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危难之处显身手——《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赏析

小编:

危难之处显身手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赏析

江苏 孙兴奇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塑造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光辉形象,这篇课文在人物塑造上除了选择典型事件和在矛盾中刻画人物之外,我认为把人物放在危难之处在外患内忧之时凸显人物性格,也是这篇文章刻画人物一个重要手法。下面结合课文的三个故事作些分析。

一 当赵国得到楚和氏璧时,秦昭王遗书欲以十五城换取和氏璧。给还是不给?这是摆在赵国面前的两难推理。若给,很可能璧去城空,被秦欺骗,为天下耻笑,国格被辱。若不给,可能授秦以把柄,给秦提供借口,引发秦国侵略,国家利益受损,这是计困。当时正处于战国时期,秦经过商鞅变革,实力强大,是超级大国,赵处劣势,这是势困。秦派使者送信,按照外交礼节,赵应派使者回复,但满朝文武,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出使秦国的人,这是才困。在这危急关头、一筹莫展之际,宦者令缪贤举荐了蔺相如,而蔺相如也确实是一个身手不凡的人,困扰满朝文武的难题,在他面前,三言两语就予解决。请看他如何分析,他认为,首先秦强赵弱,国家实力的差距决定了和氏璧不得不给;其次若秦不给赵城,就让秦负理亏的责任,在天下人面前留下失信的恶名;最后自告奋勇,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并许下诺言,誓完璧归赵,一位自信、智慧、勇敢的形象跃然纸上。而其后的“完璧归赵”的过程却是惊心动魄、波澜起伏的,可用以下几个字概括这个过程:

1 呈 给秦王和氏璧,这是屈于秦的强势,属于无奈之举,发现秦王嬉戏无意偿赵城,于是以璧有瑕借口巧妙的回收和氏璧,并严正指出秦的不当,目的是让秦理亏。

2拖 怎样把璧送回去,这是相如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他于是编造了一个“赵王乃斋戒五日”的谎言,要求秦王也必须斋戒五日,秦王看到强取已不可能,不如暂且答应,这样不仅有力的维护了赵国尊严,同时也获得了宝贵的时间,以便把和氏璧送回去。

3归 一指完璧归赵,二指蔺相如自己全身而归。对于前者,相如利用获得的五天时间,使“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对于后者,他清楚的知道,他这样做欺骗了秦王,后果严重,因此他作了最怀的打算,准备随时献身,这从后面的“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一句可以看出,但他并没有逞匹夫之勇,而是追求最完美的结局,即既能完璧归赵,又能全身而退,为此,在拜见秦王时,首先指出,秦朝二十余君很少有讲究信用的,因此你大概也不会偿还赵国城池,所以我才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言外之义,是你秦国首先失信,而后才有我的违约,这是其一。接着说,若大王真正想要和氏璧,只要你大王先割十五座城池给赵,凭借你秦国强大的实力,赵不敢不给,说得合情合理,秦王听起来也挺舒服,这是其二。最后说如果你想治我的罪,“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用意含蓄,意味深长,在提醒秦王,不要意气用事,不要因小失大,避免了秦王因一时冲动而做出灾难性的后果。这样蔺相如终于获得了最佳的结果,兑现了自己出使前的诺言,一个大识、大勇、大智、善于辞令的人物形象生动的具体的展现出来了。

二 在渑池会中,同样在危困之际展现蔺相如的人格魅力的。当时“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在赵一败再败的情况下,忽然接到秦“欲与王为好”的请求,并要求在渑池相会,不能不让人生疑,此去凶多吉少。去还是不去?这时赵国遇到了和完璧归赵故事中同样的难题,要不让别人产生赵国“弱且怯”的印象,只能选择赴会。赴会过程中定会有许多不测,赵国也作了最怀的打算——“三十日不还,则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可见当时的形势对赵国是何等的严峻,赵王和相如一行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壮气氛。

果不其然,在宴会当中,出现了侮辱赵国国格的细节,秦王让赵王鼓瑟,并让御史记载,这明显是挑衅行为,有损赵国的尊严,不过若联系当时处境,从明哲保身角度考虑,身陷虎狼之穴,忍气吞声也未尝不对。但蔺相如可以说是不假思索,挺身而出,捧盆缶让秦王击,请注意,前面是瑟,尚且是乐器,这里是随手取来的盆缶,反击的力度更大。在秦王震怒面前,相如毫无惧色,以欲与秦王拼命相威胁,秦王不得已,“为一击缶”,相如立即让赵御史记载,有力的维护了赵国的尊严,相信这其中相如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爱国精神会在每一位读者的脑海里永远定格。

三 如果说“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是外困,那么“将相和”则是缘于内忧了。相如由于“口舌为劳”“位居廉颇之右”时,作为战功卓著的一代良将廉颇大为不满,扬言“见相如。必辱之”,可以想象赵国满朝文武中,对相如功高嫉妒不满者决不是一个廉颇,廉颇只是一个代表而已,相如在朝中的处境之困是不难理解的,如何处理,是摆在相如面前的又一个难题,而接下来的所作所为,充分展现了他的智慧远见以及忍让和顾全大局的精神。

他采用了前面两个故事里于秦王抗争完全不同的方式,:忍让。“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用回避来避免两人为名利争执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因为蔺相如明白,前面两个事件,套用现代用语来说,那是敌我矛盾,而这是人民内部矛盾,廉颇是支撑赵国大厦不可或缺的一根大柱,是名闻天下、战功显赫的良将,他爱国忠诚,“争列”的缺点毕竟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相如明白“两虎共斗,其势不具生”的道理,所以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让,不是害怕廉颇,而是考虑赵国的安危。在这个事件中,廉颇与蔺相如,一为私,一为国,境界高下,自然明朗,更妙的是相如这番内心话不是义正词严的对廉颇说的,而是在舍人因为这件事准备辞退时,不得已在府上对舍人讲的,这更让人感动。当廉颇听到这些话后“肉袒负荆”,又从侧面反映相如的识见和对这件事的处理得当。

以上三个故事,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不难看出司马迁是把人物放在国家和个人面临严峻考验的时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现人格魅力,真可谓危难之处现身手。

    相关推荐

    《廉颇蔺相如列传》赏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导学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教案31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导学及练习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分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题解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一等奖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课稿 廉颇蔺相如列传 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3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5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7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11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18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14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2 廉颇蔺相如列传通假字 《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课稿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10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10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15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6 廉颇蔺相如列传特殊句式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描写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3 《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课稿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4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9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2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案例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词类活用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之三 廉颇蔺相如传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之五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之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阅读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内容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写作特色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古今异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梳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词多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全文 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2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和译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6 《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教案27 《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教案 语文教案-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阅读理解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反思 《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学案 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1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2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