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秋声赋》教案+练习

小编: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秋天声音的赋文。赋是讲究句式整齐、对仗排比而又押韵的文体。唐宋古文家们改造,行文中增加了散文的成分,使它更自由灵活一些。欧阳修的这篇赋,是这种创新的成功之作。全文紧扣“秋声”之“声”,多角度描写秋的悲切肃杀,可谓淋漓尽致。 文章用第一人称的笔法来写。一开始作者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从静到动,令人悚惊的秋夜奇声,营造了一种悲凉气氛。作者用风声,波涛,金铁,行军四个比喻,从多方面和不同角度,由小到大,由远及近地形象地描绘了秋声状态。接着作者引出与童子对话,从浮想联翩,又回到现实,增强了艺术真实感。作者接着寻根溯源,探究秋声所以形成的缘由?接着,作者又从社会和自然两个方面,对秋声进行了剖析和议论。接着,作者仍然抓住秋声的主题,通过无情的草木与万物中最有感情、最有灵性的人的对比,抒发议论。

学情分析:从整体上来讲,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但积累的文言知识并不理想,文言文的学习还是一件让人 头疼的事情,绝大部分学生还是不感兴趣,学习只停留在重点实词虚词的积累上,背诵成为文言文学习的一大难题,至于感悟鉴赏方面,更为薄弱。这就需要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 学习文章用各种手法,将无形的秋声写的具体可感的写作特点

2、 理解作者在描写中融入的感情

3、 能背诵一二段至背诵全篇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研读文本,理解作者摹写秋声,化抽象为形象的方法

教学 方法:诵读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预习学案做的情况,让学生到黑板前书写出自己搜集整理的关于秋天的诗句,齐读,背诵。汇总学生预习时的疑难问题,简要的列在黑板上。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美的,春光灿烂,艳丽动人;夏天也是美的,热情奔放,令人回味无穷。那么,秋天呢?更是令人难忘的。中国的诗句中写秋的特别多,回想一下,本单元那些句子是写秋的。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诗中描写的景物都是萧条的、凋零的。那么欧阳修笔下的秋天优势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欧阳修的《秋声赋》。

板书课题,展示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结合预习学案,强调需要积累的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掌握文言句式。

2、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本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请大家进行分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讨论后明确,这篇散文,先写秋声,再写“秋之为状”,再论“何恨乎秋声”,概括而言,即摹秋声、绘秋状、论秋害三个部分。第二段写秋之为状,为什么会有如此之状貌?因为秋意味着刑、阴、兵、伤、杀……。因而,2、3两段可以合为一部分。最后一行写童子沉睡,虫声唧唧,是文章的尾声,也可列为一段。

3、赏读,探究文本

探究一:通过研读文本,理解作者多种手法摹写秋声,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的方法。

(1)课后 练习二中提到清代人在《古文观止》中评价《秋声赋》说:“秋声,无形者也,却写得形色宛然,变态百出。”请谈谈欧阳修是如何将无形的秋声写的具体可感的?

①、读课文第一段,首先从文中找到具体描写“秋声”的语句,再加以分析。(让学生分组找出具体语句)

明确:文章第一段“初淅沥以萧飒”至“但闻人马之行声”。

②、这几句话向来为人称道,把一个无形的秋声写的惟妙惟肖。大家快速朗读,前后位组成一个小组比赛背诵。(形成一个互相竞争的局面,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③、思考一下,这几个句子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对于表现秋声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运用比喻手法,声色渲染,为我们营造了一幅令人“悚然” ,令人感到“异哉”的动人心 魄的秋声图(可以让学生按照原文翻译来描绘一下这幅画面:这秋声刚开始像淅沥萧飒的细雨,忽然变得像澎湃的波涛,让人想象到大雨急至的场面。又把它比喻成衔枚疾走的赴敌之兵,让人想象到行军队伍那种虽无号令却又急骤前行的场面,似乎能听到行军脚步的“唰唰”声。)

(2)文本第二段

①、第二段有没有写到“秋声”呢?快速阅读,并回答描写秋声的语句

明确: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②、这段文字在具体写到这句有关秋声的特点以前,先写了什么?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明确:先写“秋之状”; 色,容,气,意四个方面。

③、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没有直接写秋之声,而运用这么多的笔墨来写秋之状呢,是不是离题了?(学生读课文,分组讨论并回答)

明确:不是离题。理由如下:

A.为写秋声做一个铺垫, 使写秋声的笔触不至于太突兀。

B.是烘托,使“秋之声”更为形象而有声势,是通过写秋天的悲凉,来表现秋声的悲,是烘托的写法。古人云:“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④、下面的一小段文字,似乎是对秋之状的再次引申写到春夏之交的草木之色,然后有些秋风过后的草木萧条之色,这里前后草色之变,又是运用的什么手法呢?

明确:对比。用前后色差之大来显示秋风的萧杀之力度。

⑤、文章写至此,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秋天的凄凄切切和秋之萧条。但是作者还嫌不够。大家来看,接下来作者又从哪几方面来写秋的? 这里讲到“五行”“时令”“乐音”,看起来非常杂乱,但是最终呢却都能归结到秋声上面,这种看似漫无目的,类似于意识流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修辞手法呢?

明确:“夫秋”至“物过剩而当杀”。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分别从几个方面来阐述秋萧条、伤夷的本质属性——“常以肃杀而为心”“物过剩而当杀”。

小结:这样,作者就运用了正面比喻手法,铺垫烘托手法,联想想象以及对比的手法,从秋之声、秋之状、秋之性几个方面来描绘了秋的肃杀。而“秋之声”始终是描写的核心。

探究二:文章主题思想(第三段)

    相关推荐

    《秋声赋》复习学案 《秋声赋》教案3 《秋声赋》教案7 《秋声赋》教案9 《秋声赋》教案1 《秋声赋》教案4 《秋声赋》教案6 《秋声赋》教学案(练习)[苏教版必修四] 《秋声赋》导学案 《秋声赋》学案2 《秋声赋》教案设计10 高一语文必修第四册秋声赋练习 《秋声赋》教学反思 欧阳修《秋声赋》教案9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12 《滕王阁序》《秋声赋》教案和练习(苏教版必修四) 《秋声赋》教案和译文(翻译) 《秋声赋》说课稿2 《秋声赋》教学反思2 《秋声赋》课堂实录 欧阳修《秋声赋》赏析 《秋声赋》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秋声赋》教案11(苏教版必修4) 秋声赋教学案[苏教版必修四] 《秋声赋》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高二语文下学期秋声赋教案 《秋声赋》课堂教学实录2 《声声慢》教案+练习 《秋声赋》说课稿(第一课时) 《秋声赋》教学设计(上岗考核用) 《赤壁赋》练习 《听听,秋的声音》精选练习题 《赤壁赋》练习题 《赤壁赋》课后练习答案 12听听,秋的声音练习题案例反思教学 赤壁赋练习题 《赤壁赋》巩固练习 声声慢练习巩固 声声慢课后练习及答案 《掌声》练习 《赤壁赋》课堂练习 《赤壁赋》阅读练习 《赤壁赋》关于练习 《赤壁赋》课堂练习 《赤壁赋》教案和课堂练习卷 声声慢课内外练习及答案 《掌声》练习题 《心声》练习题 《心声》强化练习 《心声》课后练习及答案 《心声》同步练习 回声课堂练习 《秋天》课后练习答案 听声同步练习 回声练习设计 《秋游》练习题 《秋游》小练习 《心声》同步练习 音乐之声练习 《心声》同步练习 《听听,秋的声音》教案 听听,秋的声音-教案 《听听、秋的声音》一课一练 [粤教必修二]《赤壁赋》练习2 《心声》同步练习2. 《秋天》课堂练习 《阿房宫赋》教案及练习(苏教版必修二) 《秋游》同步练习 《秋天》练习评测 听听,秋的声音-教案1 《赤壁赋》文言知识归纳练习 《故都的秋》课后练习答案 音乐之声同步练习 《春》《秋天》默写练习 《秋娃娃》同步练习 《秋天》练习评测二 《阿房宫赋》复习学案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教案 《阿房宫赋》教学练 《赤壁赋》学习要点及能力检测练习 《听听,秋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 《秋天的怀念》练习题及答案 《听听,秋的声音》 《秋天的雨》课后练习及答案 听听,秋的声音 《故都的秋》随堂练习 《秋天》练习设计之一 《秋天》同步达纲练习 《阿房宫赋》复习学案2 听听,秋的声音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山中访友》《秋天》教案及练习 《赤壁赋》训练提高 精选三年级上学期语文课后练习题:《听听,秋的声音》 12《听听,秋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案例 《听听,秋的声音》1 《北大荒的秋天》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