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凄风冷雨亦成诗——浅论《听听那冷雨》的诗化特征

小编:

凄风冷雨亦成诗——浅论《听听那冷雨》的诗化特征

余光中先生的散文被称为“缪斯的延长”,这是指他散文有诗的气质,像诗一样优美,情深,富于形象性。我们读《听听那冷雨》(人教版读本第三册,苏教版第二册),可以发现通篇文字近乎奢华,将汉语的魅力发挥到极致。低声吟哦 ,细细咀嚼,如梦如幻,身心俱入氤氲雨气之中。

一. 凝敛生动的文字

《听听那冷雨》的文字凝练而隽永,是诗化的语言。“连思想也是潮润润的”“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雨……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等句子,被评论家公认为诗化之笔。 在日式的古屋听雨一段,连用 “挟”“掀”“压”“泻”“扑”“弹”“刷”“鞭”“打”等动词,用词富于变化,凝练而准确,生动的表现了七月台风台雨的狂野。

文字的生动多变还表现在修辞的多变。对偶如“天潮潮地湿湿”,拟人如“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排比如“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在,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 “鸟声减了啾啾,蛙声沉了阁阁,秋天的虫吟也减了唧唧。”倒装如“窗外在喊谁”“握着雨伞,他听那冷雨打在伞上,索性更冷一些就好了,他想。” 比喻是天才的标志(亚里士多德),《听听那冷雨》更不例外,形象生动的比喻俯拾皆是。如“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据说住在竹楼上面,急雨声如瀑布,密雪声比碎玉……。”“ 天,蓝似安格罗?萨克逊人的眼睛,地,红如印地安人的肌肤,云,却是罕见的白鸟。”形象的文字,多变的修辞让散文具有了诗般的灵动。

二.敲打乐式的音乐美感

细心吟哦《听听那冷雨》,可以发现散文极具音乐的美感。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叠音词写雨,如“淋淋漓漓”“点点滴滴”等,不仅使雨态表现得更加形象,也使散文具有了一种和谐的音韵美。“廿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同音异义字的使用,又给人以错综变化之感。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连成一气的双声词接着用也让语句错落有致,富有乐感。“雨来了,轻轻地敲打着这城市……远远近近……细细密密……滴滴点点滴滴……细细琐琐屑屑……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打,间间歇歇敲击着一个雨季……”“鸟声减了啾啾,蛙声沉了阁阁,秋天的虫吟也减了唧唧。”象声词与叠词的联用,化抽象为具体,化干涩为潮润,化无声为有声。

“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类似长短句的大量运用,也造成了结构上的音乐美感。《听听那冷雨》的主旨易于把握,即表达作者难遣的家国愁思,以及对中华文化的赞美与眷恋。该文特殊之处正在于形式,诗人用作诗的方式解构文字,打破书写秩序,依靠句子的长短组织变化,造成极富敲打乐式的音乐美感。

三. 缠绵悠长的形象

句子的长短变化不仅可以形成强烈的节奏感,更可以表达无限的感叹。句子的长正好表现出雨下个不停,雨淅淅沥沥的形象呼之欲出,如“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语言的密集运用,构成频繁可见的长句,在形式上,直接以缠绵悠长的形象示人,成功的营造出朦胧氤氲的语言雨气。

作者由眼前的雨联想到“雨”这一汉字,以对汉字的钟爱来倾注真切的赤子之情。听上去总有那么一点凄凉,一点凄清,甚有一点凄楚。淋漓不尽的雨线扯长了作者的家国愁思,思乡之情就与那冷冷的雨丝交融在一起,消散在烟雨苍茫之处。文章围绕作者听雨时迷离与惆怅的心绪来展现,那是一种印在心际的不懈的乡愁,那是一种漂泊在外的游子遥想自己暖家的感觉。这种思乡的愁绪投射到一串串的雨珠上,穿透于一层层的雨帘中,一丝丝的雾气飘浮其间,一切便会染上一缕缕灰蒙蒙的寒颤。季雨绵绵,乡愁悠悠!

四.朦胧迷幻的意境

意境是主观感情融于客观景物的审美空间,是诗歌的重要标志。围绕春雨,作者创造出了一种朦胧沉郁的诗的意境。诗人用极富表现力的文字构成朦胧氤氲的雨气背景,黑白片似的冷雨贯穿散文始终,将一种灰蒙蒙、潮湿湿的内涵叠加。而弥漫在这氤氲雨气中的是诗人绵延不绝的乡愁,是游子眷恋与赞美中国文化的赤子之心。

“乡愁渐生灯影外,客愁多在雨声中。”诗人余光中以其无碍的文才,以文为诗,化雨成泪,凄凄切切的诉说那乡愁难搁的苦楚。让人哀惋,让人叹息。

    相关推荐

    听听那冷雨 《听听那冷冷的雨》教案3 《听听那冷冷的雨》教案1 《听听那冷冷的雨》教案5 《听听那冷雨》:最是那柔情的冷雨 《听听那冷冷的雨》教案2 《听听那冷冷的雨》教案6 《听听那冷冷的雨》教案7 我教《听听那冷雨》 赏析《听听那冷雨》 《听听那冷雨》赏析 《听听那冷雨》教案 听听那冷雨(说课稿) 《听听那冷雨》教案2 《听听那冷雨》教案7 《听听那冷雨》教案10 《听听那冷雨》学案2 《听听那冷雨》教案5 《听听那冷雨》教案9 《听听那冷雨》教案3 《听听那冷雨》教案12 《听听那冷雨》教案17 《听听那冷雨》教案6 《听听那冷雨》说课稿 《听听那冷雨》教案8 《听听那冷雨》教案11 《听听那冷雨》教案14 《听听那冷雨》教案19 《听听那冷雨》教案20 读《听听那冷雨》有感 《听听那冷雨》教学思路 摭论《听听那冷雨》的叠词修辞美 《听听那冷雨》教后反思 《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 《听听那冷雨》优秀教案 《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 《听听那冷雨》导学案3 《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2 《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5 《听听那冷雨》课堂实录4 《听听那冷雨》优秀教案25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赏析 《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3 《听听那冷雨》教学实录3 《听听那冷雨》课堂实录1 《听听那冷雨》教学反思2 《听听那冷雨》教学构想[简案] 《听听那冷雨》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高一语文《听听那冷雨》教案 《听听那冷雨》教案教学设计18 《听听那冷雨》(节选)教学简案22 《下雨天,真好》《雷雨前》《夜雨诗意》《听听那冷雨》教案及练习 《听听那冷雨》课堂教学实录5 《听听那冷雨》重点段落阅读提领 听听那冷雨·教案(苏教版必修二) 《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教案及练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夜雨诗意》、《听听那冷雨》复习教案 高一语文《听听那冷雨》教案23(苏教版) 《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4[苏教版必修二] 高一语文《听听那冷雨》教案 苏教版必修2 《听听那冷雨》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教案及练习(教学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听听那冷雨》说课稿 江苏省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观摩活动《听听那冷雨》 《听听那冷雨》江苏省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观摩活动 凄美的孤独──《雨巷》的情感特征 《聽聽那冷雨》補充講義(台湾版) 冷冷的邓拓故居 浅谈作文的冷思考 淡化语法教学的冷思考 和风细雨话友情──听《去年的树》有感 和风细雨话友情──听《去年的树》有感 生成性资源开发的冷思考 生成性资源开发的冷思考 清冷的背影 李商隐《风雨》诗词鉴赏 《桂花雨》听课随笔 《雨铃铛》听课有感 《雨点儿》听课感悟 《桂花雨》听课随想 《雨铃铛》听课有感 《桂花雨》听后小感 听刘俊的《桂花雨》有感 听刘俊的《桂花雨》有感 写雨诗例说_语文论文 冷泉亭记 表扬与冷落 雨诗语趣 夜雨诗意 关于“雨”的诗文 关于“雨”的诗文 关于“雨”的诗文 关于“雨”的诗文 海子诗歌的“青春期”特征 古诗中的大自然──诗中雨 古诗中的大自然──诗中雨 冷眼看质疑 冷眼看质疑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