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鸿门宴》说课材料

小编:

《鸿门宴》是新编高中语文试用教材文言文单元的讲读篇目,由七个段落组成,节选自司马迁的文史名著《史记》,是《项羽本纪》中的精彩片段。它记载了推翻秦王朝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果实而展开的第一场惊心动魄、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情节跌宕起伏,结构完整,生动地刻画了项羽和刘邦等四组不同性格的人物,展现了作者娴熟的艺术技巧,堪称史传文学的经典名篇。

为使学生真正了解《鸿门宴》所代表的《史记》集史实和传记于一身的突出特点、成就,及按照《教学大纲》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一为是分析项羽、刘邦等人物形象;又依据《教学大纲》中有关“诵读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的要求,和《考试说明》关于文言文阅读的“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规定,我将教学重点二确定为积累掌握重点实词“幸”“如”“举”“谢”等,教学难点确定为掌握文中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由于《鸿门宴》的篇幅较长,用一节课来完成以上教学任务有较大难度,所以围绕着本文的重点难点我设计了预习提纲,让学生在重点实词、活用字及特殊句式、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刻画方法等方面进行充分的、有目的的预习,以减轻课上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我导入新课的方法是播放歌曲《霸王别姬》的片断以引出项羽的结局,指出失败的原因是项羽的性格在鸿门宴中酿下的祸根,由此导入《鸿门宴》。这个设计可以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并认识到鸿门宴这一事件是历史的重要转折,加深感受。

对《鸿门宴》一文的教学,我分为提问预习、概述情节、翻译理解、分析人物、刻画方法和总结全文六个步骤进行,其中翻译理解、分析人物和刻画方法是教学重点、难点所在。下面就每个步骤具体说说我的想法。

一、提问预习部分。我设置了有关司马迁和《史记》的习题,历史背景则采用学生口述的方法,目的是检查学生对作家作品和故事背景的预习情况。

二、概述情节部分。对鸿门宴文脉的把握,我要求学生先复述故事,后概述情节,再划分层次。这可以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全面地熟悉故事,把握矛盾迭出、三起三落的情节,又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更为翻译理解和分析人物奠定基础。我的答案提示全部采用四至五字的概括,并串联成线,连贯清晰:

曹 范 项 张 刘 刘 项 范 项 樊 项 沛 张 项 沛

无 增 伯 良 项 邦 羽 增 庄 哙 王 公 良 王 公

伤→说→访→献→约→谢→设→示→舞→闯→赐→出→入→受→除

告 项 张 计 婚 罪 宴 意 剑 帐 酒 逃 谢 璧 奸

密 羽 良 策 姻 座

三、翻译理解部分。我设计的是两个环节。一是让学生粗读原文,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大意,重点完成三个内容:依据文脉推断不懂的词义,点出重点的实词,框出通假字并归纳规律;二是让学生细读原文,进一步落实字句的翻译,主要完成两个任务:实词活用、特殊句式及其规律总结。两个环节是由简入难的过程。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文字浅易,并且是典范的记传性文体,因而对高一学生来说大部分内容比较易于理解和翻译。对那些不易懂的字词就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提供的语境、前后涉及的情节加以推测、判断,以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好方法。要求学生点出重点实词、框出通假字,主要是为帮助学生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异读现象、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的词语,并进一步得出规律,指导今后的文言文学习。

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文言文翻译中难度较大,也是本文教学的两大难点。要求学生标出有活用现象的字和划出句式特殊的句子,是基于两点考虑:(一)积累一定数量的第一手例句;(二)引导学生加以分类,找出每类的相同特征,并抽取出来

形成规律性的东西,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能由学会一个到会学多个。

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养成用符号法表示重点字句的好习惯,如点、框、圈、划线等符号应约定一致,便于突出翻译中的重点、难点及复习。

我的提示着重归纳了实词“幸”“如”“举”“谢”等,名词活用、使动用法、宾语前置、被动句和省略句,全部采用表格的形式,可由学生填充相关内容,既是训练又是归纳。

四、分析人物部分,是本文的一大重点。为更好地使学生了解史传文学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准确把握人物性格,我设计了四个问题:

题1.项羽是怎样一步步地由主动走向被动的?刘邦又是怎样一步步地由

被动走向主动的?

题2.项羽、刘邦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问题1是对内容的把握,可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通过对比讨论分析,学生会看到这是一个矛盾不断转化的过程,即沿着战与不战、杀与不杀、追与不追三组连贯的矛盾,项羽由主动转向被动,刘邦由被动转向主动。而其中根本原因则在于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由此导入问题2对项刘性格的概括。这样,问题1成为问题2的铺垫,并可以使学生感到人物性格是在矛盾中刻画的,这也为人物刻画方法的总结埋下伏笔。

概括项羽性格时,学生可能对他“为人不忍”的性格有不同认识,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就这一点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争论,挖掘出项羽性格的弱点,及其在这场斗争中埋下的祸根,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认清项羽的悲剧绝非偶然,可以说是性格悲剧。

我将这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用表格形式进行提示,由刘项双方的转化推出人物不同的性格,既有相应的概括,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题3.如果刘邦不去鸿门向项羽谢罪,会有怎样的结局?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这是两个假设性的问题,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想象和思考,推想可能的历史,学生设想的结局可能是多样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合乎一定的逻辑就可以,不求答案一致。借此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刘邦、项羽的不同性格可能造成的结局,进而启迪学生多样的思维,锻炼语言表达。

题4.文中还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简略说说他们的性格。

设置这道题目的有二:一是全面把握本文中的性格鲜明的人物的需要;二是突出四组人物的对比塑造,为总结人物刻画方法作伏笔。

五、刻画方法部分。由于前一部分的铺垫,学生会比较容易地归纳出在矛盾中和对比映衬中刻画这两条,而在初中学过的《孔乙己》等小说中刻画方法也会使较多的学生联想到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是使人物栩栩如生重要方法这一条,所以学生自己就可以很快归纳出来。

六、我引用列宁的比喻——有时历史的发展就像一个人想要进入一大串房间中的一间,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另一个房间——对全文进行总结,给学生以更多的思考和借鉴。

作业布置两点:一联系情节背诵第三、四段;二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从“鸿门宴”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最后,说说板书设计。最上方两行分别横写标题“鸿门宴”和“司马迁”。板书重心是项羽、刘邦的人物分析:上半部分左边横写“项羽”,中间对应其主要性格“自矜功伐、为人不忍”,右边对应其形势的转化情况“主动”到“被动”;下半部分左边横写“刘邦”,中间对应其主要性格“能屈能伸、狡诈果断”,右边对应“被动”到“主动”,各自用线相连,上下形成鲜明对比。这个板书设计可以突出本文人物传记的特色和人物的鲜明性格及由此产生的形势逆转,是为教学重点的突出服务的。


    相关推荐

    《鸿门宴》说课稿 《鸿门宴》说课稿 《鸿门宴》说课稿 鸿门宴教学材料和设计 《鸿门宴》说课设计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 鸿门宴(一).. 《鸿门宴》说案设计 高一上册《鸿门宴》说课稿 《鸿门宴》课本剧 《鸿门宴》学... 鸿门宴翻译 《鸿门宴》赏析 《鸿门宴》译文 高中语文鸿门宴说课稿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设计 铁皮鸿门宴. 《鸿门宴》学案 《鸿门宴》课文补充 《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破绽 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之谜 《鸿门宴》备课指导 《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译文 《鸿门宴》学教案 《鸿门宴》教案9 第二册鸿门宴 《鸿门宴》教案3 《鸿门宴》通假字 《鸿门宴》课时测试题 《鸿门宴》课本剧剧本 第二册鸿门宴 《鸿门宴》教案2 《鸿门宴》学案3 《鸿门宴》学案1 第二册鸿门宴 《鸿门宴》导学案 《鸿门宴》教案4 《鸿门宴》教案6 《鸿门宴》教案16 《鸿门宴》教案2 《鸿门宴》课堂教学实录 鸿门宴教案设计 鸿门宴教案设计一等奖4课时 语文教案-鸿门宴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教案 《鸿门宴》优秀教案 《鸿门宴》学习参考 《鸿门宴》导学案2 《鸿门宴》知识梳理 《鸿门宴》导学案7 《鸿门宴》导学案 《鸿门宴》教案8 《鸿门宴》教案5 《鸿门宴》教案1 《鸿门宴》教案30 《鸿门宴》课后练习答案 《鸿门宴》教案设计 《鸿门宴》教学反思 《鸿门宴》人物形象 《鸿门宴》复习学案 鸿门宴读后感(四)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教学实录 鸿门宴教学札记 《鸿门宴》座次新解 鸿门宴读后感(一) 鸿门宴读后感(五) 《鸿门宴》导学案6 语文教案-鸿门宴 鸿门宴座次新解 《鸿门宴》导学案4 《鸿门宴》导学案11 《鸿门宴》教学设计 鸿门宴读后感(三) 《鸿门宴》课件制作指导 《鸿门宴》(司马迁)电子课文 《鸿门宴》教学设计9 《鸿门宴》教案设计3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教学设计12 鸿门宴是什么意思 《鸿门宴》练习题设计 鸿门宴教案设计 《鸿门宴》教学案例 鸿门宴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