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学案

小编: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2.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3.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4.感受中国古代优秀诗歌的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习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学习内容:

一、赏析方法指导:

1. 理解“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

阅读第一单元的赏析指导中关于“以意逆志”的介绍,理解这一方法。

(学生提炼概括,各小组交流、质疑、理解)

2.小试牛刀:鉴赏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本诗为诗人在成都西郊的草堂经友人资助落成时所作)

①、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通过描绘这样的一幅图景,作者所要抒发的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②诗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

3.、理解“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

(1)阅读第一单元的赏析指导中关于“知人论世”的介绍,理解这一方法。

(学生提炼概括,各小组交流、质疑、理解)

(2)我们怎样运用“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来鉴赏诗歌呢?课文中为我们归纳了几点?

二、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来赏析本单元的一首杜甫诗歌《蜀相》。

1.走近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甫虽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

2.诵读指导: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表现呢?是读得快还是读得慢,是读得激昂还是读得低沉?

3.本诗写出了诸葛亮这一人物的哪些特点?表现了杜甫对诸葛亮的怎样的感情?

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包括老杜自己吗?

6.“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三、赏析本单元另一首歌颂诸葛亮的诗歌:陆游《书愤》

(一).知人论世:

1.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主要诗作《游山西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等。

2.背景介绍:

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心中充满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书:书写;愤:悲愤。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二)赏析本诗。

1. 师生读本诗,生自由朗读并背诵

2.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

3.此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4.“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句中你感觉那些字词用得好,试分析。

5.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句?

6《临安春雨初霁》与《书愤》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两首诗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的差异。

(《临安春雨初霁》创作背景:陆游在去严州赴任前,先到临安(今杭州)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等待召见。皇帝召见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也只好接受下来。之后,陆游写下了本诗。)

四.赏析《拟行路难》。

(一)知人论世。

1.走近作者。

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鲍照20多岁时,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但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中的“俊逸鲍参军”,就是赞美李白的诗有鲍照的俊逸风格。其作品留芳后世,被称为“元嘉三大家”之一。

2.时代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二)诗作赏析。

1.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2.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3. 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心非木石岂无憾”这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五、赏析屈原《湘夫人》。

(一)知人论世。

1.走近作者。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时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安定边境。屈原一心革新政治,努力使楚国强盛起来,却遭到保守派的打击和迫害,他为追求理想,虽九死而忧未悔。

2.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飘风云霓,以为小人,以男女之爱来象征君臣朋友之谊,作为理想与情感表达的载体,“楚辞”为中国古代诗赋创作确立了以“香草美人”为中心的意象体系。

3. 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二)诗歌赏析。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诗歌意象探究。第一段“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景物描写非常典型,说说它的作用。

3.诗中详细描绘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4.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点吗?

附录1:译文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象云一样。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附录2. 传统诗歌意象歌谣

诗歌意象有规律,把握技巧好记忆。杜鹃猿啼话凄凉,雨打梧桐离别意。

冰雪蝉鸣喻高洁,凌寒坚韧松梅喻。挺拔翠竹亮节风,斗雪菊花傲骨义。

落日黄昏迟暮感,流水落红伤春去。红豆寄寓相思情,送别长亭共短亭。

羁旅驿站游子意,望月听笛乡情浓。蓑衣斗笠指隐士,渔樵垂钓闲适情。

鸳鸯连理生死恋,孤城关山戍卒行

六、当堂训练:

(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相关推荐

    语文教学:古典诗歌鉴赏“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案 名人说“意志” 论逆境 《俗世奇人》中心意思 11.*茅以升立志造桥 22茅以升立志造桥 以诗意解读诗意──《秋天》的教学案例 《论求知》学案 《过秦论》中“逆取”与“顺守”的哲学 以诗意解读诗意──《秋天》的教学案例 11.*茅以升立志造桥 立意以小见大 《琵琶行》知己意识深层内涵简论 《项脊轩志》知识导学 《论求知》教案 《项脊轩志》中的美学意蕴 “以至”与“以致”_语文论文 逆向思维 《丑小鸭》教案以及设计意图 《专心致志》相关知识 论求知 论求知 《俗世奇人》课文背景知识 《老杨同志》中的人物描写_语文论文 德育论文: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小学语文论文 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重读“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人 知诗意·解诗句·悟诗情·入诗境_语文论文 人生当立志 刘劭《人物志》 大文豪雨果:以人性之光照耀世界 徐志摩诗意图文《再别康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如何辅导学生锻炼自己的意志 以“美”启智以“美”育人 《俗世奇人》学案 以读激情,以情感人 以读为主以情动人 授人以渔 《黄河象》逆推教案设计 以情感人 意文兼得——《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以情感人 意文兼得——《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以教学培养思维,以思维促进学习_语文论文 以情感人 意文兼得——《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孔子的人格魅力——以《论语》为考察中心 以情感人 意文兼得——《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以情感人 意文兼得——《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浓浓的春意动人的故事_语文论文 浅谈“逆向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语文论文 俗世奇人导学案 诗韵·诗意·诗境──以《泊船瓜洲》为例谈古诗朗读论文精品 在诗意的世界里呼吸 高考作文如何做到以“意”取胜? 《论求知》说课稿 品“千辛万苦”,体会大禹的顽强意志 《俗世奇人》教案 语文在“叛逆”中回归 俗世奇人教案 《俗世奇人》教案 略论语文教学应当以“读”为本_语文论文 《俗世奇人》教案 古人论学习教案 《黄河象》逆推教案设计 千古文人《世说》梦——《世说新语·咏雪》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做人与处世》教学案 刘劭《人物志》的人才思想 以字词为基础,以句子为关键_语文论文 《项脊轩志》学案 古人论学习教案 试论中学经典诗文中“水”意象的多元意义 以人为本教文育人——《背影》教学案例 《俗世奇人》导学案2 古人论学习教案 以人为本 教文育人 让学生走进诗意盎然的世界 以生为本,有效-小学语文论文 以情育人 塑造孩子的美好心灵论文精品 之所以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是因为? 俗世奇人之《泥人张》导学案 《六国论》知识重点 论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深刻内涵与地位作用 试论语文课堂教学的随意性_语文论文 俗世奇人导学案及答案 不可忽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逆境教育思想_语文论文 20俗世奇人教案 20 俗世奇人教案 王维“以佛入诗”辨_语文论文 唐僧说的“人以悲慈为本”是什么意思?他的话错不错? 引导逆向思维,深化文章主题──《凡卡》一文的逆向思维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导学案 炼意以正确为原则--《草原》教材解读 《项脊轩志》学案4 跟高一学生谈学习语言知识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_语文论文 指导学生看懂图意_语文论文 《荷叶圆圆》重点字词意思以及造句 东方雪《项脊轩志》实录(本站论坛稿) 《猴王出世》重点字词的意思 以“疑”为径谈阅读-小学语文论文 俗世奇人阅读指导课教案 俗世奇人阅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