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案设计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设计3[苏教版必修二]

小编: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设计

一、作者简介

见书下注释

二、弄清故事的基本要素

时间:盟军已经攻入德国,一个夜晚。

地点:战地医院。

场景:火光冲天,炮声不绝。

情节:一个原中学八年级学生、现在的德国伤兵,他始终想知道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

三、研习文章

1、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按小说的情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我吸了一口,说了声‘谢谢!’”)开端:写“我”负伤到了伤兵医院后,被抬进美术教室。

这一部分是情节的开端。小说显示了以下信息:

战争惨烈:城市成了一片火海;运送伤兵的汽车上有的人已经死了;这所战地医院是所学校;“我”受了重伤;“我”在迷糊中看到了学校的环境布置。

此时的“我”是什么样的状态?“我在发高烧,浑身上下到处都疼。头疼,胳膊疼,腿疼,我的心脏也发狂似地乱跳”,因为注射了麻醉药,受了重伤的我并不知道自己的伤情。他从战场上被抬到这儿,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在这一部分,突出描写学校过道的陈设:墙上的一幅幅画像,人种脸谱,复制的凯撒等人的胸像,多哥的大幅风景画……为什么要详写这些内容?我们从这些描述中知道这是一所学校,可是美术教室成了什么样呢?“散发着碘酒,粪便,垃圾和烟草的气味,而且喧闹得很”。传播人类文明的美术学校和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十七岁的学生却作为伤兵进了“简易外科手术室”。这种荒悖的结果正是作者想要展示的。

第二部分:(“这一切不是证据”到“烟草的气味……”)发展:写“我”怀疑伤兵医院是三个月前自己就读的学校改建的。

在美术教室里,“我”开始疑心伤兵医院就是自己的学校,努力地回忆自己所见到的一切。“我”在学校里生活了八年,而上战场才三个月。根据我听到的叫喊,根据我看到的画像和胸像,我判断出自己是在故乡的一所文科中学。

炮声轰鸣,大火在吞噬城市:“透过遮光窗帷,我看见了熊熊大火。黑色的窗帷外,夜空里红光和黑烟交织,就像添上新煤的炉子。我看见了:是的,城市在燃烧。”——在这样的时刻,“我”在想些什么呢?“我”的精神状态如何呢?

在轰鸣的炮声中,他想的是“多出色的炮队啊”,他坚持认为炮声是“令人惬意”、“深沉而又粗犷,如同柔和而近于优雅的管风琴声”,“炮声听起来也是那么高雅”;他甚至还有点“壮烈”的想法,认为自己是为国捐躯,想到自己的名字有可能镌刻在阵亡战士纪念碑上,青史留名。——然而,伤疼使他回到现实。这个年轻的伤兵不知道自己的伤势,疼痛让他大喊大叫。人物幼稚单纯的性格在这里展现出来。

在疼痛和胡思乱想中,“我”想搞清的是两个问题:到底受了什么伤;现在是不是在自己的母校。他的回忆始终显得没有什么把握,这是因为他的伤重,发高烧,思维混乱,而环境昏乱错杂,他这样的小人物的生命简直无足轻重,没有人来关心他的苦痛。

第三部分:(“抬担架的终于又进来了”到结尾)高潮、结局:“我”终于认出手术室就是自己读书的教室。

“我”被抬进木板后的手术室,在看到十字架印痕时,短短的一秒钟内,“我突然回忆起了这一切”,因为这是无可替代的印象。而更让“我”震撼、“惊骇万状”的,是看到了黑板上自己留下的笔迹!(“我认出了我的笔迹,这比照镜子还要清晰,还要令人不安,我不用再怀疑了,这是我自己的手迹!”)一切无可置疑,我就是在自己的学校就是在自己学习的教室,而黑板上留着三个月前,自己用七种字体写下的同一句话!

教师命令学生学写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个典故原指希腊斯巴达人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死的事迹;以此暗示纳粹德国给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教育青少年盲从,为法西斯效力卖命的可悲现实。“我”能死死地记住这句话,并凭借这一句话肯定自己现在就是在母校,实在是莫大的讽刺!

令他“惊骇万状”的事还没有完结,又一个悬念结束了:上了手术台,在打开包扎之后,发现:“我失去了双臂,右腿也没有了!”——

也就是说,四肢仅存一肢,一个八年级学生的战争结束了,一个八年级学生的英雄梦完结了。年轻的学生再也不能对战争满不在乎,再也不能摆出潇洒的模样,他“猛地仰面躺下”、“失声呼叫”,等待他的是对死亡与残废见惯不怪的医生的冷漠,高潮出现的同时,也就是结局。同时,“我”也认出了门房比尔格勒。

“我”真正地回到母校了。

2、文中的“我”一般处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文中“我”的叙述给人造成怎样的悬念?悬念的设置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我”负重伤后被注射了麻醉药。一直处在半昏迷状态。

给人造成的悬念是――到底受了什么样的伤?是不是就在自己的母校?

悬念抓住了读者的心:传播人类文明的美术学校怎么成了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17岁的学生怎么会作为伤兵进了“简易外科手术室”?而这间“手术室”是不是以前的教室?“我”到底受的什么伤?为什么有点神志不清?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在“我”的叙述中得到体现,而小说的结尾,悬念落实,真相大白,命运的捉弄,人的悲惨,产生强烈的震撼,作品的主题也在这里得到最全面的昭示。

3、找出有关学校环境布置的描写,说明作者为什么反复描写学校的环境布置?

明确:学校环境描写见教材P56-57

反复出现的对学校走廊的艺术布置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战争对文明的摧残。学校和伤兵医院本是两不相干的地方,可是“我”受伤后恰恰被送回自己的母校,本该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却上了战场,文科学校成了伤兵医院,学绘画的永远失去了双手,这些突出表现了法西斯穷兵黩武的本质。

4、《流》中主人公对于战争的认识是什么?作者通过塑造这个人物表达了对战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流》中的“我”虽然因伤回到临时的战地医院接受手术,但并未表现出对战争的憎恶,相反,在轰鸣的炮声中,他想的是“多出色的炮队啊”,他甚至想到自己的名字有可能镌刻在阵亡战士纪念碑上,认为自己是为国捐躯,青史留名。

通过这个人物作者揭露和批判了军国主义战争。

5、从人物的叙述中,你能感受到“我”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从人物的自述话语中,还是可以感受到人物的独特性格。“我”是个有点浑浑噩噩的人,一个可怜的小人物。在战争环境中早熟,有点玩世不恭,他不满的是学校的单调的学习生活,对侵略战争则缺乏认识,他糊里糊涂地上了前线,糊里糊涂地受重伤回来,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也不知道生命的价值。这可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了纳粹德国时期青少年真实的思想状况。

四、小结

1、在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作者巧妙地把一名德国伤兵安排在已临时改为战地医院的他的母校,让受重伤的他在昏昏沉沉中看到先前读书时军国主义教育的痕迹,从而暗示了民族灾难和个人不幸的根源。在这个伤兵身上,作者真实地概括了那个时代的生活,从而反映了战争的惨无人道,反映了牺牲者所处的绝境,以及整个被战争败坏了年轻一代的无可奈何,在当时的德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作品对战争的原因有所揭露,含意深刻。

2、这篇小说的构思巧妙,作品的主题是反战,作品的视角独特:本该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却上了战场,文科学校成了伤兵医院,学绘画的永远失去了双手,这些突出表现了法西斯穷兵黩武的本质。伯尔善于用内心独白和回忆来展示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不是回到了母校,自己到底伤在何处,小说自始至终,都在描写“我”的内心活动,无尽的痛苦和困惑也感染了读者。

成功的环境描写烘托了小说的主题。作者把人物放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来表现,学校和伤兵医院本是两不相干的地方,可是“我”受伤后恰恰被送回自己的母校,反复出现的对学校走廊的艺术布置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战争对文明的摧残。

人物形象。虽然是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但是我们从人物的自述话语中,还是可以感受到人物的独特性格。“我”是个有点浑浑噩噩的人,一个可怜的小人物。在战争环境中早熟,有点玩世不恭,他不满的是学校的单调的学习生活,对侵略战争则缺乏认识,他糊里糊涂地上了前线,糊里糊涂地受重伤回来,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也不知道生命的价值。这可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了纳粹德国时期青少年真实的思想状况。

五、比较阅读:

1、两篇小说都以二战为题材,主人公分属敌对阵营,一个为国而战,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研读作品,说说作者试图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它们各自是从什么角度表现主题的?

明确:《一个的遭遇》是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战争的创伤;《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则通过一位青年学生在战争中的感受,写战争对人性的毁灭。两部作品都有很强的冲击力,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是战争对人的摧残:不义的战争不仅摧毁了文明成果,也摧残了人的心灵;正义的战争虽然能铸就英雄业绩,但是同样会给人们留下痛苦的记忆。

索科洛夫只想过太平的生活,这个要求并不高,但是战争摧毁了他的全部生活;《流》中的“我”根本还没有长大,就被赶到炮火之中,战争夺去了他的肢体,也结束了他的青春。

2、两篇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同样遭遇了不幸,但有所不同,请作比较。

明确:对参战目的的认识上――索科洛夫知道自己是在保卫祖国,《流》中的“我”受了欺骗,没能认清法西斯侵略的本质。

对遭遇战争不幸的态度上――索科洛夫是悲伤的,《流》中的“我”则显得比较麻木。

在对生活幸福的珍视上――索科洛夫比《流》中的“我”更加珍视幸福。

3、两篇小说都用了“自白”的形式,但又有不同,试作比较。

明确:不同之处是:《遭》中索科洛尼是在和别人交流;而《流》中“我”是内心独白,是在和自己的心灵世界交流。

六、作业:

1、《一个人的遭遇》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有许多描写画面感很强,根据你的理解和想像,选择你认为比较能把握的一些内容,改编成电影剧本的分镜头,和同学交流。

明确:如《一个人的遭遇》中,索科洛夫回乡面对成了弹坑的故居,向儿子告别,认凡尼亚为儿子,关于“皮大衣”的对话等等。《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汽车到达伤兵医院,走廊的布置,消防队员喂水,黑板上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字样等等。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愿望,安妮最大的愿望,是做记者或作家。那么,《一个人的遭遇》中的索科洛夫呢?《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我”呢?请想一想,这些普通人原来的生活是怎样的,战争又是如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曾有人批判《一个人的遭遇》,认为其“渲染战争恐怖,鼓吹和平主义”,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本专题文章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明确:《一个人的遭遇》中的索科洛夫与世无争,就想过太平的日子,然而全家死于炮火,只剩孤身一人;《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我”虽然有点“另类”,但是炮火夺去了他那握画笔的手。普通人本来都有自己的人生设计,但是战争破坏了一切,包括他们最平常的梦想。

“战争恐怖”不是“渲染”出来的,而是客观存在,这种所谓“恐怖”更不是作家蓄意制造的。如果不让人民知道战争造成的灾难,就很难制止战争的发生。任何战争,最终的受害者都是普通民众,所以应当维护和平,尽可能地防止战争的发生,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矛盾

    相关推荐

    苏教版必修一《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7(苏教版必修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3[苏教版必修一]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8(苏教版必修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3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学案3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5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6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设计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设计4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5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7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4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8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0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说课稿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学简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导学案 高一语文教案《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 苏教版必修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学案设计2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教学设计14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教学设计16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堂实录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优秀教案20 高一语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8(苏教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堂教学实录2 海因里希·伯尔《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11 《祖国土》教案教学设计3(苏教版必修3) 《想北平》教学设计3(苏教版必修一) 人教版必修二《采薇》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教案3[苏教版必修二] 《北方》教案教学设计5(苏教版必修3) 《老王》教案教学设计25(苏教版必修3) 《五人墓碑记》教案教学设计27(苏教版必修3) 《登高》学案3(苏教版必修四) 《品质》教案教学设计8(苏教版必修3) 《背影》教学设计3(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离骚》教案教学设计20(苏教版必修3) 《一个人的遭遇》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二] 《发现》教案教学设计6(苏教版必修3) 《鸿门宴》教案教学设计22(苏教版必修3)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3(苏教版必修2) 《前方》导学案3(苏教版必修1教案设计) 《指南录后序》导学案3(苏教版必修3教案设计) 《秋水(节选)》教案教学设计21(苏教版必修3) 《祖国山川颂》教案设计15(苏教版必修3) 《斑纹》教学设计2(苏教版高二必修)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设计24(苏教版必修3)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苏武传》教案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3(苏教版高一必修) 《前赤壁赋》教案3[苏教版必修一] 《十八岁和其他》学案设计3(苏教版必修1) 《森林写意》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必修) 劝学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一) 《雨霖铃》说课稿3(苏教版必修4)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学案3(苏教版必修3教案设计) 《我心归去》导学案3(苏教版必修1) 苏教版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3(苏教版高一必修) 《说书人》教案教学设计4(苏教版必修2) 《亡人逸事》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五人墓碑记 教案教学设计3 斑纹·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五) 自然界与人类·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六国论·教案(苏教版必修二) 《渔父》课堂教学实录3(苏教版必修5)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项羽之死教案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复习学案 苏教版必修三专题二“号角,为你长鸣”复习学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学设计25(苏教版必修3)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兰亭集序(苏教版高二必修) 鲁教版必修课文《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直面苦难·教案设计(苏教版高二必修)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3 故都的秋(苏教版高二必修) 苏教版必修二语文教案合集 [粤教必修二]《冰心:巴金这个人》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四语文《雨霖铃》导学案3 《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4[苏教版必修二]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二) 《十八岁和其他》教案3[苏教版必修一] 《劝学》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高二必修3语文第三单元练习(人教版) 苏州园林(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苏州园林(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苏教版高一必修二教材梳理 列夫托尔斯泰(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教案设计 《一个人的遭遇》学案(练习)[苏教版必修二]