好幻灯片。

(二)学生的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选词炼句的故事。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引入

1. 幻灯投影以下两段文字,以营造教学氛围,引入讨论。

(1)无论你所要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都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告诫其优秀弟子莫泊桑)

(2)北宋萧楚才任江苏溧阳知县时,张咏任知州。一日,张请萧等人吃饭。张入内时,萧见张公几案上有一绝云:“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便大胆改动了其中的一个字……

讨论萧楚才改诗的故事:萧改动的该是哪个字?怎么改?为什么要改?

参考答案:改“恨”为“幸”。为了避过可能招致的文字之祸。

2.课文中给我们介绍了“一字之师”的故事,你了解“一字师”的出典吗?你还了解哪些“炼字”的佳话?

(右栏:点到即可,意在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赏析留待相应课堂环节进行)

参考资料: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早梅》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可用幻灯片)

(二)活动

1.“修饰不只是‘装饰’”

(1)划出选文中的修饰语,然后齐声有感情地朗读选文;

(2)分析讨论:何为“修饰语”?根据示例分析,概括修饰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右栏:引导学生深入课堂活动,掌握课文重点内容)

(3)扩展演练:

之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 “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走”就是“跑”。

这是李清照早年写的一首描写一位少女的可爱姿态的诗歌。找出词中的修饰语,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右栏:畅所欲言。注意抓住“罢、慵、纤纤、薄、和羞、把青梅”等修饰作分析。)

参考答案:少女的心理活动应是: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少女的形象特点应是: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

之二:根据下面主干成分,添加适当的修饰语,扩展、补全句子。

我[ ]看着老师的眼睛,[ ]说:“ ”

(右栏:演练环节。要求学生写在纸上,然后抽学生读出来。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无框定答案,教师随机点评。)

参考示例:

我自信地看着老师的眼睛,清晰地说:“这道题,我能做。”

我害怕地看着老师的眼睛,轻轻地说:“我……不……不……不知道……”

我勇敢地看着老师的眼睛,倔强地歪着头说:“我的解法,没错!”

(4)探讨小结:

修饰语在文中的主要作用:反映事物的特征、性质,或事件发生的原因、环境、状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右栏:本环节在保证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2.“生命在于‘动’”

(1)大家能不看课文下面的参考分析,自己说说这几个动词的好处吗?

(右栏:留出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以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和感悟能力。

课文的参考分析确也有不到位或欠清晰之处。如“踞”的拟物手法,“浮”与“展”的配合关系,“扯”的侧面烘托作用,“流”与周围润湿环境的呼应,等等。)

(2)探讨与小结:

a.动词用得好,常常能取得怎样的效果?

效果:让对象形神兼备(不但绘形,而且传神);

有助于创造意境,传达感情。

b.我们在写作实际中,该以什么原则来选择、锤炼动词?

原则:准确,生动

(三)探讨

1、落实“工具箱”的“选词”版块。两个讨论两个例子,通过探讨明确炼字的两个要求及其层次。

2、落实“工具箱”的“炼句”版块。简要讨论两个例子,明确炼句的要求与基本方法。

3、小结:“语不惊人死不休”语出唐代诗人杜甫的《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它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家们在语言运用上对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的追求,它也启示我们,选词炼句不仅仅是一个技巧的问题,更是一个写作态度的问题,只有怀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反复推敲锤炼,才能达到准确生动地传情达意的效果。

(四)演练

1.“选词”扩展演练

(右栏:材料幻灯投影或课前印发)

(1)著名作家汪曾祺十分称道鲁迅小说《祝福》一段中的一个动词,你觉得它好在哪里?

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但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胖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但是,谈话总是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分析参考——“剩”是余下的意思。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孤寂无聊之感,仿佛被世界所遗弃,孑然地存在着了。而且连四叔何时离去,也都未觉察,可见四叔既不以鲁迅为意,鲁迅也对四叔并不挽留,确实是不投机的了。四叔似乎已经走了一会了,鲁迅方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剩在那里。这不是鲁迅的世界,鲁迅只有走。(选自汪曾祺《关于小说语言》,文中“鲁迅”似应称作“我”。)

(2)请根据“准确、生动”的原则,为下列文段选择三个最恰当的动词。(第三、四两条线上为同一个动词)

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照镜的不是人,是神。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渺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 墙桅出去,风帆进来。最是晴艳的下午,八仙岭下,一艘白色渡轮,迎着酣美的斜阳悠悠向大埔驶去,整个吐露港平铺着千顷的碧蓝;就为了反衬那一影耀眼的洁白。起风的日子,海 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到了深夜,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 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 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撼我的心血来潮。(节选自余光中《沙田山居》)

参考答案:放,吹,睡

(3)以下是一些为人熟知的“炼字”佳话或成功范例,有动词,有形容词。请具体说说好在哪里。

其一:唐代诗人贾岛作《题李凝幽居》诗:“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诗人为其中“推”“敲”二字定夺不下,你觉得用哪一个好?

分析参考——“推”,说明诗人知道门内无人,或许是散步归来,更显环境幽静;“敲”,说明里面有人,而“鸟宿池边树”,有人而无声,足见环境幽静。或:“敲”字,既有动作,又有声响,音节也响亮,故妙。

其二: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卷八《诗词改字》一则中,讲了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是怎样改出来的故事。“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说说“绿”字好在哪里。

分析参考——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了春天的蓬勃的生机。或:这个字比其他的字色彩鲜明,“又绿”,在面前唤起一片江南春色,盎然生机。其他的字就没有这个效果。

其三:王维《使至塞上》中有句脍炙人口的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说说“直”“圆”两字好在哪里。

(右栏:分析参考——如果孤立地看,“直”和“圆”很平常,但用进此联后,就成为富有表现力的字眼。从绘画的角度看,这两句美在线条的组合变化。“大漠”是一根横线,“孤烟”是一条直线,“长河”是二道斜线,“日圆”是一个弧线圆形,它们和谐地配合在一起,构成了鲜明的富于立体感的视觉形象。)

(右栏:以上各分析,都不可强求深刻周到,重点是学生的品味感悟实践。)

2. “炼句”扩展演练

炼句的总体原则是简洁、连贯。简洁就是“辞达而已”,就是“意则期多,字则唯少”,如“环滁皆山也”;连贯就是衔接和照应,就是紧凑和畅达。

(1)阅读“小试身手”一,说说哪些改动使文句更简洁、连贯。

(2)讨论“小试身手”二、三。

(右栏:可参考“教师用书”相关分析)

(3)语句简洁、连贯的句子常体现出主语或陈述对象一致、句式一致、内容照应、节奏整齐、音韵和谐等特点。试为以下各句选择最简洁连贯的句子。

1、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进。他身体魁伟, ,两颊微微陷下去。 (A 、粗黑的眉毛 B 、眉毛粗而黑)

2、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 ,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A、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 B、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生长在草滩上)

3、建筑是凝固的诗: 。诗有古代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A、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 B、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4、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 ,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5、A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B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桥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参考答案:1.B 2.A 3.B 4. ②③⑤ 5. A② B④

(五)应用

1、“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诗中的“怯”是否可以改为“切”?为什么?

2、课外完成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描写语文课堂情景,注意选词炼句,并把你精心锤炼的词、句圈划出来。

    相关推荐

    “语不惊人死不休——锤炼词语”公开课教案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示例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学资料 死海不死 死海不死 死海不死 死海不死 《死海不死》教学简案 《不自由,毋宁死》教案 《不自由,毋宁死》教案4 《不自由,毋宁死》教案6 《不自由,毋宁死》教案2 考而不死是为神 中考语文阅读同步训练:死海不死 《不自由,毋宁死》导学案2 《不自由,毋宁死》学案及答案 《死也不倒下》教学设计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死海不死》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死海不死家庭作业题 《不自由,毋宁死》表格式教案7 《不自由,毋宁死》教案及学案练习 小学语文二年级片段教案:“不如死了!” 《不自由,毋宁死》课堂实录 《背影》不酷 《亲人》不亲 不自由,毋宁死教案(苏教版必修四)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死海不死》同步练习及答案 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读《烛之武退秦师》有感 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读《烛之武退秦师》有感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设计板书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 不知疲倦的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不懂就要问》教案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实录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设计 《不自由,毋宁死》、《奥林匹克精神》教案教学设计 安全教案不跟陌生人走 不知疲倦的人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冬不拉教案 不自由,毋宁死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四) 《论语》“凤鸟不至,河不出图”解 《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之二 吃水不忘挖井人 “尴尬”、“不尴尬”与“不尴不尬”详解 《螳螂捕蝉》中两个“死”表示的不同意思 用“无……不……”、“无不”造句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之一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之三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3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4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简案) 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之二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设计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2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之四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之一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之三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之四 青山不老-教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学案 青山不老-教案 《游园不值》教案 游园不值教案 青山不老-教案 不懂就问教案 《语文教案-寻隐着不遇》 《青山不老》教案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教案2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教案3 青山不老教案 不懂就问教案 不讲规矩不成方圆_语文论文 《不和陌生人走》安全教育教案 语文园地四-不错教案 《语文教案-不懂就要问》 许国丹心,至死不渝——陆游爱国诗句赏析 许国丹心,至死不渝——陆游爱国诗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