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

小编: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飞渡过30万人。④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3)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7)我军前锋,业已②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这则消息的“电头”是________,“导语”部分是第________句(只填序号)。主体部分是第________句。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________。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________。

1.(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②、③—(17)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锐不可当

2.第⑤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多一半,剩下的23日可渡完。”为什么?第(16)句中“歼灭”与“击溃”,“占领”与“控制”这两组词在句中能换吗?为什么?

2.⑤句不能这样更改。“现在”与“至发电时止”比,不如后者概念确切;“多一半”与“2/3”比,表达含混,模糊不清;“剩下的”所指不明(是人?是物?),“余部”是军事术语,贴切,得体。(16)句中的词语都不能互换。“歼灭”指“全部消灭”,“击溃”指“被打击而逃散”,“占领”指“彻底得到”,“控制”指“拥有主动权。”这两组词的后一个在程度上都不如前者深,当然不能互换。

3.第(11)句中,战犯汤恩伯对长江防线作了两点判断,实际情况又如何呢?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剖析。

3.“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是“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但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说明敌军外强中干,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汤恩伯认为“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是“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便说明敌军不堪一击,反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决胜千里。用事实说明我军的胜利已成定局。国民党大势已去,即使是非常坚固的防线也无济于事,任何人也无法改变当时的局势。

4.“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0字以内)

4.我军锐不可当(或英勇善战)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敌军厌战。(此题意思对即可。)

5.这篇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5.⑧⑨句 揭示事物本质,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增强文章的思想性。

阅读理解

①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②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③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④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⑤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⑥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⑦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⑧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⑨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8、老头子为什么选择在中午时分来报仇?第①段画线句子有何作用?

答:天鬼子掉以轻心,加上天气闷热,鬼子肯定会到淀里洗澡,洗澡时不能带枪,而水里则是老头子的天下,这样选择是为了扬长避短。画线句子不仅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还渲染了一种神秘的气氛。

9、老头子让二菱看他这场“英雄的行为”原因何在?表现了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菱挂了花,老头子很内疚,让二菱看自己打鬼子解恨,同时也向她们证明自己不是吹牛。表现了老头子过分自尊的性格。

10、第④段加粗的“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是表现老头子紧张、恐惧的心理吗?为什么?

答:是,这些描写写出老头子为了引诱敌人上当故意装出害怕的样子,旨在表现老头子的机智。从后面的描写也可见,老头子并没有丝毫的紧张、恐惧。

11、第⑦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老头子痛打敌人的情景,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

12、第⑧段画线的自然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然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老头子把敌人置于死地时,内心萌发出的一种报仇后的轻松、愉快的情绪。

《阿长与山海经》(节选)精段阅读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远房的叔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阿长来问时,“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问了,也就对她说了,认为说与不说一样,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对阿长的关心询问并未放在心上。

2、什么“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被她的热忱深深打动了。

3、“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之力。表现了“我”对阿长的敬佩和爱戴。

4、语段的中心人物是阿长,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阿长的,举例说明。

外貌、语言。略。

5、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

B、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敬意主要由买《山海经》而生发的。

C、在作者的眼里,阿长是确有伟大神力的,心地善良的人。

D、“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作者这样说是因为这四本书虽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心,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

第二篇: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③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④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⑤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给选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①‖②③④‖⑤ 第一层:作者给阿长简说《山海经》。第二层:记叙阿长买来《山海经》及作者感受。第三层:《山海经》是我心爱的宝书。

2.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被她的热忱所深深的打动了。

3.当阿长把《山海经》买来给作者时,作者有哪些心理活动?能否再设计一下他对阿长说了哪几句话。

(有创意即可)

4.“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表现了作者对阿长的敬佩与爱戴。

5.你看过《山海经》吗?为什么童年的鲁迅这么深爱它?

语句通畅,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阅读下文,做5~9题。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 )了。

5、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动词恰当的是( C)

A、吊 缩 拉 来

B、攀 勾 搀 疏

C、攀 缩 搀 来

D、吊 勾 扶 搀

6、作者着力刻画了父亲怎样一个“背影”?

父亲为我买橘子时艰难爬过月台台阶的背影。

7、全文以“背影”为主线,组织了全篇结构。“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语段中出现的“背影”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开头点题,引起下文,略写。(第一次)(√ )

(2)对“背影”的动态进行补充,深化主题,略写。(第二次)( ×)

(3)集中刻画,把情节推向高潮,详写。(第三次)(× )

(4)照应开头,引人回味,增加感情的深度。(第四次)(√)

8、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8、通过对父亲去买橘子时背影的描写和分别后背影的描写,表现了父子相怜相爱的真挚感情。

9、结合文段谈一谈,当面临与父亲的一次较长久的离别时,你是否会流下眼泪。

9、略(本题属开放性题目,学生只要谈出自己对父子之情深切的感受即可)


    相关推荐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6 第二单元测试 第二单元测试题 第一二单元测试讲评 第四单元测试题 第五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检测2 第二单元检测3 下学期 第二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素质测评试卷 《下学期 第二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1 下学期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下学期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下学期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下学期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下学期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下学期 第二单元测试题 语文二上第二单元测试卷 初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及答案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二单元复习卷 新课程七下第二单元测试 语文二上第一单元测试卷 语文二上第三单元测试卷 高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 语文二上第六单元测试卷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 语文二上第七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 语文二上第五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人教版语文九上第二单元单元检测 一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五到七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上)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下) 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质量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 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指要 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指要 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初二第二单元语文测试卷(下册)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语文版九下第二单元测试题 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粤教版必修一_第二单元测试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小升初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卷(语文) 语文版九年级下单元知识归纳与测试·第二单元 初二下册第二单元语文测试卷 一上第二单元测验卷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三单元(上)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上) 语文版八年级下单元知识归纳与测试·第二单元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第四单元(下)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五单元(下)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七单元(上)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第八单元(上)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第八单元(下)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检测试题:第二单元(人教版)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上)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下)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第六单元(上) 鲁教版初二语文单元检测题:第一单元 第六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三四单元试题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三单元(下)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第四单元(上)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第六单元(下)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七单元(下) 第五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试题 下学期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下学期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下学期 第五单元测试题 下学期 第七单元测试题 下学期 第八单元测试题 下学期 第四单元测试题 下学期 第五单元测试题 第五单元素质测评试卷 第六单元素质测评试卷 《下学期 第八单元测试题》 《下学期 第七单元测试题》 《下学期 第四单元测试题》 下学期 第五单元测试题 下学期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下学期 第四单元测试题 下学期 第六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素质测评试卷 《下学期 第六单元测试题》 《下学期 第七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知识点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