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之《写作导引》

小编: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之《写作导引》

写作导引

本专题的写作重点是获取和处理信息,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议论文的写作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有且只能有一个合乎题意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应当在文章最适宜的位置(一般是在文章的开头)旗帜鲜明地、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

第二,要在中心论点下面分解出两个或三个或“并列式”或“层递式”的分论点(又曰小论点)。决不容许眉毛胡子搅在一起。提出了分论点,就要摆事实,讲道理。讲道理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中心论点。通过剖析,把握事物的内部构造和内部矛盾、外部联系和外部矛盾。做到了这一点,“道理”和“理论”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第三,议论文的表述必须以说理为主,不可用“摆事实”代替“讲道理”,只能用“讲道理”带动“摆事实”。举例要有典型性,要少而精,一两个为宜。在行文中,记叙、描写越少越好,不能搞成议论文的“框架”,记叙文的“大肚皮”。

第四,有灵活运用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喻证法等多种论证方法,以增强说理的雄辩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如《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文“财富和包袱”这一部分的后面三个小节,作者运用了比喻、正反对比等论证方法首先提示辩证地把握传统的两重属性并非易事,指出由于认识偏差而引发出的两种倾向带来的严重后果。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把传统比喻为时装,比喻为文物等。再从正面分析传统为什么是财富是包袱,指出传统是内在物,是人群共同体的品质和精神。这里和前一节形成正反对比,用了对比论证。最后进一步明确,说明这种内在物的本质属性和由来,阐明应取的正确态度。又如《拿来主义》一文的第9段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以一系列比喻对如何实行拿来主义加以具体论述:“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需要区别,加以批判吸收的那些部分;“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一群姨太太”,比喻只供剥削阶段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如色情文化之类。这些比喻将如何“挑选、占有”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使读者理解了“拿来主义”的内涵。这些生动有力的论证方法,都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题目一:

选择一句古今意义或用法有所变化的格言或熟语,写一篇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

[写作指津]

我们看到一个作文题,往往囿于习惯性思维方式,正像心理学家由贝弗里奇所说:“在思考同一问题时,我们的思想往往重复同样的途径,这是因为各个观念已经合成为一个固定的思维锁链。习惯性思维程序的造成就好像条件反射一样,这样往往不能使人摆脱无益的思想途径。”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严重束缚了人的独创性,以致不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人云亦云,写出的的文章缺少个性,缺少新意。这就要求我们围绕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突破思维定势,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的甚至是奇异答案,写出有新意,写出有创见性的文章。

本题的写作,其实是一种辩论式作文题。如以“名师出高徒/名师未必出高徒”,“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未必事竟成”等为题作文,既要观点鲜明,又要注意论证的辩证法,不失之于片面偏激。再比如,人们常以“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作为借口,我偏说“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洁身自好,拒绝诱惑。一株牵牛花,别人赞美它勇于攀登,奋发向上,我偏批评它只要见到谁位置高就去攀附。如此运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勇敢地打破认识常规,就能得出全新的见解。

但需要指出的是,追求“见解新颖”,一定要建立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之上,如果一味“求新”而流于怪谬,则不可取。

题目二:

题目自拟,以“你是如何看待中西文化差异的”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写作指津]

写好本题有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从日常生活实例入手,透过生活现象,领悟出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如此才能写出见解独到的议论文。关于本文的立意可参照以下两个文段:

中西文化差异之我见

高旭东

每个民族都有共性,否则人类就不会有人性了。比如,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时间的关系是无论哪一种文化都要面对的。但是,在不同的文化当中,面对的方式却不一样。比如,就人和社会的关系来讲,中国人更讲究群众观念,就是让个体纳入整体当中,在总体的发展当中来照顾个人。而西方人更强调个人的独立性以及和社会的对立。我们看美国电影,经常看到一个个人主义英雄,在嘲弄整个社会。再比如,就人和时间的关系来讲,东西方的人都追求一种永恒、不朽;但是,西方人是以个人直接面对上帝,在与上帝的沟通当中,使自己的生命得以不朽;而中国人则是把个人纳入群体当中在整体族类当中得以不朽,就是说,人的生命是一条长河,而个体不过是一个浪花,浪花消失了,生命之河还在流淌;人的生命是一颗大树,而个体只不过是一片树叶,树叶消失了,整体大树的生命仍然树繁叶茂,树叶和浪花的消失也就不足惜了。因为在总体当中,个体的生命已经得到了永恒和不朽。

中西文化差异要点比较

中国——

1.思维——辩证逻辑、整体综合、混沌模糊 、得意忘形

2.伦理——孝、孝道、孝文化,百行孝为先

3.道德——人性本善、仁爱

4.政治——王道、仁政

5.处世哲学——中庸、含糊、不偏不倚

6.人际国际关系——和为贵、和而不同

7.制度——三纲五常式稳固的等级制

8.价值观——群体高于个体,家庭家族高于个人

9.宗教观——祖先崇拜代替上帝佛祖真主等神崇拜

10.人性观——强调社会性一面,收敛克制束缚节制乃至禁锢人性本能欲望一面

11.音乐——幽冷娴静悠长简约

12.休闲放松——纵情山水,踏青“咏而归”,琴棋书画

13.男女之爱——羞涩含蓄

西方——

1.思维——形式逻辑、分解分析、明析透彻、量化

2.伦理——有一般的孝敬,无孝道、孝文化

3.道德——人性本恶、原罪

4.政治——霸道、民主

5.处世哲学——彻底、明确、极端

6.人际国际关系——弱肉强食、丛林法则

7.制度——优胜劣汰、物竞天择式动荡的等级制

8.价值观——个人为中心、个体先于群体

9.宗教观——神崇拜高于一切人类

10.人性观——放纵崇尚本能欲望等动物性一面

11.音乐——交响摇滚热烈躁动

12.休闲放松——狂欢节式

13.男女之爱——大胆直露

第二,可采用“层进式”的议论结构来行文:摆现象→ 揭实质→ 论意义(危害)→ 提办法。

题目三:

搜集一组家乡或家庭的新老照片,以“昨天和今天”为题,写一写照片上的故事(或者为照片写解说词)

[写作指津]

明确题意,把握“故事”和“解说词”的写作特点,是写好本题的两个关键点。

关于照片上的故事——

要由照片上的人物、景物以及主体事件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要写出事件的波澜,写出时代和人物的变化;行文中要有场面、有细节、有景物的渲染。

关于写照片解说词——

写照片解说词要简介图片的创作背景,描绘图片表现的场景,抓住图中震撼人心的细节;还要适当想象图片之外的故事,表达出作品的情绪气氛、主题意义和观者自我内心的感受、情感共鸣。语言风格要符合图片的情境和氛围。

美文平台

[例文一]

近墨者未必黑作者

(一考生)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实这话也未必,从历史进行的角度来看,今天我们可以大胆地说:“近墨者未必黑”。

“近墨者黑”,是说和一些坏的、消极腐朽的人或事物长期在一起,耳濡目染,难免会受到侵蚀和破坏。这话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一刀切,一味地强调环境决定论,就难免失之偏颇,因而这里我就谈谈“近墨者未必黑”。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晋陶渊明,大家是顶熟悉的了,他就是“出淤泥而不染”、近墨而不黑的代表,在官场腐朽,民怨载道的封建社会里,陶渊明能自守清节、出而不染,实在不是一件易事。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同志在未参加革命之前,也是“军阀”出身,但他也能入能出,不忘高风亮节,而始终为中国革命事业奔走不息,亦为当世万流景仰。由此可见,近墨者完全可以不黑甚而至于更红。

当然,并非人人都能做到“近墨者不黑”,能够凛然自洁者须有特殊的机能方可。首先,自身要有很强的“免疫力”,只有自己具有一定水准的世界观方法论,只有自己心中装着一轮永不褪色的太阳,你才不会被暂时的迷雾所吞噬,你才不会被腐朽“演变”过去,否则,你很容易成为墨的“俘虏”。其次,还要能听那些逆耳的忠言,乐于向周围经验丰富的同志请教,这样你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及时地清理沾染上的点滴黑墨。只有这样,你才能保持一个堂堂正正的“我”。

时代的车轮已经划到第九十圈新时代的青年当有近墨不黑的勇气,拥有近墨能红的“机能”,如果我们都能像苏宁那样,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那么我们必能拥有一个鲜红的未来。

我们相信,近墨者可以不黑!…………

[例文二]

谈中西文化

林语堂

少时读《亚里斯多德》,使我不胜惊异的,就是读来不像古代人的文章,其思想、用字、造句,完全与现代西洋文相同,使人疑心所读的不是二千多年前古代希腊哲学家所写的,而是十九世纪或二十世纪的西洋论著。亚里斯多德的学问,不但是分科的,而且是分析的,对于动植物学、物理学、政治学,甚至对于诗文修辞,都有精细的推论。最重要的是他的《逻辑学》定逻辑的形式系统。后来这逻辑系统统制西欧二千年的学术。西洋学术是出于这系统,所以难怪今日西人思想法与亚里斯多德同一面目。

后来我回来重读中国经史,就觉得中国思想大不相同。初看时,似乎推理不够精细,立论不够谨严。格言式的判断多,而推理的辩证少。子思言“率性之谓道”,怎么“率性”,率什么性,子思不肯阐发下去,只由读者去体会罢了。

经过几十年的思考,才觉悟这体会之道,与演绎之理,大大不同。这是中西思想法不同之大关键,就是直觉与推理之不同。直觉就是体会、体悟、妙悟。因这思想法之不同,乃使中西哲学走入不同的趋向。要明白中西哲学思想之精奥,必先明白这思想法之不同,然后可得平衡之论而明白利弊。

单以道字而论,中国所谓道,非西洋所谓真理(Truth)。中国人讲天道人道,西洋人也讲天道人道。但是中文道字,西文没有。西文Truth字,讲客观的真理,中文也似乎少这观念。老实说,中国人对客观的确与不确,不大感兴趣。对于行为的是非,乃大感兴趣。中文是非两字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客观的事实之真伪,一是行为之是非,含有道德上的评判。

英文便分出真伪之True—false及是非之Right—wrong。我们所谓“各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常常含有道德上之评判,不单是真理之是非。中国之所谓道是要行的,可行之谓道,去行无所谓道。所以孔子说,“道不远人。人以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西人言客观的真理,只要是真,虽然远人,为什么不可以为道?这样讲下去,东西思想内容难免就不同了。

大体上,我们可以说:

一、西洋重系统的哲学,而中国无之。系统的哲学就是所谓Systematic philosphy,就是把一条理论,贯串一切,自己成立一理论的大系统,如康德、黑格尔等。在西洋人看来,你没有系统的哲学,就不足当“哲学”二字的名称。系统的哲学,是一种推论的结构,有前题,有证实,有结论的踪迹可寻,如七宝楼台,有轮廓,有基石,有顶层,琳琅满目。

中国的哲言,字字珠玑,如夜明宝珠,单独一个,足以炫耀万世。又如半夜流星,忽隐忽现,不知来源,不测去向。爱墨生(Emerson)是美国有名的论文家,所说的都是精深的议论,很近中国式。就有人批评他不足称为哲学家,因为他有雕金削玉的名言,却找不到系统的线索。正要听他阐发论据时,他已经谈到别的题目去,也只让读者自己体会去罢。中国思想,如墨子,如王夫之,有精细详切的推论的极少。

二、中国人不重形而上学,因为与身体力行无关。老庄有形而上学,但是言简意赅,还是令人自己揣摩。子贡问“死者有知乎?”孔子很幽默答道“等你死后,就知道了”(见《孔子家语》)。一句话把死的问题排开。董仲舒讲阴阳,有天人合一之论,是有形而上学色彩的。后来宋朝周濂溪、张横渠诸人,都有相当清楚的宇宙论,但这些都是受佛学的影响。佛学在中国,能为学人所看重,因为他有这一套形而上学的辩论,是古代中国哲学所无的。世界思想三大系统,一是孔孟思想,二是佛教,三是希腊及西洋思想,而实际上佛学的推论,还是近于亚利安族(Aryan)思想方式,近于西洋,而不能归入东方思想的系统。后来宋儒输入佛家的血脉,成为理学,谈心说性,而根本谈不到佛家的知识论(所谓“意识”),硬把格物致知套上。实际上,程朱等之形而上学,还是谈不过释迦,没有什么出色。

三、中国人不注重逻辑,尤不喜爱抽象的术语。佛家因明之学,不受中国人欢迎。别墨好辩,也是自生自灭。庄生评惠施“其道舛驳”,公孙龙“能胜人之口,不能胜人之心”,庄生言“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就是看不起争辩的词汇。现今西洋学术文字,最明显的就是专门抽象名词之多。专门术语就是逻辑的工具。古人之道常隐于荣华,今日之常隐于专门术语。见道不笃,则荣华术语日多。中国人留学学心理学、社会学,那里是学社会学,常只是学社会学的专门术语而已。凡能深入浅出的人,都不肯靠这些专门术语为学问的华冕。以上所举三点,是西洋思想之长处,也就是他们的短处。系统的哲学,主见太深。形而上学易入空虚。抽象的名词理论,易脱现实,失了刚健的现实感。

总而言之,中国重实践,西方重推理。中国重近情,西人重逻辑。中国哲学重立身安命,西人重客观的了解与剖析。西人重分析,中国重直感。西洋人重求知,求客观的真理。中国人重求道,求可行之道。这些都是基于思想法之不同。

题目链接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1)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从接触到交流到变化,中间有着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大体说来,两种不同文化(带着自己的文化传统)由于婚姻、交通、贸易、扩张、侵略等原因而接触而互播时,起先往往互相惊奇,彼此观望;而后则互相攻讦,彼此拒斥;最后乃互相学习,彼此交流。而学习所取、交流所得,仍待经过自己文化传统这个“有机体”的咀嚼、消化和吸收,或者叫做整合,才会成为传统的一个新成分,带来传统的变化。

(节选自庞朴的《文化传统》)

(2)没有一种文化是尽善尽美的,这也正是多种文化存在的意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我们当今时代的中国人所应该坚持的正常心态。厚古薄今,怨天尤人,都是无谓之叹。而且,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也并非就是彼此兼并和屈从那么简单的事情,更可能是在较高层次上的一种整合。

(节选自solonews的《无奈的归因:文化衰落的追根溯源》)

以上两则文字论述了文化传统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变化自己的内容。其实,这两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学习、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请根据你对这两则文字的感悟,以“交流与碰撞”为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21世纪世界教育的核心主题之一是“学会共同生活”,而“学会共同生活”的核心内容是“学会合作”。试围绕“学会合作”的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英国的皮亚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循环图。谁能想到,这竟是一个闯了祸的小学生的作品。当年,小学生麦克劳德出于好奇心,想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的,就杀了一只狗,谁知这只狗恰巧是校长的宠物。校长决定给他以惩罚,罚他完成上述两幅画。麦克劳德后来成了著名的解剖学家。

请以“闯祸与创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点拔:

1.这道题是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命题的用意是让学生用“文化传统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变化自己的内容”的基本原理来看“学习、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认识社会”。继承传统或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同时又有所创新,这些可以作为写作的方向。

从材料本身来看,谈的是“交流与碰撞”的辩证关系。材料表面上谈的是“文化传统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变化自己的内容”,但作文时,考生必须展开相似联想和类比联想,如将内、外关系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联系起来,如个人和集体、现实和理想、局部和全局的关系等,能够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找到其具象;然后再将具体事物进行再抽象,在抽象的过程中,要对事物进行认知和评价,将全文的主旨进行升华,这样才能得到满意的分数。

2.合作的领域很多,同学们可以从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中选取材料,可以写与老师、家长、同学、朋友等熟悉的人合作,也可以写与陌生人合作,还可以写与集体的合作,更可以写与“自己”合作(学会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或自己的毅力与勤奋等)。可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说起;可高层建瓴叙谈,也可以小见大行文;既可写正面的(成功的)合作,也可写反面的(失败的)合作。可以表达这样的主题:合作是事业取得成功的保证,合作万事兴。

3.根据话题提示,此文应以“闯祸与创新”的关系为写作中心。显然,我们要对“闯祸”这一在人们观念中属贬义的行为作出重新认识和评价。也许有些“闯祸”确实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它会给人们带来不幸和灾难,但也有些“闯祸”恰恰是对旧事物的破坏,对旧传统的反叛,因此,就带有一种革命性的色彩,具有创新的内涵。

    相关推荐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三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教案 苏教版必修三语文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复习学案 专题三《文明的对话》复习学案2(苏教版必修三)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题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测试卷(苏教版) 必修三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之《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乔治•萨顿)导学与评价 专题三《文明的对话》复习学案 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版块三《永志不忘》写作备课资料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测试卷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测试卷(人教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复习提纲 2017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测试卷 “感悟”话题作文写作导引_语文论文 苏教版必修三第一专题《祖国土》教案 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三《月是故乡明》学案(教师版) 专题四《寻觅文言津梁》导学案2(苏教版必修三) 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三《月是故乡明》学案(学生版) 苏教版必修三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教案 2017年高三语文必修三期中测试题 高三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的测试题 专题辅导:高一语文必修三《蜀道难》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老王》导学案7 苏教版必修三《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教案 苏教版必修一: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一 苏教版必修二: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二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备课记录 苏教版必修教材写作训练教案——第三章:记叙文 高三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题 苏教版必修三语文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复习学案 人教版高三语文暑假作业: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作业试卷 苏教版必修三《语言,存在的家园》专题学案 苏教版必修三“语言,存在的家园”专题学案 苏教版必修教材写作训练教案——第五章:说明文 高三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专题测试卷 高二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教案合集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综合训练题2016 2016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综合训练题 苏教版必修三“祖国土”专题教材分析 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同步练习题集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长江三峡》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教案 苏教版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教案 苏教版必修五第三专题备课建议:直面人生 中考作文写作辅导:话题作文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预测题 高三语文作文专题训练 高三语文作文专题训练 高三语文作文专题训练 高三语文作文专题训练 高三语文作文专题训练 高三语文作文专题训练 高三语文作文专题训练 高三语文作文专题训练 高三语文作文专题训练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默写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必修三语文教案合集 高三语文作文专题训练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复习教案 2017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人教版 高二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题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检测题(粤教版)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训练题 高三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检测题 《老王》导学案15(苏教版必修三)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检测题 2017年高三语文必修三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高三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团队精神”话题作文写作导引及示例 苏教版必修1“像山那样思考”专题“大自然的智慧”记叙文写作指导 点拨 对话 下水——谈指导学生写作话题作文 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苏教版必修二写作专题二训练指导 高三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检测题 苏教版必修三语文第一单元试题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必修三第4单元文明的踪迹单元试卷 写作专题《写作,也是对话》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必修五语文第三单元练习卷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检测题2016 苏教版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教案合集 苏教版必修三语文《品质》教案9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祖国土》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诗情鉴赏》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千古江山》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试题 高一必修三语文综合测试题 高三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二:专题三:历史的回声 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复习教师版 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文复习学案 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随堂练习:师说 高二必修3语文第三单元训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