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故乡》说课稿

小编:

《故乡》说课稿

《故乡》教学中如何确定和突破教学难点?

《故乡》写于1921年,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的30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浙教版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选用了鲁迅先生这篇名著,并在单元要求中明确:学习这篇小说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的特点及在小说中的作用,并通过学习掌握这两种描写方法,提高阅读小说和记人叙事的能力。

阅读小说,欣赏名著,最重要是读懂、读透,能比较好地体会作者在作品中的深意。鲁迅小说的内容博大精深,但文笔却质朴无华,语言精练但形象易懂,所以在文字疏通情节理解,技法学习上并不需花大力气,可是人物形象及文中所含哲理需细细品味。

一、难点确定

鲁迅的小说内涵深刻,哲理丰富,在《故乡》中则主要体现在关于希望的阐述上。《故乡》中关于希望的阐述,是一段寓意深长的独白,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一位心情沉重,感觉悲凉的成年知识分子,对前途对未来难以确知的希冀的表露。要恰当理解话中的含义,对老师来讲也需凝神一思,对初二学生来讲,更不是件易事了。

另外,少年不知愁滋味,十三四岁的少年还是生活与社会的门外看客,他们对近距离的师长父母的心情、性格都很难体会。要他们把握半个多世纪前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恐怕不是件易事。文中三个人物:“闰土”、“杨二嫂”、“我”,若说有差别就是“闰土”,这个人物在小学教材中已出现过,而且鲁迅在刻画这个人物时浓墨重彩,前后对比鲜明,所以把握起来还较容易。“杨二嫂”及“我”则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他们的性格成因相当复杂,且文中介绍不多,但能否准确掌握两个人物形象所蕴含的意义却与把握好主题有较大关系。因此,我们确定本文的教学难点为:第一,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我”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所代表的意义及在作品中的作用。第二,准确理解文中关于“希望”的含义。

二、难点的突破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设定难点时是以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依据的,所以要突破难点,也就必须设计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

根据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首先,娓娓叙述,介绍背景,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通读课文进行联想,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最后,联系实际,引人人胜,深究作品表现的哲理。

在实施过程中则采用教师引导、总结与学生课内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引导。如何引导呢?最好的办法是讲故事,孩子都爱听故事。那么,我们就从课文的时代背景讲起,可以讲讲辛亥革命的成败,叙叙鲁迅的生平经历,谈谈鲁迅的家庭成员,说说绍兴的风土人情,最后当我们讲到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时,可以把学生的视线拉回课文,再牵出一条学生已有所了解的承前启后的线索——闰土。接着便可过渡到分析学生不大熟悉的与闰土相关的“我”和“杨二嫂”了。

第二步:启发。由于学生对作家、作品及时代背景已有所了解。第二步我们可以以启发为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积极地去理解掌握人物形象的内涵。启发可从三个角度人手,“我”与“闰土”有何不同?今日的杨二嫂与昔日的杨二嫂有何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不同与变化?并以此为纲,再派生出若干小问题,要求学生思考,目的是最后给两位人物定位。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我们可以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还能促使学生深入阅读课文,钻研课文,最后在讨论中明确两位人物形象所代表的意义。“我”是一个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是当时社会进步希望之所在。而“杨二嫂”则是一个在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她在作品中的存在意义有二:一是她的自私刻薄衬托了闰土的纯朴善良;二是她的变化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

第三步:深化。分析到这里,学生们对整篇课文的内容已基本掌握和理解,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当然憧憬未来,但未来是有希望的吗?希望又是什么呢?鲁迅说:“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一句比喻,把希望的存在比为“路的开创”,含义是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光有美好的希望,不去努力奋斗,必然落空,等于没有希望;希望看去遥远,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奋斗,百折不挠地去干,去实践,希望终能实现。但这样的解释,对初中学生来讲仍显拗口难懂,我们不妨先撇开“抽象”的希望,而从“路”谈起。

请设想,洪荒年代,荆棘遍地,要想到达远方,无路可走,束手无策,则永远离不开原地;只有奋斗,披荆斩棘,才有可能到达远方的目的地,怎么办?只有“开路”,才有希望。那么,行动吧!

有行动,才有路,有实践,才有希望。希望来自奋斗,鲁迅先生要我们明白的就是这一点。

三、教学总结

通过《故乡》的难点教育,学生们解决的不仅仅是对课文主题的准确把握问题,同时也要求初步学会抽丝剥茧、求真探微的分析能力。另外,还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鲁迅,了解鲁迅笔下的故乡,为以后学习鲁迅的作品打下较好的基础。

    相关推荐

    《故乡》说课稿 2 鲁迅《故乡》说课稿 《故乡》说课稿范例 初中语文:《故乡》说课稿 故乡的“水墨画”说课稿 《故乡》说课课案 《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 《故乡》说课设计 画家乡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1 《乡愁》说课稿3] 《画家乡》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4 《画家乡》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 2 画家乡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故乡》说课稿 九年级上册鲁迅的《故乡》说课稿 《乡下人家》说课稿 《乡土情结》说课稿 槐乡五月说课稿 《槐乡五月》说课稿 《乡下人家》说课稿 高中优秀说课稿乡下人家说课稿 《故都的秋》说课稿 《故都的秋》说课稿 《故都的秋》说课稿1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说课稿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说课稿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 《天鹅的故事》说课稿 渔夫的故事说课稿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 天鹅的故事说课稿 争论的故事说课稿 《争论的故事》说课稿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 天鹅的故事说课稿 《故都的秋》说课稿2 《故乡》教材说明 《天鹅的故事》说课稿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 《槐乡五月》说课稿之一 初中语文:《乡愁》说课稿 故乡的“水墨画”说课设计 《故乡的“水墨画”》说课设计 《鹿和狼的故事》说课稿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3 小学语文:《水乡歌》说课稿 藏羚羊的故事说课稿 《家乡特产知多少》说课稿 《槐乡的孩子》优秀说课稿 《听声音编故事》说课稿 《我爱故乡的杨梅》说课设计 第9课故乡 《故乡》课堂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给家乡孩子的信》说课稿1 《邮票齿孔的故事》说课稿 《争论的故事》说课稿之一 槐乡五月说课稿之一教案 《给家乡孩子的信》说课稿2 故乡 故乡 故乡 故乡 乡愁评课稿 乡愁评课稿 《故乡》课文评点 故乡 故乡 故乡 故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故乡 故乡 故乡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故乡 故乡 故乡 故事两首说课稿教案字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三年级上《槐乡的孩子》说课稿 《有故事的成语》说课稿之一 初中语文:《故都的秋》说课稿 故乡 《故乡》 故乡 论《故乡》 谈《故乡》 读《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