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边城》备课参考

小编: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炯之、休芸芸等。湖南湘西凤凰人,苗族。小学毕业后入军籍,辗转湘黔川鄂边境。经历艰辛而颇具传奇色彩,为其日后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1923年受五四新思潮影响独闯北京,开始其创作生涯。其后编过杂志,也曾在多所大学执教。1934年,发表影响很大的小说《边城》。

《边城》是一篇带有牧歌色彩的乡土小说,正如刘西渭(李健吾)所说,“《边城》整个调子颇类牧歌”。小说取材于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写了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与当地船总的儿子——大老天保、二老傩送兄弟间纯净的爱情纠葛、凄美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幅古朴而又动人的湘西风情画卷。这里人物可爱,各自有一个厚道简单的灵魂,他们的心思全用在别人身上,乐于成人之美。刘西渭称赞《边城》是一部证明人性皆善的杰作,是一首诗。

一、积累·整合

1.补充注释

①边城:指湘、鄂、黔、川四省交界的地方,也有人把它理解成和主流的汉文化不同的苗文化地区。

②吊脚楼:一种临水用木头或木板搭建的房子,临水一面多悬空。

③安辑:(使)协和安宁。

④悖时:走霉运,运气不好。

2.结构安排

《边城》整部小说共有二十一章,课文节选自原文的第三至第六章。

第三章:介绍茶峒端午节赛龙舟的风俗,以及今年龙舟比赛的准备情况。

第四章:倒叙两午前翠翠和二老傩送在端午节的邂逅。

第五章:倒叙一年前的端午节,翠翠和大老相遇以及爷爷提亲的玩笑在翠翠心上造成的波澜。

第六章:回到现在,写祖孙两人和过渡客的遭遇以及送亲队伍在翠翠心头引起的涟漪。

这四章小说,时间安排忽而眼前忽而追忆,回环往复,而又呼应衔接,使情节内容跌宕起伏,也极大地丰富拓展了人物的心灵世界。

3.人物形象

《边城》中的人物性格单纯、活脱。翠翠是小说的主人公.是爱和美的化身。她没有沾染人世间的是非功利,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山村少女。她天真无邪,善良温顺,乖巧可人;又情窦初开,不免思绪纷乱,举动反常,总之,自然而健康,符合人的本性。老船工是小说中另一个重要人物。他有湘西底层人的淳朴、诚实和坚忍,虽然生活清贫,却乐善好施,洒脱中又时露迂阔,对孙女充满悲悯的疼爱。虽然人物性格由于缺少矛盾冲突,不免“扁平”,但因单纯到了极致也成了鲜明独特的美。

二、感受·鉴赏

1.环境描写

《边城》的景物描写非常优美。无论是自然景物还是社会风景,都充满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异域情调,具有田园牧歌的风味和浪漫抒情的色彩,浸润着作者对湘西苗地乡土文化的真诚讴歌和迷醉。沈从文绝不浓妆艳抹其自然景物,而是淡然、素雅地加以叙写。课文中的自然风景的描摹比较单薄,零星散落于各章。往往与人物心理活动融合在一起。

第三章几平全部是介绍湘西苗民的端午节风俗。

第四章也如此,第三部分插入的湘西元宵的仪式,充满着风俗的意味:每到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看龙舟竞赛,参加在河中捉鸭子的活动;正月十五,舞龙,耍狮子,放烟火,使得小小的山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这些山花流水般的风俗画笔,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显示了湘西山城特有的地方色彩.烘托了湘西苗民的生命之力和真,渲染了原始、天然的人性美。

金介甫说,“不靠日历时间来记录岁月的消逝,而是靠收获庄稼,靠民间节日,人的纪念日来说明季节的到来”,就是说通过民俗、仪式中的行动展现了人物的性格。老船夫、翠翠、天保、傩送,还有士兵、水手、过往的商旅,无不具有质朴、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湘西这片土地的健康、自然,优美的环境和谐一致。环境在小说中成为人物集体性格的一个隐喻。风景就是人。

2.诗化手法

《边城》的故事情节平淡如水,具有散文化和诗化的风味,笼罩着浓郁的写意色彩。

沈从文强调叙述主体的感觉、情绪在情节安排中的重要作用。他把这称为“情绪的体操”、“情绪的散步”,也就是在叙事中开放五官,让声音之美、气味之美、物象之美纷呈笔下.使文字具有流动的抒情意味。比如:“龙船水刚刚涨过.河中水皆泛着豆绿色,天气又那么明朗,鼓声蓬蓬响着,翠翠抿着嘴一句话不说,心中充满了不可言说的快乐。”像这种把感受体验融入对象,字里行间弥散着生活特有的氛围、意境的文字,小说中可以说到处都是。经过作者的诗化处理,故事节奏显得平缓迂徐,消弭了紧张感。加上在情节的演进过程中杂以风情习俗的描写,就使故事的发展更为悠然。

在叙述故事时,他经常变化叙述视点,巧妙地处理不同的情节。比如在第一部分运用概述的远距离视点通过叙述者来介绍故事,而第二部分则把焦点对准翠翠和二老,作近距离的描写,第三部分写翠翠和大老的遭遇时又变为叙述者的间接的介绍,等等。让文章显得节奏和谐而有张力。当然,《边城》情节显得平淡,也跟小说所叙述的具体事件的日常性有关;沈从文在《边城》中没有写什么大开大阖、惊心动魄的事件,写的多是一些平凡人物的日常生活。即使有尖锐的矛盾冲突,一般也不从正面展开,而是技术性地处理成“暗场”或背景。

3.语言特色

《边城》的语言凝练,清新,简约,典雅,而又具鲜明的地方性。沈从文曾经说过他不喜欢欧化味道过浓的白话文,不喜欢翻译腔。他喜欢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应该说《边城》的语言很中国,同时地域色彩也很浓。这一方面体现在具有湘西特色的景物的词语上,如茶峒、河街、吊脚楼等等。还体现在许多形容词、动词的使用上,如“悖时”,“砍脑壳的”等。更体现在一些特殊的用法上,如“告诉”在文中只写成“告”:“告他不要钱,谁人,他还同我吵。”“不记得”写成“记不得”:“你这个人!我怎么记不得了?”等等。

沈从文最擅长在朴素的叙事中,注入诗的节奏,使语言充满感兴,富有灵气:“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

沈从文曾在回答别人为什么他的文字是那样简洁时说过,能不用助词的地方尽量不用,能用代词的地方就用代词,主语能省略的就尽量省略。看下面一段话:“但得了钱祖父却说话了,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明白了,又问姓什么;明白了,又问多大年纪;一起弄明白了。”这几句就很能说明沈从文的语言风格。

三、思考·领悟

沈从文在《边城》的题记中说:“我的主意不是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多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恰如其分的说明。”在另一篇文章中又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生的人性形成”,并进一步讲他的创作是想造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沈从文在小说中为我们构造了—个和现代都市文明迥然不同的湘西世界。它几乎没有受到外界的侵蚀,保留着古朴、自然、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人们善良、热情、质朴、好客、真诚。他们没有明显的阶级对立,也没有经济压迫,大家和谐友好地生活在—起。

沈从文对这种原始古朴自然健康的人情人性由衷赞美、推崇,对这种未受过近代文明都市文明污染的乡村充满着向往和留恋。这是沈从文理想化的世外桃源。沈从文非常讨厌都市文明,认为都市文明虚伪、柔弱、狡诈。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和都市正好构成对比。沈从文一再说自己是一个乡下人。走到任何地方都带—把乡下人的尺和秤,总是以“乡巴佬”的独特视角衡量一切。这些话语无不透露出—种湘西边民的自豪感。

《边城》为我们搭建的正是这样一座纯朴、善良、真诚、爱的人性小庙。当傩送看到翠翠一个人天黑了还在河边时,便会善意地邀她上楼;龙头大哥顺顺见摆渡老人拮据,便叫大老把鸭子给老人,并捎带送上许多尖角粽子;过渡人要给摆渡人工钱,祖父坚决不收,等等,都尽显出湘西纯朴的生活和那里的人们无比美好的人情人性。

四、运用·拓展

1.人们提到沈从文的时候,总是会想到废名(冯文炳),因为沈从文自己说他的创作是学废名的。如果说沈从文是散文化、诗化、写意乡土小说的扛鼎之人,那么废名大约可以算是开山之祖了。废名的《竹林的故事》,《桃园》等都具有强烈的写意色彩.它们都影响了沈从文的创作。废名、沈从文这一派写意式的乡土小说。后来在孙犁以及汪曾祺身上有了继承。而这一派乡土小说和鲁迅开创的写实一派共同构成了乡土小说的两支。由于历史的原因,鲁迅的写实一派一直占据着文坛的主流,而废名、沈从文这写意一脉则一直是支流,甚至是潜流。

散文化、诗化的写意乡土小说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注重风景、风俗、风情、人情、人性的描写,都多少具有田园牧歌的调子.情感都较为美好.温暖,更具有艺术性。

2.《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但他另一部长篇小说《长河》也同样优秀。《长河》具有更为深重的历史感,具有史诗的品格,沈从文力图从更深广的视野来展示湘西社会的变动。他在谈及《长河》题旨时说:“就我所熟习的人事作题材,来写写这个地方一些平凡人物生活的‘常’与‘变’以及两相乘除中所有的哀乐。”可惜由于种种原因,《长河)未能写完。但仅就完成的部分看,仍可称为一篇有相当分量的作品。

除了小说之外,沈从文还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其中以(湘行散记》、《湘西》最为引人注目。其实沈从文的散文和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很难区别,它们的风格大致相同,笔调也很相似。沈从文曾经反对给文学进行文体的区分,他不承认不同的文体之间有必然的界限。

五、发现·创新

1.有人认为,《边城》是“一个关于水的故事”。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从课文中举出实例,并说明你的理由。

(提示:故事本身就发生在水边上,写的是水边常见的风景,如渡口、渡船、龙舟,水面的雨等;生活在这里的人的内心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水—般清澈、透明;到处是水光、水声,水给了小说明净、清澈的语言、色调和意境,小说节奏也如流水一般,纤徐平缓;写记忆中家乡的水,其中注入了他的乡愁,表达他对家乡和家乡底层人民的文化思考等等。见赵园《〈边城〉——一个关于水的故事》)

2.闻一多先生说,古代鱼是“匹偶”或“情侣”的隐语。小说中傩送对翠翠说了一句“大鱼咬你”,请体会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其在文中反复出现所起的作用。

(提示:“大鱼咬你”这句话反复出现,一则前后照应,使故事情节连贯紧凑;二则在看似简单的重复中,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使翠翠的感情倾向愈加明朗化;三则在天意和人为的错综中展示人物性格,充满含蓄之美,而最终对爱情的强烈追求与人性含蓄化的矛盾,又无意加剧了当事者内心的痛苦。见《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参·必修二》)

3.沈从文墓在湘西风凰城,墓碑背面是沈从文妻子张兆和的铭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结合你对沈从文的了解,说说你对铭文的理解。

(提示略)

    相关推荐

    《边城》备课资料 《别离》备课参考 《离骚》备课参考 背影备课参考 《琵琶行》备课参考 《箭与歌》备课参考 《囚绿记》备课参考 “短文两篇”备课参考 《我与地坛》备课参考 《项脊轩志》备课参考 “短文两篇”备课参考 《阿房宫赋》备课参考 《七律·长征》备课参考 边城 边城 《边城》 《边城》说课稿 都江堰备课参考资料 边城 《旧日的时光》备课参考 边城 边城 《边城》 边城 边城 边城(.).. 边城 边城.. 边城 边城 边城 边城 边城 《林黛玉进贾府》备课参考 《边城》课堂实录 《边城》课堂实录 《边城》课文导读 边城(节选) 边城(节选) 《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 边城(节选) 《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 边城(节选) 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 《边城》分析 边城简介 《最后一头战象》备课参考资料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备课参考 《在山的那边》教学参考 高四册第4课边城 边城(节选) 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1 《边城》教案11 《边城》《荷花淀》说课稿 高三上册《边城》说课稿 《边城》教案5 《边城》教案2 《边城》教案8 《边城》教案4 《边城》教案5 《边城》教案9 《边城》学案2 苏版《边城》与人教版《边城》的区别 《边城》教案2 《边城》教案4 《边城》教案及课堂实录 第二册边城 第二册边城 《边城》教案3 《边城》教案6 《边城》教案1 《边城》读后感 《边城》教案7 《边城》与中学生的情感——《边城》选进中学课本的意义 三年级语文《争论的故事》备课参考 《边城》人物分析 边城读后感(二) 边城读后感(五) 语文教案-边城 《边城》知识要点 汪曾祺:读《边城》 《边城》教案(全本) 《边城》导学案12 高三上册《边城》课堂实录 《边城》教学设计 《边城》(节选)教案 《边城》(节选)教案 《边城》同步练习 高三上册《边城》课文赏析 《边城》教学设计 边城主要内容 边城教学教案 苏版《边城》教案 边城读后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