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报任安书》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小编:

教学设想:

本文位于苏教版“直面人生”单元,本单元属于“问题探讨”的要求。直面人生,就是正视人生中的苦乐顺逆,勇敢面对生活中的选择和考验。人生需要面对的内容很多,本专题重点探讨“生存与毁灭,”、“顺境与逆境”的两组矛盾。这是人生的大思考,有了这样的思考,犹如在试金石上磨砺过。我们的意志才会坚强,脊梁才能挺直,生命才有力量。

这个单元有三个板块:第一板块“生存选择”,第一篇是本文,另有一篇《渔父》;第二板块“真的猛士”有一篇《记念刘和珍君》;第三板块“苦难中的尊严”是自读选教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探讨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人生的认识,提升语文素养。

本板块两篇,司马迁“隐忍苟活”,是为了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名垂不朽,实现人生的价值;屈原“毅然赴死”,是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以死来体现生命的尊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死,可以明志;生,可以践志。司马迁与屈原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的学习有难度,主要是文言文的理解,所以教学的主要着眼点首先是字词和句子的理解、积累,而不是教师把学生看得过高,在那儿做所谓的高层赏析,赏析是其次的。

目标要求:

1、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背诵名句。

2、 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著述有所建树的生死观,领会他的高尚人格。

3、 体会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熔于一炉的写法。

课时设置:4教时。

第1教时

要点:初步了解,积累字词

过程:

一、导入(单元学习要求,本课学习目标,史记历史地位)

二、解题

1、文体:“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2、复习提问司马迁和《史记》

3、有关背景:

(1)李陵事件:

原文和本文节选的区别是,本文舍去了很大一块的对李陵事件的解释。李陵事件天汉三年(公元前8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利(不是著名将军李广)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二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汉武帝要捧小舅子李广利),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虽然活下来了,后来还被安排在皇帝身边侍奉,做了中书令——皇帝的个人秘书,这个职务属于宦官身份,司马迁在生不如死的羞辱中完成了《史记》的著述。

本文主要内容反映了作者的这一生死抉择。

(2)关于回信

任安,字少卿,司马迁的旧友。他的出身很低贱,家境也很穷,他先在卫青的手下做门客,就像是锥子就要冒尖一样,任安后来做到了西汉的北军监护使者。此时的司马迁已经出狱,开始在汉武帝手下担任中书令,这时任安就写信给司马迁要他利用和皇帝接触多的机会,多举荐贤才。但是司马迁接到任安的信以后,心情十分复杂,没有回复。不久任安就因太子的巫蛊事件下大狱。按照当时的法律,很可能就不久诀别于人世,这时的司马迁突然想到,任安曾在三年前给自己写的一封信,自己至今还没有回,于是司马迁提笔写下了这篇著名的书信,也借机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这就是《报任安书》。就是这封书信成了司马迁的绝笔之作,也成了中国历代史学家研究司马迁的重要的史料。鲁迅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是在评价《报任安书》时提到的。

这封信是否被死牢中的任安看到,不得而知,是否因为这封信再次得罪汉武帝,也不得而知,总之这封信后就再也没有见到他的文章了,《史记》也只写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不久他就非正常死亡了,而且死亡的确切时间也没有史料记载,至于他的死,猜测颇多,成了一件悬案。死后,他的《史记》藏于深山,过若干年,才由他的孙辈献于朝廷,公之于世。这封信也附于《史记》后。

三、朗读课文

1、注意读音

(1)找出课文的通假字

诎体——诎同“屈” 枪地——枪同“抢” 罔加——罔同“网”

被箠楚——被同“披” 摩灭——摩同“磨” 大底——底同“抵”

放失——失同“佚” 前辱之责——责同“债” 关木索——关同“贯”

(2)给下面难读字注音

少卿(shǎo) 曩者(nǎng) 阙然(quē) 所畜(xù) 蝼蚁(lóu) 诎体(qū) 箠楚(chuí) 槛阱(jiàn) 圜墙(huán) 枪地(qiāng) 惕息(tì) 强颜(qiǎng) 曷足(hé) 羑里(yǒu) 张敖(áo) 绛侯(jiàng) 魏其侯(jī) 赭衣(zhě) 钳奴(qián)缧绁(léi xiè) 臧获婢妾(zāng huò bì qiè) 没世(mò) 摩灭(mó) 倜傥(tì tǎng) 厄(è) 厥有(jué) 膑脚(bìn) 轩辕(xuān yuán) 愠色(yùn) 垢(gòu) 闺阁(guī) 剌谬 (là)

2、朗读课文

四、疏通1、2段

1、同学合作,看课文注解和翻译,查工具书,弄懂以下字词意思:

太史公——牛马走————再拜——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流俗——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2、班级交流

(汉代对太史令的尊称。像牛马一样的走卒,对自己的谦称。古代的一种礼节。对对方的尊称。曩者,从前;辱,让你受辱,谦敬用语;赐,恩赐。教,教导;以……为务,把……作为自己重要的事务;慎于接物,谨慎地待人接物;推贤进士,推荐人才贤士。意气,情意。勤勤恳恳,诚恳的样子。若,你;望,怨恨,抱怨;仆,谦称,我;师,师从效法;相,指代对方。世俗。略,大略;固陋,指固执鄙陋的意见,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阙然,缺失的样子,这里指时间隔了很久;报,回信。幸,希望,为过,受到责备。)

3、请不看课文的译文,先同学间相互翻译,再指名翻译

(太史公马前卒司马迁再拜陈言。

少卿足下:前些时候承您屈尊赐信给我,教导我谨慎地待人接物,并担负起向皇帝推荐人才和贤士的责任。信中情意诚挚恳切,好像是抱怨我没能师从您,反而听信了世俗之人的话。我是不敢这样做的。请允许我大略地说说鄙陋之见。隔了很久还没有给您回信,希望不要受到责备。)

第2教时

要点:继续疏通课文,积累字词

过程:

一、翻译已学课文

二、朗读课文第3段

三、疏通

1、同学合作,看课文注解和翻译,查工具书,弄懂以下字词意思:

剖符丹书——文史星历——卜祝——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不与能死节者比——卒就死耳——素所自树立使然也——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理色——不辱辞令——诎体受辱——易服受辱——关木索——被箠楚——剔毛发、婴金铁——极矣——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积威约之渐也

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幽于圜墙之中——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积威约之势也——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具于五刑——受械于陈——权倾五伯——衣赭衣——关三木——为朱家钳奴——及罪至罔加——引决自裁——安在其不辱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绳墨之外——以稍陵迟——引节——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2、班级交流

(免罪符。掌管文献、历史、天文、历法。掌管占卜和祭祀的官。固,本来;主上所戏弄,被主子把玩嘲弄的角色;倡优所畜,像乐师、优伶那样被豢养;流俗之所轻也,被世人所看不起的,被动句,轻,意动。比,等同;死节者,为气节而死的人。卒,终于;就死,走向死地。素,平素;所自树立,我的职业形象;使然,使人们这样看。用之,选择为什么而死;趋,走向;异,不同;全句是判断句。太上,最上等;辱,使动;先,祖先。情理、脸面。辞令,言语。弯曲肢体,这里指被捆绑,诎,同“屈”。易服,换上囚衣。戴上木枷绳索,关,同“贯”,套上。遭受杖刑,箠,杖;楚,荆木。把头发剃光,用铁圈束颈,这是古代的两种刑罚,前者称髡刑,后者称钳刑。是最厉害的。刑罚不加于大夫,语出《礼记·曲礼上》,下句“礼不下庶人”,礼仪不下加给庶人。这是说作为士人不可不磨砺他的气节。这是积久的威势约束而逐渐造成的状况。

在地上画个圆圈作监牢他也决不进入;削个木头人作法吏,他对木偶的审讯也不敢面对作答。而是决计在受辱之前便自杀;鲜,态度鲜明。幽,幽禁;圜墙,指监狱。枪,同“抢”,撞击。惕息,恐惧喘息;看到发配的囚犯就恐惧而喘息。这是积久的威势约束而造成的情状。强颜,厚颜,意为不知羞耻;贵,称贵。具,全部;五刑,指墨、劓(yi)、刖(yue)、宫、大辟五种酷刑。受械,接受刑具。权势超过春秋五霸。倾,使动,使倾倒;五伯,指春秋五霸。穿上赭色的囚衣。三木,加在颈、手、足三处的刑具。剃光头发,套上项圈,卖身为鲁人朱家的家奴。罔,同“网”,法网。自杀。哪里有不受屈辱的呢。这里用了互文修辞:勇怯强弱都是形势所造成的。明白了这个道理。绳墨,此处指法律。而渐渐衰颓,陵迟,衰颓,指志气衰微。守气节。古人之所以不轻易对大夫施刑,大概就是这个缘故。)

3、请不看课文的译文,先同学间相互翻译,再指名翻译

(我的祖先并没有受赐剖符丹书那样的功劳,只是掌管文献、历史、天文、历法,与卜官、祝官相近似,本是被主上把玩戏弄的角色,像乐师、优伶那样被豢养,而为世人所看不起的。假使我被法办遭杀戮,如同众多的牛身上失去一毛,同死去一只蝼蛄、蚂蚁有什么不同呢?而世俗又不把我和为坚持气节而死的人相提并论,只是认为智虑穷尽,罪恶极大,不能自脱,终于走向死地而已。为什么呢?因为我平素职业形象使人们这样看。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在为什么而死上有区别。作为一个士人,最上等是不使祖先受辱,其次是自身不受辱,其次是不在道理和脸面上受辱,其次是不在言辞上受辱,其次是被捆绑而受辱,其次是被换上犯人的囚服而受辱,其次是戴刑具、被杖打而受辱,其次是剃毛发、戴铁圈而受辱,其次是毁坏肌肤、截断肢体而受辱,最下等的是腐刑,受辱到了极点!书上记载说:“刑罚不能用于士大夫。”这是说作为士人不可不磨砺他的气节。猛虎在深山里,足以使百兽震恐,一旦落进笼子或陷阱里,便摇着尾巴向人求食,这是由于威势的逼迫而逐渐造成的状况。所以,有这样的士人,在地上画个圆圈作监牢他也决不进入;削个木头人作法吏,他面对这样木偶的审讯也不面对作答,而是决计在受辱之前便自杀。如今捆绑了手脚,戴上了刑具,暴露肌肤,被杖打,幽禁在牢狱之中。当这时候,见到狱吏就叩头触地,看见狱卒就惶恐不敢喘气。为什么呢?这是由于威势的逼迫而逐渐造成的状态。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却说自己没有受辱,不过是厚着脸皮而已,哪里还值得尊重呢!况且,西伯是一方诸侯之长,而被拘禁在羑里;李斯是丞相,身受五种刑罚;淮阴侯本是王,却在陈地戴上了刑具;彭越、张敖都是面南背北、称孤道寡的王,却被捕入狱抵罪;绛侯灭掉诸吕,权势超过春秋五霸,却被囚禁在请室之中;魏其侯是大将军,却穿上赭色囚衣,戴上木枷、手铐和脚镣;季布自受髡钳之刑给朱家做奴隶;灌夫在居室之中受辱。这些人都身至王侯将相,名声播扬于邻国,及至犯罪落入法网,却不能自尽,而被囚禁在监狱之中。古今一样,哪里有不受屈辱的呢?由此说来,勇怯强弱都是形势所造成的。明白了这个道理,还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一个人不能早在法律制裁之前自尽,因而逐渐受挫而颓唐,到了身受鞭杖的时候,才想为守气节而死,这不也太晚了吗!古人之所以不轻易对大夫施刑,大概就是这个缘故。

第3教时

要点:继续疏通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过程:

一、提问复习前面的知识

二、朗读课文第4段5段

三、疏通

1、同学合作,看课文注解和翻译,查工具书,弄懂以下字词意思:

夫人————激于义理者不然——死节——去就之分——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沉溺——缧绁之辱——臧获婢妾——况仆之不得已乎——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摩灭——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演《周易》——仲尼厄——厥有《国语》——修列——大底————郁结——通其道——思来者——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2、班级交流

(对于一般人。被义理激励的人并不如此。为气节而死。取舍的界限,这里指偷生或赴死。怯懦的人只要仰慕节义,什么情况下不能勉励自己呢。指陷身。缧绁,拘系犯人的绳索,这里指囚禁。臧获,古代对奴婢的鄙称。何况我这种处于不得已境地的人呢。粪土,指监狱,污秽之地。私心,个人私愿;尽,了却。平平庸庸地死了。文采,指文章。磨灭。摩,同“磨”。唯,只有;倜傥,卓越不凡;称,受人赞扬。发语词。推演。厄,遭受困厄,指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困厄。厥,才。著述,编著。大都,底,同“抵”。忧郁苦闷。即实行其理想。使来者思,来者,以后的人。著作,策,竹简。来舒散他们的愤慨。垂空文:垂,流传;空文,即指文章著作,不能以文章建立功业,故称“空文”。)

3、先同学间相互翻译,再指名翻译

(对于一般人之常情没有不贪恋生存、厌恶死亡的,没有不顾念父母妻儿的。至于那些为义理所激励的人并不如此,那是由不得已的形势造成的。如今我不幸,早年丧失父母,没有兄弟相亲,孤独一人在世,少卿您看我对妻儿们该如何呢?况且勇敢的人不必以死殉节,怯懦的人只要仰慕节义,什么情况下不能勉励自己呢!我虽然怯懦,想苟且偷生,但也还懂得偷生与赴死的界限,何至于自甘陷身牢狱之中去受辱呢!奴隶婢妾还能去自杀,何况我这种处于不得已境地的人呢!我之所以要克制忍耐、苟且偷生,囚禁在污秽的监狱之中也在所不辞,是以心中还有末了之事为恨,以身死之后文章不能留传后世为耻呀!

古时候虽富贵而名声却泯灭不传的人,是无法都记载下来的,只有卓越不凡的特殊人物能够名扬后世。周文王被拘禁后推演出《周易》的六十四卦;孔子受困回来后开始作《春秋》;屈原被放逐后,才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才有《国语》的写作;孙子被砍断双脚,编撰出《兵法》著作;吕不韦贬官迁徙到蜀地,世上传出了《吕氏春秋》;韩非被秦国囚禁,写出了《说(shuì,税)难》、《孤愤》等文章;《诗经》的三百篇诗,大都是圣贤为抒发忧愤而创作出来的。这些人都是心中忧郁苦闷,不能实现他的理想,所以才记述以往的史事,想让后来的人看到并了解自己的心意。至于左丘明失去双目,孙子砍断双脚,终于不可能被任用,便退而著书立说,以此来舒散他们的愤慨,想让文章流传后世以表现自己的见解。)

四、朗读课文第6段7段

1、同学合作,看课文注解和翻译,查工具书,弄懂以下字词意思:

仆窃不逊——自托——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就极刑而无愠色——诚以著此书——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偿前辱之责——被戮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虽累百世——垢弥甚耳——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无乃与仆之私心刺谬乎——自雕琢——曼辞以自饰——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2、班级交流

(窃,私下里,谦词;不逊,没有才能。托,借口。放失(yi)]散失,失,同“佚”。考,考证;前代人所做的事情。稽,考察。计,自;轩辕,轩辕氏,即黄帝。兹,此,指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探究天道与人事的关系。通晓古今变化的规律。形成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著作。草稿尚未完成。会,适逢。就,接受;愠,恼怒。诚,实在。其人,指志同道合之人,即能理解传布自己著作的人。通,流传;大都,大都邑。偿,偿还;责(zhai)]同“债”。被,受到;戮,侮辱。

负下,负罪之下,背负罪名的情况下;未易居,不容易居处。下流,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谤议,受到诽谤、非难。以,由于;口语,嘴上说话。重,严重地、深深地。乡党,同乡之人。以,而;污辱,使动。虽,即使;累,积累,延续。垢,耻辱;弥,更。愁肠一日九回折。居,在家;出,出门;忽忽,恍惚;亡,丢失;所如往,到什么地方去。直为,直为,直接是;闺阁之臣,指宦官,司马迁受宫刑后曾担任中书令,闺阁,指宫中深密之处。宁得,岂能够;引,引退;深藏于岩穴,隐居到深山洞穴。随世俗而浮沉;与时势相周旋地活下去,俯仰,应付,周旋。通,抒发;狂惑,郁结。莫不是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吗。自我修饰,雕琢:修饰,美化。曼辞,美饰的言辞。对于世俗还是不被信任。适足,恰好。要之,总之。悉意,详尽地表达我的心意。固陋,固执鄙陋之见。)

3、先同学间相互翻译,再指名翻译

(我私下里不自量力,近年来,投身在无用的文辞之中,收集天下散失的史籍与传闻,考证前代人物的事迹,考察他们成败兴衰的道理,上自黄帝轩辕,下至当今,写成了十表、本纪十二篇、书八章、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计一百三十篇。也是想借此探究天道与人事的关系,贯通从古到今的历史发展变化,完成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著作。草稿尚未完成,正好遭到这场灾祸,我痛惜此书没有完成,因此受到最残酷的刑罚也没有露出怨怒之色。我确实是想著成此书,把它珍藏在名山,把它传给志同道合的人,让它在通都大邑之间流传。那么,我就可以偿还从前受辱所欠的债了,即使受到再多的侮辱,难道会后悔吗!然而我这番苦心只能对智者讲,很难对俗人说呀!

而且,背负着因罪受刑的坏名声在社会上不容易居处,处于低下卑贱地位的人常受到诽谤、非难。我因说话而遭逢这场灾祸,深为乡里所耻笑。因为玷污辱没了祖上,我又有什么脸面再到父母的坟墓上去呢?即使延续到百世,耻辱仍会越来越深!因此,痛苦之情在肠中整天转来转去,平日在家往往恍惚迷离,若有所失,出门常常不知要到何处去。每当念及这桩耻辱,未尝不汗流浃背、沾湿衣服。我仅是宫中的臣仆,岂能自我引退隐居山中呢!所以,暂且随世俗而浮沉,与时势相周旋地活下去,以抒发自己内心的郁结。如今少卿竞教我推贤进士,莫不是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吧?现在即使我想用推贤进士的行动、用美好的言辞来自我粉饰,也没有用,不会取得世俗的信任,只会得到耻辱而已。总之,人死了之后是非才能有定论。这封信不能详尽地表达我的心意,只是大略地陈说我的鄙陋之见。

谨再拜。)

第4教时

要点:总结,赏析,作业

过程:

一、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浏览课文,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这是一封复信,复信的针对和目的是什么?

(对方要自己“推贤进士”,而自己无法完成,表达不能完成的原因。此外,借回信自述一生不幸的遭遇和自己的心志。)

2、为了达到目的,怎么展开表达自己意向的?

( (一)点明复信的话题中心(1——2)

(二)表达自己有负对方嘱托的原因

1、地位低下,人微言轻

2、祸从口出,惨遭极刑

3、本该自裁,心有所冀

4、效法前贤,著书立说 )

三、深入文本,探讨体会

浏览课文,用心探讨,和同学交流:

1、如果仅仅从解释自己不能接受对方嘱托的原因而言,其实文章只需要其中某些部分,请截取出这部分。

(第1段全部保留

第2段全部保留

 第3段删去“假令仆伏法受诛……到本段末”

第4段全部删去

第5段全部删去

第6段全部删去

第7段保留

 第8段保留。)

2、其实截取的这部分虽然是回复的重要部分,却不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因为是给老朋友写信,回复的内容已经不重要了,作者要借此机会,表达自己积久以来的满腔愤慨,因为这满腔愤慨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一经出口,便如火山喷发,便如江河直下。)

3、文章第3段列举了人生“四不辱”和“六受辱”进行对比,这样写有怎样的用意?你读了后有怎样的感受?

(把“不辱”和“受辱”对比,更显“受辱”之可悲;又把“六受辱”以程度由浅入深依次排开,耻辱感逐次加强,最后点出自己遭受的是“最下”之辱。这样写来,渲染出作者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悲惨处境和由此产生的巨大的精神苦痛,一方面突出悲愤的情感,另一方面也是间接陈述自己不能完成对方嘱托的原因。我们读到这里为司马迁逆境中的顽强的精神,伟大的人格而感动不已。)

4、从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里,我们看到了他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

(看重生死的价值;留名于后用世精神;把著书立说“成一家之言”看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手段。人生不能平平庸庸地生活一辈子,要有所成就,哪怕是身体受到残害,尊严受到侮辱也要做出一番可以后传的事迹来。)

5、从司马迁身处逆境顽强地完成这部鸿篇巨著的个案中,你受到怎样的教育?

(略。)

四、即时作业

翻译

1、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刑罚不上加于大夫,礼仪不下加给庶人。)

2、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人;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所以,对于士人,在地上画个圆圈作监牢他也决不进入;削个木头人作法吏,他面对木偶的审讯也不面对作答,而是态度鲜明地决计在受辱之前自杀。)

3、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由此说来,勇怯强弱都是形势所造成的。明白了这个道理,还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4、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古人之所以不轻易对大夫施刑,大概就是这个缘故。)

5、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教导我谨慎地待人接物,并担负起向皇帝推荐人才和贤士的责任。)

五、背诵部分段落:

“人固有一死……殆为此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以自见”

六、课后作业

    相关推荐

    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学案 《报任安书》教案3 《报任安书》教案1 报任安书教学教案 《报任安书》教案2 《报任安书》教案6 《报任安书》教案5 《报任安书》学案8 《报任安书》教案18 《报任安书》教案9 《报任安书》教案14 《报任安书》教案4 《报任安书》学案9 《报任安书》教案设计 《报任安书》课前案 《报任安书》教案设计 《报任安书》译文 《报任安书》导学案4 《报任安书》导学案3 《报任安书》注解 《报任安书》教案设计15 《报任安书》学案设计5 《报任安书》(节选)导学案 《报任安书》学习攻略 《报任安书》知识点 《报任安书》教案17(苏教版必修五) 报任安书高二语文教案 《报任安书》说课稿3 《报任安书》课文解读 《报任安书》详细注解 新课标•新体验——《报任安书》学习攻略 《报任安书》说课稿4 《报任安书》(课堂笔记) 《报任安书》《渔父》教案及练习 《安妮日记》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教案》教学案例 《报任安书》原文和译文 《报任安书》不应该“节选”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 《报任安书》优质教学设计2篇 《报任安书》(节选)课堂实录 《师说》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报任安书》学案 苏教版必修5《报任安书(节选)》表格式学案5 欣赏品味《报任安书》的四美 《劝学》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斑纹》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祝福》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离骚》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渔父》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雷雨》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鸟啼》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师说》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安妮日记》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六国论》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逍遥游》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琵琶行》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秋声赋》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想北平》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秋声赋》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声声慢》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鸿门宴》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陈情表》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蜀道难》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雨霖铃》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赤壁赋》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万般情怀言辞中——《报任安书》学习攻略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长江三峡》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我与地坛》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阿房宫赋》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烛之武退秦师》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兰亭集序》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荷塘月色》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长亭送别》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项脊轩志》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阿Q正传》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拿来主义》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肖邦故园》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三语文下学期《报任安书(节选)》同步练习 《滕王阁序》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非攻》《秋水》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品质》《老王》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一个人的遭遇》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江南的冬景》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2016高三下册报任安书节选检测练习 《祖国山川颂》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听听那冷雨》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西地平线上》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孔雀东南飞》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辛德勒名单》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五人墓碑记》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指南录后序》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沁园春·长沙》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指导阅读《边城》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