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导学案

小编: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的概念、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树立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

2. 学习本文比较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3、能结合自己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传统文化、文化传统内涵及其意义;把握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

难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述对文本的理解。

【学习方法】采用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学习迁移法。

【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庞朴,著名学者,思想家,中国哲学、史学家,1928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市,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生毕业,1957年转入中国哲学史研究,1974年开始涉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诸方面知识领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著作有《沉思录》《良莠集》《一分为三》《公孙龙子研究》《儒家辩证法研究》《帛书五行研究》《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等,主编有《中国儒学》等书刊。

2、 探寻背景:中学语文在线

①二十年以前,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以“破四旧”的名义把中国传统文化加以“封资修”“大洋古”之名予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作为对这种大破坏的反作用,在中国大陆掀起过一阵“文化热”。此之所谓文化大体就是指的中国的文化传统。

人们发现,传统文化不但并不如文化大革命所认为的那样坏,而且为了救治大革命的祸殃,还迫切需要恢复提倡“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传统文化。但是,同时也有另一种认识产生,认为文化大革命固然是以最最最革命的名义发动的,实际上却代表了中国传统中最最最反动的黑暗的东西。八十年代上半期,很有一些论证文化大革命为“封建社会主义”,论证应当“建立社会主义高度民族,”的文章发表在像《人民日报》这样的权威报刊上,不过这阵风刮得并不长,热闹了没有几天,很快就过去了。

从九十年代开始,我就渐渐形成了一种看法,蒙蒙胧胧地认为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是不同的。后来知道庞朴同志也有相似的看法,他还把这个意思写成论文,在1993年“东亚经济社会思想与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发表,后来又发表在同年《中国社会科学季刊》上,题目就叫做“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很受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

(李慎之《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兼论中国的专制主义》

②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些过激的口号和行为作出了理性的分析。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活跃。也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学,成为一时的风尚,针对这种种现象,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做出分析。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给下中学语文在线列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媲( )美 昙( )花一现 惰( )性 攻讦( )

斑驳( )陆离 钳( )制 咀嚼( ) 自戕( )

刮垢( )磨光 蜕( )除 有史可稽( ) 一蹴( )而就

烙( )印 威慑( )

二、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抱残守缺:

明日黄花:

昙花一现:

余风遗响:

一蹴而就:

斑驳陆离:

三、整体感知:课文作者阐述了一个怎样的基本观点?(点拨:找出相关语句,概括表述。)

四、品味赏读,研习以下问题。

1:作者对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持什么看法?

2: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者各有什么特征?

3:说一说文本最后三个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如做到论证严密的?

【学习反思】本文既是学术性议论文(文体角度),又是关系性议论文(表达方式),但我们却并不感到晦涩难懂。这是因为,作者在保持学术研究严肃性的前提之下追求文采,表述通俗,使文章具有议论文的辨证性的同时又饶有风趣。选取体会最深的一点谈谈理由。(点拨:可从语言和论证的角度来谈)

【作业布置】 文章引言部分明确指出了“传统”与“文化”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请找出来并把相关语句摘抄在下面。中学语文在线

摘抄: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题)

最近我读到一位得到海外文化学者赏识的青年朋友写的文章。她认为文化传统(儒家思想)积淀在我们思想深处是难以摆脱的。为了证明这没有什么不好,她举出甚至海外唐人街所存在的那些陈规陋俗也一直在起着文化上的认同作用,形成了民族的凝聚力,使中国人虽身居异邦而历久不被同化。这种议论令我惊讶。为了这种狭隘的民族意识竟乞灵于陈规陋俗,岂不过于贬损这个民族?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能依靠落后意识,而应当是进步的,和人类意识一致而不是背道而驰的,不是排斥其他民族而是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依靠陈规陋俗来维持民族的凝聚力,这将是怎样一种民族意识?“五四”时期,鲁迅直斥那些为封建主义撑腰的国粹派歌颂旧习惯旧制度并不是什么爱国,而只是“兽爱”。这话虽然激愤,却是真理。

我不能同意认为积淀在思想深处的文化传统是无法突破的这种悲观论点。自然,传统是像习惯力一样甚或更加顽强,没有人否认这一点。但它毕竟不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的。现在很盛行一种理论,例如,在为海外学者著作写的一篇序言中曾有这样的说法:“任何人都是处于他长期生活的传统中,因而他反传统实际上也不可离开自己的传统。”这说法似乎有些离奇,但却流行于某些海外学者中。比如林毓生的《中国意识的危机》断言:“五四”的全盘性的反传统主义本身就是根源于中国的“传统思想模式”。如果用简明的表述,这就是说“五四”的全盘性反传统主义是被更深层的传统意识所支配所渗透的。我觉得这里所说的前提是有待论证的。过去,我们把“阶级”当作涵盖一切、代替一切、超批判超逻辑的主体,认为它无处不在,每个人从生到死都无法逃脱它打下的烙印。现在,我觉得一些文章谈到“传统”时似乎也有这种趋向。我不赞成超批判超逻辑的“阶级论”,也不能赞成超批判超逻辑的“传统论”。为什么中国的思想模式是文化的整体观——形成“借思想文化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造成了“五四”的“全盘反传统主义”?这需要论证和证据。中学语文在线

构成文化传统的要素需具有稳定性、持久性、连续性,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不能随着时代的进展与社会的变迁而消亡。哲学是思想的思想,在文化传统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但我认为构成文化传统的应该是比哲学思想具有更大的稳定性、连续性、持久性的东西。依我看这就是:这一民族在创造力上所显示出的特点;共同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抒情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最根本的价值观念。据此,我的初步看法是中国文化传统具有这样几个特点:靠意会而不借助言传的体知的思维方式,强调同一性忽视特殊性的尚同思想,以道德为本位的价值观念。以上这些特点较之儒家或儒道互补或三教同源等哲学思想具有更大的稳定性、连续性、持久性。这方面,我曾在别的教学设计文章中作过一些论述,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加以探讨。这里我只是想说明我并非没有认识到文化传统的顽强性。文化传统如果按照我们的主观愿望一下子就可以摆脱或突破,那也不成其为文化传统了。我只是反对把文化传统看做是命定无法摆脱或突破的这种消极观点。“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走祖先的路,这本身就是儒家的保守观点。我认为在一定情况下,如果不能突破传统的某些规范,就不可能有发展和进步。人类最初倘使不突破人猿用四肢行走的传统,而变为用两脚行走,就不能完成从猿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历史性转变。

    相关推荐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学案2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1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2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9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导学案2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5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_语文论文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反思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研究课教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自读导与练(教师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教案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反思2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学案+课堂实录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公开课教案8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堂教学实录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同步练习及答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4[苏教版必修三]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教案及练习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教学设计7(苏教版必修3) 苏教版高二语文上册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同步练习题 《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教案1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解读 传统拜年文化:拒绝金钱暴力 传统居住环境与古典文化的互动_语文论文 古诗中的色彩美与传统文化品位的培养 孔子、《论语》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终结 文言文教学与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四题_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的改革与传统 喜欢最重要 传统文化教育不宜强求 什么是传统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从传统的“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新文化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精品教案二教学案例反思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口语交际)|课标教材 语文:话语重建与传统回归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精品教案一教学案例反思 传统风筝与吉祥寓意 小学一年级中华传统文化教案上学期2022年精选 2017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三年级上册习作《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优质教案 语文教育传统的“错位” 尊老爱幼的传统 传统的民族节日 高考综合性学习-朗诵唐宋诗词·感悟传统文化 杜甫: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符号──对杜甫文化意义的深入思考 《传统佳节》教案之一 老北京传统吆喝 关于传统的诠释_语文论文 传统板书不可废 传统不必这样红 《传统佳节》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精品教案一教学案例反思 扬传统文化 尚和谐自然——学校端午节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 张志公: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 《水浒传》与梁山泊文化渊源 《传统佳节》教学设计之一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启示三则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启示 熟读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启示 多作 传统童谣中的ao ou iu 体会”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 传统文化教育该何去何从?——访北京四中特级教师李家声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启示 广游 “道统”与“政统”之间_语文论文 走进戏曲天地 感受传统文化──《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教学案例 中国传统智慧:从“道”说起 《识字1传统节日》教学反思 走进戏曲天地 感受传统文化──《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教学案例 鲁迅何以猛烈攻打“传统” 快速作文教学和传统作文教学之比较 《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 传统的民族节日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花店的传统》教案 《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 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性教学观 《荷塘月色》:一个传统文士内心的郁闷 班主任工作的系统结构化 固守传统 莫让新课程变了样 驳《祝福》分析中的一个传统观点 如何认识传统语文向现代语文转轨_语文论文 利用网络平台,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局限 不该被遗弃的几种“传统教学方法” 2010年中考建国60周年主题阅读指导:传统民俗 “五四”的反省与超越——以现代性与传统为中心的思考 2017主题班会教案:迎端午,缅故人,扬传统 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传统和海明威 语言与文化——《胡同文化》教学案例 一句有悖传统的翻译——记《口技》教学片段 挣脱传统的藩篱──由课文《行道树》引出的思考 传统节日变成美食节是民族的悲哀 内圣归内圣,外王归外王——自由主义与儒家传统初论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