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荷塘月色》学习要点与能力训练

小编:

一、学习要点

1、作者介绍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但是关于朱自清的姓、名、号,却说法不一。

先说姓。朱自清原本不是姓朱,而是姓余。当年,他的高祖余月笙曾在扬州做官,因酒后坠楼身亡,夫人又跳楼殉夫,他们身后仅遗下一子余子擎由山阴同乡收养,从此遂改姓朱,称朱子擎。祖父取名朱则余,显然是要表明:今之朱氏即是原来的余氏。朱自清的父亲名朱鸿钧。我们还可以发现,“朱自清”这一个名与其曾祖“朱子擎”是谐音。这是不是也出于纪念的意义呢?尚待考证中。

次说名。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兄妹以“华”字排行。1916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按照正常学历,他需要读2年预科,升入本科后还要读4年,由于家境的渐近窘迫,他已经不能按部就班地学满这漫长的6年时光、便在上预科的第二年跳级报考本科,并且被录取。自清这个名是1917年改的,这次改名,乃为了策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

再说字。字“佩弦”,朱乔森解释说:“佩弦,是借用了《韩非子·观行》中‘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的典故。韦,是皮条,物性柔韧;弦,绷紧,性刚劲。而朱自清本人“性缓”,因此朱自清选用“佩弦”为字来警策自己。

2、写作背景

在《荷塘月色》里,显然有两个世界: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自我心灵升华的超越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朱自清的一个“梦”:在文章开头写到妻子“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结尾回到家里,“妻已睡熟好久”;行文中又不断以“笼着轻纱的梦”、“小睡”、“酣眠”、“渴睡人的眼”作比,整个“荷塘月色”的画面似有烟雾弥漫,渺茫、隐约而朦胧,这都是在刻意营造一个“梦”的氛围与意境。正是这“现实”世界与“梦”的世界的对立、纠缠,显示着作家灵魂挣扎的凄苦。

朱自清前述对“属于自己的,自由的世界”的向往本身,即已说明了他在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立场与历史位置。而像他这样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1927年国(民党)、共(产党)分裂后两大政治力量尖锐对立的形势下、就不能不陷于进退失据的困境之中。他“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他被“南方这一年的变动”,即国、共分裂,蒋介石对共产党人与革命青年的血腥屠杀弄得目瞪口呆,觉得所发生的这一切是“人的意想所赶不上的”(以上引文均引自《一封信》)。但朱自清(以及与他同类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没有如另外一些激进知识分子那样,因此而走向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以“以暴易暴”的武装斗争为中心的“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的道路。——面对这样一条道路,他陷入极大的困惑之中。正像他在《那里走》里所说、他和他的朋友明确地意识到,发现与重视“个人价值”的时代已经结束,在社会政治革命中,“一切的价值都归于实际的行动”与“理智的权威”,而“党便是这种理智的权威之具体化。党所要求于个人的是牺牲,是无条件的牺牲,一个人得按照党的方式而生活,想出自心裁,是不行的”。由此而产生了朱自清所说的“性格与时代的矛盾”:一方面,他看到这是一种时代的、历史发展趋向,“是创造一个新世界的必要的历程”,不仅势所必至,而且势不可挡;另一方面,他却要固守知识分子的“自我”追求(即本文所说做想做的事、说想说的话,不做不想做的事,不说不想说的话的“自由”),不愿“革自己的命”,即改变(改造)自己,因而产生了被毁灭的恐惧:“那些人都是暴徒,他们毁掉了我们最好的东西——文化。”这样,朱自清这类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既反感于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怀疑惧,就不能不陷入不知“那里走”的“惶惶然”中——朱自清的“不平静”实源于此。

3、课文简析

文章先交待观荷赏月的缘起: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再描写介绍荷塘的概貌:一是空间的,荷塘边绕着“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路的外围是许多“蓊蓊郁郁”的树;二是时间的,白天少人走,没有月光的晚上则阴森森的。但有月光的夜晚就很美了。特别是月光淡淡的夜晚。接着,作者细致、真切地刻画了“像今晚上”“虽有月光也还是淡淡的”那种微妙难辨的情绪。第三段最后一句中的“受用”是第一部分的核心,也是提起下文的总纲。

中间三个自然段(四、五、六段)集中描写荷塘月色的美景。其描写顺序正是按照第二段的概貌介绍进行的:先荷塘,次月色,再四周。所以,前文第二段是这三个自然段外在的纲、空间的纲;第三段则是这三个自然段内在的纲、情理的纲。

如果说四、五、六段是“受用”之下的眼观耳闻,那么,接下去写的则是作者的所想所感了。而这二者之间的转换勾联又极其自然巧妙:荷塘很美,月色很美,蝉声蛙声也热热闹闹的,但“我什么都没有”!作者不能在外界获得慰藉,就只得回诸内心了。这就想起了历史往事,想起了江南家乡。

文章的结构,是圆型的。从空间结构看,这篇作品从作者出门经小径沿荷塘复又回来,记叙了一次完整的夏夜游。这种结构,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作者当时的情感流变。一个特定时刻,某种特殊心绪的微妙波动,含蓄地暗示自己对当时社会的某种感受。

4、《采莲赋》参考译文

漂亮的少年、美貌的少女,心心相印采莲去。鹢首船头来回转,交杯频递笑把爱情传。桨板轻摇水草紧绊,船头微动浮萍才分开。姑娘身材多窈窕,白绸衫儿束细腰。情意绵绵难分割,恋恋不舍把头回。春末夏初好季节呀,叶儿正嫩花儿才开。撩水逗乐笑微微,怕水珠溅身弄湿衣。忽然又觉船儿斜,急忙收起绫罗裙。

二、能力训练

1、在下列词语的括号内注音

A、参( ) 差( ) 差( )别

参( )见 差( )劲

人参( ) 差( )遣

B、脉脉( )的流水

山脉( ) 脉( )搏

2、给下列句子中红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有袅娜( )地开着的

①nà ②nuó

B、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 )动

①zhàn ②chàn

C、这是独处( )的妙处( )

①chù ②chǔ

D、哪子底下是脉脉( )的流水

①mò ②mài

3、作者写荷塘月色的高明之处是把荷塘和月色作为一个整体来写。荷塘的景物是月下的景物,月色又是荷塘里的月色。写荷塘,主要抓住荷叶和荷花的形: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___,香:_____________写月色,主要抓住光:_____________,影: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本文描写作者心情的语句,理出作者的行踪,说说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本文的行文顺序又是什么。

5、将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与括号里的词作比较,说明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B、薄薄的青雾浮(升)起在荷塘里。

C、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出现)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已经盛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含苞欲放)的。

D、这令我到底惦着(想起)(回忆起)(思念着)江南了。

附参考答案及简析:

A、参(cēn)差(cī) 差(chá)别

参(cān)见 差(chà)劲

人参(shēn) 差(chāi)遣

B、脉脉(mò mò)的流水

山脉(mài) 脉(mài)搏

2、A、② B、② C、① D、①

3、

形: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色:白

香:缕缕清香

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影: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4、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心情的不宁静——游荷塘排遣不宁静——喜悦与哀愁——惦着江南更添苦闷——家门,回到现实,仍不宁静

行文顺序——以夜游荷塘的行踪为序:出门——缓步前行——荷塘——荷叶——荷花——月光——树木——山色——怀古思乡——进门

5、

A、“泻”表现出月光似流水自上而下的动态,“照”仅写出光线的照射。

B、“浮”表现出雾气朦胧,“升”则失去朦胧之态。

C、袅娜地开着(已经盛开)

羞涩地打着朵儿(含苞欲放)

“袅娜”常来形容女子体态轻柔优美,“羞涩”意思是难为情,是专写人的情态之词,这两个词用来形容荷花妍媚多姿,把花写活了。如改成“出现”、“已经盛开”“含苞欲放”就不那么形象动人。

D、惦着(想起)(回忆起)(思念着)不仅是单纯的回忆往事,而是更有关切的深情。

学生作文

南城

光滑的罗盘上,司南戏剧性地晃动着,最终指向南方,那是怎样的一幕?

天地一片雪白的南极,人类站在地球的极点,那又是怎样的一幕?

我走在北京南城阴潮的小巷,默默地走,默默地想。

想什么?想起我生在南城,长在南城,童年在南城。很少有人说自己讨厌“故土”,我也说自己喜欢那少年时的生活。也时常想起。

想起春天,我曾和几片柳絮玩得那么快乐;夏天,即使再无风,我都竭力把纸飞机从窗口扔向远方;秋天坐在阳台上,和祖母吃着玉米,还把玉米喂给不相识的鸽子;漫雪飘飘之日在漆黑而喧闹的楼洞口点鞭炮……

一切都太自然,因为太习惯。马路只有两种,一种阴暗潮湿,一种灰尘漫飞:人也只有两种,一种是蓬头垢面,身体残缺不全的乞丐,一种是满面乡土气息的上访者。我也习惯了北京南站最土气的火车的隆隆声,习惯了越积越多的垃圾在道路上无人打扫。

这种童年值得难忘吗?我的回答总归是肯定的,因为生活中心情的感受有时并非外在环境的影响,而是某种感情的熏陶。

想下去,想起我搬离南城,走进了所谓的“真正的北京”。环境变了,人也变了,生活也变了。在“真正的北京”里,华灯之下,霓虹深处,我有时似乎感到了作为一个首都人的自豪,现在想来,也许是一种自私吧。

因为我忘了南城给我的生活感受,只记得它的肮脏落后,甚至是一种鄙视了吧。

近些年南城变了,很多地方热闹的建设着。马连道茶叶一条街,集茶文化和经济为一体;清芷园、万博苑,都是全设施的高档住宅,我和所有“外人”一起惊叹“南城之变”,与其说客观,不如说是陌生的局外人,毫无感情的评论一个已经陌生的老朋友。

也许是真的,但就是这样,我会忘记了自己是南城人。

南城到底现今如何?

祖母病危,我回到我童年记忆中的南城故土。

我的家就在靠近北京南站的一栋老楼里,我站在阳台上远眺,夜晚一片漆黑,楼下还是昏黄不明的灯泡,一群群上访的乞丐,和太熟悉又太模糊的火车笛……啊,我似乎回到了十年前,某天夜晚我或许在甜甜的做梦,或是彻夜不眠的点鞭炮……

为什么我的故土,没有变?

也许用经济现象解释这个问题太简单,但没有什么能解释我此刻的悲伤心情。

返程路上,我在阴潮小巷中默默的走,看到一些乞讨的人,我才想起自己是个南城人,因为我似乎听到了十年前相同的路上相同的声音,闻到相同的气息,很熟悉,但有一种原先没体会到的悲伤。

默默地想,默默地走,走上了汽车。车窗外,晚风扬起一些灰尘,上面映着月光和灯光。这个没人注意的小细节,确实我这个南城人感到很惆怅。因为感情,对南城的感情,对南城的不受外界环境优劣影响的感情。因为那是我的童年。

光滑的罗盘上,司南悄悄静止,天地雪白的南极,人们挥舞着旗帜。“南”字有不少神圣之意,我坚信南城总有一天,会被建设的美丽繁华。让我用心去关心它,真心真意的,祝福南城。

我最后对自己说,我是南城人,我爱我的故土,它正等着我们建设……

[评语]她的文字婉约清丽,敏感内敛,感情细腻的同时,还很善于表达,难得的是在思考中梳理思绪,在平淡的生活中翻找到了“滋味”,懂得品尝玩味,从而使自己变得深刻。

    相关推荐

    《灯》学习要点与能力训练 《荷塘月色》训练提高 《离骚》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孔雀东南飞》学习要点与能力训练 《师说》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师说》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祝福》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烛之武退秦师》学习要点与能力训练 《六月,我们看海去》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滕王阁序》学习要点与能力训练检测 《琵琶行》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六国论》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胡同文化》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荷塘月色(练习测试) 《离骚(节选)》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荷塘月色》拓展练习 《海燕》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劝学》知识要点和能力训练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荷塘月色主要内容 《沁园春 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荷塘月色》课后练习题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美点赏析 《荷塘月色》写作特点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寡人之于国也》学习要点和能力训练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藤野先生》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过秦论》知识要点及能力训练 《荷塘月色》重难点讲解 高一同步训练:《沁园春长沙》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朱自清《荷塘月色》随堂练习 朱自清《荷塘月色》随堂练习 《装在套子里的人》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荷塘月色2 导学《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1 《琵琶行》学习要点与能力检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唐雎不辱使命》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社戏》能力训练练习 《荷塘月色》导学 《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讲解 《荷塘月色》教案 再读《荷塘月色》 我教《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参)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导学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赏析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重温荷塘月色 《赤壁赋》学习要点及能力检测练习 《荷塘月色》讲学稿 我教《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我教《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