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故乡》教材说明

小编:

 

《故乡》教材说明

一、整体把握

1.主题

儿时的“故乡”,给“我”许多欢乐、甜蜜的回忆,甚至可以说代表了一种“理想”。而现实的“故乡”,却面目全非,沉寂、毫无生气,昔日的人物,也失去了纯真与温情,变得冷漠、麻木、市侩和猥琐。使“我”感到“希望”的幻灭,心中无比“悲哀”。其实以前的“故乡”也和现实的“故乡”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那时“我”是以纯真少年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所以世界显得那样单纯、美好,甚至有一丝神奇。我们读这篇小说,要从作者对“ 故乡”的感觉变化中,探讨小说要表达的主题。

这篇小说的主题,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从孩子的纯真、有生气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怎样被扼杀。 以闰土为例:

少年闰土:

外貌: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 项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

动作: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口而出,朴质、生动;有智有勇,热情、纯真。

对“我”的态度:“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 我”很多稀奇的事。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

对生活的态度: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中年闰土:

外貌: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 手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动作: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钝麻木。

对“我”的态度:对“我”恭恭敬敬,称呼“我”为老爷,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对生活的态度: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而他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

理解这样的主题,可以深入探讨演变的原因:过去现在(推断变化的因)。

(2)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从闰土父子和杨二嫂身上,可以看出这样轮回的影子:

闰土:少年─→中年?

水生:少年“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中年?─→?

杨二嫂:年轻─→中年─→?

也许他们的后代,也会步他们的后尘,在这样的轮回中挣扎。因为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广大民众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地过来的,好像黑暗隧道中看不到尽头(无数农民起义推翻封建王朝,然后又建立新的封建王朝,再爆发农民起义,再……历史不停地轮回着,民众的苦难也不停地轮回着)。

(3)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再回故乡,“我” 和闰土、杨二嫂等人已经有了深深的精神上的隔阂。闰土叫“我”“老爷”,杨二嫂认为“我”“放了道台”,孩提时代那种真诚、友善 的关系,已经完全消失了。“我”渴望打破封建社会的尊卑秩序,渴望建立超越庸俗的物质关系的新型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

2.人物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典型人物形象。

闰土:

少年闰土月夜看瓜刺猹,装逮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是儿时“我”羡慕向往的英雄。二十年后,苦难的生活使他变得呆滞麻木,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他那“红活圆实的手”,已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更可怕的是他内心的变化,他见了久违的“我”,以“老爷”称呼;面对苦难的现实,只是寄希望于求神拜佛。他是在生活的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中国广大劳苦民众的代表。

杨二嫂:

二十年前的杨二嫂年轻美丽,因此她的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人称“豆腐西施”;二十年后,她成了“凸颧骨,薄嘴唇”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变得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爱搬弄是非爱唠叨,想方设法从“我”的搬家中捞点东西。杨二嫂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

“我”:

小说中的“我”,有作者的影子,但绝不要等同于作者。“我”飘泊在外,对故乡一直怀着美好的回忆,看 到故乡衰败、冷漠的现实,深感悲哀、失望,但内心深处,还有着对故乡美好未来的憧憬。“我”对闰土怀有深厚的感情,表现了“我”对劳苦人民的同情与爱,对等级观念的否定。“我”是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二、问题研究

1.曾经是那样充满生气的闰土,人到中年却活得这样麻木、悲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这样变化的原因,课文里也有提及: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这是表层原因,其深层原因,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为什么中国当时的社会会陷入这样苦难深重的境况。从这样的探讨中也可以了解 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

2.“我”的形象具有什么意义?

小说以“我”为叙述者,叙述中包含着强烈的 感情色彩。“我”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我”怎样对待闰土,“我”怎样看故乡所发生的让人伤心的变化,“我”对这样的变化有什么样的反应,等等。通过对“我”这个人物形象的研究,可以窥见旧中国要求变革的进步知识分子心灵的一角。

3.作者最后所说的:“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 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怎样理解?

作者把希望比做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 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

旧的生活这样压抑、沉重,作者期盼什么样的新生活,是否心中已经有所设计、规划,还是感到茫然,或者只是感到一丝朦胧的希望?闰土、水生、杨二嫂或者他们的后辈能否从 历史的因袭中解脱出来呢?依靠什么样的力量才能解脱出来呢(物质的、精神的)?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不必强求一致的答案。

《故乡》 教学建议

一、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是因人而异的。我们要提倡理解的多样性,以此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对于课文主题的理解,要鼓励学生深入探讨,得出自己的见解。

二、这篇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分析时不妨从历史、社会演变等方面作些点拨和指导。

三、对人物分析,要重点抓住“变”字,考察人物性格发展的外在和内在的原因,进而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四、可以丰富 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把视点扩展到自己的家乡,通过自己家乡人和事的变化,分析家乡的发展情况。

    相关推荐

    月是故乡明 月是故乡明 教材说明 《月是故乡明》教案 《月是故乡明》教案 《月是故乡明》教案3 《月是故乡明》教案5 《月是故乡明》教案2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 《故乡》说课稿 *6 啊!故乡那轮明月 《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 《故乡》说课稿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 《月是故乡明》专题教参 《看雪》教材说明 《燕子》教材说明 《太阳》教材说明 《月是故乡明》教参[苏教版] 《故乡》说课课案 《故乡》说课稿 2 《月是故乡明》导学案2 《故乡》说课设计 鲁迅《故乡》说课稿 《月是故乡明》专题教学参考 《故乡》说课稿范例 《水乡歌》说课材料 《画家乡》教学设计说明 何以寄乡情——《月是故乡明》专题回顾 《故乡的“水墨画”》教材理解 《水乡歌》说课材料 《乡下人家》教材简说 《月是故乡明》练习题与答案 故乡 故乡 故乡 故乡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材理解 一年级上册教材说明 一年级上册教材说明 《槐乡的孩子》教材简说 故乡 故乡 故乡 故乡 故乡 故乡 故乡 故乡 故乡 故乡 高一语文必修《月是故乡明》教案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赏析(2篇) 故乡 《故乡》 故乡 *6 啊!故乡那轮明月 教案教学设计 沪教版《啊,故乡那轮明月》教学设计 沪教版《啊,故乡那轮明月》教学建议 《识字二·日月明》教材简说 《渔夫的故事》教材简说 《小小发明家》说课材料 初中语文:《故乡》说课稿 故乡的“水墨画”说课稿 论《故乡》 谈《故乡》 读《故乡》 故乡18 故乡20 小学五年级教学设计:月是故乡明 高一作文训练系列:月是故乡明 再教《故乡》 《故乡》教案 《故乡》教案 《故乡》教案 故乡的“水墨画”说课设计 故乡教案 故乡(教案) 五故乡 《故乡的“水墨画”》说课设计 5故乡 《故乡》教案 《南海上的明珠》说课材料 论《故乡》:我的老屋,我的故乡 16 故乡 9.故乡 六上第二组教材编排说明 《故宫博物院》说课材料 六上第四组教材编排说明 初三上册语文《月是故乡明》优质教案 《故乡》教案1 《故乡》教案3 《故乡》教案5 《故乡》教案6 《故乡》教案8 关于故宫建筑的补充说明 《故乡》赏析--精神“故乡”的失落 《我爱故乡的杨梅》说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