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三)

小编:

《散步》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主旨

2

能力

:(

1

)通过指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

)通过对比阅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感情价值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4

学习方式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

. 把握人物的思

想感情,领会文章的主旨


2

. 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难点

散步

途中

的感慨

教学准备

学生:(

1

)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2

)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

1

)准备导入新课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

2

)准备投影片、录音机、磁带(或是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两则小故事

1

. 三国时吴国人陆级六岁那年,有一次在九江袁术的家里作客。袁术拿出橘子招待客人。趁人不注意,陆级偷偷地拿了三只藏在怀里。没想到临走拜别时,橘子滚到了地上。袁术问他:

为什么身为宾客而偷藏橘子?

陆级跪在地上说:

想拿回家给母亲吃。

2

. 相传孟子幼年时,孟母为了选择一个有利于他的成长的邻里环境,曾三次迁居,最后迁移到学宫旁边居住,使孟子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环境。

问题:这二则故事分别表现了两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们分别是?

生答:

1.

尊老

(孝顺父母)

2.

爱幼

师: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这一美德的赞美与颂扬是文学创作的永恒的主题,今天让我们跟着作家莫怀戚一起去《散步》,接受一次美德与亲情的洗礼。

(此环节主要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做铺垫)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1

. 指导朗读

(

1)

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语速

[

过渡

]

要朗读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确定它的感情基调:是欢愉还是悲哀,是轻松还是沉重。

问题:本文的感情

基调如何?

[

教师引导

]

1

)一家人散步的气氛如何?人的心情怎样?

2

)我是一个什么年纪的人,在家庭中是什么角色?

3

)散步途中

的感慨给我们的感觉怎样?

[

师生共同小结

]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

愉快而深沉

,因此本文的

语调平稳

,不应过高或过低,语速为中速为主,语气温和、亲切中含有庄重。

(2)

明确特别需要注意的段落


[

过渡

]

读一篇文章一般说不应该自始至终

一个语速,总要有时快些有时慢些,有时急促,有时舒缓。语速处理要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相协调,根据这一原则,请同学们看一看文章哪些段落需特别注意。 (同座位间展开讨论)

[

师生共同小结

]

4

自然段应快些,第

6

8

自然段应慢些

2

. 指名朗读

3

. 师生共同评议

4

.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的问题:

1

) 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

) 一家人为什么去散步?

3

) 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用自己的话或文中语言作答)

(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巡视,作个别指导)

[

师生共同小结

]

1

) 一家三代四口人:我,母亲,妻子,儿子。主人公是

2

) 为了母亲的健康;

3

) 意思对即可,用文中的词来概括

分歧


(通过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教给了学生一些朗读的要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

力,初步感知了

的角色及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了一家三代人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三、细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环节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问题

1

:在散步过程中

分歧

是怎样解决的?

问题

2

:在解决

分歧

的过程中

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问题

3

:这一

分歧

的解决说明了什么问题?

(前后左右八人一小组进行分析,讨论,然后推举代表发言,鼓励学生就这一环节的内容提出疑 问,教师巡视,作

个别指导)

[

师生共同小结

]

1

.我决定走大路

2

.学生可能只能答出

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

,

可适当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

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根据此段内容可知

是家中的核心人物,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浓浓的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所以我

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3

.教师适当引导:

上有老,下有小,要兼顾两头。两头都能顾及当然很好。有时无法兼顾,应顾哪一头呢?

决定委屈儿子,顾母亲那头,这一问题的解决说明我们要尊老爱幼,但当尊老与爱幼不能兼顾时,应选择尊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因为疼爱老婆孩子是自然而然的,容易做到,孝敬老人就不易做到了,所以尊老是美德中的美德。

[

学生质疑

]

只顾及母亲,是不是不疼爱自己的儿子呢?

[

师生共同小结

]

父母风烛残年,想孝敬,时间也不可多得,而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我”这样做其实也为儿子做了一个孝敬老人的典范,给

他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儿子在尊老的美德的潜移默化下,长大了就会 像爸爸孝敬奶奶一样孝敬父母,这不就是对儿子的一种深沉的爱吗?

[

教师因势利导

]

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

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自主思考,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对他们提出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

过渡

]

文中

与大家一样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难题,改变了主意,走小路。

问题

4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

教师引导

]

1

)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什么样的感情?

2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3

)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

母亲

儿子

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一家三代人的互敬互爱,领悟到先尊老的家庭伦理道德,同时也让学生品尝到了合作学习所到来的快乐。)

四、精读课文,品味揣摩精彩片段

问题

1

妻子

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

生齐答: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问题

2

:如何理解

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问题

3

:作者把

母亲

儿子

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有何深义?

(以上三个问题由学生八人一组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的主旨,对学生的作答应鼓励,适当引导和肯定,适时点拨,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

[

教师小结

]

问题

2

妻子

代表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而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

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问题

3

:从字表面上看,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怕有闪失,其实这个

形象

有深义,

妻子

是中年人,既要赡养老一辈,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一个家庭要承担责任,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作者把这一

形象

描写的郑重启事,体现了

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也流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


全班同学齐声朗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庄严神圣的

责任感,使命感

(以上内容的学习,旨在加深学生对

的思想感情的理解,领会了文章的主旨,培养了学生的责任、使命及珍爱生命的意识。)

五、迁移与创新

1

.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1

)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2

)与课文相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理由。

[

教师因势利导

]

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范文呢?

[

过渡

]

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较二文,体会散步的精彩之处。

提示:可以从内容,人物形象,语言,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

(允许答案多种多样,举例说明)

a

内容:

《散步》比《三代》内容丰富,有深度,有景物描写;《散步》不

仅抒发了作者对家庭的一种责任感,而且表达了对生活乃至整个世界的责任感、使命感,而《三代》则没达到如此深度。

b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各自的则重点有所不同

:

《散步》丰满

,

《三代》重在动神态

c

语言

《散步》中用了很多两两对称的整句,互相映衬,读来有味有情趣,有节奏感,而《三代》则没 有。

《散步》的语言风格多样:清新、活泼、精美、深沉。而《三代》语言风格单一。

[

教师小结

]

通过对比阅读,同学们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多种写作 手法,为自己的文章添光加彩。

2

、假如你是

儿子

妻子

,面对我的决定,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写成

200

字左右的小片段,课后完成)

六、结束整节课

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跟着唱,以此结束整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更深刻地体会人间最美好的感情

---

亲情。

板书设计

散步

    相关推荐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 教 学 设 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 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二十三 散步 散步作文(三) 《散步》教学设计6 《散步》教学设计9 《散步》教学设计21 《散步》教学设计2 《散步》教学设计4 《散步》教学设计4 《散步》教学设计14 《散步》教学设计17 《散步》教学设计8 《散步》教学设计17 《散步》教学设计24 《散步》教学设计3 《散步》教学设计1 《散步》教学设计5. 《散步》教学设计16 《散步》教学设计20 《散步》教学设计22 23《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5 《散步》教学设计12 《散步》教学设计13 《散步》教学设计10 《散步》教学设计25 《散步》教学设计(一) 《散步》教学设计15 《散步》教学设计18 《散步》教学设计21 《散步》教学设计42 《散步》教学设计7 《散步》教学设计11 《散步》教学设计18 《散步》教学设计21 《散步》教学设计22 23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2 《散步》教学设计7 《散步》教学设计3 《散步》教案设计 《散步》教案设计 散步教案设计 《散步》教案设计 《散步》教案设计 《散步》教案设计 《散步》教案设计 《散步》教案设计 《散步》探美三题 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