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过程

小编:

《背影》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2.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体会本文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精选材料、详略得当、谋篇布局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朴实真挚、饱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情感目标

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重点难点】

1.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2.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作者介绍: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祖籍浙江绍兴。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主义战士、爱国知识分子。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其优秀作品《春》、《背影》、《荷塘月色》、《绿》都选入中学教材。

(提醒学生一定要牢记作者的介绍。因为,朱自清是继鲁迅之后,作品入选中学教材最多的现代作家,在语文教学和学习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背影》这篇课文属于哪种体裁?

明确:散文

那么,还记得散文有哪些特点吗?

(请一位学生回忆散文的特点。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再用PPT2展示,并重点提示重要的知识点,以加深印象。)

*散文的特点:

1,情感真挚。散文应该写真人、真事、真景、真情,还应该写出作者的真知灼见;

2,题材自由广泛。凡是生活中拥有的东西,都可以成为散文的题材。“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3,情文并茂。散文是除诗歌以外,最长于抒情的文体。同时,散文的语言文字优美、简洁凝练、节奏和谐、笔法挥洒自如。

4,短小精悍。散文一般都是篇幅短小,大都在三五千字之内。散文的短,是指篇幅短、文句短;小是指间架结构小,段落层次少;精是指选材精,语言精,没有废话、套话;悍是指内容集中、观点鲜明,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

二 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用PPT3展示课文的生字词及其正确读音。)

交卸xiè 奔丧sāng 踌chóu躇chú yū迂腐 蹒pán跚shān tuí颓唐 琐屑xiè 晶莹yíng

课文题目叫《背影》。顾名思义,这篇课文写的就是背影。请同学们一起告诉老师

★写的是谁的背影?

明确:作者的父亲的背影。

课文第一自然段就已经提示我们,作者写的就是自己的父亲了。作者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为什么作者最不能忘记的是自己父亲的背影呢?现在让我们进入下文的学习,一起去寻找答案。

★“那年冬天”,我和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PPT4)

明确: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顺便提示:“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是指父亲失业了。)

面对祸不单行的日子,父亲悲伤过度,更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很达观。

★文中哪一句话反映了父亲这种达观的态度呢?

明确: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这句话反映出父亲性格中的哪一点?

明确:刚强(只要和“刚强”靠得上边得都可以)

★文中总共写了多少次背影?(PPT5)

明确:1,第一自然段,“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第6自然段,“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3,第6自然段,“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4,第7自然段,“我又看见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重点写的是哪两个背影?

明确: 第6自然段的那两个。

这两个最重要的背影都是出现在同一件事中,也就是父亲在南京浦口为我送行这件事中。父亲失业了,他到南京是为了谋事。他原本说了自己忙,不能送“我”,而且还非常仔细地嘱咐过一个熟识的茶房好好照顾“我”了。可是,

★为什么父亲最终还是决定亲自为“我”送行呢?

明确:从茶房角度考虑,茶房虽是父亲熟识的人,但父亲考虑到茶房毕竟不是自己的家人,不可能像照顾自己的儿子一样妥帖地照顾“我”,这一点让父亲不大放心;从父亲自身的角度考虑,父亲觉得自己虽是到南京谋事的,但他觉得事业与儿子的旅途平安之间,后者更为重要。谋事不在一两天,而儿子的平安却只在一瞬。这两个因素都促使父亲决定亲自为我送行。

在中国父母的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无论你是刚出生的婴儿,还是百岁老人,都是自己抚摸眼中的孩子。“我”的父亲也是这样看待自己的儿子的。他认为“我”虽然已经二十岁了,但依然还是孩子,还需要父亲的照顾。在浦口送行中,父亲对我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的,

★哪几件小事表现出父亲对“我”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呢?(PPT5)

明确:1,与脚夫讲价钱;

2,为我拣定靠车门的一张椅子;

3,嘱咐’我”路上小心,嘱咐茶房好好照看“我”;

4,爬月台为我买桔子。

第5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请学生讨论思考一下,

★作者为何会发出这样一番感叹?

明确:20岁的年纪,可谓是既懂事又不懂事的年纪。这个年龄的人,一方面具有很强的自主自强的意识,已经能够独立处理很多事了;另一方面又自以为是,以为自己什么都能解决。20岁时的朱自清也是这样,以为自己去过北京很多次,很熟悉了,自己照顾自己应该是没问题的了。父亲浦口送行时无微不至的照顾使“我”感到甚是厌烦。朱自清写《背影》的时候,已经28岁了。28岁的年龄,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趋向全面成熟了。这时,作者回首往事,才发现父亲浦口送行时无微不至的照顾正是父亲浓浓的爱的表现。只是这种爱是无声的,不易觉察的。作者为20岁时误解父爱而深感内疚和自责。所以,就有了这样一番感叹。

讨论:书本课后练习第四题第2小题。

★“蹒跚”一词说明了什么?(提示学生将课文注释和前文的“父亲是一位胖子”结合起来思考。)

明确:说明父亲因肥胖行动起来不灵便。正因此,才有了后面父亲艰难爬月台的过程。

*结合实际: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对肥胖的人走路的姿势的观察,来想象作者父亲因肥胖而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请一位学生复述父亲艰难爬月台的过程)

在我们学习《芦花荡》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就已经和同学们温习过刻画人物形象的几种方法了。

(和学生一起复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

★在这一段中主要使用了哪几种方法来刻画父亲的形象?(PPT6)

明确:1,肖像描写: 父亲是一位胖子;

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2,动作描写:探身、攀、缩、倾(提醒学生在文中圈出)

3,语言描写:“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

父亲买完橘子回来后,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试体会:父亲真的很轻松吗?

明确:不完全。父亲艰难地爬月台为我买来橘子,感觉像是完成了一桩心愿似的,有几分高兴,确实感到很轻松。但他想儿子刚才可能看见自己艰难地怕月台的样子了,怕儿子担心,就假装轻松来安慰儿子。

★为什么父亲走了几步,又回过头看我,对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明确:因为父亲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所以,走了几步,还要回过头来看我。他又想到车厢里没人,怕行李不安全,就叫儿子快点回车厢去。这里也表现出父亲的细心。

“等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的时候,我的眼泪又来了”。“又”字说明作者已经不是第一次流泪了。请同学们找找,

★文中哪里还写到了“我”流泪?

明确:1,第2自然段,“我”回徐州奔丧,见到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去世的祖母,“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2,第6自然段,“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

3,第7自然段,“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

如果说,我回徐州奔丧时流的是悲哀之泪。那么,

★浦口送行中和“我”读父亲的来信之后所流的又是怎样的泪呢?

明确:浦口送行时,我流的是感动之泪,为父亲不顾自己行动不灵便,却坚持艰难地爬过高高的月台,为“我”买来橘子而感动;

“我”读完父亲的来信后,回想父亲年轻时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但如今却“老境颓唐”,不仅身体渐衰,而且很孤寂,总是惦记着“我”和“我”的儿子。父子相思,却不能见面,别是伤心,流下了伤心之泪。

★讨论:书本课后练习第四题第1小题。

“我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请同学们注意,这已是作者第四次写到“背影”了。请思考一下,

★为何作者要这么着力刻画父亲的背影?(PPT7)

明确: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背影,作者印象最深。那一回送行,整个过程,这一刻是父亲最费劲的,也是父爱表现得最强烈得一刻。在父亲得许多好处中,这次送行是最突出得,在这次送行中,过铁道买橘子是最突出的,在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中,爬那边月台的背影是最突出的,背影可以说是重中之重。着力描写背影,可以强烈地表现父爱,可以给人最深刻的印象。重中之重,也是精彩瞬间,形象的定格。突出这一瞬间形象,提起父亲,头脑里就出现这一形象,由这一形象又会想起前前后后的种种事情。再则,背影这种视觉比较新颖。背影引人想象正面形象,开拓了想象空间,无尽的想象更能引起感情的激荡。总之,将背影作文全文的焦点,可以宁静作者对父爱的独特发现和深刻体认,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举例:古希腊著名的雕塑断臂的维纳斯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不完美。它失去了双臂,人们已无法知道它的手原先的姿势如何,又是因何而摆,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它的断臂的无限的猜想。它残缺的双臂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人们又从无限的想象中获得无限的想象愉悦,这本身超越了雕像自身的美,给人们留下更深的印象,更深切的体会。朱自清刻画自己父亲形象的手法和断臂的维纳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又是怎样突出背影的?(PPT8)

明确:朱自清用“背影”为题,非常显豁地突出了背影。开头一段就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显出“背影“非同寻常的意义,悬念驱使读者几种注意力探寻这个背影的意义。

快要写到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先作铺垫。一处说“父亲是一个胖子”,让人想见他的身材;一处写他的衣帽――“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两处肖像描写安排在背影之前,就是要让读者把它们跟背影的特写镜头整合起来。背影的特写镜头,写了手的动作,脚的动作,整个形体的动作,刻画得十分精细。这一处描写只写攀爬得起始动作,不再写下去,在强光聚焦重,成了形象的定格。还用自己的情感反应去烘托――“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感情的强烈表现将这个背影烘托得格外感人。

作者又捕捉到另一个背影,分手后,伫望着离去得父亲:“等他得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坐下来,我的眼泪又来了。”此刻作者心中,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受到父子情深,想到父亲的至亲至爱,想到自己先前自以为是,相当父亲的命运,想到父亲的前程,真是百感交集。这一次对背影逝去的追忆,包含无尽的牵挂。

末段回顾父亲这些年来的境遇,回顾这些年来的父子关系,最后又落脚到背影上来,与开头呼应:“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像一尊雕塑似的矗立起来,完成了形象的定格,永存在读者心中。

*写作启示:写人记事,该选择最动情的一件事,写最动情的一件事又要突出最动情的瞬间。

父亲的背影是贯穿全文的主要线索。从背影中,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父亲?(PPT9)

明确:慈爱(只要和“慈爱”靠边即可)

★交流:你的父亲是怎样一个父亲呢?

★通过背影,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PPT10)

明确:课文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于叙事中表现了父亲疼爱儿子,儿子怜爱父亲,父子情深。

三 归纳小结:(PPT11)

见面背景 祖母死了 (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父亲失业

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 想祖母)

三次流泪 感动之泪(望父亲买橘 父子离别)

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四个背影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四 课外延伸

推荐阅读有关父爱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

练习

1. 选出形、音、义全对的一组( )。

A.狼籍jí: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shù:纷纷落下的样子

B.踌躇chóu chú:犹豫不决 迂腐yú:冒昧、落后

C.蹒跚mán shān:因腿脚不灵便,走路摇摆的样子 举箸zhù:拿筷子

D.拭去shì:擦去 琐屑xiè:细小而繁多(的事)。

正确答案:D

[提示:A组“狼籍”也作“狼藉”,即“籍”与“藉”在这个词里通用,在其他词里还是要注意区别,“簌”应读作sù;B组“迂”音应为第一声“y ū”,“迂腐”的解释应为 “(言谈、行事)拘泥于陈旧的准则,不适应新时代或言行、见解陈旧,不合时宜”; C组“蹒”字读作“pán”,声母有误,且“蹒跚”的解释不完全,应在“摇摆”前加上“缓慢”二字。]

2.填空。

《背影》选自______。作者_______,字______,_______家、诗人、学者、__________ 战士。江苏_____人。你能写出学过的他的其他作品吗? 如______

正确答案:

《朱自清散文集》,朱自清,佩弦,散文民主,扬州,《春》

读课文第6段,回答下列问题。

3A 买橘子的过程可分“去”和“来”两段,为什么详写“去”?

4B 文章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有四个动词十分传神,它们分别是什么?请选择其中一个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5B 过铁道对父亲来说较为艰难,原因有两方面,请作简要概括。

6B “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一句中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是什么?

7C 父亲的衣着为何如此简朴?“我”却有一件皮大衣,又说明了什么?

正确答案:

6.因为文章题目要求写“背影”,更能突出中心。

7.探、攀、缩、倾。(提示:例如“攀”字写出两手的动作,又可以想像吃力程度。)

8.(1)须跳下去又爬上去;(2)父亲是一个胖子。

9.暗淡灰冷。

10.失业,家庭衰败;父亲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孩子吃苦。

    相关推荐

    《背影》课程教案 背影作文 背影一 背影作文 背影三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作文 背影二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里的“背影”解读 7 《背影》里的“背影”解读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 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7.背 影 7 背影 《背影》教学案例──谈《背影》的教学设计 背影学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 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7背影 11、背影 《背影》学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 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杂谈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实录 《背影》教学案6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 《背 影》教案 《鸟岛》教学过程 11、背影 异彩纷呈教《背影》——《背影》教例评析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案例 《背影》教学实录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案例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案例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 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案例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导学案 《背影》学案19 《背影》写作背景 《背影》导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