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雷雨》说课稿1

小编:

课题

《雷雨》

教材分析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是30年代的优秀话剧之一,在中国文坛上有深远的影响。课文节选的是四幕话剧《雷雨》的第二幕。节选部分一共有两场戏,前一场写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后一场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节选部分主要出场人物有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和周萍。这四个人本来是一家,是夫妻、父子、兄弟的关系,但剧本所展示的却是30年后他们之间的阶级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

能力目标:(一)分析剧中人物语言,了解剧中人物性格特点

(二)通过戏剧矛盾冲突的分析,认识旧中国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性,了解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现实。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两组矛盾

难点:把握剧中周朴园的性格特征,了解鲁侍萍被侮辱被残害的根源

安排

三课时

说学生

鉴于学生初次接触戏剧(剧本),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向学生作相关介绍,以帮助学生形成概括性认识。

阅读剧本,主要是品味个性化和富于动作性的语言,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认识剧中人物的命运,了解人物性格是怎样在矛盾冲突的发展,变化中得到展现的。

可通过排演话剧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说教法

(1)根据戏剧的特点(人物、事件、活动场景的集中性,对话和独白的个性化)指导学生掌握戏剧文学的分析阅读方法,把握人物性格,揭示人物特征。

(2)运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开始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继而要求学生理清情节结构,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学习分析人物整体形象,提炼主题思想,归纳艺术特色,最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采用“比较法”,结合《荷花淀》中的对话描写,使同学掌握通过凝炼、传神、富于个性化的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方法。

(4)在处理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要使教师的讲述和启发与学生的思考、分析相结合。

教学程序及板书设计

教学设想:

1 . 初学戏剧,应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

2 . 《雷雨》是一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 ( 四幕 ) 、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 . 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文下关于《雷雨》前后情节的介绍,把本文与其衔接起来。

4 . 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5 . 戏剧中人物语言常常有潜台词,要认真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便于把握人物个性。

6 .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全局,即把大的背景材料 ( 比如社会背景、本文前后的情节背景 ) 向学生作必要的交代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逐层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特别是对典型化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挖掘,这个挖掘的过程,就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

7 . 文章应以周朴园这个典型人物为核心,联络情节结构,寻找矛盾发端,挖掘人物性格,归纳文章主旨,学习写作特色。

预习思考:

1.了解出场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2.课文中的矛盾冲突有哪些,在文中是怎样逐层展开的。

3.根据舞台说明和台词分析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

4.领会作品中个性化的对话语言对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分析剧中人物语言,了解剧中人物性格特点

(二)通过戏剧矛盾冲突的分析,认识旧中国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性,了解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现实。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知道现代文学史上才华出众的现实主义剧作家曹禺,也一定有很多同学看过根据他的剧本演出的话剧《雷雨》《日出》《北京人》,或拍成的电影《原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著名剧作《雷雨》。

二.简介作者及《雷雨》

作者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为他从事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此期间,曹禺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列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作家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继《雷雨》之后,曹禺又写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剧本。《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成就最高。解放后,曹禺有《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作。

三.检查预习

提问: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列出课文中周、鲁两家人物之间都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明确:在周、鲁两家八个人物之间存在着夫妻、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兄弟、兄妹和主仆之间的多种关系,这些关系层次交叉,互相牵连,产生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和阶级对立。

四.研习新课

1.请同学们将这一幕话剧分成“场”,把“场”分成层次。

明确:第二幕:周鲁两家的冲突

第一场:第1层:周朴园认出侍萍的经过;

第2层: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态度。

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的冲突。

2.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这一点跟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相同的。(可与第三册中《祝福》《母亲》《药》《夜》等小说的环境描写作比较,以加深理解。)

3.分角色朗读第一场的第1层。

4.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见面是偶然的,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并没有认出鲁侍萍,那么鲁侍萍为什么不立刻表白自己的身分并当面斥责周朴园对她的迫害和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而是以叙述别人的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呢?

明确: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练得坚强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的某种轻信和谅解。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分,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5.侍萍在与周朴园的对话中,有几处掩饰?又有哪些地方暴露了她的性格特点?

明确:周朴园四次问到她姓什么,是谁,她都很自然地掩饰过去,语调平缓,不露声色。表明她性格特征的语言动作有:熟练自然的关窗动作,对侍萍的身世及周朴园的隐情细致地述说,对绣着梅花衬衣的熟记。

6.这一层中,周朴园的情态上有哪几次变化?请按情节发展叙述。

明确:开始是漫不经心地用对待下人的态度谈起了雨衣和关窗的事;忽然从侍萍的关窗动作上看到了似曾相识之处,感到奇怪,认真地询问:“你——你贵姓?”气氛趋于紧张,情节出现波澜,而鲁侍萍平淡地回答,又使气氛稍有缓和;周朴园就口音把话题引向无锡,转弯抹角有意识地询问三十年前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鲁侍萍在周朴园的连连追问下,仍然保持语调的平缓;但听到周朴园在有意撒谎,遮盖罪行,于是她悲愤地叙述了自己30多年来的悲愤遭遇,使周朴园惊恐紧张的情绪不断增长;他时而“痛苦”,“汗涔涔地发出‘哦’的叹声”,时而惊愕地问:“你是谁?”;当侍萍巧妙地露出自己的身分时,周朴园已经惊恐地语不成声。

7.同学们在高一年级时,曾学过孙犁的小说《荷花淀》,其中最精彩的要数几段对话了。试与本课周、鲁两人的对话作比较。

明确:《雷雨》中周朴园的对话是从漫不经心到感觉奇怪到惊恐紧张,最后语不成声。鲁侍萍的话是语调平缓,自然掩饰,最后是悲愤地揭露。而小说《荷花淀》中水生夫妻的对话却是那么简洁朴素又情意绵绵:夫妻话别一场水生妻的四句问话是平问、侧问、追问、逼问,水生则是表情憨厚有意躲闪;而表现水生妻情态的三句对话,则又申明大义,自豪纯朴;水生离别前的三句嘱咐和妻子的三句答嘱,更是表现出不甘落后,积极向上,英勇不屈的内心世界。再有,几个女人商量探夫与探夫不遇回来的两场对话,更是生动传神。主要目的偏用次要理由说出,几个女人虽未露面,然伶俐乖巧、质朴憨厚、忸怩羞涩之态,早已跃然纸上。

两篇课文的人物对话,都是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在情境、氛围、语调和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

8.分角色朗读第一场第2层。

9.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

明确:因为他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所以他立即感到“惊愕”“惶恐”。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无人知道,可侍萍的突然出现,却给他精神上以沉重打击,他表现出的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

10.周朴园毕竟是几十年来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他在惊恐之后对侍萍的态度又有了哪些变化呢?

明确:他认出侍萍后,首先是翻脸不认人,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妄图恐吓侍萍,但侍萍从几十年的压迫中已经把自己磨炼得顽强勇敢,周朴园的责问只能引起侍萍悲愤的反驳;周朴园见硬的不行,又以“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试图稳住鲁侍萍;然后又采用了哄骗的手段,口口声声地表白他没忘旧情,——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最后,他拿出五千元支票给侍萍,希望平息30多年来的旧恨新仇。

11.鲁侍萍又是如何对待周朴园的呢?

明确:这时的侍萍,经过30多年苦难的折磨,对过去充满了仇恨,面对着周朴园的威胁哄骗,继续控诉周朴园的罪行:“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并当即撕毁了支票,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表示了她对周朴园和不公平社会的蔑视和抗议。

五.布置作业

1.根据所学过的第一场内容,联系第二场内容,分析周朴园和鲁侍萍形象并考虑发言纲要。

2.整理第一场中周朴园认出侍萍前后不同的态度及变化的结构提纲。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通过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进一步分析周朴园的性格特点。

2.结合周鲁两家多种矛盾关系产生的根源,归纳课文的主题和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复习提问

在第一场中,周朴园认出侍萍前后态度上有哪些变化?列出结构提纲:(略)

二.继续研讨新课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场。

2.此时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呢?从他的态度,你看出什么问题?

明确: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他明知故问鲁大海“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继而教训他“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嘲笑他是“傻小子”,讽刺他“没有经验只凭胡喊是不行的”,最后恶狠狠地向鲁大海宣布:“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由此可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从而揭露了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性。

3.鲁大海被周朴园宣布开除后,又是怎样同周朴园斗争的?”

明确:鲁大海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周朴园为了赚钱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阶级本性,在愤怒痛斥周朴园用金钱收买工人败类平息罢工斗争的同时,无情地揭露了周朴园的血淋淋的发家史: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叫江桥出险,淹死2200名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他扣300块钱。之后,又顽强地跟周朴园的打手们“还手”对打,痛骂周家的人是一群强盗。

4.通过鲁大海与周朴园的斗争,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明确:鲁大海的斗争明显地表现出经验不足,从他的语言也足见他的鲁莽和幼稚,但通过他的斗争,毕竟表现出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的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表现出中国无产阶级斗争到底的决心。鲁大海的出现,使剧作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使整个悲剧透出一线光明。

5.这一场剧的结尾,鲁侍萍有两句欲言又止的话,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她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第一句话是:“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第二句话是:“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这两句话饱含了复杂的感情,她想看一看大儿子周萍,但周萍打自己亲弟弟鲁大海的举动又使她愤慨,感到了阶级对立的尖锐,所以叫了一声“你是萍”,又马上以谐音字掩饰:“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当周萍问她是谁时,她想说“我是你的妈”,但看到自己眼前的儿子已经成了资本家的强盗和帮凶,又马上转口:“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充分表现出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6.课文以鲁家母子的离去作为结束。那么周朴园作为一个典型形象塑造其社会意义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讨论一下。

明确:周朴园形象的成功塑造,深刻地揭示出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有一种可怕的统治力量,也反映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长成的资产阶级,同封建阶级有着深刻的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血肉联系。

7.结合“思考和练习”二,分析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明确: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他们的对立冲突是必然的,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才异常激烈,形成最本质的冲突。

8.归纳主题: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做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

三.布置作业

1.阅读第一场中周朴园与鲁侍萍具有个性化的对话片断,体会凝练传神的对话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做“思考和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及内容

练习写作戏剧评论。(或表演话剧)

题目(任选一题):

1.从鲁侍萍的悲惨遭遇看社会现实。

2.从《雷雨》的情节安排看曹禺戏剧结构的特点。

要求:根据课文内容及提示,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字数800左右。

附:

1 . 关于戏剧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在西方,戏剧(drama)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戏剧按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摘自《辞海》)

剧本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戏剧艺术创作的基础。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指示组成。经过导演处理,用于演出的剧本,通称脚本或演出本(台本)。(摘自《辞海》)

下面再就几个名词术语作一些补充说明。

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 (即台词) 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 ( 如《雷雨》 ) 、歌剧 ( 如《白毛女》 ) 、舞剧 ( 如《丝路花雨》 ) ;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 如《雷雨》 ) ;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 ( 如《屈原》 ) 、现代剧 ( 如《雷雨》 ) ;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 ( 如《屈原》 ) 、喜剧 ( 如《威尼斯商人》 ) 、正剧 ( 如《白毛女》 )

2 . 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是剧中一切灾难的制造者和痛苦不幸的播种者。其妻繁漪感到被压抑的苦闷,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出于嫉妒,繁漪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把她领走。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繁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这个罪恶的家庭终于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是和雷雨有关的。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雷雨》的社会影响

《雷雨》一问世就引起了中外作家和观众的重视。当时避居日本的郭沫若,称赞它“的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1935年初,《雷雨》首次被搬上日本舞台,演出盛况空前,不久,它又被译成日文。茅盾后来也说:“三十年代末,《雷雨》在上海演出,震惊剧坛。”这部话剧在城市受到欢迎,在农村也深受欢迎。几十年来,它始终放射着艺术异彩。

3 . 本文的情节结构

本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这一部分又以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通过周朴园认出待萍后态度的变化和侍萍的表现,暴露周朴园的伪善面目。

第二部分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提露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斗争。

4 . 本文的矛盾冲突

冲突是戏剧的主要特点之一。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

( 1 ) 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 2 ) 周朴园同鲁大海 —— 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 3 )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本利益的冲突。

( 4 ) 鲁大海与周萍 —— 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 5 ) 鲁侍萍与周萍 —— 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 6 ) 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根本性质的冲突。

5 . 本文的艺术特点

(1)个性化的对话语言。

(2)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起来,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3)用必要的“舞台说明”更完整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现主题。

艺术特点部分可贯穿在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中。

    相关推荐

    《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 《雷雨前》说课稿 《雷雨》说课稿3 《雨说》说课稿1 《雷雨》说课稿范例 雷雨说课稿设计 《雷雨》评课稿 《雷雨》评课稿 《雷雨》说课 《雷雨》说课 雷雨1 《雨说》说课稿 小学语文第四册:雷雨说课稿 《雷雨》课堂实录1 雷雨说课设计 《雷电颂》说课稿 《雨说》说课稿2 《雷雨》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雨后说课稿 《风雨》说课稿 《哈姆雷特》说课稿 《山雨》说课稿 《雨巷》说课稿 《雨巷》说课稿 春雨说课稿 《雷雨》教案1 《雷雨》教案1 《水》说课稿1 雨点儿说课稿雨点儿评课稿 《桂花雨》说课稿 《雨巷》说课稿2 蝙蝠和雷达说课稿 《桂花雨》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 《燕子》说课稿1 《燕子》说课稿1 《麋鹿》说课稿1 《望月》说课稿1 《桂花雨》说课稿 《雨点儿》说课稿 桂花雨说课稿 雨点儿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1 《海燕》说课稿1 《松鼠》说课稿1 《吆喝》说课稿1 《雨之歌》说课稿 桂花雨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 《草原》说课稿1 雨说1 展现人的舞台——网络环境中《雷雨》说课稿 《要下雨了》说课稿 《要下雨了》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4 《最后一课》说课稿1 名著《傅雷家书》说课稿 《在家里》说课稿1 《荷》专题说课稿1 《傅雷家书两则 》说课稿 《傅雷家书两则》说课稿 要下雨了说课稿 《雷雨》教学设计1 《王二小》说课稿1 《雷雨》教案讲义1 《雷雨》教学设计1 《钱学森》说课稿1 《詹天佑》说课稿1 《谈礼貌》说课稿1 《变色龙》说课稿1 《雨说》课堂实录1. 《雷雨》 考点练兵1 《观舞记》说课稿1 《观刈麦》说课稿1 《雷雨》中的岔说 雨中(第一课时说课稿) 听听那冷雨(说课稿) 《春雨的色彩》说课稿 《春天的雨点》说课稿 《春雨的色彩》说课稿 《雷雨》课文 《蝙蝠和雷达》说课稿范例 《难忘的一课》说课稿1 诗两首《雨巷》说课稿 暴风雨启示说课稿 《听听那冷雨》说课稿 《 三亚落日》说课稿1 《金蝉脱壳》说课稿1 《黄山奇松》说课稿1 《桃花源记》说课稿1 《牛郎织女》说课稿1 《海伦·凯勒》说课稿1 《白杨礼赞》说课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