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及答案

小编: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

2、正确认识父爱与母爱,对“爱”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知识链接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三、课文阅读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辜负( ) 惩罚( ) 藩篱( ) 借鉴( ) 专横( ) 押解 ( ) 咄咄逼人( ) 解数( ) 休戚相关( ) 刹车( )刹那( ) 惶恐( )

2、填空

弗罗姆,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作品《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3、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是怎么样的呢?阅读全文,找出相关信息补充下面的表格。

各年龄段,情感的变化情况

年龄段

特征

婴儿期(0-1岁)

幼儿期(1-8岁)

童年期(8-10岁)

成长期

成熟期

4、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根据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内容。

本质上

人生关系上

作用上

积极面

消极面

5、“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这句中“祝福”和“和平”是什么意思?

6、泰戈尔说:“我的欲望很多,我的哭泣也很可怜,但你永远用坚决的拒绝来拯救我,这刚强的慈悲已经紧密的交织在我的生命里。”这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有什么特点?

四、课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数字 数见不鲜 数落 数九寒天

B、拙劣 咄咄逼人 罢黜 相形见绌

C、履行 西装革履 敝屣 翻天覆地

D、专横 惨遭横祸 横财 蛮横无理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仁慈 诞生 来源 结外生枝

B、凝聚 职责 遵循 孤立无援

C、惩罚 传染 罪蘖 休戚相关

D、良知 障碍 权威 成群结对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的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濡以沫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B、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蒂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C、 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

D、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且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B、《澳门日报》日前刊出社论说,围绕着是否应该禁放烟花爆竹的问题,人们在过去一段时间曾经展开过激烈的争论,因而违法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屡禁不止,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C、此次检测将通过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健康体检,引导居民合理饮食,最大限度地降低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病的发病。

D、最近,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的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育儿书介绍的她如何以“中国式”方法管教两个女儿的经验,引起了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

5、 下面语句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

‚在此基础上,弗罗姆进一步提出,一个人的成熟就应该“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

ƒ他认为只有做父亲或者母亲的人能够有意识的综合这两种爱的力量,才能够真正培养好自己的孩子。

④因为这样的生命个体既秉承了父爱与母爱的优点,又在综合的过程中懂得这两种情感各自发挥作用的领域。

⑤弗罗姆认为理想典型的父爱与母爱也不是尽善尽美的。

A、⑤‚ƒ④ B、‚⑤ƒ④ C、⑤ƒ‚④ D、⑤ƒ‚④

五、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母爱是对孩子生存和需要的无条件的肯定。对孩子生存的肯定有两方面:一是对保护孩子生存和成长来说绝对必要的关心和责任;另一方面比单纯的保护更进一步,它是灌输给孩子对生命的爱的态度,使孩子感到活着是美好的,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只要在这个地球上生存就好。母爱的这两个方面的责任,简明地表达在《圣经》故事的创世说之中。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人。这与对生存的简单关心与肯定相一致。①但上帝超出了这个最低要求。创造了自然和人之后的每一天,上帝都说:“这很好”。第二步,母爱使孩子感到: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很好;母爱灌输给孩子对生活的爱,而不仅仅是活着的愿望。同一思想在《圣经》另一象征主义中,可能被表达出来。乐园(土地总是母亲的象征)被描述得“富饶而实足”。乳汁是爱的第一方面的象征,即关心和肯定的象征。“蜜”象征着生活的甜美、爱和生存的幸福。②大多数母亲有能力贡献“乳汁”,只有少数母亲能同时贡献“蜜”。为能提供“蜜”,一个母亲不仅必须是个“好母亲”,而且还必须是个愉快的人——许多人达不到这一目标。这种对孩子的作用大概没有被夸大。母亲对生活的爱象忧虑一样感染孩子。③两种态度都对孩子的全部个性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其实,人们是能够在孩子——或大人——中分辨出谁仅仅得到了“乳汁”,谁得到了“乳汁和蜜”的。

(节选自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刘福堂译))

1、请简要概括本段文字所述的主要观点。

答:

2、文中画线①处的“但上帝超出了这个最低要求”的“这个最低要求”指的是什么?

3、文中画线②处的“两种态度都对孩子的全部个性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一句中“两种态度”分别指的是什么?请联系本段语境阐释。

答:(1) ;(2) 。

4、请解释文中画线(1)处语句的含义。 大多数母亲有能力贡献“乳汁”,只有少数母亲能同时贡献“蜜”。

答:

5.这一段作者在说理时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试举例说明。

答: 。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答案

三、课文阅读

1、略

2、填空

弗罗姆,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作品《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3、

年龄段

特征

婴儿期(0-1岁)

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

幼儿期(1-8岁)

有被爱的意识,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

童年期(8-10岁)

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成长期

开始呼唤爱,和学习爱别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成熟期

爱别人,创造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4、

本质上

人生关系上

作用上

积极面

消极面

无条件的,是祝福,是和平。

代表自然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母爱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有条件的,它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象。

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信心。

父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5、“祝福”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真切关心与爱护,包含有无私的、纯粹的、不求回报的意味。而“和平”一词用得尤为巧妙,韵味颇丰。它不仅指出了母亲温柔、平和的特点,而且有一种博大、宽厚的感觉,与下文的“大自然”“大地”“海洋”等词语结合起来,更能写出母爱的深度。

6、父亲之爱。父亲的爱常常体现在他的严厉、刚强和不动声色中。

四、课堂练习

1.D (D项读音都是hèng;A项读音分别是shù、shuò、shŭ、shŭ;B项读音分别是zhuō、duō、chù、chù;C项读音分别是lǚ、lǚ、xĭ、fù)

2.B(A项,“结”应为“节”;C项,“蘖”应为“孽”;D项,“对”应为“队”。)

3.A (“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表示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应用“休戚相关”,意思是“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4.D (A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把“而且是”改为“而是”,与前面“不是”呼应。B项,“因而”强加因果,应去掉。C项,“降低……发病”搭配不当,应改为“降低……发病率”。)

5.D(本语段主要是讲只有在父爱与母爱两种力量综合影响下,才能成就一个完美的人。⑤引出话题,ƒ承接着摆出自己的观点,‚是对前面文意的深化,则得出结论,④是阐明原因。另外,排序时还要留意每句中的提示性词语,比如ƒ中的“他”,‚中“在此基础上”的“此”,中的“这样”,上文中都应该有所指代。)

五、拓展阅读

1.母爱是对孩子生存和需要的肯定,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对孩子生存和发展的关心和责任,对生命的爱的态度。

2.对生存的简单关心与肯定。

3.(1)对孩子的爱的关心和肯定;(2)让孩子感到生活的甜美、爱和生存的幸福。

4.大多数母亲能负责任地关心和保护孩子的生存和成长,而只有少数的母亲同时能使孩子觉得活着是美好的,能以自己的乐观情绪感染孩子。

5.(1)类比论证,如阐释母爱的两个方面的责任,用《圣经》中的创世说的故事(上帝造人)来类比;(2)比喻论证,如分析母爱的两种态度,分别用“乳汁”和“蜜”来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

    相关推荐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阅读答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5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导学案4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后练习答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赏析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原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 必修4: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 谈弗罗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主要内容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之四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之一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之三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之二 高二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1 高二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2 高一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精品教案 高二语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必修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设计 父母在用爱心“摧残”孩子 父母的爱 父母的爱 父母之爱细无声 《儿子们》教学反思之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父母之爱》教学设计三 学生与人本之间的矛盾对话──《槐乡的孩子》教学案例 父爱的颂歌──《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父爱的颂歌──《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做孝顺父母的好孩子》活动设计 正确理解父母的爱 作文:《父母之爱,无处不在》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案 《父母的心》学案7 《植物之间的“爱”和“恨”》教案之一 《父母的心》教学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爱教案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之一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之二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父母的心》教案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之二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之四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之三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之三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之一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之四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案例及评析 《父母的心》导学案10 父母是孩子良好自尊的重要培育者 《父母的心》教案9 《父母的心》教案2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学案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学案设计 《父母的心》导学案6 《父母的心》导学案11 祖父的园子阅读答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 《人琴俱亡》《我的母亲》《父母的心》教案及练习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2 《父母的心》教案3 《父母的心》教案13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案例 《父母的心》教案4 《父母的心》教案10 《父母的心》导学案8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学案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学案设计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导学案与答案 《父母的心》教案1 《父母的心》教案5 影子与孩子──《影子》教学案例与反思 胡适之母:圣母之爱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案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答案及教案 植物之间的爱和恨·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寻觅自由与爱──《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培养孩子的爱心 爱发脾气的孩子 《语文教案-地震中的父与子》 植物之间的爱和恨 子女孝顺父母的方法 《与时间赛跑》教案之一 《语文教案-地震中的父与子》 《母爱》及练习五。 《母爱》及练习五。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片断及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