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 梁衡《夏》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小编: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强化诵读,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看画面,你是否想到了一首诗?这首诗中描绘的正式盛夏的景物。你还学过哪些描绘了夏天景物的诗吗?不是很多。你们喜欢夏天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作家梁衡先生的《夏》,在冬日回忆夏这一的季节,必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二、预习检查:你会读吗?你会写吗?(默在默写本上)两人上黑板

三、初读感知:听录音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思考问题:

1.在作者眼中,夏天有什么特点?(紧张 热烈 急促)

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具体描写夏天的?

3.(过渡)“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夏天怎样的感情?

—— 喜爱、赞美 “ 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四、品读夏天

(过渡)作家梁衡用多情的笔调、精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莽莽秦川之夏的艺术画卷。欣赏三幅“夏之景”。

1.第二段描绘了夏天哪些景物,分别从哪些感官角度描写的?表现了夏天怎样的特点

2.品读第2段,划出文中你认为表现夏的特点最精彩的句子,试从词语使用(动词或形容词)、提示:修辞手法角度品味佳句的方法。

赏析步骤①指出修辞类型

②分解 a.该修辞的总作用 b.赏析描写对象的特点

c.作者表达的感情(深层含义)

示例:我喜欢“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因为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由春到夏的酝酿过程。“沸腾”一词让人体会到夏天的热烈。

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示范品读课文,圈画出相关词句,在空白处写写你喜欢的理由。

过渡:很多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下面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相信在思维的碰撞中我们能擦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①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草生长的繁茂。表现了夏天蓬勃的生命力。

②“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

比喻,直观的表现了林带的颜色由浅变深的过程突出了林木生长的繁茂,表现了夏天蓬勃的生命力。

③“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象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赏析修辞、“烘烤”能否改为“照射”)

修辞:比喻,把“麦浪扑打汽车”比喻成“海浪涌舰船”,形象地写出麦子的多,气势雄壮,体现了“春天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了磅礴之势”

烘烤:突出夏天太阳照射下温度高的特点。而“照射”是指光线射在物体上,不能表现出夏日的特点。

扑打、涌:描写了田野里麦浪翻滚的动态特征,突出了麦子的多而旺盛。

④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多感官角度赏析)

“金色”从视觉角度写,“热风浮动”从触觉角度写,“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从嗅觉角度写,这句话从多种感觉角度传达出夏的成熟和热烈,充满了对夏的赞美之情。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会了找出文章中心句品读文章的方法,学习了鉴赏语句的一般方法。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感受夏之热烈。

六、布置作业:

仿写第二段,描写冬天之景,注意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300字左右。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赏析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用学过的方法学习第三段夏天的色彩。

二、“夏之色”整体感知:

1.春、秋、夏三季的特点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作的?

2.夏天时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文中扣住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哪些动词来表现农作物蓬勃的生命力的?

三、赏析有表现力的语句

1、“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挑”让读者感觉到嫩壮棉苗的力量;“举” 字让读者感到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匍匐”让读者感受到瓜秧爬行延伸的样子。三个动词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农作物旺盛的生命力。

2、“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品析: 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句中“不是……而是………”以及“细滋慢长”“蓬蓬勃发”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夏天作物生长的蓬勃有力,能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四、朗读品味

朗读的最终目标——情感,而要读出情感,需要注意重读和节奏等。

1、解决重读,给出了三个含修饰语的句子:

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B、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C、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

方法:让学生自由读,找出句子中的重读词语。

总结规律——突出景物特点的修饰语一般需要重读。

2、其次是节奏,练习朗读情感递进的句子,同样给出三个句子:

A、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B、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C、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方法:①自由读,找出需要连读的地方,学生在反复练习之后,能找出每句最后的部分连读可以读出句子应有的力量和“火热”的情感。

总结规律——连读有时可突出情感。 快 慢……

听读录音(找出相似的词语和句子进行重读及节奏的朗读训练:划出重音和节奏的快慢,

过渡:中央电视台的赵忠祥老师说:“朗读时,要避免浮在表面上念字儿,还必须运用丰富的内心现象,也就是作品中所描绘的各种人物形象就在你面前,作品中所描绘景色也展现在你面前,作品中所描绘的情节发展也如同你亲身经历。”

五、感悟夏天的旋律

(过渡)从同学们的品读中,我们对夏的景致有了更深切的体悟。那么,是谁点染了夏的色彩,是谁拨响了夏的旋律?对,是人(劳动者)

下面请同学自由朗读第4段,思考:

1.夏天的人们处于怎样的状态?(人忙)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如:“绷紧”、“快割,快割”、“快打,快打”、

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出紧张、急促的旋律。

连用四个“快”,突出了农活的繁忙和农民劳动的紧张。

2.作者写夏,为什么还要写夏天的人?

——夏天,虽然人们浸在苦涩的汗水里,但那是在创造生命的价值。

3.让我们带着这种赞美之情齐读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1)如何理解“黄金的夏季”?(屏幕出示问题)

(明确:金黄:指色彩。 黄金:既有金黄的色彩,还有金子般沉甸甸的分量和价值,突出夏的重要性)

(2)请同学们从第三段中找出直接表明夏的价值的句子。(或作者赞美夏天的原因)

明确: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是啊,夏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季节,它承接着春的希望,蕴含着秋的成熟。如果没有了夏日的劳动,春的希望便会落空,秋的喜悦也会成为镜花水月,只有有了夏日的苦涩汗水,才能迎来秋的硕果。这正是夏的价值所在。

所以,作者大声赞美这个金色的世界,生命的旺季,就是在歌颂劳动,赞美劳动者,这就是作者对夏季的感情,夏季的感受。

(全班读最后一句话。 重读“却”、“赞美”、“黄金”)

下面再让我们一起用饱满的热情、集体朗诵《夏》的最后一段。(齐读)

4.创意朗读

学习了如何朗读,下面我们就来展示自己精美并富有创意的朗读吧!

师:同学们的朗读声情并茂、精彩纷呈,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火热和生命的激情。

六、学以致用

梁衡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今天就让我们来填补这个遗憾吧。梁衡眼中的夏是紧张、热烈、急促的,我们同学们眼中也一定有自己独特的夏天。

(投影:请以“夏天是 的。”开头,自选画面,写出自己对夏天的独特感受。)

示例:

1.夏天是喧闹的。青蛙的歌声一朵一朵开在宁静的夏夜,和着浮动的稻花香,在乡村的田野上升腾。

2.夏天是圣洁的。亭亭玉立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着挺拔的身姿,水面泛起点点涟漪,日光浮在水面上,如梦如幻,如诗如画,令人如痴如醉。

七、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抓住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描绘了夏天金黄的大地上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深情赞美。

八、写作特点:1、修辞:比喻、拟人、2、动词的运用 3、 各种感官的运用

九、布置作业: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请你发挥想像,写几笔“夏之色”、“冬之色”。

七、教师寄语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同学们也正是金子般的年龄,愿你们在这人生的黄金季节,激情飞扬,英姿勃发,和着这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去抒写辉煌的明天!奏出你生命的华章!

    相关推荐

    梁衡《夏》教案教学设计17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梁衡《夏》教案教学设计16 梁衡《夏》教案15 梁衡《夏》说课稿 梁衡《夏》导学案3(表格式) 《夏感》作者——梁衡简介 梁衡《夏感》课内练习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7课《夏》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夏感》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夏同步练习题(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夏感》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夏感》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夏感》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七颗钻石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松鼠 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 社戏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苏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夏家庭作业题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合集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社戏》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七颗钻石》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写作2》教案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三峡》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繁星》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峡》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夏感》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夏感》新课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狼》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黔之驴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练习七》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七》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端午日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夏感》新课标教案2 七年级河北版《夏》语文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端午日》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步导学案 苏教版 专题《狼》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夏感》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幼时记趣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朱自清《春》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幼时记趣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伟人细胞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郑人买履 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梁实秋鸟教学设计2021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天上的街市》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苏州赋》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往事依依》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伟人细胞》学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张衡》教案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郑人买履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狼》导学案 苏教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幼时记趣》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使至塞上》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夏感》新课标优秀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江南的冬景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颗枸杞豆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八则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 教案教学设计 《繁星》教案教学设计8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成语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 冰心诗四首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安恩与奶牛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皇帝的新装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第七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大纲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高梁情》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夏感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斜塔上的实验》学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七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夏午》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夏》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13《夏感》导学案 《繁星》教案7(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暑假作业:上册 《社戏》教案27(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八年级语文上册 1 七律·长征教学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学分析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联考试卷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繁星》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辅导练习 七 年级 语文 课《夏感》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各课学案汇总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蔚蓝的王国》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小溪流的歌》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本命年的回想》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