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案之一

小编:

《给女儿的信》

教学设计之一

学习目标:

1

本课教学着眼于“思路的探究”,扣住开头的“什么是爱情”和结尾的“这就是爱情”来理解作者是怎样回答爱情的,又是怎样让我们思考更多的更深的问题的,作者用十分科学的“法”回答了无法回答的爱情。

2

本课教学既然着眼于“思路的探究”,就巧妙地防止了“语文味”的缺失,因为文章的思路是写作的重要因素之一,探讨这个问题就是在实实在在地学习语文。而“语文味”的浓厚又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非常特别而重要的要求。

教学时数:

授课时间:

2005

9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采用“问题教学法”,渗透“诱思探究教学法”,核心是“启发”,依据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用问题和教师的引导创设一个个使学生出现“愤”“悱”状态的情境,然后通过适当适时的引导启发(提示、指导等)让学生在体验顿悟中走出“愤”“悱”的状态,达到认知的“生成”。整个课堂自始至终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启发;在注重外部活动(眼耳手口等的参与)的同时,关键环节调动学生的思惟活动(即内部活动)的参与,自始至终充满主动探究气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学和学会。

课堂上的教师,提出问题以后不是静等着学生给我们说出满意的答案,也不要期待会出现什么精彩的场面,不管我们的问题有多么精彩。教师要做的事情是:启发、引导!要记住:没有教师有效的启发引导(诱导)任何精彩都不会轻易出现甚至是不可能出现。

“语文味”是这堂课要特别注意的内容,因为语文教学要防止“道德强渗、政治泛化和科学阉割”,切忌因大谈爱情而上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课。多年从事教育教学,拙见以为,教育教学的最高艺术是“润物细无声”,最高境界是“无心插柳柳成阴”。就在我们的启思中,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探究亲历学习过程,悄然生成一种正确的我们在孜孜以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基本过程可以简化为“启思”——“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

“五环节”备课思路有很强的生命力,我们为什么不给它注入一点营养,让它变得生机勃勃呢?当然,灵活运用更属智慧。本课的整体思路是:由大局部(可以独立的局部)——童话——到整体——全文思路结构。

语文教学还有一个高境界:以不变应万变!你只要做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惟训练为主线”——这些不变,就可以应付天底下所有的语文教学了——万变。

教学过程

一、走进文本

“导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给本堂课定个调子,属于教学资源之一,注意与本堂课的紧密联系。本课我采取了“问题教学”中的“虚拟问题(并不虚拟)”,虚晃一招,让学生直接思考本文重点要讲的内容,这是一种巧妙的引导,也就是说,提醒学生,本文既然回答了什么是爱情,你有没有关注作者的回答,你对本文所谈爱情的理解到底正确不正确、全面不全面?课堂上的时间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可是我们很多教师忽视了节约,既不考虑学生的情况——比如学生已知哪些未知哪些,比如学生最需要什么,比如怎么实现终生学习等等,也没有资源意识——教师、学生、时间……——课堂里的一切都是资源。既然是资源,那就要节约,问题可不是乱问的!都有它特定的作用,而且还要让问题发挥最大作用。小小的问题真有价值啊!“价值连城”太夸张了!)

来一段抒情的文字,或者是有关爱情的名言:

纯洁的爱情是人生中的一种积极的因素,幸福的泉源。

——薄伽丘《十日谈》

爱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为他的幸福而高兴,为使他能够更幸福而去做需要做的一切,并从这当中得到快乐。 ——车尔尼雪夫斯基

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泰戈尔

(上课前积累部分名人名言,对讲课有用处,可以启迪教师的思路和智慧。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爱情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或者说,这些名人名言是不是就准确地诠释了爱情的含义)?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回答爱情的文章,来初步了解一下什么是爱情。

二、熟悉文本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为下面更好地实施“解读”环节服务:感性认识(感知)是理性认识(深入解读)的基础,此环节不能跳跃,如果学生不预习,需要每个教师在课堂上拿出一定的时间运用一定的方式让学生“阅读”。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默读,朗读,浏览;圈点批注式的阅读,……均可。本环节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指导学生预习或检查预习情况。提一些字词句的问题,着眼于语言的品味,看看学生对课文的初步感知是否到位)

检查预习:

提出检查预习的问题:

对于爱情,“每一个人对它的理解都各不相同。”文中对爱情是如何认识的?

(这个问题表面看去简单,实际并不简单,但有助于学生阅读文本的内在含义特别是童话的含义,所以,虽然放在检查预习部分,实际上已经具有解读文本的意味了。在语文教学之中,能够会深入阅读文本的人并不多,语文教师懂得这一点的也不多,大多数语文教师只是一个“教参”或别人观点的“传声筒”,自己不懂是不会很清晰地让别人搞懂的,特级教师徐振维说的“我的教学追求清晰”,我发现,“清晰”,真是教学的一种高境界!)

启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阐述的爱情的四层含义:

过日子,延续后代;爱情(男女彼此相爱之情);忠诚;心头的记忆。(前两个含义学生可能找不出,但前两个含义对人类来说比后两个更重要,那是最基本的东西,教师一定要启发引导。当学生轻松找出后两个时,老师可以故弄玄虚(抖一个包袱),我觉得你们对这个童话理解还不全面或者说你们对文中阐述出来的爱情的含义还没有完全读懂,大家能不能仔细阅读童话故事的前半部分,认真寻找思考一下:爱情到底还有什么含义?如果我讲,前面两点我要采取诱思探究了,问:你为什么会认为爱情的含义还包括“过日子,延续后代”呢?你为什么会认为爱情的含义还包括“爱情”呢?其实什么是爱情中的“爱情”和爱情含义里面包括的“爱情”含义有区别,这里是“相爱之情”——彼此要爱对方,追问,“你是怎么认识到这一点的呢?”从文中三次出现“望望天空,彼此看看,他俩的眼神相碰在一起”这些语句可以看出。还可以做些追问,使学习更深入一些,由于时间不允许,也可以不做)

(本教案这个地方备得不好,既然前面已经发现学生可能找不出,教师就应该启发引导学生轻松地找出来。不知当初备课时为何这样设计的)

……

三、解读文本

(深入阅读课文。本环节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深入探究课文。可以继续“语言的品味”,也可以进行“思路的探究”,或者是“主旨的把握”,文学作品还要着眼于鉴赏。“解”字的本义就是“判牛角”的时候,把牛角分开,后来引申为“宰牛”的时候把牛的四肢分解开,就是分解,肢解,这里用“解读”就是

可能

需要我们把文章分成一块块的来理解,但千万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注意整体阅读,不能搞得支离破碎断章取义。整体阅读才能真正把握课文的精彩,品尝作者独特的智慧)

上面我们基本搞清楚了本文对“爱情”含义的理解,可是我们只分析了本文的童话,下面我们一起对文章的结构做些适当、适度的探讨。

教师提出“任务型”问题:

“如果只是回答爱情,我们的苏霍姆林斯基完全可以只把这个童话故事写给她的女儿了,可是他没有这样做,他到底是怎样做的呢?”

让学生说说作者的行文思路:“你提出的问题使我忐忑不安”

强调女儿已经不是一个小孩子。

对爱情的理解“每一个人对它的理解都各不相同”。

然后讲述奶奶给他讲的童话故事。

教师提出探究式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要绕这样一个大圈子再提出什么是爱情?

为什么说“你提出的问题使我忐忑不安”?

为什么强调女儿已经不是一个小孩子?

为什么要强调对爱情的理解“每一个人对它的理解都各不相同”

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爱情就是“过日子,延续后代;相爱之情;忠诚;心头的记忆”而用了一个童话呢?(注意启发引导始终紧扣文本阅读文本,穿插关键段落的朗读品味,或者关键语句的品味理解,这时的朗读品味也是一种重要的和有效的启发,也是很多教师往往忽视的教学资源)

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它要含蓄,可为什么给自己的女儿还要含蓄呢,直接说不是更好吗?作者到底有什么深刻含义,他有没有想回避什么?他在回避什么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今天我想请大家也思考一下,帮我破解一下这个难题。

如果冷场,除了可以让学生读课文领悟以外,教师可以再进一步启发引导(提示):在作者的心目中,爱情的含义真的就是“过日子,延续后代;相爱之情;忠诚;心头的记忆”吗?为什么?这些问题的解答就是另一个方面的原因。

本文到底真正告诉我们“什么是爱情”了么?(追加问题。实际没有,因为对“爱情”的理解“每一个人对它的理解都各不相同”,如果回答也只是我自己的理解,或者说是奶奶对它的理解,你的理解是需要“

然而只有

当你是一个明智的人”时才可以实现。就是说,如果你不明智,你不会明白什么是爱情,

甚至是

永远都不会明白!作者用自己的智慧告诉他的女儿和我们:我的爱情观不是你的爱情观,爱情是需要自己体会,需要自己在爱的过程中感悟的!

——这才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真正用意。我们的聪明的教育家耍了一点手段,差点儿也使我们这些聪明人上当。幸亏大家有智慧,我们一起爬上了一座知识、能力和智慧的高山。同学们,大家有没有从我们今天这一课的学习中感悟些什么阅读好文章的方法呢?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爱情”是一个相当深奥的问题,是无法说透的,只能告诉自己的女儿和世人一部分最重要的意思,其他的意思他要引导启发自己的女儿和世人自己去领悟。我经常说,好的教育教学不是直接告诉你什么是应该做的和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他只是给受教育者一种启示,一种启迪,最重要的部分和最有用的部分是要让每个人自己领悟的,因为只有自己真正领悟了东西,才能深刻地记忆它,并自觉地去实践它!苏霍姆林斯基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好伟大!我要看看他的作品了!)

请大家说说。

……

(让学生明白,好文章需要用心、精心的阅读,要用智慧去读,要用自己的智慧去碰撞作者和作品的智慧,能够产生共鸣碰撞出火花,才是好的有效的阅读。要透过文字的表面(任何文字都是有限的,只有会读的人才能通过有限的文字读出无限的东西)读出我们古人所说的字里行间的东西,能够读到这一步才能算是阅读高手!我们在吃菜的时候,同样是芹菜,我们如果能够吃出生长在阳光下的芹菜的阳光味道来,才是品味的高手,而很多人是吃不出阳光味道的。是王国维吧,他说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旨”,还有我们古人常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超以象外,得其环中”都是这样的意思,这样的阅读打破了文字的限制,超越了文字本身,运用感觉、想象、联想(由实的文字,读出了“虚”的无穷的意义),体会到了“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调动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隐性知识,这才是真正的阅读!)这堂课的教学说明:语文教学有定量的内容,但更重要的内容是定性的;语文教学有线性的成分,但更重要的内容是非线性的!

(本文的讲课,整个过程体现了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思路,这样去讲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堂课上下来,学生可能是这样的表现,开头是皱着眉头思索,而最后豁然开朗,微笑浮现在每个学生的脸上,顿悟:原来这篇文章的表达技巧如此的高超,思想是如此的深刻,童话故事实在不简单!苏霍姆林斯基实在不简单!也可以使学生明白:只有不断思考、深入探究才能实现真正的学习!这堂课如果是公开课,也会使听课的教师领悟很多!整个课堂到这时为止,似乎我们又回到了开头,开头也用到了这句话——对于爱情“每一个人对它的理解都各不相同”,但这个“回归”是一种螺旋式上升以后的回归,是一种相当高级的回归,我们的人生不也是这样一种回归吗?如果我们在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后还能保持最原始的童心、童真,不就是一种人性的回归吗?我们的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不也是这样一种回归吗?“螺旋式上升”这不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吗?啊!这堂课备得水平太高了!从写文章的角度简单概括,就是一种首尾的呼应,一堂好课就是一篇好文章啊!)

……

或许,这堂课上到这里就已经很够了,不要在画蛇添足了吧?玲以为然否?一堂课是不必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掉的。趁着高潮下课,让学生沉浸在刚才的讲课之中,回味、回味,再回味,思索,思索,再思索!比解决多少个有限的问题都重要!下面的内容等待以后去落实吧!接着前面的比喻,我们和学生在这堂课里爬上了一座知识、能力和智慧的高山,当爬到山顶的时候就不要再往下走了,那会煞风景的,就是让它站在悬崖边,在悬崖上让他们自己观赏,想什么时候下山就随他们而去。你说是吗?

四、升华文本

(“拓展”是知识的迁移,是能力的延伸,是智慧的开花。课程改革明显的一个要求是“教材和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教育教学行为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教材一个明显的导向就是“阅读量的增加”——课本明显地增大、加厚了!所以,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从而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把生活资源库“激活”,自然就成了我们当前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拓展部分就起这样的作用,它试图引导学生形成这方面的兴趣和能力。拓展是课堂学习的延展和深入,亦即想通过此环节实现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学习境界)

下面我们再来一起探讨一下我们探究本文思路的重要意义。

提出探究问题(

这个环节的设计与写作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了)

同学们,我想请大家思考(很平常的一句话,但这又是一种启发!),我们搞清楚本文绕圈子来给自己的女儿讲述爱情的含义对于我们学习语文有何意义?(这是探讨本文的表达技巧问题,而且下面的例子是从生活中来的,很有说服力,不管是口头做思想工作,还是书面表达写作文都有一样怎样表达更科学更艺术的问题,所以,探讨这个问题很有意义)

这个问题很大,所以先让学生“乱说”(

乱说,也是一种思惟能力的训练

)。

……

然后教师运用启发式的语言讲解:在生活中,我们往往需要做思想工作,往往需要解除别人心理的问题,

可是,怎么正确有效有智慧地表达,很能看出一个人的表达技巧和水平高低。

比如遇到这样一种情况:

妈妈的帐单

小彼得是一个商人的儿子。有时他得顺便到他爸爸做生意的商店里去瞧瞧。店里每天都有一些收款和付款的帐单要经办。彼得往往受遣把这些帐单送往邮局寄走。他渐渐觉着自己似乎也已成了一个小商人。

有一次,他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也开一张收款帐单寄给他妈妈,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点事的报酬。

某天,妈妈发现在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份帐单,上面写着: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

20

芬尼

为把信件送往邮局

10

芬尼

为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

20

芬尼

为他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1O

芬尼

共计:

6O

芬尼

彼得的母亲收下了这份帐单并仔细地看了一遍,她什么话也没有说。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母亲应该怎样应答小彼得的帐单?

学生猜测(

猜测也是一种思惟的训练,是一种充满联想和想象的训练)

回答:

……

彼得的母亲没有训斥自己的孩子,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没有显示家长的威风,而是——(然后教师说出彼得母亲的回答)

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边找到了他所索取的

6O

芬尼报酬。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要把这笔钱收进自己的口袋时,突然发现在餐盘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帐单。他把帐单展开读了起来: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

0

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

0

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

0

芬尼

为他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

0

芬尼

共计:

0

芬尼

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过了一会儿,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慑手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

60

芬尼塞进了她的围裙。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作业的环节不要了,因为会影响让学生回味这一课的效果。让学生在议论和回味母亲的巧妙回答和引导中结束,他们课下也还会思考议论和赞叹的,学生已经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了。这是多么高超的备课讲课艺术!)

五、回味文本。

(作业是巩固课堂学习,并由课堂学习延伸课外的一种有效方式;作业还是学以致用的重要方式,每一次作业都需要精心布置,也要显示出一点智慧才好。)。

附录:课后反思

反思:本堂课忽视了朗读,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对童话故事的精彩段落让学生朗读一下,因为朗读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启发方式,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实现刚才思索问题的顿悟,走出混沌状态

To love and to loved is the greatest happiness of existence.-----Sydney Smith

爱人和被人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

悉尼。史密斯

True love's the gift which God has given to man alone beneath the heaven. ----Sir Walter Scott

真爱是上帝单独赐予普天下芸芸众生的礼物。

-----

沃尔特。司各特

爱情像月亮

,

也会有阴晴阳缺的

.

全国教材的《给女儿的信》翻译得不太好,上海版的我觉得不错,特地把全文都打出来了。

给 女 儿 的 信

苏霍姆林斯基

亲爱的女儿:

你提出的问题使我忐忑不安!

今天你已经

14

岁了,已经迈进开始成为一个女人的年龄时期。你问我说:“父亲,什么叫爱情?”

我的心经常为这种思想而跳动,就是今天我不再是和一个小孩子交谈了。进入这样一个年龄时期,你将是幸福的。然而只有当你是一个明智的人时,你才是幸福的。

是的,几百万年轻的

14

岁的少女怀着一颗跳动的心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什么叫爱情?每一个人对它的理解都各不相同。希望成长为男子汉的年轻小伙子也在思考这一问题。亲爱的小女儿,现在我给你写的信不再是过去那样的信了。我内心的愿望是:告诉你学会明智地生活,也就是要善于生活。我希望做父亲的每一句话都能像一颗小小的种子,促使你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幼芽萌发出来。

爱情这个问题也同样使我不平静。在童年和少年时代我最亲近的人是玛丽亚,她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渗透到我内心的一切美好、明智和真诚的品质都是受恩于她。她死于战争前夕。她在我面前打开了童话、本族语言和人性美的世界。有一天,在一个早秋的寂静夜晚,我和她坐在一棵枝叶茂密的苹果树下,望着空中正在飞往温暖的边远地区的仙鹤,我问祖母:“奶奶,什么叫爱情呀?”

她能用童话讲解最复杂的事情。此刻她的一双眼睛呈现出沉思而惊异的神情。她以一种特别的、与往日不同的目光看了我一眼,说:“什么叫爱情?……当上帝创造人类时,地球上播下了一切有生命的种子,并教会他们延续自己的后代,生出和自己同样的人。他把土地分给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告诉他们怎样搭窝棚,给男人一把铲子,给女人一捧种子,然后对他们说:‘你们在一起过日子吧!延续后代,我要办事去了,一年之后,我再来,看看你们的情况怎么样。’

整整一年之后,有一天一大早,他和大天使加弗利尔来了,他看见这一对男女坐在小棚子旁边,地里的庄稼已经熟了,他们身旁放着一个摇篮,摇篮里睡着一个婴儿,这一对男女时而望望天空,时而又彼此看看,就在这一瞬间,他俩的眼神相碰在一起,上帝在他们身上看见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美和一种从未见过的力量。这种美远远超过蓝天和太阳、土地和长满小麦的田野。总之,比上帝所制作和创造的一切都美,这种美使上帝颤抖、惊异,以致惊呆了!

他向大天使加弗利尔问道:‘这是什么?’

‘这是爱情。’

‘什么是爱情?’

大天使耸耸双肩,上帝走向这对男女,问他们什么是爱情,但是,他们无法向他们解释,于是,上帝恼火了,他说:

‘那么,好吧!我要处罚你们,从即刻开始,你们要变老,你们生命的每一小时,都要消耗掉一点你们的青春和精力!

50

年后我再来,看看你们的眼神里表现出什么,人……’”

“上帝为什么还能生气呢?”我问奶奶。

“是的,要知道,一个人不能擅自创造连他自己也没有见过的东西。但是,你往下听啊!

50

年后,他和大天使加弗利尔又来了。他看见了一座非常好的小木屋代替了原来的小棚子,草原上修起了花园,地里的庄稼已经熟了,儿子们正在耕种,女儿们正在收麦,孙子们正在绿草地上玩耍。在小木屋门前坐着一个老头和老太婆,他们时而看看红色的朝霞,时而又彼此望望。上帝从他俩的眼神里看见了更加美丽和更加强大的力量,而且好像又增加了新的东西。

‘这是什么?’上帝问大天使。

‘忠诚!’大天使回答说,但是,他还是不能解释。

这次上帝更加恼火了。他说:

‘人!你们为什么没有老多少?那好吧,你们的日子不长了,以后我再来,看看你们的爱情将变成什么。’

三年后他与大天使又来了。他看见男人坐在小山坡上,一双眼睛呈现出非常忧虑的神色,但是,却仍然表现出那种不可思议的美和力量,已经不仅仅是爱情和忠诚,而且蕴藏着一种新的东西。

‘这又是什么?’他问大天使。

‘心头的记忆。’

上帝手握着自己的胡须,离开了坐在小山坡上的老头,面向着麦田和红色的朝霞,他看见,在金色麦穗旁边站着一些青年男女,他们时而看看布满红色朝霞的天空,时而又彼此看看……上帝站了很久,看着他们,然后深深地沉思着走了。从此以后,人就成了地球上的上帝了。

这就是爱情,我的小孙子!爱情比上帝权威大,这是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一代一代地相传。我们每一个人最终都要变成一把骨灰,但是,爱情将成为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使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

我的小女儿,这就是爱情!世上各种有生命的东西生活、繁殖,成千上万地延续自己的有生命的后代。但是,只有人懂得爱,而且说实在的,只有在他善于像人那样去爱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如果他不懂得爱,不能提到人性美的高度,那就是说他只是一个能够成为人的人,但是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人!

    相关推荐

    《致女儿的信》教案 《致女儿的信》教案 《致女儿的信》教案 《致女儿的信》 8 致女儿的信(一) 致女儿的信的教案2021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1 致女儿的信2 致女儿的信3 致女儿的信4 我教《致女儿的信》 《致女儿的信 》导学案 《致女儿的信》教案设计 8 致女儿的信(二) 《致女儿的信》教学案例 《致女儿的信》教学案例 《致女儿的信 》赏析 8课致女儿的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一) 《致女儿的信》教学谈 《致女儿的信》学练方案 《致女儿的信》公开课教案 读《致女儿的信》有感 《致女儿的信 》说课稿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导学案设计 《致女儿的一封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 《致女儿的信》教学实录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 》教学反思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杂谈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案例与反思 初三上册《致女儿的信》教案 《致女儿的信》难句解析 《致女儿的信》中心思想 《致女儿的信》学法指导 《致女儿的信 》课堂实录 《致女儿的信》结构分析 《致女儿的信》写作特点 《致女儿的信》强化练习 《致女儿的信》问题探究 《致女儿的信》同步练习 《致女儿的信》反思体验 致女儿的信自学评估 《致女儿的信》习题设计 《致女儿的信》有关资料 《致女儿的信》审美鉴赏 《致女儿的信》课文评点 《致女儿的信》同步练习 《致女儿的信》自学评估 《致女儿的信》课堂实录 《致女儿的信》反思体验 《致女儿的信》写作特色 《致女儿的信》鉴赏感悟 《致女儿的信》同步练习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6 《致女儿的信》课文赏析 《致女儿的信》学习指导 《致女儿的信》主题思想 《致女儿的信》学法导引 《致女儿的信》课文题解 《致女儿的信》词语解释 致女儿的信主要内容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致女儿的信》教案设计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2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2 九年级上《致女儿的信》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